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分析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特征,明晰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限制性因素,以改善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生境条件,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为目标,分区管理重点推进,通过林草修复维护原始生境,通过环境提升改善环境基底,通过河流生态修复恢复水生生境,通过加强科研宣教强化公众意识,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本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上海闵行文化公园生境营造后的生物多样性情况,采用样带法对该区域进行生境营造后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并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124种(蕨类植物5种、裸子植物11种、被子植物108种),其中水生植物27种;鸟类45种,隶属于6目25科。营造的生境中,道路及绿地景观植物种类最多,水森林及其他水生境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其他生境,而玉兰园优势度指数大于其他生境;不同生境的鸟类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生境中鸟类种数由多到少分别是水森林及其他水生境、道路及绿地景观、玉兰园。一元线性模型的分析表明植被多样性与鸟类密度、鸟类多样性呈正相关。通过对闵行公园生境改造后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有助于科学地保护和管理城市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人加大了对自然的干预力度,威胁了一些生物的生境,影响了部分物种的正常生存和繁衍,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对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浅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等方面,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的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物生境被人为破坏.对保护生物的生境评价,是分析这些物种种群减少和濒危原因的重要手段,同时其能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生境分布特点,将影响大熊猫生境质量的因素分为非生物环境因子、生物环境因子和干扰因子,探讨大熊猫生境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大熊猫栖息地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生境破坏;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5点建议,即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加强立法与执法;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大力整治自然环境;加强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现状各因子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生境特别是主要保护对象黑颈长尾雉及其栖息地的影响,提出了切合实际的保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以利于该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护。  相似文献   

8.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低估环境及资源的价值、外来物种入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策略,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我国昆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影响。分析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外来种入侵、生境破坏、现代生物技术和昆虫资源的过度利用将成为加速昆虫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因素,对昆虫多样性有限制作用,但经济全球化也将在一定情况下有利于昆虫多样性的保护。最后提出了保护和利用昆虫多样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灾区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主要分布区,被保护国际认定的25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需要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指导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选取物种生境质量、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生境质量采用InVEST生物多样性模型计算,然后利用空间相关分析中G系数进行热点地区分析,探测出灾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并在此基础上与现有保护区分布、物种生境分布以及Marxan模型计算出的优先区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热点区范围涉及到现有76%的保护区,且保护区内的热点区面积达到灾区所有保护区面积的55%;在选取的69个指示物种中有60个物种位于热点区的生境面积占这些物种在灾区的总生境面积的50%以上,有32个物种在80%左右,热点区内的所有指示物种生境总面积占整个灾区指示物种生境总面积的70%以上.基于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得出的热点地区基本上与Marxan模型输出的优先保护区范围结果基本一致.但空间相关分析的热点区划分克服了Marxan模型优先保护区分布过于离散,孤岛效应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2020-01ml 目录     
目的传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便于结果比较。目前,物种保育价值模型主要通过林分丰富度核算森林当前保育价值,但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对树种生长的潜在影响,不能体现森林的长期保育价值。近年来,逐步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新理论中,尚未出现适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福建土地利用情况计算生境质量并划分等级,首次提出生境质量调整系数。利用生境质量和森林分布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构建出基于生境质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HQ-BPV模型),由此将土地利用的影响融入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中。结果(1)福建省生境质量分布整体呈现内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和自然保护区高非自然保护区低的态势。(2)福建主要植被类型的平均生境质量按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 > 竹林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林 > 灌丛 > 针叶林 > 经济林。(3)调整后栎类和栲类的物种单位面积保育价值最高,为3.58万元/hm2,调整后各优势树种(组)的物种保育总值中阔叶混交林价值最高,为658.42亿元,构建模型核算的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2 056.39亿元。结论基于能够量化土地利用影响的生境质量指数,构建出HQ-BPV模型用于评价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价值核算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森林资源监测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重要物种的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基于生态学“源”“汇”理论,提取2000-2016年生态系统转移变化较小、生境质量较好的生态斑块和各类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研究区潜在生态廊道,并进行连通性评价,提出生态网络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林地、灌丛是该区域物种迁移和扩散过程中起主导连接作用的景观类型,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63.9%,其次是草地,占生态廊道面积比例的13.87%;潜在生态网络结构连接度较高,但部分廊道结构较复杂,冗余性较高;通过重力模型优先选择相互作用力>5的生态廊道,并提取出32个生态断裂点和28个“暂栖息地”,最终提出保护生态源地、分级生态廊道、规划暂栖息地和修复生态断裂点等生态网络优化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太行山优先区-太行山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96-7097
丛枝菌根是AM真菌与植物根系所建立的互惠共生体,遍布各生态系统。从其种质多样性、宿主多样性以及生境多样性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在AM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快速地获取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制定数据采集规范,研制基于Android平台的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调查人员手持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野外实地信息采集,通过无线网络将外业系统采集的数据传给内业系统分析处理。外业系统负责调查点位置信息自动获取、生境信息记载、图像采集、声音采集等操作;内业系统负责实时接收调查结果,经分析处理后打印输出或导出 EXCEL存档。该系统将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取代传统的纸笔记录,简化野外考察的流程,提高了生态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数据质量,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野外考察提供便携的数据采集工具。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采用样方调查法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法研究了放牧干扰对明油子Dodonaea viscosa-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灌草丛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放牧干扰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植物和节肢动物种类最丰富,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最低,而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优势种为扁平虹臭蚁Iridomyrmex anceps;曾经过度放牧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植物种类和节肢动物种类最贫乏,灌木-草本层节肢动物多样性最低;长期存在一定放牧干扰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植物种类和节肢动物种类比较丰富,但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最高而均匀度最低;经受或存在放牧干扰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林下以刺吸类昆虫占优势,地表以迈氏小家蚁Monomorium mayri占优势。过度放牧导致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种类组成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群落趋于不稳定,栖息环境出现退化。放牧干扰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比对灌木-草本层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突出。表6参21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营造是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议题,传统的植物园注重生物多样性而景观功能缺失,公园以景观功能为主但生物多样性匮乏。因此,如何协调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功能之间的矛盾是城市植物园建设面临的难题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陕西关中植物区系为基础,通过分区规划、游览路径和植物景观规划、生物多样性解说系统充分展示陕西关中地区的植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同时营造丰富的生境多样性、植物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通过实践协调了我国树木园面临生物多样性展示与植物景观营造之间的矛盾,为城市树木园的营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李志阳  田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0,(18):250-251,255
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越冬数量已由1982年的20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1000只左右,但分布点却由原来的连续分布变化为岛状分布,分布范围也在缩小,丹顶鹤等珍禽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影响。近年来由于受栖息空间的限制,盐城沿海滩涂越冬丹顶鹤在人工湿地中的分布数量已超过总数的一半。据此及其滩涂湿地特性,规划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可以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有效保护丹顶鹤等珍禽及生物多样性,实现栖息地保护与地区经济的共同战略。  相似文献   

18.
海南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入侵机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来入侵植物已经严重地威胁到海南省的许多生态系统,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土著植物的生境。本文简述海南省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生境,论述了植物外来种入侵海南岛的主要入侵途径及其入侵的机制,分析了影响植物入侵的因素,并提出有效防治海南外来入侵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