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正> 蚕茧茧质是影响出丝率的主要因素。而茧质的提高,除了茧层率主要受蚕的品种和蚕的饲养条件决定外,上茧率、解舒率的高低则主要受蔟具结构的优良程度、上蔟方法的好坏、蔟中营茧期的小气候等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2.
<正> 蚕茧品质的优劣主要表现在茧层率、上茧率、解舒率的高低。我省近年来逐步推广多丝量的品种与优良簇具,加之养蚕技术有了改进,蚕茧品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要多出丝、出好丝,还要进一步提高蚕茧品质。要达到这一目的,单抓某一项是不行的,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从养蚕技术方面来说,应在推广多丝量品种的同时,重视上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簇具的改革。我省农村上簇,还大量使用旧式簇具,由于这些簇具的结构不够合理,加之上簇过密,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双宫茧、黄斑茧、柴印茧、畸型茧等。  相似文献   

3.
我区蚕茧质量经过几次蚕品种更新换代,夏蚕品种茧层率由13%提高到19.5%,茧丝长由300米增加到750米,出丝率由6%提高到12%,生丝品位由G级提高到2A级。春秋蚕品种茧层率由19.5%提高到21.75%,茧丝长由750米增加到950米,出丝率由12%提高到14.5%,生品位由A级提高到2—3A级。存在问题是蚕品种比较单一,大多数地区全年均养夏蚕品种“桂夏二号”,春蚕茧质量低,养蚕技术粗放,消毒防病差,养蚕批次密,蚕病多、产量低,喂桑不足,簇具不良,蚕茧收烘处理不合理,影响到蚕茧质量低、烘折大,解舒率和出丝率低。提高我区茧丝质量和出丝率,必须改变蚕品种单一,全年饲养“桂夏二号”的状态,加强选育和推广春、夏、秋不同季节的优良蚕品种,提高蚕种生产技术和蚕种质量。狠抓消毒防病,改革养蚕批次,推广小蚕共育,全面采用花簇,逐步扩大推广方格簇,改进原料茧收烘处理。通过以上努力,就能把我区蚕茧质量和出丝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高茧质与丝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提高茧丝质量的基础。在今后育种工作中,量的性状要适当控制,质的性状应有所提高;育种目标应是:体质较为强健,叶丝转化率高,丝质优,产茧量稳定在一定水平。合理使用方格蔟上蔟,比蜈蚣蔟、伞型蔟的茧质与丝质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如能全面推广方格簇,这对提高我国原料茧的质量,将会取得明显的效果。蔟中环境条件对解舒的影响极大,主要因素是蔟中的湿度和气流,蔟中如能加强通风排湿,解舒率就会大幅度提高。目前本省评茧标准,主要是根据茧层干壳量来定价,不能反映丝质的优劣,蔟中多湿不通风,蚕茧解舒差,但生产者可在产量和经济上都得到好处,因而造成生产上关闭门窗不通风、严重影响解舒率和出丝率提高的现象。因此,对目前评茧标准应进行改革,使之完善。  相似文献   

5.
选取市场销售的其中7种不同牌子的蚕用营养饲料,4龄饷食后第二天起连续添食,发现:试验B的全茧量、茧层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略低于对照,其他试验区蚕的发育经过、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上车茧率、一茧丝长和干茧出丝率与对照相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的蚕用营养饲料对家蚕没有增产和增丝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蚕丝被消费市场对原料茧的巨大需求,利用茧型大、茧层厚的家蚕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并结合纯系分离定向选择技术,育成了万蚕产茧层量高、茧丝纤度粗的蚕丝被生产专用家蚕新品种丝棉1号.该品种具有孵化眠起齐一、熟蚕齐涌、茧型大、茧层厚、双宫茧率高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16.05%和22.75%,茧丝纤度>3.556 dtex,出丝率高出对照品种0.89百分点,出棉率比对照高3.29百分点,丝棉的压缩率(55.20%)和回复率(93.0%)均达到蚕丝被国家标准中优等品的指标要求.丝棉1号于2020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华东地区环境条件较好的季节饲养.  相似文献   

7.
2001年以来,姜堰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蚕茧生产优质化工程,蚕茧生产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以蒋垛镇为代表的老蚕区蚕茧质量波动较大,严重制约了蚕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005年,笔者对蒋垛镇的茧质波动情况进行了全年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1茧质现状从表1可以看出,蒋垛镇蚕茧生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一大一差。即毛折大、蚕茧等级差,增加了原料茧的消耗。1.2二短。即一茧丝长短、解舒丝长短。1.3二轻。全茧量轻、茧层量轻。1.4四低。上茧率低、茧层率低、解舒率低、出丝率低。2原因分析茧质下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蚕桑生产迅速发展。从1970年起,我国蚕茧产量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但在蚕茧的上茧率,出丝率等方面,我国与日本还有较大的差距。改革簇具是提高上茧率、增加出丝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进行了低板方格簇和  相似文献   

9.
<正> 茧、丝、绸生产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蚕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丝绸的质量。提高蚕茧质量的途径很多,本文主要谈一下如何利用经济杠杆促使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问题。簇具的优劣和上簇环境的适宜与否,对蚕茧的上茧率和内在质量影响很大。日本的春用品种和江苏省的春用品种质量基本相似,单位产量也基本相等,但是,上茧率和出丝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气候条件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日本普遍使用了方格簇。日本五十年代初,推广方格簇30%,上茧率为89.25%,到六十年代方格簇占70%,  相似文献   

