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21—2022年,采用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国植物物种名录》(2022版),对桫椤科植物在广东的地理分布、分布特征、生境类型和分布区划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广东省桫椤科植物共3属10种,约占我国总种数的56%。其中,桫椤、大叶黑桫椤、黑桫椤为广布种,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内;粗齿桫椤、小黑桫椤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结脉黑桫椤主要分布在粤中及粤西地区;平鳞黑桫椤主要分布在粤中地区;中华桫椤和白桫椤仅分布于云开山脉;笔筒树为栽培种,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和从化。桫椤科植物在广东垂直分布范围约为海拔85—1300 m。桫椤科在广东分布的植被类型可分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其地理分布可划分为4个区,分别为粤西、粤北、粤东、粤中地区,其中粤西和粤北地区桫椤科分布种类最丰富。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掌握桫椤科植物资源在海南的分布规律及保护状况,采用实测法与样方法对海南岛野生桫椤科植物开展全面调查,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分析桫椤科植物种群分布格局,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类型保护地对桫椤科植物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海南岛:1)分布有阴生桫椤、桫椤、大叶黑桫椤、黑桫椤和白桫椤等5种桫椤科植物,隶属2属;2)桫椤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于五指山市、琼中县、陵水县和白沙县等中南部山区,主要分布于坡度平缓、400~1 000m的中高海拔阴坡地区40%~80%的中等偏高郁闭度的热带雨林中,常群生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在林缘灌丛中也有零散分布;3)5个桫椤科物种种群密度有较大差别,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4)自然保护区内桫椤科植物的多样性和密度均高于自然保护区外,减少人为干扰对桫椤科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类群密度恢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赤水桫椤保护区桫椤种群分布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桫椤科桫椤属桫椤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桫椤天然集中分布区之一,现幸存有21459株桫椤,群落的组成成分为南亚热带沟谷雨林层次,最大的高达7.5m,地径达33cm,整个桫椤种群内幼体多,老年个体少,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濒危孑遗植物,对桫椤分布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保护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广东省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粤西北郁南县境内,面积267公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植物资源有1600种,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6种,属国家重点保护12种,如:金毛狗、大叶黑桫椤、观光木、格木、野大豆等;动物资源有260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2种,如虎蚊蛙、穿山甲、小灵猫、白鹇等;该区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如神仙滩、大历山、同乐大山等名景名山,令人留连忘返,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黑龙山植物资源概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资源是一个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调查研究一个地区植物资源的状况,对于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现实意义。为了科学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黑龙山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对黑龙山地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采用野外植物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据调查结果统计,黑龙山森林公园有植物86科739种,其中蕨类13科32种,裸子植物3科11种,被子植物70科696种。  相似文献   

6.
广东罗浮山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及格木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多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出罗浮山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3种(有7种相同),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粗齿桫椤为新记录;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中,吊皮锥、白桂木和沉水樟为新记录。根据IUCN评价标准,罗浮山的金毛狗属易受害类;黑桫椤和华南锥为濒危灭绝类;其余20种为濒临灭绝类。罗浮山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种27种,其中兰科植物18属23种。应用样方法研究了格木群落和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有维管植物31科41属45种,格木种群的年龄结构趋于衰退。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应采取就地保护,辅以人工繁殖、抚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旗山国家森林公园选取木荷+杉木-桫椤群落(M群落)、杉木-桫椤群落(S群落)、柳杉-桫椤群落(L群落)和枇杷叶紫珠+杉木-桫椤群落(P群落)等4种典型的桫椤集中分布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布设样地开展群落调查,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4种桫椤群落内共有72种维管束植物,分属于43科66属,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分别有13种、32种、12种和21种。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P群落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群落(P<0.05),L群落的层间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上高于其他3种群落,不同群落的结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华南园林绿化乡土树种探讨(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3.2 有待开发利用的潜在乡土树种 3.2.1 蕨类植物 桫椤科 Cyatheaceae 大黑桫椤 Gymnosphaera giganthea 小乔木状。株形美观;阴性,喜阴湿环境。分布华南、西南;南亚。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9.
在对湖南省永顺县现有古树资源及其特征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论是:现保存有古树共3408株,其中三级古树3052株,占89.6%;二级古树286株,占8.4%;一级古树70株,占2.1%;现有古树分属38科、70属、106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珍稀树种15科、18属、20种。古树中珍稀保护树种现生长较好的有黄心夜合(珍稀树种)古树32株,其中有树龄超过1000年的古树3株;珙桐古树(Ⅰ级保护植物)42株,其中有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树1株;青钱柳古树(省级保护植物)7株,大叶榉古树(Ⅱ级保护植物)7株,青檀古树(Ⅲ级保护植物)6株;黄杉(国家Ⅱ级保护树种)古树群落2处,共有古树426株。古树资源分布广泛,且多为零星分布,少量以小片状或群落形式分布;古树主要分布在海拔300—600m的地段,其中大部分生长良好;古树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但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缪绅裕 《绿色科技》2024,(3):122-125+130
采用样线法对广东省68个自然保护地的巴戟天属3种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巴戟天仅在其中9个自然保护地(占全部68个保护地的13.24%)的19处生境发现79株;大果巴戟在3个自然保护地(占4.41%)4处共发现4株;假巴戟11个自然保护地(16.18%)33处共发现95株。指出了这3种药用植物野生状况均不容乐观,提出了应加强就地保护,并采取同步进行宣传教育、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的综合保护措施,以期为巴戟天等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桫椤的信息交流,为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6—2016年文献数据和Soo PAT搜索的专利数据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简要总结分析31 a来我国桫椤研究的现状,对其年度分布、研究内容、文献源和核心作者群、专利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桫椤研究经历了初期缓慢、中期迅速及后期平稳3个发展阶段;研究内容涉及种群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繁殖栽培技术、资源保护、成分分析等多个领域;论文主要发布在《生命世界》、《安徽农业科学》、《云南植物研究》等期刊上;形成了以宋萍、敖光辉、陈封政、尚进和赵心益等为主的43位核心作者群,论文合作率高达58.2%,说明桫椤相关研究倾向于由合作团队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北回归线上,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是木兰及一些珍稀植物的原始分布区,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全州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10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二级保护的有华盖木、香木莲等27种,三级保护的有云南七叶树、大叶木莲、大叶木兰等23种;属省级保护的有馨香木兰、壮丽含笑等59种。  相似文献   

