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竹受雨雪冰冻危害的受损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浙江省遂昌县受雨雪冰冻危害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受损特点分析,旨在为今后的毛竹科学经营提供依据。结果显示:①海拔为400~750m时,毛竹受损率达50%以上,受损最严重。②坡度与受损率成正比关系,y=1.3011x-1.0714,坡度〈30°可减少雨雪冰冻的危害;③经营措施为全面土壤深挖20cm以上的毛竹林的爆裂率极显著低于药剂除草的毛竹林,t=16.251〉t(5)0.01(4.032);④不同龄级毛竹间受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Q检验发现,Ⅰ度竹(1~2年生)受损率极显著低于Ⅲ度(5~6年生)竹,D=18.64〉D0.01(15.7215),显著低于Ⅱ度(3~4年生)竹,D=13.43〉D0.05(11.6307);⑤立竹结构比例以Ⅰ度∶Ⅱ度∶Ⅲ度∶Ⅳ度(7~8年生)=3∶3∶3∶1对抗雨雪冰冻灾害最有利。图2表6参8  相似文献   

2.
调查雨雪冰冻对景宁县景南乡毛竹林造成的损失,分析受灾情况、受灾特点及恢复重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恢复重建的建议,以为景南乡毛竹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5年冬季在黄山景区发生了雨雪冰冻灾害,南坡毛竹林受灾极其严重,表现出明显的压弯、倒伏、折断等。该文结合黄山地区毛竹经营状况及多年的经验总结,针对不同程度的受灾竹林,提出了灾后恢复技术措施,为当地雨雪冰冻天气后毛竹林的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雨雪冰冻灾害对森林资源影响因子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凡中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63-164
2008年1月中旬以来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森林资源造成了一定损失。笔者结合宿松县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情况,通过对森林资源损失典型类型小班进行调查,进行林分各类因子及经营措施等的对比分析,探究灾害成因及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应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总结了造成年初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因及其对国民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状况。对由这次极端气象灾害引发的问题从防灾应急联动体系,公共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的气候论证、规避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综合影响评估能力等三方面进行反思探索。并针对极端气象灾害应对处置问题从体系机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监测预警预报评估,增强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白丽芹 《北京农业》2011,(36):131-132
2009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严重时可造成农业损失惨重,低温冻死一部分越冬虫害及虫卵,降低来年病虫害发展趋势,但造成了一部分冬小麦冻害和分蘖不足,苗情较差,对其产量基本无影响;降雪早致使未能及时收获的露地蔬菜受冻,积雪过重压塌损坏一部分蔬菜大棚和食用菌棚等设施,导致大棚蔬菜受冻,还造成牲畜、家禽圈舍倒塌,砸死砸伤家畜。因此,提高农业气象灾害认识,加强灾害性天气防御和应对,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湖南农业科学》2011,(1):56-60
一、油菜 冰雪天气持续过长,可能导致油菜叶片折断、叶片受冻等危害,给油菜生产造成一定损失。主要减灾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冬梅  韩敏 《农技服务》2010,27(1):111-113
2008年初突发的雨雪冰冻灾害对城市绿地植物的健康、安全和稳定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对雨雪冰冻灾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一系列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172-173
2008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给绩溪的林业和森林资源带来一定的打击,部分地区损失惨重。2009年2月以来,持续的低温及雨雪再次对部分地区的森林植被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对灾后森林资源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雨雪冰冻灾害对绩溪林业的影响,提出一些具体的减灾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长沙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一样,遭受到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主要特征为灾害范围广、灾害强度大、连续低温时间长、雨雪持续时间长、冰冻日数多和灾害损失严重.分析表明,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槽异常稳定活跃,是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分析还表明,大气层结长时间维持逆温层,是这次大范围冻雨持续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夏季与秋季钩梢对5年生毛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林钩梢是预防雪灾的重要抚育措施,一般在秋季进行。而随着劳动力成本日趋高涨,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夏季钩梢则成为了一种新的技术选择。为了弄清夏季钩梢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分别选取夏季钩梢、秋季钩梢和未钩梢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的5年生立竹试材,比较分析钩梢尤其是夏季钩梢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或秋季钩梢对竹材的3种密度指标(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绝干密度)、体积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和弦向抗弯弹性模量均没有显著影响。钩梢毛竹竹材的纵向干缩率显著低于未钩梢毛竹,顺纹抗拉强度显著高于未钩梢毛竹,而同时弦向抗弯强度也高于未钩梢毛竹,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50 1);夏季钩梢竹材的径向干缩率高于秋季钩梢和未钩梢毛竹,差异也接近显著水平(P=0.050 8)。逐项分析结果表明钩梢显著降低了基部竹材的纵向干缩率,夏季钩梢对增加竹材径向干缩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基部和中部。