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螨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红叶螨控制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开始对大丰沿海棉区捕食红叶螨的有益生物进行了调查,初步明确了捕食棉红叶螨的天敌有食螨瓢虫、六点蓟马、食蚜蝇及捕食螨等多种,而以玉米棉花间作田中小毛瓢虫亚科中小毛瓢虫族和食螨瓢虫族数量较多.小毛瓢虫族的三种瓢虫食性杂,分散性大.食螨瓢虫族的两个种[深点食螨瓢虫  相似文献   

2.
室内研究了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3种瓢虫的雌成虫对月季长管蚜与麦长管蚜野生种群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为HollingⅡ型.利用麦夸特迭代算法进行Holling's圆盘方程分析表明,3种瓢虫对两种蚜虫捕食效率较高.对两种蚜虫处理时间最短的是七星瓢虫,对月季长管蚜攻击系数最高的为异色瓢虫,而对麦长管蚜攻击系数最高的则为七星瓢虫.  相似文献   

3.
天敌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着多种可能,为了研究两种天敌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在捕食棉蚜时的相互作用,以及两者对棉蚜的捕食作用,以优势天敌昆虫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单种瓢虫和两种瓢虫互作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均属HollingⅡ型,对猎物的捕食量(Na)都是随着猎物密度(N)的增加而增加;在既定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龟纹瓢虫;在蚜虫低密度时,两种瓢虫共存的捕食量小于单种瓢虫捕食量相加之和,说明低猎物密度情况下两种瓢虫没有表现出协同捕食的作用;在猎物高密度时,两种瓢虫互作对蚜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单种瓢虫捕食量的单纯相加,呈现出协同捕食棉蚜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1961年,李景星等对台湾食植瓢虫亚科的3个属和30个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文并记述了由J.Klapperich采自台湾的食植瓢虫16个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这16个种是: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o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拟花裂臀瓢虫Henosepilochna semi-fasciata(Dieke),Henosepilochna pytharga(Dieke)(新记录),奇斑裂臀柰虫Henosepilochna libera(Dieke),横带食植瓢虫Epiochna confusali,直管食植瓢虫Epilochna angusta Li,长管食植瓢虫Epilochna longissima(Dieke),瓜茄瓢虫Epilachna admirabilis Crotch,台湾食植瓢虫Epilachna formosana,端尖食植瓢虫Epiloch-na quadricollis(Dieke),Epilschna mobilitertiae Li,大食植瓢虫Epilochna marima(weise),园斑食植瓢虫Epi-loachna moculcollis(Sicard),十一斑食植瓢虫Epilochna hendecaspilota(Mader),中华食植瓢虫Epilochna chi-nensis(Weise),及新种奋起湖食植瓢虫Epilochna fenchinica sp.nov. 所有标本均存放在德国ZSBS博物馆和华南农业大学内.  相似文献   

5.
贵州食盾蚧瓢虫、食螨瓢虫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食盾蚧瓢虫及天敌营地的概念,列举了贵州已知的食盾蚧瓢虫、食螨瓢虫及它们营地植物的种类,贵阳地区食盾蚧瓢虫的优势种是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和二双斑唇瓢虫(C.bijugus Mulsant),食螨瓢虫的优势种是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它们在不同季节可以根据寄生主种群数量消长而在同种或不同种的营地植物间转移,气温、海拔影响食盾蚧瓢虫分布的主要因子。在柑桔园中红点唇瓢虫和二双斑唇瓢虫对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mana),深点食螨瓢虫对桔全爪螨(Panony citriMcg)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本文还提出了建立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中心的柑桔矢尖蚧、桔全爪螨综合治理试验园方案。  相似文献   

