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达装配是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且产品的最终质量由装配保证。目前装配工艺主要是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大段的文字说明,不同的员工对装配工艺的理解不同,导致同批次的产品装配后的状态不一致。以图片配文字的形式对生产及检验进行指导,减少人员因素对装配质量的影响,改变了原工艺文件以文字描述为主的情况,增强了工艺文件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  相似文献   

2.
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结构形状、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的图样。在生产过程中,首先根据零件图进行零件加工,然后再依照装配图将零件装配成部件或机器。因此,装配图是制订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检验、安装及维修的重要技术文件。在进行机械的设计、装配、检验、使用、维修和技术革新等各项生产活动中,看懂装配图是关键一环。对广大的农机工作者来说,掌握装配图的简单识读知识是做好农机装配和维修工作的关键。一、识读装配图的目的和要求1.了解机器或部件的名称、规格、性能、用途及工作原理。2.了解各组成零件的相互位置、装配关系。3.了…  相似文献   

3.
<正>柴油机装配是柴油机修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柴油机装配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柴油机的修理质量,即使是合格的零件如果不按装配工艺要求去安装,也不能达到产品原有的性能。因此,在农机维修中必须重视装配工作。(1)柴油机的装配精度要求很高,装配前必须了解柴油机的结构原理及各部件的装配关系,认真清洗零件,检查所要装配的零件及总成件,保证质量合格。保证设备、工具、工作场地的清洁。(2)准备装组的零、部件及总成都要经过检验及试  相似文献   

4.
基于UG的车辆电磁制动器虚拟装配系统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UG建模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虚拟装配的装配模型及工艺信息树,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开发工具UG/OPEN API开发出车辆电磁制动器虚拟装配系统,讨论了系统的总体工作流程以及模型重构、装配工艺规划、装配仿真和干涉检验等关键技术模块,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虚拟装配技术在轴承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阐述虚拟装配技术的原理和过程的基础上,基于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以轴承座为设计对象,进行虚拟装配设计,首先通过虚拟装配关系识别捕捉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然后利用装配约束运动确定零件的装配路径,并完成其装配,最后对轴承座进行相应的干涉检验,且利用爆炸技术将其分解,显示其装配关系。实践表明,利用虚拟装配技术可有效地提高产品装配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螺纹联接装配是汽车装配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及关键工艺,其中螺纹联接采用的柔性装配系统可以完成相对较为复杂的螺纹联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装配的工作效率,确保了螺纹装配的整体质量。本文通过对螺纹联接中柔性装配系统的有关结构设计与协调控制等内容完成了分析与研究,同时将研究的成果与实践螺纹联接的柔性装配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从而确保汽车螺纹联接装配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工艺知识贯穿在产品的规划、设计、制造、装配、维修等整个生命周期当中,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模型预测方法对某型号板线装配问题进行挖掘,得出了板线装配问题的数学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于今后的使用、维护和售后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时,利用工艺尺寸链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计算,对充分运用现有工装、优化工艺、提高生产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成批、大量生产中,通过尺寸链的分析计算,有助于确定合适的工序尺寸、公差和余量,减少废品。在机器设计中,常用尺寸链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定合适的零件尺寸公差和技术条件。制定产品和部件的装配工艺和解决装配质量问题及验算部件的配合尺寸公差是否协调也经常需要应用尺寸链。总之,在零件加工过程及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维修过程中,尺寸链的计算及应用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深入对模型检验技术进行研究,不同于现有以时态逻辑为基础的模型检验技术,结合装配序列规划特点,考虑使用其他逻辑语言作为模型检验语言基础,对装配序列规划问题进行研究,找出一种新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力图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工程的实际情况,并能够更好地知道产品装配,因此,本研究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型轮式拖拉机传动系内部轴承装配采用手工砸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生产的需要。为了提高传动系统的轴承装配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对几种轴承的传统装配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介绍了改进后的几种装配工艺,并对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