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体质瘦弱的发病较多.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死亡.鹿产仔大多在5~7月份,如果这段时间里圈舍阴暗潮湿,污水蓄积,仔鹿长期躺卧在不洁净而又潮湿的地上,吮吸母鹿脏奶头,再加新生仔鹿胃腺尚未形成,对胃肠病抵抗能力弱,很容易发生本病.   ……  相似文献   

2.
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相当多的一种疾病,尤其是新生并体质瘦弱的仔鹿常发生。双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跟踪调查时发现该病以3~10日龄发生的居多,15日龄以后发病的较少。本病发生后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1病因经调查该鹿场母鹿产仔大多在5~7月份,这个季节气温变化大,阴雨天较多,圈舍阴暗潮湿、污水蓄积,仔鹿长期躺卧在不洁净而又潮湿  相似文献   

3.
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卫生条件差、体质瘦弱的鹿发病较多。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鹿产仔大多在5--7月份,如果这段时间里圈舍阴暗潮湿,污水蓄积,仔鹿长期躺卧在不洁净而又潮湿的地上,或者吮吸母鹿被污染的奶头,同时因新生仔鹿胃腺尚未形成,对胃肠病菌抵抗能力弱,很容易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4.
我县饲养的马鹿品种主要是天山马鹿。鹿场时发鹿的一些常见传染病,特别是仔鹿的肠道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养鹿业。笔者在几家鹿场先后诊断过十几例仔鹿下痢。现叙述如下。1 流行病学 本病一般多发于6~7月份的产仔季节,多发生在仔鹿出生后3~20日龄内,最常发于3~10日龄的仔鹿,30日龄的仔鹿也有发生,大多因圈舍垫草潮湿、吸吮母鹿被污脏的乳头或舐食污物、污水发生下痢,而且许多病例有反复发作的特点。2 临床症状 发病仔鹿病初拉灰白色糊状粪便,以后转为褐色粥样粪便,体温略有升高,发病后期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喜卧…  相似文献   

5.
仔鹿白痢病是新生仔鹿死亡相当多的一种疾病,常发生在母鹿常年得不到青绿多汁饲料、微量元素和卫生条件不好的鹿场。一般是体质瘦弱缺乏营养的仔鹿多发并有传染性。发病的仔鹿3至10日龄的最多,15日龄以后较少,20日龄以后更少,1月龄以后少见,本病发生后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仔鹿下痢病足新生仔鹿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体质瘦弱的仔鹿发病较多,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死亡。  相似文献   

7.
产仔的季度是鹿场的收获季节,仔鹿的健康成长是投资回报的具体体现,规范哺乳期、断奶期的饲养管理是确保投资回报的最有效途径。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一下哺乳期、断奶期规范的饲养管理方法。1根据出生日龄的逐日饲养管理方法1.1出生1日龄首先,仔鹿出生后要尽快让其吃到初乳,如果母鹿弃仔或死亡,可采用奶牛初乳进行人工哺乳。初乳蛋白中免疫球蛋白占有绝对优势,能使出生仔鹿直接获得短期的免疫力,对某些传染病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新生仔鹿的血液内不含有免疫球蛋白IgG,因为IgG不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的血液循环,新生的仔鹿肠…  相似文献   

8.
气温变化明显、圈舍潮湿、仔鹿异嗜、人工哺乳不当及母鹿发生乳房炎症等均能诱发仔鹿下痢。  相似文献   

9.
新生仔鹿衰弱症是产仔季节中比较常见的新生仔鹿病。其临床特点是:下生后体质很弱,体躯矮小,四肢软弱无力,反应迟钝,生后有的不能站立,不能吸吮母奶。经我校兽医院治疗的7例仔鹿,其病情都是比较重的,经我院治疗均获痊愈。现简介如下: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对妊娠母鹿的饲养管理不良,而引起的仔鹿体质衰弱、抵抗力降低,在妊娠过程中,由于饲料的品质不良,特别是妊娠后期,给予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如钙、磷)等营养物质不  相似文献   

10.
句容养鹿场共饲养梅花鹿 10 7头 ,其中种公鹿 48头 ,成年母鹿 3 1头 ,仔鹿 2 8头。 2 0 0 0年 8月 10日晨 ,发现 1头母鹿和 1头仔鹿突然死亡 ,同日下午有 5头母鹿死亡 ,11日有 2头母鹿和 1头仔鹿死亡 ,12日有 2头母鹿和 2头仔鹿死亡。 10日下午 ,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 ,微生物学检查 ,诊断为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经治疗 ,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现将发病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症状鹿群发病急 ,病程短。个别鹿从出现症状到死亡 ,不足 2h。大多数鹿病程在 12~ 2 4h。开始鹿表现为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 ,怕动 ,反应迟钝 ,鼻镜干…  相似文献   

