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维新 《农业考古》2001,(4):356-357
婺源古属徽州 ,后划归江西。地处赣东北 ,与浙江开化 ,安徽休宁为邻。境内峰峦重叠 ,古木参天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茶树遍山满野。“婺之壤则山踞八、九 ,水与土逼处其间才一、二耳。”“岁概田收入通邑十分之四 ,乃并力作于山。”(《婺源县志》)这是婺源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一、“婺绿”始自唐代唐·建中四年 (783) ,五十一岁的陆羽 ,曾移居上饶城北茶山寺 ,筑宅建亭 ,凿石得泉 ,环居植茶。他在《茶经·八之出》中写道 :茶“生婺源山谷”。唐代 ,婺源就是著名的产茶区。唐末 ,杨华《膳夫经手录》有“婺源方茶 ,置制精好 ,不杂木叶 ,自梁、…  相似文献   

2.
陈爱中 《农业考古》2005,(4):270-276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时婺源商人作为徽商队伍中的一支劲旅,从贾人数成千上万,由于“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推为第一”,所以商者以经营茶叶为主流,他们开设的茶号、茶庄,因之也为数甚众。按《婺源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县内绿茶精制茶号、茶庄有178家;民国三十年发展到243家。今要想列全婺人在历史上所开设的茶号,因所查资料有限,着实困难。这里,笔者只能就掌握的史料,钩稽耙梳出部分有名可稽的,列下:  相似文献   

3.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4.
毕新丁 《农业考古》2005,(2):336-337
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之最优者”,曾获马拿马中国博览会金奖,婺绿珍品大鄣山茶荣获“‘98昆明世博会金奖”,天佑绿茶荣获“‘99诺贝尔世界发明成果博览会最高金奖”。2005年初,婺源这个千年茶乡,又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相似文献   

5.
洪达科 《农业考古》2007,(2):276-277
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产茶的地区之一,是中国茶叶之乡,“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是婺源茶叶史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婺源绿茶占居了欧盟有机绿茶市场70%的市场份额。鉴别婺源绿茶对了解中国绿茶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一、婺源名茶千姿百态婺源绿茶以“  相似文献   

6.
顾晓宏 《农业考古》2005,(2):358-359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山区,境内高山纵横,峰峦叠嶂,其所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与绩溪等一府(州)六县行政格局,自唐宋以来即以形成,徽州旧属六县均产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茶重点产区之一,其中之婺源便素有“绿茶之乡”的美誉。光绪《婺源乡土志·婺源风俗》中便讲到,婺源县“物产,茶为大宗”。因此徽州茶商中,婺源茶商更是倍受瞩目的一族。《通商各关洋贸易总册》卷下《光绪十七年九江华洋贸易情形略记》中便讲到“绿茶生意者,系徽州婺源人居多”。此张茶商会馆《通告》长31.2厘米,宽17.5厘米,得来于婺北第一大镇清华…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表饮品"茶"义的词语中,单音词主要以"茶"为主,双音词主要以"茶叶"为主。其中词语"茶"的书写形式有两个,即"荼"与"茶",两者为古今字的关系,陆羽《茶经》以前均写作"荼",陆羽《茶经》以后逐渐被"茶"字代替。"荼"被"茶"代替,与"荼"在古代所承担的语义功能相对过多有关,也与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密不可分。"茶叶"组合最初是一个词组,表"茶树叶子"之义,直至明代文献中"茶叶"才完全凝固成一个表"茶"义的双音词,"茶叶"一词的使用真正成熟时期是在清代。清至现代汉语中,单音词"茶"与双音词"茶叶"共同担负起表"茶"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婺源县素有“茶乡”之称,早在唐代就是一个“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著名茶区。千百年来,婺源绿茶以“汤清、叶绿、香高、味醇”等特色驰名中外,美国人威廉·乌克斯(WillamH·Ukers)所著《茶叶全书》(AllAboutTea)中赞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在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同时,婺源人种茶、制茶的历史与传统经验,也受到世人的关注。为便于人们对婺源茶叶外销与茶技对外交流有所了解,笔者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按时序略述如下,奉供读…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千山竞秀、百花盛开的时节 ,我们聚集在这绿色的茶园中 ,为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纪念碑揭碑并举行国际茶会。值此机会 ,我谨供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对海内外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婺源是茶乡 ,是全国绿茶的出口基地县 ,种茶、制茶有 1 2 0 0多年的历史 ,茶叶是这里最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项目。婺源茶叶 ,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良好的自然生态 ,使这里生产的茶叶“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 ,一直受到世人的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4月2日,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共婺源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江西省茶叶协会共同主办,中共婺源县委宣传部、《农业考古》编辑部承办的"中国茶文化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江西名茶论坛"在婺源县举行。江西省副省长朱虹出席并讲话,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领导、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领导、上饶市政府领导、婺源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到会讲话,80多名国内农林专家、旅游专家、茶企业家代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对中国茶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共同谋划了江西名茶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有朋自远方来,进门上一盏茶,于是朋与我俱乐.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中国茶文化.今天我们豫园商城迎来了众多朋友,而且,朋友们是为茶而来. 江南新绿日,豫园上茶时.在黄浦区政府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主持、指导下,2008年上海豫园首届(国际)茶文化艺术节开幕了!在这个以豫园商城为展示平台的盛会上,来自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的安徽休宁、江西婺源、浙江开化县政府,分别为上海市民和广大游客带来了历史名茶"休宁松萝"、"婺源绿茶"、"开化龙顶",浙江安吉县政府也带来了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安吉白茶".我们的朋友将这些今春新鲜采摘加工的高山生态茶汇集到豫园,使我们豫园满园茶香扑面,满园友情流动!  相似文献   

