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峰 《中国家禽》2000,22(4):38-39
后备鸽是留做种用的鸽,它对维持稳定鸽群的正常生产起着关键的桥梁纽带作用。此阶段的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其肌肉骨骼等器官由不完善逐步发育完善成熟,在这个育成过程中,各个饲养管理环节都需做好,在实际选育过程中需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选择好留种的仔鸽挑选双亲体重公鸽为750g以上,母鸽为600~700g,年产乳鸽6对以上,孵蛋、哺喂、带仔性能良好,无异癖,品质优良的后代仔鸽。挑选那些外貌符合品种要求,体重适宜,发育匀称健康无病的留作种用。确定留种的仔鸽以后需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观察记录,在仔鸽生长至独立生活这期…  相似文献   

2.
由于乳鸽1-5日龄进行人工哺育的条件要求较高,仔鸽常出现消化不良,生长缓慢,甚至有的发病死亡,生产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采用仔鸽并窝的做法,研究鸽的人工孵化及其仔鸽并窝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探索一个提高鸽  相似文献   

3.
肉鸽饲养业是近几年来新兴的养禽业,仔鸽是其主要产品。从理论上讲一对健壮亲鸽一年可产10对仔鸽,可事实上我国大部分鸽场平均每对亲鸽一年如能哺育出6~8对仔鸽已算高水平了。如何提高肉鸽的繁殖力以增加乳鸽的产出,已成为肉鸽饲养业的重要课题。在肉鸽饲养业中首...  相似文献   

4.
漫谈肉鸽     
数百年前,仔鸽就已被公认为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食品。据史料记载,古代的人们都把仔鸽作为喜爱的食品,约五千年前在埃及的一份菜单上就有仔鸽这道菜;古希伯莱人就公认仔鸽是一种精美的食品。古希腊人和罗马人也充分认识到仔鸽肉的食用价  相似文献   

5.
肉用仔鸽长到18 ̄25日龄,体重可达350 ̄500g,视情况可以考虑上市出售。但此时仔鸽肉内水分含量较高,皮下脂肪较少,为了提高肉质和体重,以获得更好的售价,可于出售前强制肥育5 ̄7d,经过强制肥育的仔鸽,烹调后皮脆、骨软、肉香。1仔鸽的选择10 ̄25日龄的仔鸽,都可以用来进行强制育肥。多采用15 ̄20日龄体重在350 ̄500g的仔鸽进行肥育,并要求体型大,肌肉丰满,羽毛光泽,皮肤白嫩,健康无伤残。25日龄以上,体重小于350g,毛粗皮厚,伤残有病,则不被采用。鸽龄小和体重小的,肥育的时间可长些。2鸽舍设备肥育鸽舍的样式和结构可仿照一般鸽舍,只是高度…  相似文献   

6.
肉用仔鸽长到18~25日龄,体重可达350~500 g左右,视情况可以考虑上市出售。但此时仔鸽肉内水分含量较高,皮下脂肪较少,为了提高肉质和体重,以获得更好的售价,可于出售前强制肥育5~7 d,经过强制肥育的仔鸽,烹调后皮脆,骨软,肉香。1仔鸽的选择10~25日龄的仔鸽,都可以用来进行强制育肥。多采用15~20日龄体重在350~500 g的仔鸽进行肥育,并要求体型大,肌肉丰满,羽毛光泽,皮肤白嫩,健康无伤残。25~30日龄以上,体重小于350 g,毛粗皮厚,伤残有病,则不被采用,鸽龄小和体重小的,肥育的时间可长些。2鸽舍设备肥育鸽舍的样式和结构可仿照一般鸽舍,只是高…  相似文献   

7.
如皋市是农业养殖大县,养鸽是农民增收的产业之一。2006年《仔鸽人工孵育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如皋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经几年摸索,成功研究仔鸽人工孵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据有关资料报道,肉鸽采用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已经取得了成功,并已在许多鸽场推广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由于乳鸽1~5日龄进行人工哺育的条件要求较高,仔鸽常出现消化不良,生长缓慢,甚至有的发病死亡,生产效果不理想,这使该项成果准以在生产上全面推广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去年我们在深圳菇品公司肉鸽场和省家禽研究所种鸽场进行了本试验,试图避开1~5日龄乳鸽采用人工哺育的方法,从另一角度采用仔鸽并窝的做法,研究鸽的人工孵化及其仔鸽并窝在生产上的应刚效果。探索一个提高鸽场生产效益的简单易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鱼肝油在饲养肉用鸽上的应用黄峰(广东省营山畜牧场529732)鸽的生产繁育除了需要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外,还需要适量的维生素等物质。鱼肝油或鱼肝油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这些物质是鸽生产繁育及仔鸽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必需物质。在肉用...  相似文献   

10.
对接种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油乳灭活疫苗的种鸽及其仔鸽进行血清HI抗体水平动态跟踪,结果显示种鸽免疫后4周,其抗体水平最高,平均抗体滴度可达7.3log2,免疫后可保持4个月的较高抗体水平;仔鸽母源抗体水平在10日龄最高,平均抗体滴度可达4.7log2,而20天龄以后则逐渐消失。仔鸽母源抗体水平高低和维持时间长短与种鸽血清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当种鸽血清抗体效价在6log2以下时,其所产仔鸽几乎不能得到母源抗体(4log2以下)的免疫保护,而当种鸽血清抗体效价在8log2以上时,其所产仔鸽可全部得到母源抗体(4log2以上)保护。  相似文献   

