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经济增长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众多,机理复杂.文章通过建立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1985-2009年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与流通业相关数据,分析农村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机理及数量关系,得出结论:农户就业结构、农村资本投入、农村劳动力投入、农村人力资本和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都对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人力资本、资本投入和农户就业结构对于目前浙江省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而农村劳动力投入和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结合国外农村流通研究和实践经验,浙江省农村流通业发展水平需要加强和改进,据此文章提出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着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方式和农村现代采购和配送中心等促进浙江农村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南省农村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利用修改后的C-D生产函数,借助SPSS软件,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物质资本投入是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可以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要在进一步投入物质资本的基础上,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汤琼  李成标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941-2943
人力资本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湖北省是农业人口大省,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修改后的C-D函数,以湖北省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农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物质资本投入是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人力资本存量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贡献率较低。在分析具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农村经济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致力于工程建设的水利投入尚处在水资源管理的初级阶段水平,对旱区水利投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进行科学性评价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研究基于1980—2004年甘肃省水利投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年度数据,从理论上阐明了水利投入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水利建设投资与农林牧渔业产值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同时有效灌溉面积比值增长也是引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原因.(2)弹性与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水利投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后续投入对这种拉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3)多情景、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则支持水利投入对农村经济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宁夏城乡及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认为:农村消费疲软,是扩大内需的最大困难所在,同时,扩大农村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所在。并提出了增加宁夏农村消费的长期、中期和近期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福建省财政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外溢效应模型,证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并针对福建省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激励不相容的现象进行了博弈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在财政保障方面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必须在激励监督、绩效评价、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均衡发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7.
曾光  丁玉超 《世界农业》2021,(3):120-130
产业空间集聚外部性形成的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在给集聚区内企业带来递增规模报酬的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会影响邻近区域产业的增长。论文基于湖北省101个县(市、区)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两种外部化经济与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Moran指数和LISA图都表明两种外部化经济在湖北省县域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对本地以及相邻县域产业增长影响显著;地方化经济对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0.287),除本地直接效应外(-0.286),相邻县域的溢出效应(-0.001)也强化了这种负向关系;与之相对,本地城市化经济显著地促进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749),相邻县域也存在正向溢出效应(0.002),两种效应共同促进了县域产业增长(0.752);表征Porter外部性的变量显著为负,意味着企业间激烈的竞争对县域产业产生负向影响;此外,企业资本投入、政府产业政策与市场潜能等因素也都显著地促进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最后,通过采用不同的权重矩阵以及变换核心解释变量,证明了模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8.
从县域角度出发,运用投入产出法将纯农区辽宁省盘山县与非纯农区浙江省江山市作为对比,从而测算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农村经济的拉动系数,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非纯农县域与纯农县域间对农村经济拉动效应的差异:差异源于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自然条件及经营方式的改善程度等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中国农村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村消费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带动能力的大小及作用的持久性,成为扩大农村需求等调控政策能否取得经济刺激效果的主要原因。鉴于此,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中国农村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消费增加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济快速增长与农村消费需求增加是农村投资扩大的格兰杰原因,而它们的反向因果关系则不成立。相对于投资的贡献而言,农村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更强,且影响时间更为持久。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在保持经济政策长期稳定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充分发挥农村消费的经济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1993年——2006年十四年相关数据,在对农民教育与经济的发展进行回归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民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计量。研究发现,农民教育对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贡献作用,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国家对农民教育投入的上升都会拉动经济的增长,应加快农民继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正处在由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的质量型发展模式转变的阶段,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创新驱动模式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总结经济增长质量、知识资本、创新驱动等研究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从知识资本视角下对省际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以经济基础、教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4个维度,以区域生产总值(GDP)、固定投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教育投入、教育水平、研究与发展(RD)投入、专利成果、技术交易、能源效率、污染处理等15个指标,采用2000-2017年统计数据对省际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稳中向好,如结构持续优化、知识逐步积累、创新快速发展、效能逐步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如投资规模与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知识创新应用实效需提升、绿色发展需强化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达  郑云玉  温亚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57-10359
在建立C-D形式的林业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评估了林业投入要素和产值之间的关系,探索了林业投资结构、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业经济增长与我国经济环境和林业产业政策有密切联系,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在林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林业产业的科技水平比较落后,林业正外部性明显。  相似文献   

13.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突出的问题,而农民增收必须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前提,因此,针对当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薄弱、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必须调整当前农村教育的培养方向、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大对农村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增强农民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曦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104-3107,3111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工业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分散化、低水平和数量式扩张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高排放",其实质是一种粗放型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引发的生活骚扰公害及生态损害不断涌现,已造成局部地区毁灭性的环境公害乃至社会公害。而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偏差、社会结构与体制的缺陷、忽视环境效益以及人们环境意识存在的误区等都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问题,首先对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进行变形,具体将资本与劳动力投入细化到三种产业得到变形的生产函数,同时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新的生产函数进行模拟。为反映单个产业自身的投资累积效应,进一步引入自反馈环建立递归神经网络(RNN)模型。该模型可确定投资诸要素间关系,同时反映产业本身及产业结构间的内在联系。数值试验证明该变形生产函数及其RNN模型符合实际,且网络结构简单、算法易于实现、模拟及预测精度高,该算法还可广泛用于投资决策、投资产出预测等经济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永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7019-7021
运用修正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有效劳动模型,对江苏省欠发达地区——淮安市1990~2003年农村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3年人力资本对淮安市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对农村产出的贡献率较低。最后,就如何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和跨越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教育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因素,要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重视农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余霜  李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49-8751,8757
以四川省典型丘陵农业大县——泸县为例,根据1980~2009年的数据资料,在对数据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运用OLS方法拟合了一个多元线性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投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泸县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长期内,泸县土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有反向影响;不管长期还是短期,化肥、机械及资金的投入对于泸县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模型,对相关面板数据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估计。在此基础上就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要素贡献率的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魏亚男  李飞  卫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38-16239,16247
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阶段辽宁省农村居民各项消费对人均GDP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居住支出处于消费支出的主要地位;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占重要地位;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缓慢;医疗保健支出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弱。提出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扩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政策建议,以此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