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省林业科技工作者为提高五倍子产量进行技术攻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应用这些成果培植的道真县50亩试验林,平均亩产达15斤,是一般倍林的4倍。我省是五倍子的主产区,产量历居全国之冠,发展五倍子生产对于振兴我省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五倍子长期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产量很低,一般每亩才3—4斤,严  相似文献   

2.
1984年,思南县炉山林场在地、县各级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支持下,承办了五倍子基地731亩。三年来,通过采取留种放虫、补树植藓、抚育保护等一系列措施,1986年五倍子获得较好收成。据有关部门现场验收.基地内倍子最高亩产已达34.5斤,最高单株产量达3.24斤,较差的培林亩产也均在2斤以上,731亩五倍子生产基地平均亩产倍子9.1斤,较我区原  相似文献   

3.
遵义县历史上即为我省五倍子主产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五倍子用途日广,因而市场需要剧增,大大地刺激着五倍子生产。目前,我县已建立了生产试验基地12个,面积近2万亩。保护五倍子资源,发展五倍子生产在我县已蔚然成风。五倍子的产结,除需具备倍树、蚜虫和苔藓外,还受着生态环境和人为活动的严格制  相似文献   

4.
<正> 倍林是次生灌木林。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五倍子生产的三要素——倍蚜虫及冬、夏寄主普遍数量不足、且比例不当,致使五倍子生产力极其低下。同时,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倍林本身的组成结构也十分复杂,使得各种林分的倍子产量差异很大。为了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探索家养、半家养人工集约经营途径,我们对本区印江县洋溪区近五万亩五倍子生产基地的经营设计,实施步骤及经营类型的划分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五倍子人工培育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1982~1991年间中国境内对多种五倍子致瘿蚜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广泛研究和人工培育五倍子技术的新进展,表明中国五倍子的人工培育已进入大规模的倍林基地生产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 角倍是我省五倍子资源的主要种类,约占总产量的70%,遍及全省40余县(市),海拔100-1500米均有分布。主产区为鄂西自治州及宜昌、襄凡等地(市)的部分县(市)。由于五倍子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各地在保护原有自然资源的同时,又积极发展和营造五倍子人工林,其中,产结角倍的盐肤木林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工营造及改造天然盐肤木林的面积,据不完全统计已在10万亩以上。为了总结和探索角信生产中的技术关键,了解角倍在盐肤木树上的产结规律,近几年来,对利川、恩施、咸丰、来风、建始、宜昌等县(市)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94年10月22—25日,省林业厅“五倍子蚜虫安全越冬技术培训(研讨)班”在城步苗族自治县林业局举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站长胡义应工程师主持了该培训(研讨)班,全省12个地市22个五倍子产区县共75人参加了学习。五倍子是五倍子蚜虫寄生在盐肤木叶片上形成的虫曾,富含单宁,在医药、食品等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发展五倍子生产,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的特点,是山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我省盐肤木资源丰富,是五倍子传统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但我省五倍子生产存在着蚜虫越冬困难、春迁蚜难以收集、病虫害严重、结倍不均匀等…  相似文献   

8.
五倍子是生产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等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在医药、石油、矿冶、纺织、化工、食品、环保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地处秦巴山区的湖北省竹山县是我国五倍子主产区之一,素有“肚倍之乡”之称,“七五”期间就基本形成了集科研、基地、加工于一体的五倍子产业  相似文献   

9.
五倍子作为提取单宁酸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被人类利用已有较长的历史了,但在五倍子的生产和加工处理等环节中,一些对五倍子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为此,我省五倍子科研协作组从一九八二年以来,采集了大量的五倍子样品,对五倍子品种的质量,霉变倍的质量,以及不同处理方法和不同的采摘时间对五倍子质量的影响作了大量的分析工作,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建国以来,我省经济林栽培面积和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省累计已营造各种经济林木3147. 76万亩,保存近1200万亩,相当于建国前经济林总面积的2倍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农村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林生产的发展。经济材产品产量也有明显的增长,其中,乌桕、生漆、油桐、板粟、五倍子等产品产量已跃居全国前五名的行列。林业部《关于调整林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的通知》发布以后,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丘陵山区,经济林生产已出现了好的势头。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经济林是开发山区资源,繁荣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1.
1984—1987年间在湖南省永顺县五倍子生产基地先后发现了铁倍蚜虫的新越冬寄主垂藓、绒叶青藓和密叶尖喙藓,经研究发现铁倍蚜虫在这三种新越冬寄主上寄生越冬率高,羽化出的成蚜生命力强,可正常产生干母。这三种冬寄主分布广,适应力强,可大面积种植用于人工繁殖铁倍蚜虫。  相似文献   

12.
1 五倍子生产现状及发展意义五倍子是倍子蚜虫寄生在盐肤木和青肤杨等复叶组织内而生成的疣状虫瘿,依寄主不同而通常有肚倍、角倍、倍花三大类。五倍子的主要成分为单宁酸,含量约为60%~70%,是生产单宁酸、焦性没食子酸、药用鞣酸的主要原料。其抽提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国防、科研等方面,有着极其显著的经济阶值。五倍子生产和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这一传统的土特产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通称“中国五倍子单宁酸”,在国内亦有广阔的市场。但是由于它对生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产量,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始终存在。据资料介绍,目前国内五倍子年需求量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五倍子主产区,包括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云南六省。我省铜仁地区位于全国主产区的中心。铜仁地区为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湘西丘陵过渡地段。东部为低山、丘陵和河谷盆地;西部为黔北中山、低山喀斯特山区的东延部分。最高海拔2572m,最低海拔约200m。悬殊高差,切割地貌,纵横沟壑,叠嶂峰峦形成了适宜五倍子生长的小生境。境内的山地黄壤、红黄壤、黄棕壤、草甸土、石灰土和紫色土等不同的土壤和立地条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倍林类型,给因地制宜发展基地生产创造了  相似文献   