11.
保健砂是养好笼养肉鸽必不可少的物质,它能维持成年鸽的健康,促进仔鸽生长,防止肉鸽软骨症和产软壳蛋、薄壳蛋、破壳蛋等。随着养鸽业的发展,鸽场问的交流不断增多,怎样更好地让保健砂在养鸽业中发挥作用,是每个鸽场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生产实践经验,对肉鸽保健砂的配制及使用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与同行们一起商讨。  相似文献   

12.
种鸽免疫禽流感疫苗HI抗体水平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7年香港禽流感风波以来,国内养禽业一直受禽流感疫病的威胁。鸽为禽流感病毒的易感动物,如何防制鸽禽流感成为目前养鸽业实际生产中极需解决的迫切难题。本文对种鸽进行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并跟踪测定免疫后种鸽及其仔鸽母源抗体。通过分析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以防制该病。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1种鸽的选择在选留种鸽时,要看其年产蛋窝数、蛋重、受精率、孵化率、仔鸽成活率以及28日龄仔鸽重。个体选择时要注意个体重保持在平均体重以上,全身羽毛紧凑。母鸽头部清秀、颈部细长、双腿胫骨稍纤细;公鸽体格高大雄壮、双腿强健有力、性欲旺盛。对经产鸽要及时整顿鸽群。凡年产蛋窝数达不到8窝以上,公、母鸽不和,受精率达不到98%,所哺育仔鸽的质量差,护仔性不强等的种鹅,均应该及时淘汰。  相似文献   

14.
1育肥仔鸽的选择 10~25日龄的仔鸽均可强制育肥,我国多选用15~20日龄、体重为350。500克的仔鸽进行育肥。并要求体型大、肌肉丰满、羽毛光泽、皮肤白嫩、健康无伤残。25~30日龄以上、体重小于350克、毛粗皮厚、伤残有病的仔鸽不能选用。鸽龄小和体重小的,肥育的时间可相对长些。由于开始育肥的日龄和体重都较大,所以只育肥5~7天就可上市。  相似文献   

15.
黄峰 《中国家禽》1998,20(10):37-38
在肉鸽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做到行为观察与饲养管理相结合,开展有效的针对性管理活动,为肉鸽的生产提供更好的条件。1鸽怕热怕寒冷、潮湿的行为炎热易引起鸽中暑,寒冷易冻伤冻死仔鸽。连续阴雨潮湿天气,仔鸽易腹泻,羽毛脏、松、乱,疾病增多,死胚蛋增多。日常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6.
肉用鸽的特点是:不善飞,体型较大,以产肉和产蛋为主。品种优良的肉用鸽,体重可达1—1.5kg左右,每年可产7-8对仔鸽。改良和培育优良的肉用种鸽,目的在于提高肉用鸽的肉质和产量。选种时,应从个体品质、系谱,后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对比分析,才能做出科学的决定,进行肉鸽优良品种选择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7.
保健砂是指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混合物。科学配制和使用保健砂有利于提高鸽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促进鸽的快速生长,增强其抗病能力,提高养鸽生产的经济效益。一、保健砂的作用保健砂能促进鸽机体的正常发育,防止鸽患软骨症和产软壳蛋、薄壳蛋;能帮助鸽的胃肠对玉米、豌豆等大颗粒料的消化,同时,砂粒中的微量元素也可被机体吸收;保健砂中的红土富含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有效维持成鸽健康,促进仔鸽生长。二、保健砂的配制保健砂的配方比较多,本地常用的保健砂配方主要有:1.蚝壳粉35%、骨粉16%、石膏3%、中砂40%、木炭末2%,明矾1%…  相似文献   

18.
肉鸽生产采用人工孵化和人工育雏的试验获得了成功,从而使产鸽孵化时压破种蛋率减少了10.5%,防止鸽蛋被粪便污染,使死胚率降低了15.8%,提高仔鸽出雏率15.7%,因而大大地缩短产鸽的产蛋周期,提高产蛋率;乳鸽采用人工哺育,使三、四周龄的乳鸽体重提高5.0%和9.4%,增加出售乳鸽的体重和数量,提高乳鸽的收购价格和鸽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集约化商品乳鸽生产中,在达到上市日龄后,常会有部分仔鸽体重虽然到达上市要求,但其羽毛发育较迟,甚至形成“裸鸽”,从而影响外观性状和销售,并且由于其毛尖短小致密使得屠宰加工烦琐。据上海市跃进鸽场近几年的生产经验,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成  相似文献   

20.
在规模化鸽场里,许多情况下需要保姆鸽来代替亲鸽完成孵化或哺乳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利用保姆鸽,可大大提高养鸽效益。一、利用保姆鸽的目的1.单蛋并窝或仔鸽并窝:自然情况下一般每窝两蛋,但照蛋中发现无精、死精、死胚蛋时就会出现单蛋蛋巢,这时可将相同或相近日龄的胚蛋两两合并,由保姆鸽代孵代养,这样可减少一部分生产鸽的负担而腾出时间休养生息,提前产蛋,提高经济效益。2.保证孵化哺育效果:一些好动的产鸽、初产鸽或一些体重较大的品种鸽,常将蛋踩碎或踩死仔鸽,这时可让保姆鸽代它们孵化哺育,从而提高鸽蛋的出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