10.
原蚕区种茧育方格蔟试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板方格蔟是目前蚕茧生产中一种较为先进的优良蔟具,近年来在丝茧育上已广泛推广使用,且应用多年。用方格蔟上蔟的蚕茧,茧色洁白、茧层厚、上茧率高、次下茧少、上车率高、效益高。方格蔟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蔟具。在种茧育上由于陈年方格蔟粘有多层丝质和吸附蚕儿排泄物,种场担心消毒不彻底而很少使用。笔者为了探索方格蔟在种茧育上使用的效果,于2007年春期在金华天宝蚕种有限公司的原蚕区进行了初次试用,现将试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方格簇室外上簇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格簇是目前家蚕营茧的最理想的簇具 ,它具有结构合理、保管方便、劳动强度低、使用寿命长、上茧率高、解舒好、出丝率高等优良特性。1 推广应用概况1985年 ,如皋市开始推广方格簇具 ,分别在东陈、江安、吴窑等乡镇试验、示范、推广 ,以后逐年向全市推广应用 ,1991年全市推广应用方格簇 150 0多万片 ,推广使用面积达 80 %以上 ,其上簇方法和形式主要推广的是室内上簇法 ,手工捉熟蚕 ,熟蚕粪尿排在室内 ,簇中多湿 ,簇中管理较困难 ,但是 ,通过推广方格簇具 ,蚕茧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增加了蚕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5年前后 ,由于…  相似文献   

12.
在蚕茧生产上 ,因生理因素决定着雌雄个体间经济性状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雄蚕具有食桑少 ,叶丝转化率、茧层率和出丝率都比雌蚕高的特点 ,因此专养雄蚕比常规雌雄混养 ,其养蚕与制丝效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丝茧生产的雄蚕化一直是蚕业科技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也是新世纪提高蚕茧出丝率的重大举措。近年来 ,各地不断将浙江农科院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培育的雄蚕杂交种试用于农村丝茧生产 ,取得成功。为全面提升我市蚕桑业优势 ,增强茧丝绸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及时了解雄蚕品种对江苏中部地区长江北岸的气候、叶质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适应性 ,…  相似文献   

13.
对高茧层率基础蚕品种,采用连续定向培育、紫外线荧光选茧、改进维丝煮茧工艺等技术,从中选育出了出丝率达到22%的基础蚕品种125,并且总结出了一套选育高出丝率品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夏秋蚕品种夏芳×秋白的育成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秋季蚕在我国蚕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川省夏秋季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60%以上,超过春季发种量.因此,夏秋用蚕品种对整个蚕茧产量和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省,特别是重庆地区,由于夏秋气候较为恶劣,高温多湿,因此对夏秋蚕品种的要求较高.目前我省蚕桑生产上夏秋蚕品种存在的“三低一短”(上茧率低、茧层率低、出丝率低、丝长短)和品种单一的状况.为了提高我省夏秋蚕品种的水平,西南农业大学家蚕遗传育种研究室和  相似文献   

15.
<正> 养蚕的目的是获得优质、高产的蚕茧。衡量蚕茧茧丝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鲜茧的出丝率。要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就要提高蚕的食下率、消化率,进而提高茧层率、上茧率、解舒率等经济指标。因而推广饲养多丝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选育出可以专养雄蚕的品种,突出雄蚕个体体质强健、好养、桑叶利用效率高、茧出丝率高、茧丝品质优等特点,以提高茧丝品质和综合效益,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选育素材,经过多年的筛选与组配、鉴定,育成了专养雄蚕特殊用途的强健性家蚕新品种桂蚕3号,并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中,桂蚕3号的平均雄蚕率97.70%,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分别为95.46%、92.33%,茧层率22.601%,万头产茧量13.770 kg,万头茧层量3.115 kg,茧丝长984.4 m,解舒率74.10%;干茧出丝率43.17%,净度94.19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桂蚕3号的雄蚕率为98.90%;死笼率为7.74%,张种产量31.64 kg,茧层率21.255%,干茧出丝率40.25%,茧丝长855.0 m,解舒率72.60%,净度94.16分,茧色均匀。  相似文献   

17.
日本蚕桑生产,在上簇方面进行了簇具的改进,研究了上簇方法,簇中保护等的理论和实用化,又用法令规定了茧检定的制度,对提高茧质,增加出丝,节约劳力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在50年代初期,主要使用的簇具是稻草折簇占70%以上,方格簇(即回转簇)占20%左右,60年代方格簇占70%以上;折簇占20%左右;到70年代全国有98%的养蚕农户使用方格簇。上茧率也随着上升,从50年代的88%,上升到70年代的96%以上,对提高出  相似文献   

18.
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发明现行蚕品种转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的方法,新育成的蚕品种“雄晓”雄茧为黄荧光,雌茧为紫荧光,判性率100%。茧质成绩:全茧量1.499g,茧层量0.366g,茧层率24.42%,具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楼梯簇又称木板长格簇 ,是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崇义县果茶桑局、崇义县茧丝公司根据纸板方格簇、木板转轴方格簇的原理研制改良的一种新型簇具。经过在崇义县蚕区使用一年多的效果证明 ,该簇具有制作简单、簇具使用寿命长、占地面积小 ;自动上簇快而齐 ;结茧率高 ,茧色洁白 ,茧质优等特点 ;鲜茧上茧率高 ,几乎不存在黄斑茧、柴印茧、畸形茧、双宫茧 ,比竹花簇上簇每张种可提高上茧率 6 %~9%。笔者认为该簇具适用于在南方杂交桑养蚕批次较多 ,木材资源丰富的蚕区推广。制作方法 :楼梯形长格簇主要利用杉木毛板竹制而成 ,外形高 1 50cm …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16年春期对天然彩色茧蚕品种"金秋×初日"进行试养,调查了实用孵化率、抗病性、眠起齐一程度等生物性状和产量、茧层量、茧层率、出丝率、解舒等经济性状,对该品种我市生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以及生产技术条件成熟度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