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佑志 《蜜蜂杂志》2018,(11):36-36
老年痴呆属中医“痴呆”“善忘”、“癫狂”等范畴。因年老体衰、情志失调、劳役损伤、饮食等原因导致心、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用蜂蜜配中药饮服,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相似文献   

2.
祖国兽医学讲座第二讲脏腑学说中兽医学中关于脏腑的理论称为脏腑学说。脏指五脏,即心、肝、脾、肺、肾;腑指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中兽医的脏腑概念与现代解剖生理中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的归类解释上有很大的差异。脏腑学说从整体...  相似文献   

3.
正1三种瘟病的脏腑传变过程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及伪狂犬病是目前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瘟热病。三种病的共同特点:高热、呼吸困难、流产(木乃伊)、病原入侵免疫系统。从中兽医上看,三种病均起于卫分,传入气分,深入营分,邪陷血分的发展过程。这三种病的发展过程非常适合用卫气营血辨证来分析。疾病在脏腑中的传变:卫分主表,病邪在孔窍腠理,气分主里,病邪在肺、胃、肠等脏腑,营分主要为心营,  相似文献   

4.
尿中混有血液称为血尿,耕牛血尿症在大家畜泌尿器官疾病中较为常见。西医认为血尿并非一种独立疾病,而是泌尿器官出血性疾病时一种共有症状。中医则认为血尿是“诸热所迫”,“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诸病源候论》),《内经》指出血尿是由“小肠移热膀胱”,当热邪侵入膀胱引起膀胱积热发生血尿;劳役过度,脾肾两经受损,发生血瘀血滞。尿路感染,膀胱炎症,引起后焦湿热症,均能导致耕牛血尿。现代医学证明因蕨属植物中毒发生的血尿,传染性溶血、焦虫病、饲料单纯引起的代谢紊乱的牛的慢性血尿病不在本文介绍之列。前者本人在临床诊  相似文献   

5.
1 使用规律 1.1 根据脏腑“生克制化”原理进行配伍 中医以五行“生克制化”原理来阐述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指导着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利用脏腑之间的关系,在针对主病脏腑的同时,兼治相关脏腑,可以提高整体调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脏腑学说是中兽医研究畜体脏腑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也是中兽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肝、脾、肺、肾五脏,虽与现代兽医学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上,却不完全相同。中兽医学一个脏的功能,可包括现代兽医学好几个脏或系统的功能;现代兽医学一个脏或系统的功能,可能分散在中兽医学好几个脏的功能之中。中兽医学认为,“肾”是动物生  相似文献   

7.
前人有“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的说法。《内经》曰:“五脏者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意思是五腑总的功能是收藏精气,供体需要;六腑总的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传导、排泄糟粕。但是,五脏六腑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如:肝主筋的功  相似文献   

8.
1 祖国医学脾及其功能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脾位于腹中,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其经脉络于胃,与胃相表里。机体的各脏腑、四肢百骸、筋肉、皮毛,均有赖脾的运化,以获取营养,故脾为“后天之本”“五脏之母”。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水谷精微。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庆大霉素和不同剂量的“乳猪壮”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刚出生的0日龄的杜×大×长三元杂交健康仔猪,随机分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10头(雌雄均有),分别饲喂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和4种不同剂量的“乳猪壮”,试验期为7d.结果显示,4 mL“乳猪壮”显著促进仔猪生长,对仔猪小肠黏膜结构及仔猪体重增长方面的影响表现最佳,肠绒毛长度最长、隐窝深度最深、V/C比值最大.因此,4 mL“乳猪壮”对改善和增强仔猪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仔猪体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升降理论是中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试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探讨升降理论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1心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明而通行血脉,内寄君火,与小肠相表里,与肾存在着阴阳水火的互济关系。正常情况下,心阴内守则心阳不亢,肾水上济则心火不燔,气机调畅则心血不瘀。  相似文献   

