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从1998年开始,我们对中棉所35品种的种植密度和相适应的株高进行了优化组合的小区筛选试验.通过2年对种植密度、株高、品质等方面的试验、对比、分析,筛选出了适合中棉所3 5的两种种植密度及相适应的株高.现对中棉所35品种的高密度种植及其相关性的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晋棉9号     
晋棉9号系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于1981年从黑山棉中选择天然变异单株选育而成。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株形较紧凑,株高60~70厘米,主茎节间较短,第一果枝节位4~5节,着生……  相似文献   

3.
2010年对中棉所63进行百亩示范,4月9日抢晴播种,每667m2子棉产430.2kg,播种宜早抢晴;5月9-15日移栽,产量417.6~492.4kg,移栽不宜过早或过晚;种植密度在1744株时产量最高达484kg,即密度为1800株/667m2为宜;果枝层数22.3层成铃数最高达49.6个,以22层为适;棉株高135~155cm时单株平均成铃46.8~48个,株高低于135cm或高于155cm均会减少成铃。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存活、生长及为害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1994~1996年以室内组织饲养、罩笼人工接虫和田间小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转Bt基因棉品系R93-4对棉铃虫的抗性。结果表明:(1)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具有高度的抗生性,可严重阻碍幼虫对棉株的取食和营养利用,显著降低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2)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随棉株组织、棉株生育期以及害虫龄期的变化而变化,棉株营养组织的抗性较繁殖组织为高,棉株生育前期的抗性较后期为高;(3)种植转Bt基因棉可显著抑制田间棉铃虫种群的发生及为害,在棉铃虫重发生年份可减少50%以上的化防次数,而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硼锌对棉蚜生长发育和排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研究表明,微量元素硼对棉蚜生长发育和排蜜量有显著影响,高硼棉株有利于棉蚜的生长发育;高锌棉株上棉蚜体重高于全营养液棉株上的棉蚜,但生殖力差异不显著;棉株缺硼、缺锌对棉蚜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过量的硼或锌均可提高棉蚜的排蜜频率,使排蜜量增多。  相似文献   

6.
采用熟性不同的3个陆地棉品种,在肥水充足的生长条件下,研究了棉株不同载铃量对基信要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棉株载铃量对株高,果枝总长,果节总数均有极强的影响,其影响强度随载铃量的增加而增加,累积影响量随棉株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棉株铃量对主茎节要节平均长度影响不显著,由此分析了蕾铃脱落和棉株旺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棉株在一定地力条件下适宜的单株载铃量。  相似文献   

7.
选用中棉所29、中棉所38、中棉所39三个已在生产上应用的强优势杂交棉,于5个生育期测定了与杂种优势有关的酶、激素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旨在进一步研究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机制,为强优势组合的选育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4年4月24日在本所试验地进行。供试材料为中棉所29 F1及其父本Rp4-4,母本p1-7;中棉所38 F1及其父本Rg3,双隐性核不育系母本中A-468;中棉所39 F1及其父本Rg3,母本p4。每个材料种植4行,行长8.33 m,行距0.8 m,密度为每公顷3.3万株,常规管理。于6月13、29日,7月14、29日和8月15日,取棉株主茎倒4叶测定叶片SOD、CA…  相似文献   

8.
棉花生育的积温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麦棉套作移栽、春棉直播和夏播棉三类棉田棉株生长的观测,利用生理时间建立了中等水肥条件下棉株的株高、果枝、现蕾、开花、吐絮、脱落等参数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系统可根据有效积温预测不同种植方式下棉株的生育动态,有助于指导棉花栽培和害虫治理。  相似文献   

9.
移栽地膜棉高产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德华  纪从亮 《作物学报》1999,25(5):616-621
对移栽地膜棉的土壤物理性状及棉株生长生理特点研究表明,移栽地膜棉由于提高了土壤温度和降低了土壤容重等,因而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提高了根系吸收功能。根系总吸附面积(ABS )比常规移栽棉高0.5~1.0m2/株,有效吸附面积(ACS)高0.2~0.4m2/株,根系伤流量增加。促进了光合面积的扩大和光合功能的提高,LAI后期下降较少,光  相似文献   

10.
棉株载铃量对其主要生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 熟性不同 的3 个陆 地棉 品种 ,在 肥水 充 足的 生 长条 件下 ,研 究了 棉 株不 同载 铃 量对其主要 生育性状 的影响 。结果表 明, 棉株 载铃 量 对株 高、果枝 总长 、果 节总 数均 有 极强 的 影响 ,其影响强 度随载 铃量的增 加而增加 ,累积 影 响量 随棉 株 生长 发 育时 间的 延 长而 增大 ;但 棉株 载 铃量对主茎 节数、果 节平均长 度影响 不显 著。 由此 分析 了 蕾铃 脱 落和 棉株 旺 长之 间的 关 系,以 及 棉株在一定 地力条 件下适宜 的单株载 铃量。  相似文献   

11.
万株棉     
陕西省长安县大兆公社小井大队、祝村公社羊村大队和甘河公社南雷大队,一九七三年试种万株棉,面积由一九七二年的一亩二分增加到二十五亩,单产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南雷大队第三生产队三亩六分万株棉,亩产达到228斤,羊村大队0.5亩万株棉,亩产达到310.1斤。万株棉为什么早熟增产?1、万株棉能够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田间观察,万株棉的叶面积比5000株的增加30—60%,由于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制造积累的有机养料增多。2、万株棉总铃数显著增加。例如大  相似文献   

