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培矮64S和K1405S分别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广西农科院新育成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均已通过省级鉴定。低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是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与生物学下限温度幅差小,育性恢复后易遭到致害温度的影响,结实率不高。其次是适宜正常开花结实的温度高于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繁殖需要的前低后高的气温模式在自然条件下是较难找到的。第三是育性转换温度较低,繁殖期间气温略为偏高不育花粉增加,影响结实。为了探讨低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加快该不育系的开发应用,笔者在1997年对该不育系进行了认真…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稻是利用水稻核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而成的新型杂交稻。水稻核不育系具有参与制种和繁殖自身双重功能,即处于不育时期参与制种,可育期可自交结实以繁衍自身,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变化受日照和温度变化控制,因此核不育系视其对光(温)的变化敏感程度分为光敏或温...  相似文献   

3.
水稻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治洲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83-387,392
综述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途径和核心种子的生产,着重讨论了冷水串灌繁殖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认为对近年来选育成功的两系超级稻不育系亲本繁殖技术深入研究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稻制种是以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不育期间与恢复系配组,其操作技术与三系制种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不育系的差异。两系不育系是光(温)敏不育系,其育性除受自身遗传特性影响外,还受光温调节,存在育性的转换。因此两系杂交稻制种成败的关键是选择最适宜的抽穗扬花期,以保证不育系安全通过育性敏感期。1严格隔离,实行连片制种由于光(温)敏不育系具有自由配组的特点,与一般品种配组,只要不是籼粳杂交,所得杂种都具有正常结实能力,对F代杂种产量影响较小,但其性状则与原组合不同,仍属混杂种子,严重影响杂种群体的整…  相似文献   

5.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繁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理想的基地和安排合适的育性敏感期是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季繁殖成功的关键。通过比较分析海南陵水和三亚两地1—3月逐日平均温度,以连续7d气温平均值(AT7d)为指标,分别统计了不育起点温度为22和23℃的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季繁殖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将繁殖基地安排在陵水较安排在三亚更为安全,不育起点温度为22℃及以下的低温敏核不育系不宜安排在三亚繁殖;在陵水繁殖不育起点温度为22和23℃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宜将育性敏感期分别安排在2月13日和19日之前;在三亚繁殖不育起点温度为23℃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应将育性敏感期安排在2月4日前。  相似文献   

6.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波动及其自身繁殖特性在品系之间是不同的.7001S,1541s、5088S、31111S、M901S、培矮64S、农垦58S,89065和HN5-2S的不育下限温度低,不育性对低温反应较稳定;双光S、农垦58S、5088S、31301S、31111S、8902S和7001S的上限可育温度较高,短日下不育系繁殖容易。7001S和5088S是在长江流域稻区既能安全制种,又能稳定繁殖的优良光温敏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三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繁殖制种的产量与质量问题,本研究通过借鉴杂交玉米中的成功经验,用不育系的姊妹系来配制二元不育系。试验结果表明:(1)所配制二元不育系不育度为100%,其套袋自交结实率都为零,花粉败育类型以典败和圆败为主,个别二元不育系有少量染败现象;(2)二元不育系的农艺性状比亲本不育系有了一定的改良;(3)部分二元不育系的开花及异交习性得到了一定的改良。一般二元不育系开颖数量高于其对照亲本不育系,但开颖比例互有高低。大部分二元不育系表现花期集中。半同胞二元不育系在包颈度、柱头外露率方面,较对照母本不育系均有较大改良。全同胞二元不育系改良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永兴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野败型优质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米质优等特点,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永兴A特征特性和多年繁殖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分成光敏型与温敏型两个基本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普遍存在育性表达不稳定的现象。不育基因背景来源不同,其光温敏起点指标有差异。不育性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经多代繁殖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发生"漂变",表现不育性不稳定性,不育系在起点温度上的遗传基础不纯则是导致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内在原因。严格采用原种生产程序,可保持不育系群体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三系不育系大面积繁殖,要确保不育系种子纯度一直是令人棘手的事情,不少地方因不育系种子纯度问题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配套措施并制订田间除杂鉴定管理办法,环环紧扣,收到了良好效果。1997年繁殖V20A、珍汕97A...  相似文献   

