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黄桃作为饮料的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果胶、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在粒粒黄桃汁饮料中的最佳使用方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果胶、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最优复配比例及最优用量。结果表明:果胶∶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优复配比为2∶4∶7,最优用量为每100g饮料添加果胶0.075g,黄原胶0.150g,羧甲基纤维素钠0.2625g。  相似文献   

2.
以蒲公英和罗汉果为原料,研究稳定剂对蒲公英罗汉果复合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复配试验研究了 3种稳定剂的最佳复配比,以感官评价和稳定系数为评价指标,优化蒲公英罗汉果复合饮料的最佳稳定剂.结果发现,复合饮料最佳稳定剂复配比为果胶0.09%、黄原胶0.04%、羧甲基纤维素钠0.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蒲公英罗汉...  相似文献   

3.
试验在单项筛选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4种稳定剂的复配效果及均质条件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获得稳定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CMC:结冷胶:果胶为4:5:1,复合稳定剂添加量为0.12%;均质条件为:15MPa,均质1次。  相似文献   

4.
以"佰瑞"牌猕猴桃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萌发率,采用血球计数板法测定花粉悬浮效果,分析了不同稳定剂组分对花粉萌发率和悬浮效果的影响,探明了液体培养条件下复配稳定剂的优化成分配比。结果表明:1.0g/L黄原胶对花粉活力及悬浮性的保持效果最好,海藻酸钠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在高于0.3g/L的浓度下会抑制花粉萌发。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复配稳定剂为黄原胶0.8g/L+羧甲基纤维素钠0.1g/L+海藻酸钠0.1g/L。  相似文献   

5.
以灵芝菌发酵液和纯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感官评定的方法,确定出灵芝乳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灵芝菌汁10%,牛奶30%,砂糖8%,檬酸0.3%,复合稳定剂(黄原胶/CMC)为0.10/0.30%。  相似文献   

6.
杨新琴 《长江蔬菜》2013,(24):31-33
以三年生芦笋格兰德为试材,研究了单层白色地膜、谷壳和三层覆盖(稻草+鸡粪+谷壳)的增温效应及对大棚春绿芦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层白色地膜覆盖平均可提高地温2.65℃,促进绿芦笋提前萌芽出笋,使采笋期提前18d左右,绿芦笋产量和产值比对照(不覆盖)提高40.54%和61.14%,增产增效显著;但谷壳覆盖和三层覆盖对绿芦笋的采笋期、产量和产值均无显著影响,且地温比对照低;另外,3种覆盖方式对绿芦笋的一级笋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三种常见的稳定剂——黄原胶、CMC9、结冷胶在芒果果汁饮料中的添加量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稳定剂的最佳添加量为黄原胶0.012%、CMC9 0.05%、结冷胶0.015%,此条件下所得的芒果汁饮料均匀浑浊、口感黏稠,TSI稳定性指数最小,稳定性优。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芦笋的利用价值,以芦笋作为液体培养基,杏鲍菇作为菌种,研究芦笋-杏鲍菇发酵型饮料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最佳稳定剂配比和调味剂含量。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发酵型饮料中的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总多糖含量,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饮料中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稳定剂添加量为黄原胶0.06%、羧甲基纤维素钠0.15%、β-环状糊精0.4%,稳定系数最高为91.2%,发酵液稳定性最好。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调味剂最佳配比为蜂蜜1.34%、蔗糖7.06%、柠檬酸0.15%,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饮料中多糖含量为1.74 mg·mL-1,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为33285.26 mg·kg-1。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天冬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等17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为914.57 mg·kg-1,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的比值合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绿芦笋加工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蒸汽爆破对绿芦笋废弃物膳食纤维改性的最佳工艺:蒸汽爆破料腔比为5:8,蒸汽爆破时间为70 s,蒸汽爆破压力为1.0 MPa,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92.5%。对蒸汽爆破绿芦笋样品进行理化特性研究,其水溶性指数为14.27%,持油力为2 mL/g,堆积密度为0.43 g/mL,松密度为0.29 g/mL,溶解度为91.63 g/100 g,比表面积为0.299 m2/g,与空白样品相比,均有所增加;而持水力、膨胀力、中位径、休止角、滑动角与空白样品相比,则有所下降。将各项指标与空白样品进行对比分析得知,可溶性膳食纤维提高,此试验为绿芦笋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分析了酶浓度、菌龄、渗透压稳定剂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硫磺菌原生质体产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第5天的菌丝体,以0.6mol/L KCl作渗透压稳定剂,加入1.5g/L混合酶(即纤维素酶与蜗牛酶按1:1混合)在30℃下酶解3.5h,制备原生质体效果最佳,原生质体产出量可达8.9×10^7个/mL。  相似文献   

