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晓玲  王蕾  于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8):128-129
[目的]明确宁夏草原虫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方法]采用扫网调查法、样方框调查法、发生期调查法、百步惊蛾法、枝条计算法等方法调查草原蝗虫、沙蒿金叶甲、沙蒿木蠹蛾、苜蓿蓟马、苜蓿蚜虫的发生面积以及防治前后的密度。[结果]宁夏共发生草原虫害71.23万hm~2,草原蝗虫危害面积为39.16万hm~2,沙蒿金叶甲危害面积为18.75万hm~2,沙蒿木蠹蛾危害面积为3.41万hm~2,苜蓿斑蚜、苜蓿蓟马危害面积为9.91万hm~2;共完成草原虫害防治10.56万hm~2,占危害面积的14.8%;4.5%高效氯氰菊酯对草原蝗虫防治效果显著,是防治草原蝗虫的理想药剂。[结论]研究结果为宁夏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京津风沙源区草地生态修复技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京津风沙源区草地各种生态修复技术的治理效果,为区域内生态工程布设和草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草地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效果,同时以3项典型生态修复技术为例,以综合评分法和空间叠置法评价其效益和适宜性,并提出其适宜范围。【结果】①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内共实施草地生态修复技术21项,集中分布在典型草原亚区、荒漠草原亚区和浑善达克沙地亚区,项目区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总体实施效果良好,不同技术对生态指标的恢复效果各有不同。②围栏封育、人工草地建植和补播草种是应用较为广泛且最能展现草地修复效果的技术措施,其中效益定量评价值最高的是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其次为补播草种技术,围栏封育技术的效益值较低。③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内,围栏封育技术的适宜面积最大,为27.6万km2;其次为补播草种技术,适宜面积为20.9万km2;人工草地建植技术的适宜面积最小,为5.8万km2。【结论】京津风沙源区内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整体实施效果较好,综合考虑技术适宜性和效益,在草地分布较广的3个治理亚区中,浑善达克沙地亚区适宜推广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荒漠草原亚区适宜推广围栏封育技术,典型草原亚区根据立地条件优先推广补播草种技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则适宜推广围栏封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2′40″~111°27′20″,北纬37°35′24″~40°51′40″,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51.5万人,共辖7旗2区,鄂尔多斯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为畜牧业,全市草地总面积为587.73万hm~2,总土地面积0.087亿hm~2,草原是鄂尔多斯生态环境的主体构成部分,可利用草地面  相似文献   

4.
【背景】 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温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生态及气候特点、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生态缓冲区功能。草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农牧业生产、生态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 明确不同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草地研究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92年、2015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面对对象分类法获得研究区地物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地统计方法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植物-生境学分类法划分地带性草地类型潜在分布、社会统计数据、地物类型转化过程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结果】 研究区耕地、林地、沙地碱地、人工表面4种地物类型面积增加,草地、水体面积减少。草地作为研究区最大的覆盖类型,1992年、2015年分布面积为7 601 258 hm2、7 148 085 hm2,减少幅度5.96%。研究区分布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及沼泽,前3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较大,共占研究区总面积70%以上,后2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相对较少,占2%左右。除典型草原面积增加外,其他草地类型面积减少,典型草原面积增加283 790 hm2,增加幅度7.12%;草甸草原减少面积最大,减少563 439 hm2,减小幅度28.72%。研究区水分状况相对较湿润的草地类型向相对干旱的类型转换占据主导地位,1992—2015年转移面积466 687 hm2,水分状况相对较干的草地类型向相对湿润的类型转移面积212 330 hm2。【结论】 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空间分布变化较为剧烈,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趋势性、长期性、难恢复性,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破碎性、可逆性、易恢复性。  相似文献   

5.