12.
前言:由中棉公司培育的陆地棉新品种中棉所43号(中2230-135),表现为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是具有推广前景的新品种。生育期127天,属于中早熟品种,株高65cm 植株塔形,叶片中等偏小,叶色淡绿,出苗快,前中期长势强健,结铃性强,铃长卵圆形,该品种占我州棉花总面积的50%以上,我州于2009年机采棉开始示范推广,2013年机采棉面积达到702万公顷,占全州棉花面积的46.5%,全州有一共采棉机11台,到现阶段基本解决机采棉机的选型和使用技术,栽培模式和田间管理技术、脱叶剂的使用技术,清理加工技术等关键环节。虽然机采棉技术推广比较顺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将中棉所43号在博州种植表现和机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13.
麦棉套种不同间距对棉花生态环境及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2-1994年研究了套种春棉5-2式配置方式麦棉不同间距的生态环境,及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棉间距越大,虽然光、热、水环境因子综合作用有利于棉苗生长,但因棉花的小行距太小,不利于棉株中、后期生长发育和获得高产量。3年结果表明·采用5-2式配置方式公顷产皮棉1500kg和1500kg以上,伏前桃和伏桃应占“三桃”总数的45%以上和52%以上,麦棉间距以26.7-33.3cm为好.研究结果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推广麦套春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两个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新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棉花组织培养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9年Price报道了克劳茨基棉(G.KlotzschianumAnderss)的胚状体发生,但没有获得再生株。1983年Dvidonis and Hamiltonis从培养两年多的陆地棉“珂字310”愈伤中获得体细胞再生株。接着几  相似文献   

15.
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以陆地棉品种中棉所49号为材料,于2008 -2010年在新疆阿克苏市开展了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2种打顶方式下棉花农艺性状、冠层特征、棉铃空间分布、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化学打顶后棉株高于人工打顶,但株宽、果枝长及叶枝长显著低于人工打顶,因而株型更紧凑、见絮期冠层透光性好.化学打顶棉...  相似文献   

16.
“中棉所7号”是我所从1963年引进的乌干达棉中用系统选择法育成的中熟陆地棉新品种。当年该品种田间表现为绝大部分植株高大粗壮,茸毛很多,成熟很晚,野生习性强。经过选择单株,1964年植株仍表现有高矮粗细各种类型,花药有白色也有黄色。以后经过继续选择和驯化,于1966年选出乌—3和乌—4两个品系。乌—3株形紧凑,晚熟,绒略短;乌—4株形松散,早熟,绒较长。经过各圃试验后又从乌—3品系中选出3073优系,1974年正式定名为“中棉所7号”。其农艺性状与当前推广的岱字棉系统和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留叶枝棉栽培的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等密度(6.0万株.hm-2)下的传统整枝为对照,于2004—2005年研究了密度(1.5万~12.0万株.hm-2)对留叶枝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留叶枝棉的子棉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先升高后降低,但在3.0万~9.0万株.hm-2范围内无显著差异;单株铃数、铃重和纤维的麦克隆值则随密度增加显著下降。中等密度下,留叶枝棉的子棉产量在降雨较少的2004年与对照相当,但在降雨较多的2005年减产13.4%。在黄河流域棉区北部,留叶枝棉栽培的适宜密度为6.0万株.hm-2左右,多雨年份要注意防止群体过大造成郁闭。  相似文献   

18.
漂浮育苗移栽棉花的产量构成及生理特性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唐海明  陈金湘 《棉花学报》2008,20(2):148-150
 以农杂66为材料,研究了棉花漂浮育苗对移栽棉株产量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营养钵育苗相比,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株高增加9.1 cm,主茎叶数增加2~3片,单株有效果枝数增加2~3个,成铃数增加23.5%,蕾铃脱落率降低3.4%。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显示,漂浮育苗能提高棉株的根系活力,使棉株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02-2003年在江苏高肥力棉田,移栽条件下对9个Bt基因棉花品种(系)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碳氮代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棉所29等3个杂交种在整个生长期表现为棉株高增长快,叶面积增长量大,现蕾和成铃强度大,生殖器官干物重也高,叶片全氮、可溶性糖含量高,NR、GPT、Rubisco、Sucroase活性高,表现为生长发育两旺,常规Bt棉GK19和新棉33B盛花前株高、叶面积生长快,现蕾强度大,叶片全氮含量高、NR、GPT活性高,表现为前期生长旺盛;新洋822和苏抗103结铃盛期后叶面积生长快,现蕾和成铃强度大,碳氮代谢强,表现为后期生育旺盛;sGK321和鲁棉研16整个生育期氮代谢强度大,但可溶性糖含量低、Rubisco、Sucroase等活性小,营养生长快,生殖生长弱,表现为营养生长过旺。  相似文献   

20.
皖棉7号系安徽省国营农场华阳河总场棉科所,用乌于达4号×岱红岱杂交选育而成的陆地棉新品种。1992年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苗期长势中等,中、后期长势稳健、整齐。株形清秀较松散呈塔形,株高105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