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福建农业》2013,(1):40-40
在城市打工的不少农民工父母一到放假时期都会迎来他们的孩子,这些孩子被亲切地称为“小候鸟”,他们年纪虽小,但为了与自己朝思暮想的父母团聚,跋山涉水,辗转千里,如同季节性“迁徙”一般,来到他们向往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乡愁     
1970年,父母跋山涉水300多公里,远离了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来到宝应湖农场。从此,浓浓的乡愁就成了穿越时空的线,萦绕在他们的心头。七八十年代,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时候,我一觉醒来,常常听到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声嘀咕:老母亲的哮喘不知有没有复发?弟弟妹妹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啦?“唉!写封信问问吧。”谈到最后,他们总是以这句话结束。那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封省内普通信要十天半月才能收到。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家教四戒     
于瑞 《新农村》2007,(10):31-31
如今不少父母非常关心、重视家教,这自然是件好事。但家教也要得法,有四点尤其要警戒。一戒感情上施爱过分整天“乖乖长、乖乖短”,抱在怀里怕压了,搀在手里怕跌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不利于孩子成长。孩子稍大一些,一般不再接受父母过于亲昵的动作,不喜欢廉价的夸奖。若孩子有了过错,父母不予批评指正,会使他们产生失落感。适当的批评才能激发孩子的自尊和责任心。二戒生活上照顾过多孩子们幼年会有过一段“我自己来”的自立时期。可往往被勤快的父母包揽,使之失去一切锻炼的机会,抑制了他们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要处处注意留给…  相似文献   

5.
妈妈助理     
在哈尔滨,帮助父母教育孩子的“妈妈助理”正成为一种新兴职业,他们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孩子、家长和老师三者之间的沟通,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孩子健康向上,快乐成长。如果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他们也会帮助家长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燕子 《百姓》2009,(7):10-10
北京有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跟随身为农民工的父母来到大城市中生活,漂泊的经历和困窘的经济条件让他们无法得到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日前,“流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项目”正式启动,让我们有机会为这些资质良好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年轻人经常听父母说“等你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颇为不解。 一天,父母一早要他一块去地里刨地,年轻人嫌刨地累.撒谎说自己有点急事就出去了。在路上游荡了不久,他遇到一位高人,向高人求教:“为什么父母老爱说‘等你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而现在的我和父母到底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8.
《农村百事通》2023,(3):10-11
<正>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父母为养育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作为晚辈,我们理应趁着父母健在时,尽己所能回报养育之恩,不留遗憾。在生活中,让父母物质丰富、精神富足,在厚养中颐养天年,满足他们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双重诉求。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积翠镇孔家庄村党总支按照上级部署,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深度挖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9.
每到中午,在单位电梯里常常可以看到放了学的孩子和下楼买好饭的父母。只见父母的两只手上都端着满满的盒饭,而孩子们却都是两手晃荡立在一旁。上海市曾对7~12岁儿童做过一项调查,在“儿童最喜欢做的或最不喜欢做的事情”一项测试中,超过半数的孩子觉得家务劳动是他们最不喜欢干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09,(23):48-48
“养育千金是福气,生个儿子养不起。”这句话是鲁中地区一些农村近年来流行的新顺口溜。因为在部分男方家庭,他们的父母在为其婚前定亲时,深刻地体会到了昂贵彩礼“三家一起发”的无奈。  相似文献   

11.
《当代农业》2009,(23):48-48
“养育千金是福气,生个儿子养不起。”这句话是鲁中地区一些农村近年来流行的新顺口溜。因为在部分男方家庭,他们的父母在为其婚前定亲时,深刻地体会到了昂贵彩礼“三家一起发”的无奈。  相似文献   

12.
新新 《福建农业》2004,(10):37-37
一般来说,独生子女易娇生贯养,其后果就是在家里,在班级里,在学校里,在社会上缺乏一种责任感,他们只知道别人为他服务,不知道为别人干点事,常常以“我”为中心,以淡漠之心去对待“我”以外的客体。如家里有好吃的全归“我”,叫“我”做点事则免谈。 其实,人在不断地成长中应该明白不断地尽自己的责任:对父母尽赡  相似文献   

13.
李刚和刘爽结婚以后,虽然小俩口有说有笑,情投意合。可他们结婚一年有余,刘爽却没有怀孕。李刚的父母只有李刚这么一个儿子.又是三代单传。自然他们对此都非常着急。正在这时,屯子里来一个比较年轻漂亮的女大神。听说这女大神神通广大,专能看各种疑杂症。李刚的二老听罢,自然把“神”请到家中,帮助刘爽看病。  相似文献   

14.
问:我的一位邻居从小不听话,上学后经常逃学。有一次,他去偷人家的东西,父母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从此, 他每做错事父母都会打他,而且变本加厉。有人劝他父母不要把孩子往死里打,说这是犯法的,可他的父母却说“父母打孩子不犯法”。  相似文献   

15.
有形的责任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厄运反而不容易一下子将他们从心理上压垮。因为父母和一切爱他们的人,往往会在他们不完全知情时,就默默地替他们分担和承受了。老年人也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对晚辈怎么问得出口呢?哪怕忍辱负重了一生,老年人也不太会问谁那么一句话。  相似文献   

16.
透析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海燕 《农业考古》2005,(6):399-401
外出务工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因长期欠缺父母的关爱和现阶段农村教育条件的不完善,导致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心理发展角度综合分析了“留守子女“的心理问题,希望全社会一起来关注这一特殊群体,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百姓》2003,(2)
我们知道,在生物界,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居住条件夺取营养,并造成其不同程度的危害现象,被称为“寄生生活”,过着这种寄生生活的动物被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称为“寄主”。而吃宝塔糖长大的青年们,一不留神,由原来的“寄主”,已经成为新兴的“寄生一族”。“寄生族”与“寄生虫”有一字之差,自然不同于坐享其成的懒汉。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他们是一群将生活基本条件依附在上代的羽翼下,薪水用来满足自己吃穿玩乐等“贵族”的享受,到了婚龄却不愿成家的新新人类。他们往往有较好的教育背景,有能力,有经济来源却迟迟不愿飞出父母的怀抱。因为有坚强的后盾,他们对工作也比较挑剔,对生计不太操心,辞职、跳槽都不需要理由。他们喜欢享受,回避责任,害怕付出……这样一群不愿自食其力的青春食客,在我们的周围渐渐浮出水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现在的流行有如宽带上狂奔的0101数据一样总是不断被更新着,当“炫”、“酷”等字眼还在媒体上出镜率颇高的时候,草莓族、BoBo族、米虫这些新名词又冒了出来,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的众多媒体同时出现,成为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那么这些新族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是孩子奠定自尊和自信的基石。所以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宜行为,父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孩子本人一分为二地评价,可以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不能因为一件事否定孩子整个人:“你不是个好孩子。”可以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不能说:“你再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留守孩子"教育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贵生  吴磊 《农业考古》2006,(3):303-305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因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中国农村社会出现了大批“留守孩子“,他们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本文试就“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将《论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隐”理解为“檃栝”之檃,解释为纠正,既没有文字的根据,也不符合早期儒家思想的实际,是不能成立的。破解“父子互隐”章的关键是在“直在其中”一句的“直”字,而不是“隐”字。上博简《内礼》“隐而任之,如从己起”有助于理解在父母不接受谏诤时,儒家化解道义与亲情矛盾的态度。儒家鼓励子女替父母承担过错,但并不主张将其公之于众,使父母蒙羞受辱。研究儒家思想,不可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