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这项创新技术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地膜覆盖方式,将半膜平铺覆盖方式改变为起垄全地膜覆盖,二是作物在垄上种植变为垄沟内种植。该种植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沟播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的保蓄自然降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通过推广实践证明,该项技术一般较半膜平铺玉米增产32.1%,水分利用率提高31.7%,耕层图绕水分含量提高39.9%。它是一项投资少,可操作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群众容易接受的适用技术,不仅为我县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而且对保障我县粮食食品安全、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张家川县农技部门的帮助指导下,胡川乡农业中心近两年较大面积试验示范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试验证明这是旱作农业区继玉米半膜覆盖栽培之后又一项突破性增产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能够充分接纳降水,并使膜面集雨进入播种沟,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增加穗粒数、提高单产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干旱影响播种及出苗问题。  相似文献   

3.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项带有突破性和实效性的创新技术。该技术具有保墒、集雨、增温、增光、抑草防病等特点,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般比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5%-30%。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干旱和半干地区。  相似文献   

4.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甘肃省结合当地旱作农业特点开发研制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它集膜面集雨、增温抑草、覆盖控蒸和垄沟种植为一体,将地面蒸发量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蓄自然降水,使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土壤水分利用率明显提高。肇东市为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与甘肃省气候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玉米栽培技术是一项有效利用天然降水,保水保墒,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旱作农业新技术。2008年民和县农业部门在转导乡前坪村示范推广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玉米栽培技术60hm2,平均产量每666.7m2为749.2kg,增产35.4%;最高产量每666.7m2达850.7kg。  相似文献   

6.
玉米垄作覆膜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该项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使地面蒸发降到最低,实现了集雨、保墒、增产。近年来贵州省平坝县夏季旱情较为严重,为探索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特实施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探索出处理B即"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栽培模式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旱地高粱全膜覆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霄  张锦锋 《现代农业》2008,(10):27-27
旱地全膜覆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采用单垄全地面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通风透光为一体,最大限度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本文概述了该技术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其各个栽培技术环节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龙小燕 《吉林农业》2010,(7):110-110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围绕提高有限降水利用率为中心,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而创新出的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于一体的农业适用技术,它的试验和应用为广大旱作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新途径,成为解决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问题的重要措施。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适宜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旱地谷子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最大限度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本文概述了旱地谷子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其栽培技术环节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该技术具有集雨、保墒、增温等特点,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般比半膜覆盖玉米平均增产25%~30%。  相似文献   

11.
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和玉米常规覆膜栽培技术(起垄半膜覆盖)存在的地膜覆盖面积相对较小,土地裸露部分多(占50%),集雨保墒效果差,雨水入渗难的缺点而提出的,经过改良而形成。其创新点是覆盖栽培作物垄上种植改为垄沟种植。它集雨、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着。是一项可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玉米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栽培技术在民和县的试点成功,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也探索出了一条浅山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该技术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三大技术相互融合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其集雨保墒,抗旱保苗,提温促熟,抑草防病,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在我省海拔1900—2300m范围的浅山旱地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领域中的一项带有突破性和实效性的创新技术。该技术具有保墒、集雨、增温、增光、抑草防病等特点,且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一般比半膜覆盖玉米增产20%~30%。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拔2300m以下,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干旱区。舟曲县的自然条件和基本特征均符合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要求,适宜在舟曲推广应用。现将该项技术的栽培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区小麦玉米雨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根据榆中县东部半干旱农业区的特点,总结推广的旱作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集成技术模式可使旱地玉米平均单产比半膜覆盖增产30.4%,增加产值2345.4元/hm2;小麦微垄覆膜集雨集成技术模式可使旱作小麦的平均产量比露地常规种植对照增产25.2%,增加产值758.25元/hm2。并重点从选地整地、选用良种、起膜覆膜、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根据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和玉米常规覆膜栽培技术存在的地膜覆盖面积小、土地裸露面多、保墒效果差等缺点,结合膜侧种植技术,经过改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旱作农业技术,技术核心是采用地膜全地面覆盖,达到充分保墒的目的;技术的关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是旱作农业区重要的抗旱技术之一。登封地处豫西丘陵山区。80%的耕地是旱地。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为了研究旱地春玉米的增产新技术,我们采用地膜集雨增墒覆盖技术,使地膜带上增加了两条集流沟。雨水沿着集流沟下渗到种子周围,增加膜下土壤含水量。利于出苗和玉米生长。在不增加投入成本的情况下.产量比普通覆盖法提高12.8%~16.2%。春玉米5月上旬乳熟期收获,出售鲜玉米棒。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门路。  相似文献   

17.
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主要采用单垄全地膜覆盖、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通风透光为一体,最大限度集雨、保墒、增温、增光、通风,是旱作农业中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普安县杂交玉米的最佳种植方式,普安县开展了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区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9.
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时空分布不均、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及降水利用率低,在传统地膜覆盖基础上引进甘肃省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取得效果。经过不断完善和提高配套栽培技术,其保墒增墒和增产效果更加明显,不仅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就地渗入和雨水富集等叠加效应,而且增产效果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其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