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是油桐、油茶、茶树的重要害虫,常呈间歇性猖獗,大发生时可把树叶吃光。但油桐尺蠖受到多种天敌的控制,寄生蜂是其中之一的重要类群。经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油桐尺蠖黑卵蜂Telenomus buzurae Wu et Chen 用油桐尺蠖卵作寄主,1982年试验,8月中旬、下旬寄生的发育历期(卵一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2.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大尺蠖,是为害茶树、油桐、柑桔等经济果木的重要害虫之一。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该虫,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扩大增殖这种病毒,生产病毒杀虫剂,需要大量的健康幼虫,因此,有必要摸索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这种尺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以中南和西南地区发生较严重。由于食性杂,对化学农药抗性强,不仅为害茶树,而且为害油桐、水杉、柑桔、漆树和乌桕等经济林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BsNPV)是这种害虫的安全、有效的杀虫剂。在防治茶树、油桐和水杉上的油桐尺蠖获得成功,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大尺蠖,历年来在贵州、湖南、四川、福建等省为害油桐、柑桔、茶叶等多种作物,造成严重损失。近几年来,我们在湖南、贵州等省应用BsNPV防治油桐尺蠖,效果80%以上,对下一代油桐民蠖的发生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其持效期长达3~5年。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从为害茶叶的油桐尸蠖幼虫罹病尸体中分离得到的;经过研制,由武汉病毒所生产BsNPV杀虫剂,供试验用。  相似文献   

5.
1986年以来,油桐尺蠖为害我场柑桔非常严重。1987年几乎把我场的温柑叶片吃光,同时也吃掉部分幼果,严重影响了温柑的生长及当年产量,为此,笔者在本场对油桐尺蠖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及其防治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年生活史及习性1.生活史油桐尺蠖在信丰县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年生活史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6.
油桐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根腐病在四川桐区严重发生,成片桐林被毁。通过六年的系统研究,对此病危害、症状、病原、病情以及发病规律进行了首次阐述。病原菌定名为油桐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腐皮镰孢一新专化型)。经大面积的营林生态方法防治,综合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油桐尺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油桐尺蠖。广泛分布于浙江、湖南、江西、湖北、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区。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等国。主要为害油桐、茶树、油茶,也为害乌柏、杉、松、柏、栎、栗、核桃、枇杷等几十种树木和农作物。在浙江的主要油桐种植区,常5~6年大发生一次,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桐籽产量。  相似文献   

8.
油桐民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大尺蠖,是九江地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部分茶园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根据本所1979年茶园调查,发生面积1,200多亩,占茶园总面积63%;受害面积500亩,被害株率达30%;茶叶产量损失10%左右。由于长期、大量、反复使用单一性化学农药,导致油桐尺蠖抗药性增强,而且发生面积越来越大,1980年我们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引进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采用室内人工感染法制得大量病毒粗提物,用于大田治虫。经过几年大面积喷施,到1984年就自然控制了油桐尺蠖对茶树的危害,从而节省了防治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应用杆状病毒防治茶树害虫,国内报道不少,但病毒感染幼虫后的潜伏期一般都较长,往往害虫死亡,叶片已吃光。为此,我们筛选了一株高效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此系梁东瑞从贵州采集罹病油桐尺蠖虫尸,经室内分离纯化,重复感染试验,其潜伏期较短,感染力较强。电镜观察:多角体病毒为3-6角形,大小2-3微米,初步鉴定为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田间防治油桐尺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吴雅丽 《植物保护》1986,12(3):32-32
郧阳地区位子鄂西,有油桐6万多公顷桐油量占湖北省的第二位。由于油桐橙斑天牛的危害,给桐油的质量和产量带来很大的损失。1982年5月—1984年10月对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雷邦海 《植物保护》1989,15(6):24-25
桑天牛(Apyiona germari(HoPe))是岑巩地区油桐的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发生年份,被害株率在1—5%之间;重发生年可达5—25%,被害株树势衰弱,严重者全株枯死。据文献报道,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广东、山西、河北、辽宁、陕西和贵州等地。主要寄主除油桐外,还危害桑、枫杨、柑桔。苹果、梨树等林木及果树。鉴于该虫危害油桐的资料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升上饶油桐树种质量,试验筛选适宜上饶信州区生长的油桐优良品种。【方法】2019年10月于赣东的抚州,赣南的龙南,赣西的丰城和分宜,赣北的上饶朝阳、上饶广丰、上饶德兴和上饶万年,赣中的吉安9个区域采集不同种源的种子,于2020年3月播种于上饶市信州区苗木基地,4月中旬将幼苗移栽入容器袋内,5月上旬每个种源随机选取30株苗木挂牌标记,每隔10 d对苗高和地径进行测定至10月底。【结果】不同油桐种源生长情况存在差异,分宜县油桐种源一年生苗木生长最高,平均高达186.8 cm,上饶万年县种源一年生苗木生长速度最慢,平均高为92 cm;不同种源一年生油桐苗木地径生长中,上饶广丰区的油桐地径最粗壮,达1.86 cm,而吉安地径生长最小为1.19 cm;不同种源苗高和地径都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该地理种源变异模式为随机变异,苗高净增长量出现的最高峰时间段以及净增长量与经度和纬度成显著负相关性。【意义】通过苗高和地径综合分析,分宜、抚州、龙南和上饶广丰4个种源较适合在上饶信州地区种植。试验所得结论为上饶市信州区量产油桐选育优良品种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志有 《植物医生》1995,8(3):17-18
油桐尺蠖的发生及防治张志有(四川省雷波县农业局616550)油桐尺蠖(BuxuraSuppressariaGuenee)首次在雷波县金沙江沿岸猖獗成灾,以危害桐树、柑桔为主,其次危害梨、核桃、花椒、山黄麻、合欢、香蕉、蕉偶、红苕、花生等13种植物。该...  相似文献   

