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简要介绍了残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残膜回收机研究的重要性,对国内外现有几种典型残膜回收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在可降解或液体地膜大规模推广使用前,应该开发与现阶段结合的残膜回收机,以便在提高机具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残膜,并对未来残膜回收机或残膜回收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介绍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为主线综述了近三年来国内主要残膜回收机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利用常规机 具改装回收残膜的方法。文章强调指出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 (将残膜回收和中耕、秸秆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犁地或者整地等作 业结合起来)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残膜回收机械的发展方向,搞好残膜的再生利用将带动残膜回收机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残膜回收技术与机具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残膜回收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各种残膜回收机机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秸秆切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现状,并指出残膜回收技术与机具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优势油料作物,常采用垄作覆膜种植,但收获时遗留在地表的残膜尚无回收机具。为解决垄作区花生残膜污染严重问题,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花生残膜治理的种植模式和收获工艺出发,提出相应的垄作区花生残膜治理方案。同时,购置5款不同收膜、集膜结构的残膜回收机,通过田间残膜回收试验对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的收膜、传动、膜土分离、集膜等工序进行了装备筛选,制订了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技术指标,并对我国垄作花生残膜回收机械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了覆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和机械化在残膜回收中所处的优势,并以新疆地区为例介绍了残膜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危害。归纳了国内外残膜治理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残膜回收机的研究成果。对国内几款典型的残膜回收机进行分析,指出了国内残膜回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析残膜回收机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现状,论述我国残膜回收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改善回收机具性能、提高残膜回收率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3种残膜回收机的作业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残膜回收机械调查分析,针对目前多数残膜回收机可靠性差、缠膜率高、拾净率低等现状,选择了常用的1MLC-110型、1MCS-100型和2MCL-150型残膜回收机械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对这3种残膜回收机的田间作业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各机型的主要收获指标:拾净率、缠膜率、作业效率。结果表明:1 MCS-1 0 0型残膜回收机的性能优于1 MLC-1 1 0型和2 MCL-1 5 0型残膜回收机。经3种残膜回收机的对比试验分析,为残膜回收机的理论研究与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也为残膜回收机的研制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测评残膜回收机作业性能,对两种残膜回收机的回收作业过程中残膜回收率、缠绕率指标进行了比对。新大众1FMJF-120型风力除杂式残膜回收机的回收率91%,神耕1CM-1型残膜回收机的平均回收率86.5%;新大众1FMJF-120型风力除杂式残膜回收机缠膜率(2.59%)低于神耕1CM-1型残膜回收机缠膜率(2.75%),试验结果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辽西风沙旱地农田残膜回收作业和机具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内残膜回收机脱膜装置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残膜在农业生产中危害及机械化回收残膜的优势,论述了我国残膜回收机的分类和特点,并指出脱膜装置作为残膜回收机核心部件的重要性。针对国内残膜回收机的研究现状,介绍几种不同结构形式的脱膜装置,并对其在实际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优缺点,为以后残膜回收机脱膜装置的机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开发和设计了一种伸缩杆式残膜回收灭茬联合作业机。在对国内外各种残膜回收机优化组合的基础上,进行了残膜回收机的总体设计及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着重进行了残膜回收灭茬联合作业机的传动系统与拾膜部件机构的设计。试验和理论计算表明:各项工作部件的设计和使用都是正确的,理论、试验均满足残膜回收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农田残膜污染程度加剧,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与生活。针对目前国内外残膜回收机集膜装置研究现状,对残膜回收机搂膜型、卷膜型、箱体型、圆捆型及方捆型机具类型进行总结,分析了各类型装置特点、工作形式及优缺点,指出了目前集膜装置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残膜回收机集膜装置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残膜回收机研究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膜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物质材料之一,我国应用地膜技术的土地多达1 000万hm2多。地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随着废膜越来越多的残留,对耕地、村庄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为此,阐述了我国残膜回收机研究的现状和几种典型残膜回收机的工作原理,并对未来残膜回收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卷膜式残膜回收机。分析了其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主要工作部件如残膜齿和卷膜辊等进行设计,并对残膜齿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该残膜回收机适用于棉花、大蒜、豆类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地膜回收,收成的膜成卷,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残膜回收工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引用较详细的数据论述农膜给新疆棉花增产所带来的利益与此同时,残膜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新疆技术人员十几年来为消除残膜危害所作的努力。通过对不同残膜回收工艺及与之相配套机具的特点分析,列举了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残膜回收工艺即拔棉秆和残膜回收联合作业的残膜回收工艺,设计了相应的机具。该机具的特点是一机多用,减少拖拉机进地次数,消除了回收残膜作业时的障碍,残膜回收更加容易,提高了残膜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棉花种植在南疆地区有重要地位,是南疆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科学使用薄膜覆盖可提高棉花产量与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但由此带来的白色污染尚未解决。为此,基于南疆棉花种植区域环境,设计了一款棉花地残膜回收机,对残膜回收的机架装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对样机进行制作及田间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残膜回收机回收率达到72.4%,可为南疆棉花地残膜回收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残留在土地中的地膜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为此,针对目前残膜回收机回收率难以达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钉齿式残膜回收机,介绍了残膜回收机的总体结构参数及工作原理,重点对钉齿滚筒进行运动学分析,推导得出钉齿滚筒的运动学方程及不漏捡残膜所满足的参数条件。同时,运用ADAMS对钉齿滚筒的钉齿运动轨迹仿真,得出了滚筒转速、机具行进速度及钉齿周向相邻角度对残膜回收机工作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残膜回收机拾膜机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拾膜机构是残膜回收机的关键部件,其机构形式与作业质量对残膜回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残留在农田里的残膜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此,分析了国内外残膜回收机拾膜机构的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6种拾膜机构的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并指出其在田间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拾膜机构的优化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夹持式残膜回收机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夹持原理运用于残膜回收,研制出适宜于各个作业期的新型残膜回收机械,介绍了夹持式残膜回收机结构、工作过程及性能指标。田间试验测定表明,能满足棉花苗期、收获后和播种前的残膜回收以及其它作物的收获后和播种前的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19.
选用1FMJSC-80型农田残膜捡拾机,对厚度分别为0.008mm和0.013mm的普通地膜进行田间残膜回收试验,测定残膜捡拾率及缠绕率,对比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不同厚度对残膜回收的影响程度。同时,进行了地膜田间监测,测定残膜自然风化率,了解不同时间段内0.008mm、0.013mm普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的可降解程度,分析得到3种厚度地膜降解程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通过田间试验,检验1FMJSC-80型农田残膜捡拾机、1FMJ-1000型耙齿式田间残膜捡拾机、横向搂齿式农田残膜回收机及指盘式农田残膜搂集机的田间残膜回收能力,并对比分析4种机型残膜回收效率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残膜回收机械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技术是黑龙江省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据调查,黑龙江省每年地膜覆盖面积都在几万公顷以上,且种植的作物种类及面积在逐年增加。然而,随着覆膜面积的推广及覆膜年限的增长,不少地方出现了“白色污染”。因此,残膜回收已经政府的极大关注。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残膜回收的问题。针对目前国内研制的残膜回收机结构、性能特点及应用进行了阐述;讨论了影响残膜回收的因素;并对残膜回收机械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