14.
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磨石村,苗族女村民李美贞,认真学习钻研人工繁殖五倍子,93年两亩培林收摘鲜果500多公斤,加上部份倍蚜出售,年收入达1万多元,成了远近闻名的人工繁殖五倍子“十专家”。李美贞所在村,属省级黄桑自然保护区。境内不准砍伐林木、猎捕野生动物等。因此给林农经济收入带来一定影响。为寻求致富门路,1991年小李参加了县科委举办的人工繁殖五倍子学习班,使她开了眼界。这年她栽了两亩倍林,在县科委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她反复实践,熟练地掌握了栽植盐肤木、培植苔鲜、倍蚜越冬管理、收放春迁蚜虫、挂放干母蚜等一整套技…  相似文献   

15.
<正>肚倍是五倍子中的一种优良倍子,是由肚倍蚜(Kab、勺沁晚us艺。la Takagi)寄生在青鼓杨(R无。尹otani耐1 Maxim)小叶上形成的虫廖,主产于长江以北、秦岭、巴山以南的浅中山和丘陵地区,以郧阳、汉中和安康等地区的10余个县为集中产地。其中竹山县历史最高年产量达680余吨(1953年)。"七五"期间,全县已营建了10万亩肚倍生产基地。1988年全县遭受了罕见的高温干旱灾害,使全县肚倍产量约减产50%。本文就高温干旱给肚倍生产带来的各种影响与对策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前言 红麸杨Phus punjabensis Var. sinica是(?)树科盐肤木属的落叶小乔木,其复叶被枣铁倍蚜(Kaburagineusigallis)、蛋(?)倍蚜(K.ovogallis)、小铁枣蚜(Meitanaphis elongallis)、黄小铁枣蚜(M.flavogallis)、铁花蚜(Floraphismeitanensis)及肚倍蚜(K.thusicola)等寄生后叶细胞组织增生成多种铁五倍子。五倍子是多种工业的重要原料。80年代开始,五倍子的生产由粗放的野生野采发展到建立较大规模的人工倍林基地,发展基地需要大量种苗。由于红麸杨种子种皮坚硬并富含蜡质,如不经处理播种则出苗率极低,出苗极不整齐,出苗期可长达半年至两年。1988~1990年在四川省通江县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其结果如后。##原图像不清晰  相似文献   

17.
五倍子是瘿绵蚜科Pemphigidae蚜虫寄生漆树科Anacardiaceae盐肤木属树种的复叶主轴、叶翅和小叶上形成的一类虫瘿,主要成分为五倍子单宁,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血等作用.中国是五倍子主产国,四川、贵州、湖北、湖南、陕西和云南6省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五倍子单宁及其应用,倍蚜及其冬夏寄主种类,倍蚜生物、生态学习性等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倍蚜—夏寄主(盐肤木)—冬寄主(苔藓)是发展五倍子生产的"三要素",五倍子种类具有不同的地域性,不同的倍类寄主不同.本文所述五倍子是指角倍蚜虫寄生在盐肤木上所形成的虫瘿(角倍).五倍子资源利用主要以野生资源为主,传统生产中利用野生倍林进行五倍子生产具有单产低、大小年现象明显、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下的缺点.在生产实践中,对倍烟(粮、药、菜)间作、野生倍林改造栽培模式建立高产夏寄主倍林、人工培养苔藓、倍蚜虫等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烟倍大面积间作造林2年产量达到了121.3 kg/666.7 m2的新记录.现将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建设高效林业,就是栽培经济果木。”初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代,林业生产必须考虑市场供求和经济效益,而经济果木以经济效益高、市场容量大著称,经济果木的发展应该高度重视。近年,我国经济林的发展以每年新造1000万亩扩展,全国干鲜果品产量增长近1.5倍,人均果品占有量增长1.3倍,经济林(含茶、桑、果)年总产值已达到462亿元,约占全国林业年总产值的1/3。在我省林业近期规划的“64384”工程中,包含了建立500万亩林果基地和500万亩林药基地。我省一些地方和林农靠…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人工栽培五倍子冬寄主和放养秋迁蚜取得重大突破,将一改过去野生状态为基地化生产,对于加速发展五倍子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我国五倍子已知有14种,生产上常分为三大类:角倍类(包括角倍、圆角倍、倍蛋)肚倍类(包括肚倍、枣铁倍,蛋肚倍、红小铁枣、黄小铁枣、米倍):倍花类(包括倍花、红倍花、铁倍花、周氏倍花)。角倍类倍子具有不规则角状突起,  相似文献   

20.
五倍子低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1)资源破坏严重。主要是群众把倍树当薪柴烧掉,采倍期砍树采倍等;(2)生产技术落后。除安康和汉中应用推广人工建园、引蚜、补藓等先进技术外,其它地区还是依靠野生资源和天然生产五倍子;(3)采倍时不留虫瘿。抢青采倍等;(4)经营管理粗放。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有下列几点:①行政措施上:要大力宣传,引导和提高群众保护倍林、科学务倍的积极性;突出基地建设,抓好示范户,以点带面;加强领导,搞好技术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