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正>怎样科学安排农业生产,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必须要走出三大误区。1.走出"滞销的农产品就不能再生产"的误区。一些农民认为,凡是去年滞销的农产品今年不可再生产,有的甚至忍痛毁良田养鱼栽树、拆鸡舍鸭棚养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农副产品"卖难"让农民大伤脑筋。本以为能挣钱的东西,等到上市时却变得不值钱。在一片"卖难"声中,怎样科学安排农业生产,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笔者认为,必须要走出三大误区。走出"滞销农产品就不能再生产"的误区。当前,一些农民认为,凡是去  相似文献   

3.
晓伟 《农家顾问》2005,(7):17-17
在一片卖难声中,怎样科学种养,生产出畅销的农产品?笔者认为,必须要走出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鲁庸兴 《农家顾问》2011,(11):20-20
近年来,设施农业异军突起.撑起了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然而.农民在反季节农产品销售上还存在不少误区。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真正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06,(20):21-21
生产销售农产品难免会有滞销问题.有时甚至因农产品卖不出去而亏本。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滞销农产品成功地畅销出去呢?下面的事例或多或少可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农户依靠互联网,让自家的农产品走出了大山,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但想要彻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还要找到根源,多管齐下。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以及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国内多种农产品滞销现象已是屡见不鲜。诸如河北奶农倒奶,陕西周至县果农倾倒油桃,浙江温州苍南遭遇大面积番茄滞销,安徽长丰遭遇草莓滞销等一系列农产品滞销现象,给当地政府和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7.
怎样科学安排农业生产,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必须要走出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8.
以资源基础理论、能力理论和流通理论为基础,在"资源-能力-流通"的理论框架下,探讨生产碎片化通过供应链集成的中介作用和信息网络能力的调节作用影响农产品滞销的方式。通过对桂北地区219份农户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碎片化对农产品滞销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供应链集成有显著负向影响,供应链集成对农产品滞销有显著负向影响;供应链集成在生产碎片化与农产品滞销之间起中介作用;信息网络能力在供应链集成与农产品滞销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信息网络能力也负向调节供应链集成在生产碎片化与农产品滞销之间的中介作用,即信息网络能力越高,供应链集成的中介作用越强,存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是果断作出决定.将农产品销出。走出惜售心理严重的误区。有的农民受上一年农产品价格高的影响,比如2004年的棉花市场,价格比上年的低,一些农户就不愿出售,让农产品积压在家里,结果错失良机,还有的农民朋友看到农产品价格一涨再涨,生怕卖了后吃亏,待价而沽,结果因其他因素使价格回落,又失去了机会。  相似文献   

10.
生鲜农产品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中占据重要角色,但近年来生鲜农产品滞销现象的频发严重阻碍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从生鲜农产品自身特性和生产流通特点出发,分析大规模滞销现象产生的机理和治理机制,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农产品"买贵卖难"的瓶颈问题。文章从恭城瑶族自治县近几年来的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恭城农产品的销售模式。提出解决恭城县电商发展对策:利用大数据规划农产品种植生产与营销;加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以品牌促销售;改善农村信息化建设环境。并强调要解决恭城县农产品的滞销问题,必须利用大数据进行整个农产品产业链进行信息技术的把控调整指导,培育有竞争力的优质的品牌农产品,使恭城县农产品的产销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生鲜农产品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中占据重要角色,但近年来生鲜农产品滞销现象的频发严重阻碍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从生鲜农产品自身特性和生产流通特点出发,分析大规模滞销现象产生的机理和治理机制,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产品滞销舆情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过去的10多年中,农业生产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但仍有部分品种供过于求,暴露出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问题。由于产销信息不对称、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等原因,近两年国内农产品滞销现象频频发生,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以近两年中国农产品滞销网络舆情为视角,分析了滞销原因,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4,(10):61-62
<正>近年来,各类媒体上关于各地农产品滞销的消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受到"卖难"的困扰。与"卖难"如影随形的一个词是"丰收",这多少有些无奈的黑色幽默的意味。时至今日,"增产不增收"仍然是众多农业生产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我国的农产品丰产滞销问题存在已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们走出国门,看看美国是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根源在于生产与需求错位,导致农产品滞销。本文在分析农产品滞销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农产品营销的成功经验,从树立市场意识、重视农产品深加工、创立农产品品牌、创新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提出改善中国农产品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进一  刘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62-8363
在分析了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与农产品滞销同时出现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农民生产盲目性、市场价格走势不明等是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运用4P营销组合策略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百事通》2009,(17):17-17
在农产品市场经营中.要解决产品滞销的问题.就要学会适应市场.学会变个时间、换个地点去找市场。有时.农产品出现滞销.并非货不对路.也非市场不需要,而是与销售方式过于单一有关。、请看以下几个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两对基本矛盾:一个是农民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广阔的农产品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大量滞销的常规农产品与优质畅销农产品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两对矛盾,再按传统方式组织生产已经是没有出路了,要把注重产量转到注重质量上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内蒙古马铃薯滞销刚刚得到缓解,山东部分地区又出现大白菜销售难题:菜价跌到了去年的一半,有的地方甚至跌破了成本价。记者采访商务部市场运行司,探访农产品价格频繁跳水原因。今年,农产品滞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说,这和目前传统的流通形式有一定关联。"马铃薯、大白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是因为流通出了问题。""农民赚不了什么钱,都让中间商盘剥走了。"这些观点王斌并不赞同,他认为,各方面成本的上升集中反映在流通环节,而生产与消费的不匹配才是农产品滞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果断做出决定,将产品出卖。走出“惜售”心理严重的误区。有的农民朋友受上一年农产品价格较高的影响,不看市场,不看供求。如果卖不出往年的价,就坚持不卖,结果错失良机,让农产品积压家中,甚至烂在家里。还有的农民朋友看到农产品价格一涨再涨,生怕卖了后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