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时讯     
新华社播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2月28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共分8个部分29条,系统总结了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成就和经验,确立了防沙治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定性,明确了新时期防沙治沙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战略重点,进一步强化了防沙治沙措施,解决了制约防沙治沙进程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方向,是指导新时期防沙治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2013年1月29日通过国务院批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的编制工作,是贯彻《防沙治沙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荒漠化防治与防沙治沙要求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国际公约、提升国家形象、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沙漠化发展趋势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林业局启动实施了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和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2001年8月3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防沙治沙法》,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虽然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扩展速度,我国土地沙化“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据全国沙漠化普查表明,21世纪初我国沙漠化面积每年已扩大为343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防沙治沙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步入了依法预防,依法治理,依法管理的轨道。《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以来的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沙治沙形势最好、成效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加大了投入力度,加快了治理速度,取得了明显实效。继颁布实施《防沙治沙法》后,国务院又相继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批…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并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防沙治沙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步入了依法预防,依法治理,依法管理的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以来的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沙治沙形势最好、成效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通过5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6.
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砥砺奋进,合力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九大就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总体部署,为防沙治沙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展思路,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开启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征程。一、我国防沙治沙取得重要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授权国家林业局与山西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山西省"十二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确定全省2011-2015年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0.89万hm2。依据《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与《山西省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十二五"期间防沙治沙范围涉及3个市18个县2个省直林局,治理任务分别为大同市8.343万hm2、朔州市12.4846万hm2、忻州市8.30万  相似文献   

8.
《防沙治沙法》已于2001年8月31日公布,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其制定的宗旨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部法律确定了我国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各项基本原则和制度,明确了社会各方在防沙治沙上的责任和义务,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我国是土地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沙治沙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的极端重要性,做好贯彻实施的组织准备,通过贯彻实施法律,推进防沙治沙工作.要突出依法搞好防沙治沙规划、建立和完善监测报告制度、落实法定各项优惠政策、实行科学治沙、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地区的治沙.  相似文献   

9.
绿色要闻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8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会议听取了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提出了防沙治沙工作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10年,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会议强调,目前,要认真搞好防沙治沙布局和规划,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工作,加强沙化土地的治理,完善防沙治沙扶持政策,加大科技…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已经5年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共同回顾5年来实施《防沙治沙法》所取得的成就,总结这部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更好地保证《防沙治沙法》的贯彻执行,不仅能够推动防沙治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我讲三点意见。■一是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防沙治沙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公益…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规定,依据《全国荒漠化监测主要技术规定》,区划界定了内蒙古荒漠化潜在发生的范围,并对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状况进行了宏观监测。监测工作中充分利用了"3S"技术,现地调查与遥感解译相结合获取地面信息,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并进行了程度分级。同时在弄清《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限定范围的土地退化的基础上,调查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范围外的土地退化情况。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4.39×104km2(约合11.16亿亩),占自治区总面积118.3×104km2的62.88%,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形成的背景,结合《公约》中对防治荒漠化和减缓干旱灾害的国际合作所遵循的原则及义务的规定,从亚洲和非洲地区的特点、防治荒漠化和减缓灾害的能力、限制因素、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在《公约》倡导的建立伙伴关系的原则指导下,通过在能力建设,技术共享,研究成果推广、示范培训,确定和执行投资优先以及信息收集、分析、共享等重点领域,加强亚非在国家、次区域、区域层次和国际层次的合作,达到亚非防治荒漠化和减缓干旱灾害,促进《公约》履约。  相似文献   

13.
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以及荒漠化的特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防治指标。压力指标描述的是对自然资源的状态带来影响并导致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用来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进行荒漠化早期预警;状态指标描述的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性,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它们分别描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影响指标用来评价荒漠化对人类及其环境带来的影响;防治指标用来评价防治荒漠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及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波  李晓松  刘文  杨晓晖  卢琦 《林业科学》2006,42(10):65-70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对于荒漠化所作的定义 ,该文首先介绍了中国荒漠化现状 ;其次介绍了中国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包括 :(1)荒漠化气候区划 ;(2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3)中国荒漠化成因类型 ;(4)荒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其中包括风蚀、水蚀、土壤次生盐渍化以及草原退化 ;最后 ,从理论及经济可行性观点出发 ,详细讨论并列出了可用于荒漠化评价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沙漠化防治的理论和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两大基本策略之一.如果忽略生态,那么西部开发的所有设想都将是一纸空文.沙漠化防治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是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中首先讨论了选择沙漠化防治技术的原则,然后分析、比较了我国沙漠化防治的几种理论,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技术体系,包括流沙治理、防护林营建、盐碱地改造、铁路公路防护.最后简要论述了沙尘暴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两期沙化土地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和文本数据,建立了沙化土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沙化土地GIS统计分析功能和可视化优势,对其在沙化土地动态监测、沙尘暴预警、防沙治沙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该系统在盐池县围城造林工程规划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荒漠化防治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确定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合理的生态建设规模,保护和改造现有固沙植被,恢复和重建沙区生态系统?如何科学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筹协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发展沙区经济,推动沙区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文中在对中国北方荒漠化重点省区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荒漠化防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总体原则、土地可持续管理、治理成效评估、治理模式和措施、沙产业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 自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以来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是荒漠化研究与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其指标体系的建立既是荒漠化评价与分类的基础, 也是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理论依据。文中介绍了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历程, 并就其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以期为完善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以及为荒漠化监测与评估和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荒漠化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1/4,影响了全球1/5的人口,直接危及全球粮食和生态安全,导致饥饿和贫困,阻碍发展和经济增长。应对荒漠化挑战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文中通过重点分析中国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现状、趋势和展望,旨在为出境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参与当地相关产业的合作与发展,推进防治荒漠化技术“走出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建设以及加强跨境生态合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