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面喷施磷钾肥对紫叶矮樱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 cv.pissardii)在炎热的夏季,叶片颜色会由紫红色变为绿色,降低了紫叶矮樱的观赏效果。本研究进行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钾营养元素来降低紫叶矮樱叶片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磷元素的紫叶矮樱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高,其净光合速率也比对照强,但差异不显著;而钾元素极显著的降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磷钾元素共同作用效果与钾相似;喷施磷钾元素的紫叶矮樱花色素苷含量均比对照高,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质对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珍珠岩、锯屑、稻谷壳和泥炭土为材料,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试验设计方法设计14种轻型基质配方.以常规基质为对照,研究这14种基质对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对容器苗的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有显著影响,5,6和8号基质容器苗的生长极显著优于常规基质容器苗,而3,12和14号基质容器苗的生长则极显著差于对照.5,6和8号基质容器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3,12和14号基质容器苗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此外,3,12和14号基质容器苗O2-产生速率明显高于对照.3,12和14号基质容器苗较低的光合性能是由于光合色素合成不足和光合机构活性较低所导致.光合机构中过剩激发能不能通过非辐射能的形式有效地耗散掉,诱导了O2-生成,引起膜脂过氧化加剧而使光合机构受到损伤,加剧其光合速率的降低.不同基质中无柄小叶榕容器苗的生长和叶片生理特性分析表明:5,6和8号基质为无柄小叶榕容器育苗的优良轻型培养基质,对无柄小叶榕的容器苗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理及光合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白落叶松生理及光合特性对氮沉降的响应规律,比较了不同氮沉降水平下长白落叶松最大净光合速率、叶片养分含量及光合色素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最大净光合速率随氮沉降水平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40 kg·hm~(-2)·a~(-1)中氮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继续增加施氮量则出现下降趋势;叶片氮含量随氮沉降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叶片磷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氮沉降增加能够显著增加长白落叶松叶片氮含量,对长白落叶松的光合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小叶红叶石楠光合及其他生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小叶红叶石楠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光响应等生理指标,以分析其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47.16%;MDA含量快速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则急剧上升,极显著高于对照;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剧,小叶红叶石楠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以及表观量子效应均呈下降趋势;(3)综合分析各生理指标,认为小叶红叶石楠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减少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降低光合速率等生理响应,来抵御干旱胁迫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枯叶覆盖对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实生苗叶绿体色素含量及光响应的作用,开展田间试验对麻栎叶片光合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叶覆盖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麻栎实生苗叶片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对净光合速率的作用系数,使得麻栎实生苗对不同强度光照的光合响应能力更显著。将枯叶覆盖处理与土壤养分管理相结合,可以保障麻栎实生苗叶片光合功能正常发挥,促进苗木干物质积累与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诱导产生突变植株,利用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对‘火焰'茶条槭休眠期的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并观测辐射处理对种子萌发后实生幼苗的叶色及叶绿素、光合特性及荧光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夏季,各辐射处理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花色素苷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秋季,各辐射处理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均在20Gy处理时降到最低,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秋季,类胡萝卜素含量在20Gy辐射处理时达到最低,比对照低了44.62%,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在秋季,60Gy和200Gy辐射处理时,各辐射处理叶片的花色素苷含量比对照分别低了36.68%、70.59%,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叶片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在20Gy辐射处理时达到最大,而光补偿点(LCP)在20Gy辐射处理时降到了最低;实生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蒸腾速率(Tr)日变化以及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与对照相比,Fv/Fo值、Fv/Fm值、ABS/RC值及DIo/RC值差异不显著,Fo值在200Gy时最大,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TRo/RC值在100Gy和200Gy辐射处理时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ETo/RC值在100Gy辐射处理时达到最大且与对照达到显著(P0.05)差异。低剂量(20Gy)辐射‘火焰'茶条槭休眠期种子,可以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过高的辐射剂量(100-200Gy)抑制了叶片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桤木品系的光合和蒸腾速率差异及其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生产的L6400光合测定仪,对4个四川桤木品系的光合和蒸腾速率及其生长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月份、树冠部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分利用率只有月份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同步变化趋势,从大到小的月份排序是6月、4月、7月、8月、11月、9月、10月.上、下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主要呈早、晚低,12:00、15:00高的双峰抛物线趋势,下部叶的净光合速率比上部叶低23.38%~36.60%.品系间的叶绿素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与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可作为四川桤木早期选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红叶石楠不同叶龄的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Pn)、光响应曲线、比叶重(LMA)、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估算不同叶龄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揭示其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叶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2)叶龄较小的叶片Pn受蒸腾作用(Tr)和光照强度(PAR)影响较大,叶龄较大的叶片Pn受气孔导度(Cond)和相对湿度(RH)影响较大;(3)随着叶龄增加,叶片光合能力不断增强;20d生叶片光饱和点显著小于10d生叶片,对光照更加敏感;叶片的光补偿点和叶绿素a/b变化不显著,各叶龄叶片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变化不明显。本研究阐明了红叶石楠不同叶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为红叶石楠的栽培和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24 d对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叶片光合生产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了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了叶片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影响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减小.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孔导度蒸与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蒸腾速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土壤相对含水量≥25%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气孔因素导致.在土壤相对含水量<25%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导致.  相似文献   

10.