12.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13.
婺源素有“茶乡”之称 ,这里所产绿茶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时曾以“汤碧、高香、汁浓、味醇”等特色 ,获得嘉靖皇帝赏赐的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称 :婺源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如今的“婺绿”以适应世贸规则 ,生产高品位的“大鄣山”有机茶通过欧盟有机食品监测认证机构 (BCS)认证 ,在欧盟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同时 ,婺源还有“书乡”之誉 ,这里自唐代建县以来 ,文风昌盛 ,先后养育了理学家朱熹、明代篆刻家何震、清代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  相似文献   

14.
茶理精于唐。婺绿飘香,早在陆羽《茶经》中就已有盛赞;茶事盛于宋,白茶黑瓷,我们已无从领略古时斗茶之风。然而,眼瞅着这侍立在古画屏旁边,一溜儿排开的青衫青巾青兜肚,青花古风扬悠悠的婺源茶姑,并和她们一起熏笼着仙气缭绕的柱柱高香,沉浸于迥然作声的古筝幽韵,陶然之际,不由得你不在这清凛凛的古域风俗之氤氲中,大发赋诗之雅兴,念古之幽情……炉火升矣,慰其客心。有多种“茶帖”,发乎众手,即见浓郁之民间文化气息扑面而临——帖上纷纭——婺源茶风,“清雅”为要——汤清、气清、心清,器雅、境雅、人雅; 婺源茶艺,掩映有“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客”之茶文化真魂,灼灼然跃于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专家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火红的五月 ,绿色的婺源。在春潮涌动、茶香弥漫的季节里 ,“大鄣山有机茶”茶文化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天 ,名家荟萃 ,群贤毕至 ,欢聚一堂 ,共同为中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献策献力。在此 ,我谨代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婺源是“茶乡”。产茶历史悠久 ,茶文化源远流长。境内山明水秀 ,终年云雾萦绕 ,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入贡”绿茶王国中的精品———婺源绿茶。婺源绿茶…  相似文献   

16.
婺源清代茶商名录江西省婺源县旅游局陈爱中婺源植茶始于南朝,至唐代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绿茶产区,素有“茶乡”之称。历史上由于“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故“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商因之...  相似文献   

17.
《农业考古》2005,(4):388-390
尊敬的各位茶友: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以其独特的活、甘、清、香而有“中国绿茶味精”之誉。如今,首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茶类AA级证书的“大鄣山茶”又畅销欧盟诸国,谱写婺源绿茶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鄣圣之光”婺源茶业发展战略座谈会 ,借这个机会 ,我就婺源茶业发展的概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欢迎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对婺源茶业发展的思路、对策进行畅所欲言 ,多提宝贵意见。婺源 ,地处中国绿茶的金三角地区 ,种茶、制茶有着 1 2 0 0多年的历史 ,是中国著名的茶乡、江西省重点产茶大县。境内群山逶迤 ,终年云雾缭绕 ,气候湿润 ,雨量充沛 ,很适宜于茶树的生长。早在唐代 ,婺源就是一个“绿丛遍山野 ,户户飘茶香”的著名产茶区 ,“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入贡 ,中…  相似文献   

19.
建瓯,在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上游。1913年由建安、瓯宁两县合并设置。自古盛产茶叶,建茶历史悠久。据说,2800多年前,叔熊居濮地,尔后有“七闽”之谓。认为濮,即居于武夷山脉的闽越族。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载:当周武王伐纣,南方8个小国率兵来会,濮国参加会盟,带去茶叶献给武王。其茶便是闽越土著所产。徐表然《武夷山志》载:“武夷茶原属野生,非人力所植,为一老人所发现,初献茶,死为山神,立庙祀之。”这一说法成了后人对宋诗“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注脚。建茶有文字记载者约在南北朝时期(479~502年),南齐.永明间(484~493年…  相似文献   

20.
产于婺源县的“婺绿”茶,以独特的色翠、汤清、香馥、味醇而驰名审外,列为茶中之珍品。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婺绿”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茶叶金奖。1935年纽约出版的威廉·乌克斯所著《茶叶全书》,把“婺绿”誉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