11.
<正>茸鹿养殖生产中,仔鹿的培育不仅关系着母鹿养殖的生产效益,而且仔鹿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鹿一生中鹿茸的产量。在生产中,每年鹿场都有由于母鹿死亡、奶水不足和弃仔等现象导致的仔鹿难  相似文献   

12.
为改变目前塔里木马鹿养殖业处于低靡的状态和适应市场的需求,实行了东北梅花鹿和塔里木马鹿的杂交。然而要获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提高杂交仔鹿的成活率是关键。应该从"预防难产、及时有效地助产;母鹿产仔期间,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弃仔母鹿的驯化,尽量减少人工哺乳的仔鹿;完全人工哺乳的仔鹿,要定时、定量、定温度、定次数;勤观察、看精神、看运动、看粪便;要保证泌乳期母鹿的日粮供给;做好夏季防暑工作;防止仔鹿毛粪球病的发生;对初生仔鹿应给予提前预防;提倡人工授精;及时治疗仔鹿常发病"等11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杂交仔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正> 1 初生仔鹿通常仔鹿出生时全身毛湿,除靠母鹿舐干外,必要时应采取人工辅助措施,如用抹布擦干湿毛,使仔鹿及早吃到初乳。健康良好的仔鹿产出后0.5~1.0小时即能站起觅母乳。鹿乳的特点是水分少,干物质多,乳脂含量高,仔鹿少量吸吮即能满足。一般母鹿每隔3~4小时喂乳1次,每次不过2~3分钟。分娩后最初几天母鹿分泌乳汁为初乳。初乳含有极其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尤其维生素A)以及  相似文献   

14.
<正>通常将出生后脐带脱落之后的小鹿叫初生仔鹿。正常情况下,健康的母鹿所产的健康仔鹿是不需要特殊护理的,一般的护理就是着重在初乳、代乳和弱仔抢救这三方面。1初乳要看到初生仔鹿吃到初乳。初乳是指母鹿分娩后头3天的乳汁,初乳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初生仔鹿肠黏膜能直接吸收这些免疫球  相似文献   

15.
<正>梅花鹿的产仔哺乳期,通常是从5月上旬至8月下旬。早生的仔鹿常可哺乳100~110d,大多数仔鹿哺乳90d左右。在哺乳阶段,仔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主要靠母鹿的乳汁提供,尤其1个月龄以内的仔鹿,甚少采食其它饲料。鹿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可为仔鹿提供全价的营养,保障其生长发育。尤其母鹿分娩之初几天内的初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介绍了哺乳母鹿对所生仔鹿舐肛咬尾现象和受害仔鹿的临床症状,分析了哺乳母鹿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提出了避免母鹿在产仔哺乳期出现不良行为而使仔鹿受害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养鹿场在每年的生产季节里,经常遇到个别(2%~3%)母鹿扒仔、咬仔、弃仔或无乳以及仔鹿弱生不能站立吃奶的情况。这些不能吃到母奶的仔鹿,需要找别的母鹿代养或进行人工哺乳。但是在鹿产仔季节的初期和末  相似文献   

18.
在梅花鹿产仔季节,常常可以看到鹿舔肛咬尾症发生。仔鹿由于肛门和尾被母鹿咬伤或咬掉而死亡。对此病尚未见有报道,曾认为是由于恶癖所造成,从而着眼于隔离、人工喂养或找其他母鹿代养,结果收效甚微。后来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是由于仔鹿长  相似文献   

19.
(1)哺乳仔鹿。仔鹿出生时,其身体浸遍胎水,如母鹿未能及时舔干.会使仔鹿体热散失过快,引起衰弱和疾病,此时须用草把或布块将其擦干。仔鹿出生后应及时哺喂初乳,对母性不好或泌乳少的母鹿.要人工辅助仔鹿哺乳.转由同期其他母鹿代养或人工哺乳。在初生仔鹿喂过3~4次乳以后,就可进行打耳号和产仔登记等工作。两周龄后要补饲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配合精料和鲜嫩的青绿多汁以及质地柔软的青于草.并设置水槽,提供洁净饮水,逐渐锻炼其采食消化饲料能力。仔鹿的生长发育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到了哺乳的中期和后期.母鹿的营养供给已不能满足仔鹿生长发育的需求.如不进行人为补饲就会出现肢长身短发育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20.
1 流行情况 2005年长春市双阳区某鹿场1周内先后死亡2头仔鹿1头母鹿,并有4头鹿陆续发病,病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1头怀孕母鹿发生流产,应用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后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