竹材力学性质的逐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钩梢处理同一部位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其部位效应更加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夏季钩梢与秋季钩梢均不会降低毛竹竹材的物理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毛竹实生苗对不同浓度NaCl溶液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 a实生毛竹苗为材料,通过测定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的各项生理指标,研究了NaCl胁迫对其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处理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再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苗高生长量、新发根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毛竹在中、低浓度(6 g.L-1左右)NaCl处理下能够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约29.49 mg.g-1)、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约2.24μmol.g-1)以及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约3.32 mg.g-1)。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毛竹竹笋到幼竹生长过程对光的需求,通过对野外毛竹林样地内竹笋设置笋尖透光、全遮光2种处理,以全自然光作对照,动态测定了各处理下毛竹幼竹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对毛竹幼竹成竹过程有显著差异,笋尖透光处理的毛竹生长最好,株高、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99%和2.43%。从动态生长看,毛竹株高从3月份到4月底,增长相对缓慢,5月份开始,增长明显加快,到5月下旬至6月初增长平缓,毛竹的生长过程基本结束。而毛竹胸径从4月底开始,迅速增加,到5月中旬达到稳定不变,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毛竹胸径的大小几乎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而取决于竹笋的大小。但其生长过程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适当遮光有助于提前进入胸径生长。3种立地条件下,表现的趋势基本一致。这对解释毛竹幼竹在林下迅速进入林冠层而似乎不依赖较强光照强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有利于分析毛竹成功扩张到周边森林群落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三明14块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试验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及林分因子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竹眉径与竹冠层节肢动物类群均匀度呈正相关,旧竹眉径与林下层节肢动物类群个体数呈正相关;较高的坡度有利于害螨种群的发生;较高的坡度和林下植被盖度有利于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iformis种群的发生;较高的坡度、旧竹株高、立竹密度和低海拔有利于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种群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毛竹叶部害虫控制的林分因子调节措施。表8参12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毛竹经营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发展经济学的调查方法,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几个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主产区的123个农户进行了走访与问卷调查,并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黄岩区毛竹经营的社会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农民对发展竹产业抱着积极的态度,并表现出对技术信息的期盼。同时由于受竹林经营的生产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对未来开展竹林的高效经营,还有待于当地林业部门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完善技术的传播网络;农户也要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作好竹林的低产林改造工作,改善立地条件,改造立竹结构。表3参11  相似文献   

16.
毛竹气候生态优势层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武夷山南北侧不同海拔气象与毛竹实测资料,分析毛竹生长适温期(日平均气温15~25℃),光热水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毛竹生长的限制因子,揭示了山区毛竹优势生长的气候之谜,从而提出确定毛竹气候生态的宏观优势栽培层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毛竹生理生态学研究现状与进展,通过中国期刊数据库,查阅了2001—2013年间毛竹生理生态学研究文献,从发表刊物、发表时间、发表作者、发表单位和研究内容方面分别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对毛竹生理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等毛竹主产分布区;研究方向主要在经营技术、生理生化、丰产栽培、碳汇研究、生态系统等方面;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林业类专业学术刊物上;论文作者主要来自于林业科研院所和农林大学。但由于研究持续时间较短,研究比较分散,研究结果仅供广大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毛中群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依据生态学原理,对毛竹林种群的含水率,热值,生物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秆,枝,叶各组分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39.95%,33.81%和50.81%,热值依次为20100.23、19892.03和19460.62,并在这基础上报毛竹林种群光能利用率,从而为毛竹林的经营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毛竹种群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生态学原理, 对毛竹林种群的含水率、热值、生物量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毛竹秆、枝、叶各组分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39.95% 、33.81% 和50.81% , 热值依次为20 100.23、19 892.03 和19 460.62 (kJ/kg), 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毛竹林种群光能利用率, 从而为毛竹林的经营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