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品种权申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反映玉米育种优势省份和优势单位及玉米育种研究基础与创新程度。  相似文献   

2.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团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在西南玉米新品种选育中,以重视和充分利用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为核心,以育种目标多元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品种推广集团化为内涵的“一核三化”生态育种思路,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育种技术路线,集成创新了定向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本文以过去40年所选育的不同杂优类群骨干自交系及其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玉米生产需要的优势杂交种为案例,系统回顾与总结“适时调整或制定西南玉米区不同生态区域育种目标;引进不同生态区域育种所需优良种质,发掘特异优良基因;集成创新技术路线,高效定向培育骨干自交系,选育西南特定生态区域强优势新品种;打造与推广西南特定生态区域强优势玉米新品种群,推动四川及西南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与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
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生理形态研究概况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通过对玉米株型的研究,阐述了玉米理想株型育种的三个发展阶段:几何形态株型育种、生理形态株型育种、优势利用与生理形态相结合的理想株型育种.分析了反映玉米株型的生理参数变化,指出玉米理想株型是以植株形态、杂交优势、生理、生态为综合指标的高光效性状组合类型,首先具有较强杂交优势和高光合能力的生理形态,为株型创造了良好的生理特性和遗传基础.其次具有合理光合产物的分配效率和生长发育优势,再次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以保持对环境优良的适应性,最终创造更高的经济产量.最后对理想株型育种理论及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点式突破玉米育种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家林 《玉米科学》2010,18(6):31-32
点式突破玉米育种法是一种综合的优化育种法。该方法将目前应用的杂优群划分为两群即种质资源群与生产优势群,有针对性地对生产优势群进行改良。从确立玉米育种目标选择突破点,然后构建创新核心种质资源,在选育过程中选育方法多样灵活,采用"一对一"法测定配合力,多点试验统计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构建适度规模的循环育种体系。  相似文献   

5.
赵克明 《玉米科学》1993,1(1):079-081
山西省发展玉米生产有较大的优势,建国42年间,无论是面积、总产、单产都稳步增长。玉米种植面积60余万公顷,占粮食作物面积18%,总产占粮食总产30%以上,预计2000年玉米总产可占粮食总产1/2。玉米产量增长过程中品种的遗传改进的作用居首位。改革现行育种体制,改进育种方法,提高种质利用的针对性,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行实质性的协作攻关,组织优秀队伍,发挥技术优势及育种材料优势,有限经费合理使用等措施是提高育种水平所必需的。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玉米育种的特点是水平和时间的竞争,竞争的落脚点是品种开发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玉米优势群划分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义江  高进军 《玉米科学》2006,14(1):016-017
根据我国玉米优势群划分结果,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的玉米种质分为外引优势群、中国优势群和热带优势群3个;杂优模式为外引优势群×中国优势群、外引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和中国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并对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及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超级玉米育种的目标、选材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振民 《玉米科学》2006,14(1):059-060
研究探讨了超级玉米育种的目标、基础材料的选择与超级玉米的育种方法。总结提出了超级玉米育种的各种具体目标、选择基础材料与杂交后代的标准及提高育种效率的超级玉米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红河州农科所旱粮室作为红河州玉米育种的主力军和红河州杂交玉米种子产业持续发展的主体。经过“八五”、“九五”、“十五”期间的艰苦努力,育种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全体育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先后育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红单系列玉米杂交种,在云南省农作物品种(玉米)审定中占有相当优势。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对玉米育种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玉米育种研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怎样调整育种方向,怎样改变传统的育种模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普通玉米育种研究要进行改革的调整。一要丰富和创新种质资源,丰富育种材料,从面越过玉米育种所处的平台期,选育出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新品种。二是利用生物技术提高育种水平。三是开展品质育种,注意选育高淀粉、高油、高赖氨酸的玉米新品种。其次是在继续搞好普通玉米育种的同时,积极开展特种玉米的研究与利用,选育甜玉米、糯玉米、青饲玉米和爆裂玉米新品种 ,从而增强玉米育种的竞争力。最后是育种的改革,玉米育种与种业机构要走强强联合的道路,组建育种、制种、加工、销售和开发创收一体化的集团军,从而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增强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使玉米育种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重庆三峡农科所50年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与育种成就,浅谈了育种的经验和体会,以便和国内玉米育种界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育种概况及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糯玉米育种概况和常用的糯玉米育种方法,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美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与糯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种大多属专用化深加工型;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糯质资源丰富,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血缘较为狭窄,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尚不多。探索鲜食糯玉米育种新方法,育成适口性佳、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是现今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以来我国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育种是玉米遗传育种快速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在玉米分子育种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综述从"十二五"至今,国内研究者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在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相关性状基因/QTL发掘和基因克隆等方面的新进展,促进玉米分子育种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育种研究中,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建宇  盖钧镒 《玉米科学》2001,9(1):080-082
在简要分析造成当前我国玉米抗病育种被动局面与短期行为的思想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可行性出发,提出下一步玉米抗病遗传育种,应树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开展与当前进行的生产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抗病育种相结合的预防性育种工作及抗病遗传研究,并建立玉米对矮花叶病抗病遗传研究方法的标准化体系,该体系包括采用株系的依据、调查的性状和标准、亲本的要求及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玉米新品种陕单609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增强适应性为主线,以优异种质引进、创新与利用为基础,坚持"大规模、多地点和持续性"的育种思路,实施多地点、高密度、少施肥和少灌水的技术路线,选育出陕单609玉米品种。陕单609具有高产稳产、耐密植、抗旱、品质优良、产量潜力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分析陕单609玉米品种的选育背景和育种过程,总结玉米自交系91227和陕单609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玉米品种改良要重视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强化育种环境的选择压力,创新玉米品种的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15.
青贮玉米的育种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贮玉米育种的分类、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原理和方法,并讨论了在青贮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青贮玉米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及玉米生产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周洪生 《玉米科学》1996,4(4):001-005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中国农业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国内外玉米生产的比较、我国玉米育种科研所取得的成绩和差距、中国玉米育种及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和未来15年我国玉米育种及生产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21世纪初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玉米关联分析与品种分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锁不平衡的关联分析已在玉米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玉米自交系B73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玉米单体型图的绘制、高密度分子标记的开发及控制玉米重要性状基因的克隆,玉米分子育种与品种分子设计工作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介绍了玉米基因组概况、玉米关联分析研究现状、玉米分子育种与品种分子设计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省玉米育种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河南省玉米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品种模式单一,种质基础狭窄;②重视产量性状,忽视抗逆性状;③品种审定多,推广应用少;④追求优质,存在误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对玉米育种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鲜食糯玉米育种生产进展与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糯玉米育种生产进展情况,结合重庆糯玉米育种研究探讨了糯玉米育种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海涛 《玉米科学》2009,17(4):21-23
分析了玉米种质资源对育种的重要意义。种质资源和植物新品种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但是又互相区别。公共研究机构是玉米种质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企业间的玉米种质资源合理有序交流是发展的趋势。指出资源价值评价和评估体系的规范建设是平等分享种质资源的核心环节,种质资源的合理分享将有助于育种产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