近40年四川省若尔盖高原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近40年连续遥感监测发现,四川省若尔盖高原草地沙化与湿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2004与1966年相比,草地沙化面积增加52 898.4 hm~2,增幅达586.7 %,2005与1986年相比,沼泽湿地减少115 051.0 hm~2,减幅达54.2 %.这两种事实表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正在加剧.究其原因有:排干沼泽和牲畜超载等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气候干暖趋势加剧了这一变化.若尔盖高原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部位,其土地荒漠化严重趋势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即RS、GIS、GPS,简称3S技术),以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ARC GIS软件上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并结合地面样点监测对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获得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的最新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东乌珠穆沁旗共计拥有草地面积396.08万hm2,可利用面积为358.12万hm2。以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两个地带性草地类型为主,零星分有低地草甸、沼泽和山地草甸等非地带性草地类型。此调查数据可为以后的动态监测奠定基础,并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草地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全县草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为今后大力发展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7个月时间,对全县的草产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人工种草留床面积0.57万公顷,亩产干草469公斤;利用率99%;天然草原302万公顷,亩产干草130公斤,利用率503%,农作物面积3.07万公顷,饲草总量21900万公斤,利用率60.7%。结果表明,该县草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分布不均匀,草地退化严重,草畜矛盾突出,草地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户种草积极性不高,为此,建议加强组织领导,立草为业,大力推广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原,发展龙头企业,搞好技术研究和增加种草资金等6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青海省草原及建设概况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四大草地牧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全省拥有草场面积达3,858.73万hm2.占全省面积的53.6%,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损害补偿性恢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利用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内蒙古某钢铁企业的尾矿库边坡绿化、人工湿地、植树造林等3种类型的生态修复区,调查评估了不同类型铁矿生态修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6-2018年3种生态修复区面积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边坡绿化区草地面积所占比例相比2016年提高了85.4个百分点;人工湿地区湿地面积占比相比2016年提高了33.3个百分点;植树造林区森林面积占比相比2016年提高了38.4个百分点;边坡绿化区与人工湿地区生态修复面积逐步由东向西增加,植树造林区生态修复面积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增加。2016-2018年3种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520.68万元,3种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了218.03万、258.96万元和43.69万元;边坡绿化区调节服务生态服务价值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141.60万元;人工湿地区调节服务生态服务价值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165.54万元,植树造林区调节服务价值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27.75万元。研究结果可为矿山企业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挖掘和开发荒漠草原野生优良牧草蒙古冰草种质资源,通过修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来提高草地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对蒙古冰草繁种技术的种子发芽特性、种植密度、灌溉制度、施肥技术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蒙古冰草种子发芽呈现"两低两高"特性;蒙古冰草繁种灌溉制度为全年灌溉两次,每次灌水量为900 m~3/hm~2,灌水期为拔节期和抽穗期,此灌溉制度下水资源利用率最高,水产量为1.18 kg/m~3,水产生效益为47.22元/m~3;最优播种密度组合行距为30 cm、播种量为15 kg/hm~2,灌溉量为2 700 m~3/hm~2的前提下,不施肥种子产量1 957.3 kg/hm~2,施肥种子产量2 194.9kg/hm~2,施肥产投比5.1∶1,施肥是提高种子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在施基肥基础上对施不同量级氮肥进行研究,结果为:最高种子产量施纯氮量(P_(max))为111.74 kg/hm~2,种子产量2 556.38 kg/hm~2;最佳经济施纯氮量(P_(opt))为109.49kg/hm~2,种子产量2 556.25 kg/hm~2;施纯氮量上、下限及对应种子产量分别为109.10、2.48 kg/hm~2和2 556.20、2 265.07kg/hm~2。通过试验研究对蒙古冰草繁种技术进行了集成,使优良的野生蒙古冰草不但能够进行人工繁种,而且效益显著,同时也使荒漠草原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修复的优质种源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靖远县天然草地面积37.33万hm2,占农业用地的64.3%。草地可以分为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4大类。有天然牧草42科,138属,215种,主要是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莎草科和蔷薇科的种。青草总产量5.15亿kg,理论载畜量24.7万羊单位。对草地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生产力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苹果是庆阳市富民支柱产业,截至2017年,栽植面积11.8万hm~2。鳞翅目害虫是苹果生产中优势害虫种群。为掌握庆阳市苹果园鳞翅目害虫种类及优势种,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鳞翅目害虫进行持续诱集观测和鉴定。初步查明:庆阳苹果园灯诱鳞翅目害虫有19科181种,对苹果危害较严重的鳞翅目害虫有8种。  相似文献   

13.