遮阳对紫斑牡丹光合特性和叶片性状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遮阳程度对紫斑牡丹光合特性、叶片性状特征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分别设置2、4、6针遮阳网对紫斑牡丹遮阳,以全光照作为对照(CK)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2、4、6针遮阳网遮阳,和CK相比,太阳有效辐射分别降低46.82%、60.94%、88.81%,净光合速率分别是CK的1.25、1.03、0.88倍,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8.13 umol·m~(-2)s~(-1),出现在2针遮阳下,有效辐射为761.54 umol·m~(-2)s~(-1)。遮阳对紫斑牡丹气孔限制值、光能利用效率、叶厚度、比叶重和相对含水率、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影响差异极显著,对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和叶绿素b含量影响差异显著,而对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差异不显著。用2针遮阳网对紫斑牡丹遮阳,和CK相比,净光合速率、气孔限制值、光能利用效率提高,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降低,叶片叶绿素a、b含量增加,这样可以减轻光抑制,改善光合功能,增加光合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
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蒙古栎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蒙古栎林的结构、林木蓄积、死地被物贮量及其最大持水量等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的植物种数为22种;林木蓄积量为47.955 m3/hm2,死地被物贮量为25.3 t/hm2;最大持水量为72.2t/hm2。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6种绿化树种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全面了解各绿化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增加哈尔滨市园林绿化树种及其生态功能的多样性,为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东北乡土树种白桦、蒙古栎、糠椴、紫椴、茶条槭和黄檗二年生幼苗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这6种树种生理指标的研究,对各树种的适宜应用作综合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这6树种最大光合速率分别为:茶条槭9.70μmolCO2/m^2·s,白桦7.67μmolCO2/m^2·s,黄檗5.88μmolCO2/m^2·s,紫椴5.51μmolCO2/m^2·s,糠椴5.20μmolCO2/m^2·s和蒙古栎4.04μmolCO2/m^2·s。6树种之间呼吸速率的差异不显著,平均为1.01μmolCO2/m^2·s。水分利用效率的种间差异较大,茶条槭、糠椴和蒙古栎高于黄檗、紫椴和白桦。所以从生态园林的角度,在水分短缺的地点,选择绿化树时应先考虑水分利用效率高的茶条槭、糠椴和蒙古栎,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可适当优先考虑净光合能力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14.
柞树林直径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柞树林是我国东北地区分布较广的次生林,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两种类型柞树林的直径结构特征,并分别利用4种分布函数即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以及对数正态分布对两种类型柞树林的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同时用卡方统计量对4种分布进行了检验,拟合结果和检验结果表明:在4个拟合分布函数中,Gamma分布用于拟合两种类型柞树林的直径分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蒙古栎是我国难以生根的树种,常应用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林分产量。基于此,通过使用吲哚丁酸、萘乙酸、生长调节剂生根粉以及吲哚丁酸和萘乙酸混合溶液四种生长调节剂,分析蒙古栎扦插生根受到的影响,并采取最佳方案促进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有效改良生根种植,促进生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柞蚕场蒙古栎在平茬后经不同时间(9年、12年、57年)封育保护而形成的蒙古栎次生林及对照柞蚕场蒙古栎林(3年生)为研究对象,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不同恢复阶段的种群结构与群落多样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封育林龄的增长,乔木层蒙古栎种群所占的重要值比例在降低,蒙古栎林在恢复演替进程中不断向阔叶混交林的方向发展;灌木物种间的重要值差距在减小;草本层植物种类在不断减少;蒙古栎林优势种群径阶分布宽度增加,径阶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在封育不同恢复阶段,羊胡苔草重要值均表现为最大,是草本群落最主要的物种。不同恢复阶段林分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随封育林龄的增长而增大,草本层多样性表现为随封育林龄的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以3种不同林分类型为对象,研究其降雪截留特征,结果表明:蒙古栎林树冠平均截留最大,为8.3 mm,截留率为28.7%;红松林为7.9 mm,截留率为27.1%;落叶松林为7.2 mm,截留率为24.1%。不同林分类型平均截留量由大到小为蒙古栎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在不同降雪强度下,林分间截留能力有明显差异,蒙古栎林树冠截留能力总体高于红松林,红松林高于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9.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蒙古栎林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更好地认识暖温带森林植物特征及其演替规律,进行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蒙古栎林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分布、生境、种类组成,外貌特征、结构特征,并对群落的演替动态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对3种典型林型(原始红松林、蒙古栎林、云冷杉林)的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相关物理状况进行分析测定,并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蒙古栎林容重最小,孔隙度最高,含水率最高,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好;3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依次为:原始红松林〉云冷杉林〉蒙古栎林,差异极显著(P〈0.01),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表层(0~1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迭(26.73±3.15)g/kg;3种林型样地表层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质量分数比重很大,为41.22%~45.01%,而人类各种活动主要作用于土壤表层,可见减少人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活动,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