11.
Th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CMS-lines) and photoperiod/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s (P/TGMS-lines) are important genetic tools in hybrid rice breeding, which served as the female parents of the three-line and two-line hybrid rice breeding system, respectively.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e CMS system possesses complete and stable sterility which is controll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abortive cytoplasm and nucleus genes from their cognate B-lines [1] but TGMS-lines used t…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温光敏核不育小麦不同播期及不同蘖位、花位的育性变化,通过多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小麦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338S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调整,C338S分别表现完全不育、高度不育、半不育、低不育、可育的不同育性状态,具有育性转换特性。主茎穗与分蘖穗之间、主茎穗不同部位的小穗之间以及不同位次的小花之间的育性存在差异。发育较晚的后生分蘖的育性高于主茎穗和早生分蘖;主茎穗的下部小穗育性>中部小穗>上部小穗;早播不育植株发育较晚的3、4位小花的育性较好,而晚播可育植株发育较早的1、2位小花的育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温敏核不育基因在籼型三系遗传背景下的育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3个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6311S和360S与7个籼型质核互作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3个恢复系配组,观察了51个组合的F1、19个F2及6个BC1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对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强恢复基因;6311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具有1对弱恢复基因;360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但没有恢复基因。进一步利用4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311S组合F2群体中4个温敏核不育株与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配组,研究了杂交F1的育性,表明在可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对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在不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是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的关键。由此提出了选育不育细胞质背景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温敏核不育背景的质核互作型不育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选育适合北方气候条件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在沈阳设置盆栽人工控制光长试验和连云港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农垦58S、培矮64S、衡农-1S和衡农-3S对光温的反应。参试的两用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表达对光长核温度的反应不同。一类为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另一类为高温下可育,低温下不育。北方的低温加大了选育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难度。提出了辽宁以北地区实用型两用不育系的选育策略核光温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芯片”,不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品种的不断突破都取决于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与持续创新。自水稻光敏核不育种质农垦58S被发现以来,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历经50年,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已占据我国杂交水稻半壁江山。作者通过总结我国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作者团队在制种安全实用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创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提出未来实用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质源两用核不育系—CIS28—1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IS28-10是由水稻核质杂种(Carloro/IR28)B9F4中的突变单株按系统选育程序选育而成的新质源两用核不育系.在湘潭,它的不育期达60多天,育性稳定,对低温钝感。在遗传上其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遗传行为简单。  相似文献   

18.
本S是以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为母本与保持系天丰B杂交,F3代选择优良不育单株为母本与天丰B回交,后经多代目标性状定向选择而育成的新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不育起点温度较低,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2018年7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9.
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分期播种试验在不同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进行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结合散布图,可以判定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及敏感期长短,不育基因表达所需的临界日均温值以及育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的可育性与敏感期日均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不育系的温敏期距开花的具体日期,临界日均温值和育性遗传稳定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冷灌繁殖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GD-2S的冷灌繁种技术。结果表明,1)冷灌开始时期以幼穗分化Ⅲ期(二次枝梗和颖花原基分化)为好。但是,GD-2S的温度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在抽穗前的第11天至19天,即雌雄蕊形成期(Ⅳ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Ⅵ期)。冷灌处理开始至植株产生反应之间存在一个启动过程。2)冷灌天数以13 d左右为宜。冷灌处理会导致颖花退化,延缓生育进程,推迟抽穗时间。冷灌开始时期越早或冷灌时间越长,颖花退化越严重(如冷灌20 d的达25.5%),结实率也降低。3)冷灌深度以12 cm左右(刚浸至生长点)深的结实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