甘南州实施禁牧(休牧)舍饲、恢复草原植被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甘南州草原生态环境现状 甘南州有天然草地面积4084.9万亩,占全州总土地面积的70.28%,其中可利用草地3848.8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94.2%。近年来,在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天然草地退  相似文献   

14.
吴小军 《饲料博览》2021,(2):55-55,60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现有草原面积约为27.35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8.64%,退化草原面积约19.41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71%。自2003年以来,同心县先后依托国家禁牧封育、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退耕还草项目、已垦草原治理试点项目等--系列重大政策项目,通过禁牧、草原围栏、草原补播改良等措施,不断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草原生态环境由严重恶化向整体遏制、局部好转方向发展。同心县是宁夏中部干旱带重要的草原生态屏障,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严重影响全县的草地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直接威胁到全区的生态安全。因此,保护好、管理好同心县草原,对同心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草原地区的环境容量不仅是维系草原生态平衡的关键问题,也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为例,在构建草原生态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容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依据各指标的贡献率,第一产业总产值、总人口数、草地围封面积、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和可利用草地面积是草原生态环境容量评价中贡献率比较大的因子,是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容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处东径106°20′~108°45′与北纬35°15′~37°10′之间。东接陕西省的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等县;北邻陕西省吴旗、定边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西与宁夏的同心、固原县接壤;南与本省的泾川县及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县接连。辖7县1区131个乡(镇),总土地面积271.2万hm~2,总人口256万,是经济文化欠发达区,也是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17.
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采用当量因子法分析2010—2016年该县土地利用及其生态价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设用地增加163.91 hm~2,增加最多;草地减少137.92 hm~2,减少量最大; 2)灵丘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30亿元以上,7年间生态价值总体有稍微下降趋势,共减少667.02万元,水域生态价值减少幅度最大,减少384.24万元;3)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水域、林地、园地、草地及未利用地呈正相关。总体上,灵丘县土地利用未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破坏,但也不能忽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进一步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保护生态用地,积极探索基于生态保护的生态资产运营模式和机制,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草原面积60亿亩,相当于全国农田面积的4倍。草原地广人稀,素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风光,成为人们向徙的旅游胜地。遗憾的是,随着草地环境的恶化,牧草退化,草地沙化,草原成为沙尘暴的发原地。一些闻名全国的高产草场已是草不遮土,成为风吹草不动,沙尘藏牛羊的荒凉环境。对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力图改善草原环境.恢复草地生态.但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19.
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新疆是畜牧业大省,有天然草地面积48万km2,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1.4%,天然草地面积仅次于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地分布区之一。新疆昌吉是畜牧业大洲,天然草地819万(667m2),可利用面积726万(667m2),占草地总面积的89%。近年来,昌吉市深入实施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示范工程,加大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工作力度,在天然草地休养生息、自我修复、生态环境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草地的生产力状况及生态服务功能,对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为区域草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植被调查监测数据,借鉴前人构建的草地生产力指数、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指数和草地生态功能分区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的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结果】(1)草地生产力指数水平最低的为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最高的为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和温性荒漠。(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重要的主要是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3)玛纳斯河流域草地从空间上可划分为3种功能区,生态保护功能区主要包括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经济功能区面积最大,包括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混合经营管理功能区主要是温性草原类。【结论】不同的草地类型其生产力状况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有所差异,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发展,对草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