13.
以孢子为外植体,开展桫椤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赤霉素短时间处理桫椤孢子,对其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用50 mg·L-1GA3乙醇溶解液处理3 min的桫椤孢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43.75%,萌发所需时间约30 d;在1/6 MS或1/8 MS中加入6-BA 0.04 g·L-1和IAA 0.02 g·L-1,可以显著提高桫椤孢子萌发率和缩短萌发所需时间;原叶体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是1/2 MS,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抑制桫椤原叶体的增殖;原叶体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经4~5次转接后能分化出幼孢子体;桫椤孢子体增殖、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均为1/2 MS;桫椤幼苗的移栽成活率较高,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地处我国华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广东省境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植物类型7055多种,其中木本植物4000多种,占全国木本植物的80%;陆生野生动物771种,其中哺乳类110种,鸟类504种,爬行类112种,两栖类45种。在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于二级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数据整理和分析,对黑茶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茶山保护区内共有苔藓植物33科74属223种,其中苔类植物9科10属15种,藓类植物24科64属195种11个变种2个变型;苔藓植物温带区系成分有26属,占该地区的74.29%,温带性质占有绝对优势,热带区系成分为2属,表明了一定的热带渊源;本区苔藓植物群落有4种类型,即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对保护区苔藓植物要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从邮票看鼎湖山万方在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坐落着闻名中外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面积为17000亩的自然保护区中,有天然林4000亩,高等植物1800多种,其中有黑桫椤、苏铁蕨、格木、观光木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的珍贵树种。复杂而丰富的植物世界,同时...  相似文献   

17.
采取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资料考证等方法,对大王岭风景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王岭风景区现有药用维管植物共123科338种(含变种),其中蕨类药用植物24科37种,被子植物99科301种(其中双子叶药用植物有83科251种,单子叶药用植物有16科50种)。其中有何首乌、天冬等9种贵细药用植物,有桫椤等4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整理出大王岭野生药用维管植物名录。并对大王岭风景区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雅安周公山省级森林公园种子植物较为丰富,有85科271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种,被子植物81科263种,双子叶植物70科207种,单子叶植物11科56种。种子植物科的区系成分共有10个类型5个变型,地理联系广泛,但其地理区系优势分布不明显,热带性地理成分稍强,占总科数的45.90%。古老成分较多,单型科和少型科占绝对优势,占总科数的87.05%。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植物3种、三级保护植物1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特有濒危植物中甸刺玫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地踏勘及民间访问,对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据此分析了其濒危原因。调查结果表明: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且呈零星或小片状间断分布;在12个中甸刺玫种群分布地中共观测到172株(含幼树)个体。种群规模小,各种群分布地中的中甸刺玫个体数有很大差异,最大的种群分布地为56株,最小种群分布地仅1株,超过10株的种群分布地仅3个。种群中植株的年龄结构表明,中甸刺玫种群的老龄植株较多,幼龄个体数量稀少,缺乏后续资源,而处于衰退期。人类活动影响和自身更新困难是导致中甸刺玫濒危的原因。根据中甸刺玫的资源现状,提出如下合理保护的建议:(1)在中甸刺玫自然分布区内设立保护小区,实施就地保护;(2)重视中甸刺玫规模化繁殖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和种群回归工作;(3)利用藏族宗教信仰进行中甸刺玫保护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重庆古树名木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涪陵区:位于长江上游,重庆东部及三峡库区胜利地,现有古树名木530株,其中一级7株、二级32株、三级491株。主要树种有:川柏、银杏、罗汉松、红豆杉、马尾松、枫香、大叶榕、紫微、核桃、苦楝、皂荚、侧柏、香樟、龙眼等一还有两种珍稀濒危植物:桫椤、金毛狗。对这些古树名木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