11.
浑浊型蓝莓果肉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红 《北方园艺》2008,(5):244-245
对浑浊型蓝莓果肉饮料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易出现的分层及色泽变暗的不稳定现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0.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0.4%海藻酸丙二醇酯及0.2%的黄原胶组成的复合稳定剂稳定效果较好,而0.4%的茶多酚、0.6%的抗坏血酸钠对蓝莓果肉饮料的花青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黑木耳深加工的新路,研究了黑木耳补血饮品的生产工艺。应用了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该饮品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黑木耳补血饮品的最佳配方为黑木耳汁20%、红枣汁50%、桂圆汁10%、赤砂糖5%、结冷胶0.02%、卡拉胶O.08%、黄原胶O.02‰  相似文献   

13.
以绿芦笋为试材,在低温贮藏条件下,通过测定呼吸强度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CaCl2对绿芦笋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CaCl2处理可有效地延缓绿芦笋衰老进程,贮藏至12d时,商品率为84%;4%CaCl2处理较好地抑制了呼吸强度,但在延缓叶绿素分解、粗纤维累积等方面不及6%CaCl2处理。3个浓度(2%、4%、6%)的CaCl2处理在抑制水分散失方面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李文香 《北方园艺》2008,(5):230-233
将采后绿芦笋分别放入浓度为5、10、15、20 mg/L的6-BA溶液,浸泡处理10 min,以蒸馏水浸泡10 min为对照,研究了4种不同浓度的6-BA处理对绿芦笋衰老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用10 mg/L和15 mg/L的6-BA处理可显著降低绿芦笋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木质素含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及衰老指数,提高绿芦笋的抗坏血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商品率,其中以15 mg/L的 6-BA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冬虫夏草新鲜子实体为材料,分别采用SDS抽提法、TRIzol法、CTAB-LiCl法和DEPC水法4种方法进行总RNA的提取试验,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检测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中DEPC水法提取的总RNA质量最好,SDS抽提法次之,CTAB-LiCl法和TRIzol法效果最差。从RNA质量、操作难度、经济与否等方面综合分析,DEPC水法是较为理想的提取冬虫夏草新鲜子实体总R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发酵型冬虫夏草菌茶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茶为主要原料,配伍麦麸组成固体培养基,接种冬虫夏草菌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加工冬虫夏草菌茶。结果显示,冬虫夏草菌在茶叶为主料添加麦麸的培养基上长势良好,通过L9(34)正交试验,以菌茶粗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培养基最优配方为茶叶60 g、麦麸30 g、碳酸钙0.4 g、蔗糖1.2 g。在料水比为5∶3(w·v-1)培养基上,接种12%(mL·g-1)冬虫夏草液体菌种,24℃培养12 d,55℃烘干,粉碎包装。成品菌茶汤为酒红色,香气清淡,无絮状物沉淀,pH值7.28,菌茶粗多糖含量为7.566%,茶多酚含量为1.488%。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瓠瓜、大白菜、花椰菜、辣椒、茄子、长豇豆、大蒜、芹菜和玉米为试材,研究了
蜗牛对蔬菜和玉米的危害与趋向性。结果表明:蜗牛能啮食大白菜、花椰菜、瓠瓜、辣椒、茄子、玉米苗、
芹菜等7 种作物,在移栽后1 d 即能取食,且有正趋性;番茄、长豇豆和大蒜上未发现蜗牛取食迹象,并
有负趋性。蜗牛最喜欢啮食大白菜,趋性最强;其次是花椰菜;大蒜对蜗牛的负趋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关秀杰 《北方园艺》2011,(14):45-47
以苦荞茶为原料,以乙醇溶液为萃取剂,利用超声波辅助萃取芦丁,研究提取芦丁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固液比为1∶10,在70℃下提取45 min,乙醇体积数为70%。在同样提取条件下,超声辅助提取的效果优于蒸馏提取,热水浸泡芦丁含量最小,磨碎的芦丁提取量大于不磨碎的芦丁提取量。  相似文献   

19.
大果优质南酸枣新株系‘南酸枣3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酸枣3号’是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酸枣实生株中选育出的新株系。果实广椭圆形,未成熟时果皮绿色,成熟后果皮金黄色,果大且外观好,果肉白色,粘糊状。丰产,10年生树株产130kg。平均单果重18.5g,果实纵横径3.3cm×3.0cm,可食率64.9%。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可溶性固形物7.9%、总糖6.8%、可滴定酸4.3%、维生素C74.0mg·(100g)-1、总果胶3.3%、水溶性果胶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