14.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Guenee 1985年在我区宜春市西岭埠果园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桉树遭受油桐尺蠖危害对桉树生物量和木材材积造成的损失情况,通过调查,测定受油桐尺蠖危害的林分相关情况,运用数学模型对虫害损失科学评估。结果表明:桉树遭受虫害后对桉树生物量和木材材积造成的损失十分明显,特别是受害程度达中、重度的2~3年生桉树单株生物量和立木材积有较大的损失,生物量和材积损失率分别达21.62%~51.83%和36.23%~75.17%。建议生产上,当桉树油桐尺蠖虫口密度达到6条/标准枝(50 cm)以上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压缩虫口密度,防止其对林木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斑点杂交法用于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检测,表现了特异性强、敏感性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以半合成人工饲料饲养的8天龄油桐尺蠖幼虫为供试虫,测定用同一标准方法生产的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毒力。当年生产的病毒杀虫剂感染幼虫,其死亡率达97.03%,LC50为2.35×10~3PIB/ml。室温保存2年、7年和10年的病毒杀虫剂,其病毒活性分别丧失6.1%,20.6%和90.2%。  相似文献   

18.
丽盾蝽Chrysocoris grandis(Thunberg)在广西为害油桐果和叶,造成落果。该虫卵受沟卵蜂Trissolcus sp.及一种平腹小蜂Anastatus sp.寄生,寄生率达76.4%,以沟卵蜂占绝对优势,国内未见关于此蜂的研究报告。1983~1984年我们在广西河池进行了生物学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是分布很广的杂食性害虫,为害油桐、糖槭、樟树、檫树、茶叶等,严重时吃光树叶。在常德一年发生二代,以蛹越冬。 1981年6月,在王家坪油桐树上,发现丽绿刺蛾幼虫自然感病死亡的虫尸,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鉴定为颗粒体病毒所致。1981~1984年对该病毒进行了室内外感染试验和林间防治。 一,材料和方法: 丽绿刺蛾颗粒体病毒从罹病死虫体内分离获得。感染试验用初步提纯的颗粒体病毒。大  相似文献   

20.
油桐尺蠖是湖南油桐林一大食叶害虫。1991年以来,在株洲、长沙等地的园林内逐渐蔓延成灾。据调查,1991年株洲市石峰公园发生油桐尺蠖450亩,其中严重受害150亩;1992年发展到2350亩,其中严重受害1300亩,死亡树木150亩。受害的树木种类有樟树、檫木、白玉兰、法国梧桐等35种,仅洋玉兰、水竹、紫竹没有受害。被害树木叶片残缺不齐,严重影响环境美观。 1992年7月上旬,在石峰公园随机取样300株树木,在树菊1.5米范围内挖蛹调查。有蛹株率为95.8%,蛹密度平均每株7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