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4年春,我们受桑树嫁接方法的启示,在我场口上作业点进行了油松接根扦插试验,扦插24株,成活6株,成活植株生长旺盛。据1977年9月28日调查,最大植株高77厘米,根径2.2厘米;一般植株高30厘米,根径1.2厘米;对照株(实生苗)高25厘米,根径1.2厘米;可见接根扦插最大植株的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208%和83%。并且其根系也明显地比对照发达,接根扦插植株其主根长50厘米以上,侧根20条,最长侧根为84厘米,根系密集分布在土层27-57厘米处;对照株主根长仅25厘米,侧根11条,最长侧根51厘米,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5-25厘米处。  相似文献   

2.
采用黄花倒水莲种子进行不同催芽方法、芽苗不同移栽密度进行了种子出苗率及苗木生长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处理A、处理B的种子出苗率均较高,分别达72.3%和67.0%,处理C的出苗率最低,仅为35.3%;芽苗移栽密度以株行距10cm×10cm、10cm×5cm的苗木生长量较高,平均苗高分别为21.0cm,20.1cm,平均地径分别为0.53cm,0.52cm,平均主根长度分别为16.2cm,12.1cm,≥5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为24.2条/株、19.6条/株;株行距5cm×5cm的苗木生长量最低,平均苗高为13.4cm,平均地径为0.38cm,平均主根长度分别为9.2cm,≥5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分别为12.8条/株。  相似文献   

3.
杉木是我国特产的一种速生优质高产用材树种,也是我省秦岭、巴山地区用材林的主要栽培树种之一。为了加速用材林基地建设步伐,汉中地区从1975年起,即开展了培育杉木壮苗的生产和试验研究工作。并确定了汉中地区杉木壮苗的标准是:生长健壮,干直茎粗,顶芽饱满,根系发达,高径比例适当,木质化程度较高。要求1年生杉木壮苗,亩产量为10~15万株,苗高达20厘米,地径达0.3厘米以上;2年生杉木壮苗,亩产量为6~10万株,苗高达50厘米以上,地  相似文献   

4.
以舒兰响水林场花曲柳种源种子为材料,进行不同育苗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0株·m-2密度的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平均侧根数分别为16.8 cm、0.60 mm、13.5 cm和14条,120株·m-2密度的分别为19.7 cm、0.45 mm、11.9 cm和11条,150株·m-2密度的分别为23.4 cm、0.35 mm、8.5 cm和9条。前两种密度苗木质量均达到吉林省地方标准Ⅰ级苗标准。  相似文献   

5.
水曲柳育苗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是东北地区三大珍贵硬阔叶用材树种之一,也是东北地区的造林树种.垄作时,水曲柳育苗密度决定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达到50株/m时,是水曲柳的最优育苗密度,其苗高、地径、主根长和侧根数最优,高径比上的比例比较合适,有利于优质壮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米老排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米老排苗木分级质量指标,采用标准差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苗木进行分级,其1年生米老排Ⅰ级苗:苗高115 cm、地径1.10 cm、主根长32 cm,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18条;Ⅱ级苗:苗高80~115 cm、地径0.75~1.10 cm、主根长22~32 cm,大于5 cmⅠ级侧根数为12~18条。分析研究结果可为米老排育苗生产和制定地方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猴欢喜播种芽苗进行苗床不同移栽密度的生长量和苗木质量、产量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生长量以株行距15cm×15cm最大,平均地径达0.62cm,平均苗高达36.4cm,平均主根长度达30.9cm,≥5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10.9条。苗木产量和质量控制指标以株行距15cm×15cm密度较适宜,达1.77万株/667m2,培育的苗木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闽楠播种芽苗设计3种不同移栽密度(株行距8cm×8cm、10cm×10cm、10cm×15cm)进行试验,比较闽楠一年生播种芽苗的生长量及苗木质量。结果表明:移栽密度以株行距10cm×15cm较适宜,苗木生长量最大,苗木质量最优,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度、≥5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平均合格苗率、平均合格苗产量分别达47.2cm、0.45cm、24.5cm、21.4条/株、97.0%、65.04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是东北地区三大珍贵硬阔叶用材树种之一,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研究了不同育苗密度对水曲柳床播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密度达到100株/m^2时,为最优育苗密度,其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生物量最优,有利于优质壮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应用2000,1000,500,250,125,62mLL-1TMS天目丝增抗剂对200株长白落叶松苗进行6小时浸根,在生长季节(5月30日至10月20日)对经过天目丝增抗剂处理的造林苗每隔15天测定一次苗木的高生长、地径、主根长度,侧根数。实验结果表明,天目丝增抗剂处理可以极大地促进长白山落叶松苗木生长并能提高苗木质量。500mLL-1TMS处理的苗木生长效果最好,与常规育苗相比,高生长平均增加42.5%,地径生长平均增加30.7%,主根长平均增加14.0%,侧根数平均增加31.6%;Ⅰ级苗和Ⅱ级苗各占一半,没有Ⅲ级苗,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表3参8。  相似文献   

11.
对木荷轻基质穴盘容器育苗苗高、地径等几个苗木性状关系矩阵及主成分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1a苗龄容器苗苗高指标的特征向量值达98.09%,是苗木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地径次之。采用标准差法对苗木进行分级:I级苗,苗高>40 cm,地径>0.50 cm,主根长>10.5 cm,根长>5 cm的I级侧根数9条;II级苗,苗高30~39 cm,地径0.40~0.49 cm,主根长9.5~10.4 cm,根长>5 cm I级侧根数6~8条。  相似文献   

