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根据计算机学科大类招生以及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大类招生模式下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深化改革,以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首先,优化和完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对大类基础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专业选修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构。其次,加强物联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及平台的建设,对每门课程对应的实验进行说明,并配套建设相应的实验教学条件。最后,制定加强物联网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开展专业实践,深化学生对物联网系统的理解,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性竞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相似文献   

2.
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还应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大学生素质培养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始终",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之一。为此,以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的专业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依据"素质冰山模型理论",结合课程实际,对专业课程育人的方法和模式以及建立适用于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过程、途径等3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四目标—三阶段—两路径"专业课程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型。模型以社会责任感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核心目标,以道德感、专业自信和心理健康作为实现核心目标所需的三大支撑目标;将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设定为课堂专业学习和课外专业实践;将素质培养过程划分为育人方案的设计、育人方案的具体实施、育人成果的总结和巩固等3个阶段。"四目标—三阶段—两路径"模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为了更好地发挥该模型的效能,切实发挥其示范作用,必须注重建设一支高效、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同时必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适当的评估体系。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型的主要创新点是确定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并将"专业自信"纳入其中,使模型更加符合"三全育人"理念要求;模型的应用符合大多数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际,不需要额外增加人力、物力,只需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科学利用;模型的应用使教学相长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造纸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造纸专业课程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改革、造纸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3个方面,对造纸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首先,以"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课程的内容为主框架,以制浆造纸生产流程为主线,把造纸专业相关的6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制浆工程""造纸工程""加工纸与功能纸"3个模块,构建了工艺与设备以及工艺与造纸化学品、环境控制有机结合的造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根据造纸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性、技术性强的特点,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节约教学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项目化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项目化教学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在教学中应用实践项目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项目化教学对培养艺术设计类的人才具有突出的作用。该文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的特点,在分析项目教学法改革目标的基础上,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实施步骤、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以下简称物联网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指导精神,结合市场需求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确定北京林业大学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硬件开发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3层2纵1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就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知识要求进行了分析。在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时应该增加基础课,强化通用性;增加选修课,实现因材施教;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专业特色;并重视人文社科教育,培养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法"课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连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提升科学研究实践技能的桥梁作用。以贵州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试验研究法"课程为对象,针对专业教师对该课程重视不够、专业融合度不高、教学质量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以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方法讲授为主、通用型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讲授为辅的"一主一辅"教学内容改革措施,探索出回顾式理论知识内容串讲、针对性试验研究方法讲解、参与式试验研究方法练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模式,以期将该课程打造成学生好学、学好的学有所用、学以会用、学以致用的"金课",为培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领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褚海艳 《绿色科技》2021,(7):250-251
为顺应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培养出环保类创新型人才,在蓝墨云班课的支持下,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探究了WebQuest课程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针对《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课程是学院18级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重点开设的实训课程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用方案与实训课堂改进的合理化建议,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应用策略,得出了蓝墨云班课可以很好地实现将WebQuest教学模式应用于《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王希  顾祎  陈瑾  李晓峰 《绿色科技》2022,(5):254-256
在枟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枠、"全民健身计划"、"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视域,新时代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剖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江汉大学体育学院为例,通过调研相关单位获得人才培养模式素材、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课程比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作物栽培学》是农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且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怀至关重要。为此,将"农学精神——学农、爱农、奉献农业"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以实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综合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下,社会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该专业符合时代对人才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并探索其实施路径是建设好该专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梳理国内外"能力导向"下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我国高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专业的学科特征及当今社会需求,构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提出了其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优化完善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模块式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模块式教学为对象,论述了模块式教学的特点、构成、资源配备和课程组织。探讨了通过若干个相关模块的有机搭配,将传统的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为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模块化体系,将传统的以学科为背景的课程教学转变为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专业课程配置模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建立教学、实践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教育教学管理和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可以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性、完整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多元的开放性特征,符合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即目的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专业水平教育,进而培养出"应用型"、"科研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C++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慢慢产生厌倦甚至害怕编程的情绪。为此,提出了"1+2+3"教学模式,课上课下双管齐下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和调试技能。在课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满足学生课后巩固、复习、查缺、补漏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编程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景观大师作品分析是风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目前国内外众多的慕课平台和“雨课堂”等线上教学手段显著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慕课和雨课堂平台特点,运用“慕课+雨课堂”进行景观大师作品分析智慧教学,构建了景观大师作品分析“慕课+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框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实现了景观大师作品分析及“慕课+雨课堂”智慧教学过程,并提出了“慕课+雨课堂”智慧教学过程化考核改革方法,为更好地开展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智慧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微课教学模式对高等院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学视频资源开发建设是微课应用于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核心和关键。通过梳理微课教学的概念、特征和呈现方式,提出了适合于高等农林院校"植物学"教学及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微课优化设计方案,设计了微课呈现方式与制作流程的框架图,分析了微课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与发展需求,旨在体现学科特色,构建教学双向互动,便于教学推广,并将微课真正做到"适用、实用、易用",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化学实验"属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在生物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在强化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同时,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提高生物化学实践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设立。该专业按工科招收本科生,主要培养具备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软件和硬件设计开发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硬件相关技术进行物联网系统设计、维护和研发的高级应用人才,年招生规模30人左右。北京林业大学于2011年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专业,对应硕士点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努力的决心;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促进其教育内容的内化,并使专业课的学习得到加强;有利于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林院校学生甘于吃苦、情系"三农"的高尚情操。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高校实施立德树人和全程育人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林气象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媒介,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等农林院校的"农林气象学"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可行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林气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中,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材;其次要将课堂教学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而且要在专业课程讲授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最后要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化。此外,针对探索实践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要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避免形成"灌输式"说教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20.
木结构建筑以其优良的性能得到了产业界和国家的重视而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延续性以及与现代学科相融相伴发展的学科积淀,国内木结构建筑专业特别是构建于林科基础上的木结构建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还较为滞后。通过调研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木结构建筑专业或研究方向的设置情况,发现该专业目前主要构建于土木工程、建筑学或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之上,由于专业建设方向和课程体系间的巨大差异致使不同学科体系之间的"强行嫁接"很容易造成学科间无法有效融合的"两张皮"现象。因此,林科背景下木结构建筑专业建设需要以木结构建筑及木质材料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学科体系知识点间的逻辑次序和内在关联性,并根据学科支撑条件和重点培养方向重新组织学科知识点和学科知识体系,合理安排基础课程、外延性课程。基于以上特点,从林科背景下木结构建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基础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同时给出了今后林科背景下木结构建筑专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