11.
3 脏腑中兽医学中的脏腑与现代解剖生理学讲的内脏器官 ,虽然名称相同 ,但在生理、病理上的含义却不完全相同 ,它除了代表现代解剖学中实质器官外 ,更重要的是概括了本系统及相关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概念。这里谈到与免疫密切相关的脏腑有肺、脾、肾、心、肝。3.1 肺前面讲到了卫气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卫气“开发于上焦”,主要是指肺的宣发作用。皮毛位于体表 ,是畜体抗御外邪的屏障 ,通过肺的宣发功能 ,使皮毛得到卫气和津液的滋润与温养 ,才能发挥其抵抗外邪的作用 ,所以《素问·五脏生成论》说 :“肺之合皮毛也 ,其荣皮毛”。由…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两者经脉络属,互为表里,生理上协同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时相提并论,用药时互相兼顾。 1 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升”、“降”为主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畜体赖以生存之仓廪,为后天之本。功能主要为升清降浊,脾气主升,将草料中的精微上输于心肺而化生气血,胃气主降,使水谷草料下行,以便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和中兽医学的“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辨证论治实践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术语。鉴于中兽医学中“气”的概念大多来自中医学,因此,本文着重从中医文献出发来讨论这一问题。迄今为止,中医学关于“气”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几种认识:①指人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②指机体及各脏腑的功能;③指机体和各个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养肾蜜膏方     
肾为中医五脏之一,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主水液,主纳气,开窍于耳,其华在华,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有“先天之本”之称。养肾在于保护“先天之本”,可选用下列蜜膏方。  相似文献   

15.
5脏腑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其表现家畜的生命活动主要依靠脏腑机能活动的分工合作来实现,而脏腑的功能活动必须以精、气、血、津液为其物质基础。在家畜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这些物质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得到滋生和补充;脏腑机能活动集中的最高表现为“神”,即意识、...  相似文献   

16.
尿中混有血液称为血尿,耕牛血尿症在大家畜泌尿器官疾病中较为常见.西医认为:血尿并非一种独立疾病,而是泌尿器官出血性疾病时一种共有症状.中医则认为:血尿是"诸热所迫""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经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诸病源候论>);<内经>指出,血尿是由于"小肠热移膀胱".  相似文献   

17.
Ghrelin在成年皖西白鹅小肠内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并结合DAB显色技术研究了皖西白鹅小肠内Ghrelin阳性细胞及其分布。结果:①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小肠的黏膜层,而黏膜下层和肌层未见Ghrelin阳性细胞。这些阳性细胞,胞浆着色,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闭合型”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顶部不露于腔面,另一类为“开放型”细胞,呈锥体型,细胞顶部达到腔面。②在十二指肠,“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种阳性细胞均可观察到,而在空肠和回肠,主要为“闭合型”阳性细胞。产生Ghrelin的细胞在成年皖西白鹅小肠黏膜层有广泛的分布,揭示Ghrelin可能调节小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1病因病机1.1中兽医对母畜繁育机理的概述中兽医理论认为,母畜一生中卵巢和子宫发育十分重要,卵巢和子宫是冲脉和任脉的发源地。卵巢和子宫生理正常则冲任调和,阴阳平衡,气血健旺,精成其胎。卵巢和胞宫的生育功能又是通过脏腑、气血、经络的作用而产生的。与生育密切相关的脏腑又以肾、肝、心、脾为主。与生育难分的经脉主要是奇经八脉的冲、任、督、带四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在胁后又交于带脉。督脉和任脉同出子宫,前者主一身之阳,后者主一身之阴,阴阳协调则精成其胎,孕产正常。冲、任、督、带四脉内系子宫,外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庆大霉素和不同剂量的“乳猪壮”在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时对仔猪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试验选用60头刚出生的0日龄的杜×大×长三元杂交健康仔猪,随机分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10只(雌雄均有),分别饲喂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和4种不同剂量的“乳猪壮”,试验期为7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同肠逐渐减少;杯状细胞的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增加.4mL乳猪壮组对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显示,4 mL乳猪壮组对改善仔猪小肠黏膜的防御功能,提高肠道的防御能力有一定作用,可以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20.
经络是祖国医学理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阴阳、脏腑、营卫气血等共同构成了祖国的医学理论体系,贯穿在理、法、方、药等各个方面,对临床治疗起着指导作用。兽医经络在元代的《痊骥通玄论》及明代的《马书》中已有叙述。在《元亨疗马集·伯乐明堂论》的明堂歌中,对马的十二经脉有明确的记载,指出了十二经脉的主穴,说明了各经阴阳属性和主治的疾病,它对中兽医的临床诊断治疗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古代医学家在二千余年前已发现“经络现象”,并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