12.
对山乌桕播种育苗定苗后保留不同株数(67株/m~2、44株/m~2、33株/m~2、25株/m~2、20株/m~2)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山乌桕育苗以44株/m~2定苗最适宜,1年生幼苗平均地径达1.24cm、平均苗高达229.89cm、主根平均长度达33.58cm、5cm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10.29条、Ⅰ、Ⅱ级苗百分率达81.7%、Ⅰ、Ⅱ级苗产量21.7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香叶树天然种群及其个体天然下种更新的成苗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香叶树成熟个体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个体间性状变异为胸径冠幅树高;香叶树具有较强的天然更新及自然传播能力,苗木分布最远处为37.3 m,投影区外苗木的平均密度、地径、苗高分别为35株·m~(-2)、0.31 cm、34.76 cm,分别是投影区内的1.4倍、1.55倍、2.15倍;单株母树的成苗量45~1 384株,平均为287株,母树间差异极显著(变异系数为1.019 2),成苗量受树高影响;天然下种苗的苗高与主根长的比例为1∶0.43,地径与苗高、苗高与主根长的相关系数为0.840 5、0.716 80,达到显著性水平,各因子变异系数大小为侧根数地径苗高主根长;可将苗木划分为大苗、中苗、小苗3种类型,分别占比6%、66%、28%。  相似文献   

14.
▲提高樟子松采伐迹地造林成活率的几点作法 1、苗木一律是2年生切根留床苗,高不得低于24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主根长14~15厘米,侧根长8~12厘米。 2、实行“交错式”造林,就是隔株双株呈狗咬纹状排开。第一行的第一穴植单株,第二穴植双株。第二行的第一穴植双株,第二穴植单株。配置点为2×1.5米、穴直径60厘米,双株间距20厘米,每公顷大约5000株左右。这样在3平方米的小区内就有  相似文献   

15.
对梓树3个种源当年生幼苗进行砧木培育,通过不同密度的播种和移栽,选出在天水地区以种源A最为适宜培育,播种移栽密度以19株/m2为宜,当年生苗木平均地径可达8.85 mm;苗木地径与平均侧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呈正相关性,与苗高、叶数、根数、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各种源苗木生物量与平均侧根长呈正相关,与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杉木全光育苗,是林业生产技术上一项革新。杉木幼苗由遮荫到不遮荫,怎样让它适应外界环境(温、湿、风、光)条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董寨林场七里冲林区和周党公社桃园国队合作林场,经过两年的实践,摸出了一些经验,解决了缺乏荫棚材料的问题,使育苗成本降低40%以上。1年生杉苗亩产72,000株,地径0.6—0.8厘米,高25—28厘米,最高38厘米,达到了狮子头、菊花心、紫红色、侧枝多、当年出圃的壮苗标准。一、选好圃地:圃地选的好坏,对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杉苗的特  相似文献   

17.
对杉木120个优良家系子代苗期的苗高、分枝数、根系发育、生物量等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家系间在苗高、分枝数、侧枝盘数、侧根数,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地下干重、全株干重等性状上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侧根数、侧根长、主根长、全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干重等性状差异不显著。苗高、侧根长、冻害率、地下鲜重、侧根数、地下干重等性状有较高单株遗传率,受较强的加性遗传效应所控制,其他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苗木冻害率与纬度间中度负向相关,来自南部家系易受冻害,北部家系有较高抗寒性,其他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因此遗传改良作苗期选择时,除了注意苗高和地径生长外,应把苗木侧根的发育情况视为选择的指标之一。在良种推广应用上,须考虑到家系抗寒力的适应地域。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系广大师生员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狠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促进了教育革命和生产实验的蓬勃发展,去年杉木,湿地松等育苗取得较好成绩。杉木当年生苗平均高42.9公分,平均地径0.6公分,最大苗高达80公分,最大地径1.03公分;湿地松当年生苗平均高42公分,平均地径0.9公分,最大苗高达88公分,最大地径1.8公分。在培育壮苗的实践中,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无性繁殖是杨树育苗的主要方法之一。无论用枝插或根插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8个杨树新品种的无性繁殖及苗木生长尚缺乏研究,为此于1975~1976年在南京、泗阳两地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摘要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取自一年生扦插苗,分别采集苗木粗侧根(0.5厘米以上)、细侧根(0.5厘米以下)、粗条(1~3厘米的主干)、细条(0.5~1厘米的梢条或侧枝)。 扦插方式:直插,上切口与地面相平。 粗条扦插的株行距为40×50厘米,其它的均为30×40厘米。 不同扦插材料的成活率试验在大田进行,扦插成活率调查采取隔畦逐株统计,并计算其成活率。 生长量的观察在大田随机取样方三个,每月6日、16日、26日测其苗高及地径。  相似文献   

20.
白榆(Ulmus Pumila L.)也称家榆,榆树和钱榆。一、白榆的生物学特征白榆,树高可达25米,胸径达1米多。幼龄期侧枝向阳排列成行,壮龄时树枝向外伸展,形成开阔的树冠。根系发达,有强大的主根和侧根,据调查15年生白榆主根长达235厘米,侧根达到27条,平均长64厘米。最长的是241厘米。可用为水土保持和防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