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古希腊建筑艺术经过四个时期发展到巅峰状态,形成了以柱式为主要结构、以神庙为主要样式的建筑体系;它是古希腊人自然、宗教、哲学观念的产物和载体,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呈现出自然、和谐的审美特征。这些审美特征主要源于古希腊建筑所运用的艺术原则:建筑的各个部分遵循严格的数的规则、比例,主要表现为三种柱式系统;发现并普遍运用了"黄金分割"规律;关注人的审美眼光,致力于在视觉上追求完美的审美境界,同时又体现艺术创作的自由。古希腊建筑在形象模型和对建筑美本质的理解上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牌坊是一种中国独有的建筑符号,文化内涵丰富。徽州文化源远流长,积聚着徽州审美文化意蕴美和传统形式美。徽州牌坊凝聚着徽州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与装饰艺术,用独特的建筑艺术传递着徽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反应了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呈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及其徽州人独特的艺术审美方式,同时也表现了特有的建筑艺术价值。从意蕴与形式的角度对徽州牌坊的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分析,赋予了徽州牌坊本身不一样的意义,凸显徽州牌坊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产生的,它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的综合体。人类建造房子,避免了风吹雨淋,人类建造了房子,人类有了安定的居所,房子又为人提供了安全屏障。有了稳定安全的场所,人类就可以从事一些更文明的事情了。随着文明的进步,建筑更多不但体现了它的实用性,还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世界各地的建筑样式、风格不尽相同,这些都是因为世界各地的风土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什么样的文化必然产生什么样风格的建筑。本文就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4.
壁画与建筑墙面有着必然的依存关系,设计壁画要考虑壁画的材质、内容、表现手段与建筑的功能、色调、材质等诸因素的紧密结合,以实现壁画与建筑在艺术上的协调一致.从而创造出整体建筑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5.
壁画与建筑墙面有着必然的依存关系,设计壁画要考虑壁画的材质、内容、表现手段与建筑的功能、色调、材质等诸因素的紧密结合,以实现壁画与建筑在艺术上的协调一致.从而创造出整体建筑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等人针对文化工业与工具理性对人的钳制做出激烈的批评时,本雅明却表现出了一种暧昧的态度,对于现代工业与技术催生出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明,他表现出一种既迷恋又批判的态度,一方面是对于新技术带来艺术景观和消费的繁荣的赞赏,另一方面又执着于古典的艺术形态,批判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灵光"黯淡。本雅明将对艺术的分析纳入整个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运动中,有人说他是"第一个真正地从生产角度而不是创造角度思考艺术的西方理论家"[1]。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是最初出现在法国的一种哲学思潮。上个世纪后期 ,不少先锋派建筑师开始将解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建筑艺术实践。文章就各种解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就解构主义建筑语言的运用提出冷静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结构形态设计突破了只把结构作为技术手段的传统观念。结合典型案例,从多元化的结构形态表现中,总结了结构形态在建筑形象创作中的表现模式,分析了结构技术对建筑形象的塑造产生的影响。对结构形态的具体表现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以结构形态为出发点构筑建筑形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影响人需求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历史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的剖析,引出了只有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与艺术、历史、文化、景观设计、建筑科学结合,才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的游乐空间的游乐设施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在宋初诗坛模仿唐人风气盛行之时,从微观创作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意新语工"的诗学观点,他注重诗歌艺术的创新,在选材、立意和构思等方面讲究匠心独运,对唐诗权威表现出一种挑战姿态,并创作出许多超越唐诗并独具风格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金鑫  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82-6583
指出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筑日渐陷入千遍一律,缺乏中国自身地域特色的窘境,认为对我国传统建筑形制及其相关内容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从中国古建筑文化、技术、群体布置及地域性4个方面的启示进行阐述,试图找寻其对现代建筑的可借鉴之处。以期改变当代中国建筑盲目跟随西方潮流,忽视本国特征的状况,也使我国建筑业走出由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独占建筑界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代建筑创作中在继承传统建筑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成功作品的经验,提出应加强对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理解,运用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的创作形式,重视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从而创作出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3.
秦守亮 《农学学报》2022,12(9):70-76
在广西北流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为提升乡村建筑风貌,完善建筑功能,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建筑形制及营造手法的发展方向。针对北流市所处桂东南地区乡村不同建筑类型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建筑外部形态更新手法,包括在原建筑结构基础上构建新的建筑表皮、以轻介入手法结合标准化适当提升建筑外立面、重建建筑外部形态的乡土性体现以及打造景观环境来完善建筑功能等。在北流市清水口镇积丽村的村民小组进行实践,在设计中结合村民和村委会意见,在建造中结合施工单位的实践经验和建议,突出乡土性和经济性,建成后获得村民和村委会等使用者的认可,探索了一条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川西典型古镇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的现场调研,从地理位置、整体布局、居住文化等方面,简要剖析了黄龙溪古镇的风水朝向、民居特色、客家建筑和干栏文化,强调了古代风水学上"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以及"四砂神"(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绝妙格局,展现了黄龙溪古镇朴实飘逸的建筑风格,"七街九镇"的建筑布局,飞檐翘角、鳞次栉比的民居韵律。对川西古镇建筑景观的研究和当今景观建筑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古建筑被雷电击毁或因雷电引起火灾的历史事件,由此引发了对古建筑群防雷安全问题的探讨,以辽宁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孤山古建筑群为例,对古建筑群防雷安全隐患进行勘查和检测,总结出5种防雷安全隐患类型。从古建筑防雷类别划分、保护级别、防雷措施、防雷工程设计依据、工程施工、新施工工艺等6个方面进行研究,依据相应技术规范分剐从古建筑物外部、内部和古树木防雷等方面提出4项防雷安全隐患应对措施,并具体针对大孤山古建筑群的实际情况,详细探讨了施工方案、人员安排、劳务计划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工程验收、技术文档等问题,以期为切实做好古建筑的防雷安全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褚兴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757-1758,1819
以和顺古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聚落构架、建筑理念的民族设计特色,根据调查其传承现状,探讨发展策略,发现古镇对文化传承出现正向效应与负向效应,表现为古镇边界、公共建筑具有良好的传承性,而新开发民居则有建筑特色消失倾向。认为古镇建筑装饰符号具有较好的民族艺术传承性,而具有民族艺术的包容性正是和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张友军  刘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60-15263
传统建筑构造风格在当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转化内涵丰富,研究以浙东地区建筑实例为研究主体,从微观的角度对转化应用形式及具体的设计手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张鸽娟  杨豪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80-4684,4784
以明代移民村落城固县韩家巷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传统建筑环境文化特征以及传统文化活动的发生场所,分析了村落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对村落文化的影响,着重从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建筑造型、村落景观方面解析了村落传统建筑环境的文化特征;在分析村落传统文化发生场所方面,介绍了宗族祭祀及社火活动场所、传统祭祀活动场所、城固曲子传唱场所的布局与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村落整体空间、村落建筑、村落景观及其文化特征的保护更新建设的文化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苏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33-235
针对全球化背景下对地域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结合理查德.罗杰斯的典型建筑和城市设计作品,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平衡、建筑功能与细部的处理以及适宜技术与新型材料的使用3方面,分析探讨了他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方面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将地域自然资源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以创造更适宜城市生活环境的现代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