6.
自1984年以来,对云南省28个县市的甘蔗害虫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其中,10个县市蔗地瓢虫有35种(表1)。表1云南蔗地瓢虫种类分布及其猎物名称分布红河文山德宏大理楚雄西双版纳思茅昭通玉溪保山猎物黑襟毛瓢虫Scymnus(Neopulus)hoffm...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捕食选择性,为利用十一星瓢虫调控棉蚜以及研究由天敌介导的棉蚜与棉长管蚜种间竞争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测定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不同密度下捕食量、取食棉蚜和棉长管蚜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两种蚜虫的选择性。结果 十一星瓢虫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具有良好的捕食作用,成虫日捕食量分别为107.67和98.67头;取食棉蚜和棉长管蚜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体重和成虫性比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种蚜虫等密度组合,十一星瓢虫对棉蚜表现出一定选择性,成虫选择性强于幼虫,而且随密度增加选择性增强;两种蚜虫配置不同比例可影响瓢虫的捕食选择性。结论 十一星瓢虫取食两种蚜虫均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两种蚜虫等密度组合条件下,瓢虫对棉蚜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原有基础上,对食植瓢虫外生殖器解剖、制片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描述了云南食植瓢虫族5个属22个种瓢虫的雌性外生殖器特征,讨论了其在分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阿拉尔垦区多异瓢虫色斑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采集于阿拉尔垦区7个团场的多异瓢虫色斑变异进行了研究,验证了文献[1]新近报道过的23种鞘翅色斑型,并观察到文献[1]未曾报道过的5种前胸背板色斑变异型和21种鞘翅色斑变异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为研究其它瓢虫色斑变异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爱福丁、赛丹对天敌(瓢虫)药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业科学》2000,(Z1):150-152
利用直接施药 (喷雾 )法和饲喂法测定爱福丁、赛丹两种药剂对瓢虫的药效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直接喷雾法 ,两种药剂使用大于 80 0 0倍浓度对瓢虫较敏感 ,而饲喂法使用小于 80 0 0倍的浓度处理对瓢虫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吴伟  刘德波  张培毅  张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51-19153
[目的]研究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填补高黎贡山瓢虫研究的空白。[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了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的物种组成与类群结构。[结果]共采集到瓢虫5亚科20属56种,共3 218头,其中2个云南新分布种。瓢虫亚科的种类和数量最多,食植瓢虫亚科和隐胫瓢虫亚科次之,红瓢虫亚科和小毛瓢虫亚科最少。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奇斑瓢虫[Harmonia eucharis(Mulsant)]和八仙花崎齿瓢虫(Afissula hydrangeae Pang et Mao)为优势种。[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高黎贡山瓢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捕食性瓢虫是城市绿地刺吸类害虫的优势天敌,对其进行科学招引,可有效控制刺吸害虫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并促进生态系统平衡。以北京城市绿地捕食性瓢虫为对象,在系统研究其发生规律和捕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绿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和模式。结果表明:1)调查共发现捕食性瓢虫15种,隶属11属,异色瓢虫等4种瓢虫为优势种,具有较高的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2)优势瓢虫的数量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达到高峰;3)蒙椴等10种植物被筛选为捕食性瓢虫的补充营养蜜粉源植物;4)蒙椴等15种植物被确定为诱集捕食性瓢虫的可利用植物;5)以植物景观规划、核心区域选定、目标设定、蜜粉源植物选择和群落构建为基本步骤,提出以捕食性瓢虫为招引目标的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和3种植物群落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德波  张真  张培毅  吴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45-19846,19947
[目的]初步探明季节变化对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2月对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2008年4~6月瓢虫物种多样性逐渐上升,6、9月达到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气温和降雨量差异较小的月份瓢虫群落相似性较高。[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瓢虫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伟  刘德波  张培毅  张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51-3452,3605
[目的]了解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不同植被类型瓢虫的物种多样性。[方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农田、板栗林、核桃林和咖啡林4种植被类型上瓢虫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在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共采集到瓢虫3亚科17属30种1 027头,瓢虫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板栗林、农田、核桃林和咖啡林。物种多样性在6~10月间较高但波动大,6和9月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咖啡林与板栗林瓢虫群落为中等不相似,农田与核桃林间极相似,其余植被间中等相似。[结论]为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瓢虫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德波  张真  张培毅  吴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3-19185
[目的]研究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海拔变化的关系。[方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垂直带上的瓢虫群落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瓢虫多样性以山体中海拔带(1 600~1 900 m)最高,低海拔和高海拔带逐渐降低。海拔跨度越大,瓢虫群落间相似性越低,反之则高;保护区、农耕区内样带瓢虫群落相似性较高,保护区与农耕区瓢虫群落相似性较低,瓢虫群落多样性最高的1 600~1 900 m海拔带与其他海拔带间瓢虫群落相似性较低。[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高黎贡山瓢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陇东地区瓢虫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2004年对陇东地区瓢虫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瓢虫1 883头,经鉴定分属于4亚科19属35种。并采用Shannon-Wiener提出的多样性指数(H′)公式、Pielou提出的均匀度(E)公式及Simpson提出的优势度(C)公式,计算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生境及不同月份,陇东地区瓢虫群落的物种数目、多样性指数值、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值均有明显差异。这主要与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多样性直接有关,另外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食菌瓢虫利用价值与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菌瓢虫族(Psylloborini)在我国已有记载的计四属九种,一异型。作者在甘肃采集到其中三属四种:白条菌瓢虫、梵文菌瓢虫、素鞘瓢虫和十二斑菌瓢虫。食菌瓢虫以大量取食寄生在植物叶表面的白粉菌为生,它们是白粉菌的天敌。实验表明,成虫和幼虫可取食苹果白粉病菌、番瓜白粉病菌、杨树白粉病菌、桑白粉病菌以及月季白粉病菌等的菌丝体和粉孢子。成虫和幼虫一生总食菌量是:白条菌瓢虫为480.97cm~2,梵文菌瓢虫为474.22cm~2,素鞘瓢虫为215.83cm~2,十二斑菌瓢虫为187.96cm~2。食菌瓢虫四季都可以繁育。  相似文献   

18.
广东高栏列岛的植物资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报道了广东高栏列岛的植物资源。据初步调查,高栏列岛共有维管植物162科、501属、752种(含56个栽培种),其中蕨类19科、26属、33种,裸子植物6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467属、708种。该地有4种珍稀濒危植物、2个特有植物、92种用材树种、235种药用植物、58种野生观赏植物。该地天然植被有常绿阔叶林、灌丛、红树林、草坡等。  相似文献   

19.
嫩江流域野生蔬菜种类丰富 ,据初步调查有高等植物 62种 ,隶属 1 8个科。本文阐述了嫩江流域野生蔬菜开发的意义及该地区野菜资源的研究现状 ,提出了目前野生蔬菜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进一步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野菜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茶园黑刺粉虱天敌名录及对该害虫的制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宝瑜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1):40-41,43
记录了茶园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cence)〕天敌66种,其中20种蜘蛛,27种捕食性天敌昆虫,8种寄生蜂和11种虫生真菌。虫生真菌和寄生蜂联合种群对该害虫具有较强的跟随和控制作用。蜘蛛类和瓢虫类对该粉虱成虫有着一定的捕食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