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水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二代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是川西北地区水稻穗期主要病虫,而以穗颈瘟、稻曲病、二代三化螟为主的常发性病虫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可防而不可治,且防治施药时期相差不大。作者根据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结合新药剂试验,在孕穗期、破口期、齐穗期,采用不同药剂单施及混施,进行了水稻穗期一枪药病虫兼治技术探索。结果表明:穗期一枪药技术可行,但药剂选择要合理、混用方法要正确、施药技术要到位。  相似文献   

2.
在了解水稻种植基础、抗病虫能力、各大病虫发生危害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水稻多种病虫害同时或重叠发生的实际,采用"一药多治"、"多药多治"技术,实施健身栽培、物理防治、混合农药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能有效减少施药总量、施药次数,降低管理成本,确保环境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实践表明,农药合理混配,不仅可以提高功效,扩大使用范围,而且可以病虫兼治,减少用药量,提高施药效果,还能规避病虫抗药性等。要使混配农药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遵循以下4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水稻穗期病害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穗期病害较多,由于病害发生时间较晚,一般年份危害较轻,因此,很少引起农民的重视。由于病菌数量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危害加重,已成为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现已被列为水稻病虫防治的重要内容。根据多年的试验,采取选育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压低病菌基数、及时治虫防病、适时施药防治等综合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穗期病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农药适期施用,不仅可以节约农药,降低成本,而且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药物残留,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护天敌,维持田间生态平衡。在确定施药适期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害虫盛发期对于害虫来说,害虫盛发期可以是卵孵盛期、幼虫盛发期和成虫盛发期,究竟在哪个时期施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要掌握害虫的生活习性,在最易杀伤害虫,并能有效控制危害的阶段进行。如防治粘虫,在卵块孵化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药1次的情况下,水稻破口期前10d施药效果较好;在施药2次的情况下,水稻破口期前10d及破口期各施药1次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正>实践表明,农药合理混配,不仅可以提高功效,扩大使用范围,而且可以病虫兼治,减少用药量,提高施药效果,还能规避病虫抗药性等。要使混配农药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遵循以下4个原则:一是不能影响有效成分的化学稳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2015,(4):1
<正>今年受冬春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等不利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的最佳时期。近日农业部要求各地以小麦赤霉病、蚜虫防控为重点,全力打好小麦后期病虫防控攻坚战,努力实现"虫口夺粮",力争夏粮首战告捷。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植保机构要迅速进入临  相似文献   

9.
1.施药时期不准 一种情况是施药时间过早,打“保险药”。有的农户认为早用药保险,在病虫没有发生之前,给作物施上农药。由于多数农药的有效期只有一至两周,药效期一过,作物免不了遭受病虫危害。另一情况是施药时间过晚,打“补救药”。有的农户抱着侥幸心理而迟迟不施药,直到普遍出现危害症状,发生已较严笪时才施药抢救,这时作物遭受的损失已不可挽回。必须认识到每种病、虫、草害都有其最佳防治时期,也叫防治适期,因此,选择施药时间应当充分考虑病、虫、草的发育期、作物生长进度和农药品质,以做到适时用药。 2.混用不合理 合理混用农药能提高药效和工效,但有的只图省工,在不了解农药性质和防治适期是否吻合的情况下就任意将  相似文献   

10.
病虫灵是新研制出的水稻病、虫兼治药剂,试验证明,防治稻螟蛉、二化螟、纹姑病效果较好,达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水稻病、虫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一喷三防”施药适期及次数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地小麦产区进行小麦"一喷三防"施药适期及次数药效试验,得出了小麦病虫常发年份施药的最佳适期:第一次施药在小麦扬花后灌浆前期,第二次施药在灌浆中期,防治次数以2次较为经济有效。本次试验药剂组合"48%毒死蜱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腐植酸钾"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78%,对小麦穗蚜防效达99%,且增产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树干微注射法是一种将药剂通过树干基部打小孔直接注入到树木体内的新方法,以防治病虫危害,矫治缺素症等生理病害和调节树木生长发育等。是一种高效的精准施药技术。注射之后,药剂在几个小时之内会随  相似文献   

13.
1、有机茶园主要主要虫害及其防洽方法 (1)茶毛虫.幼虫淡黄色至黄褐色,有毒毛,群集性强,取食叶片呈膜斑或缺刻,在枯枝落叶下或表土结茧化蛹,成虫趋光性强.防治时期:各地代数不一,防治时期有异.一般在4月至5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幼虫3龄前施药.防治方法:①人工摘除越冬卵块,孵化后摘除群集的虫叶,结合清园,中耕消灭茧蛹,灯光诱杀成虫.②幼虫期喷施茶毛虫病毒制剂500~1000倍液.③喷施Bt制剂500~1000倍液或用植物源农药防治:2.5%鱼藤酮300~500倍液,0.2%苦参碱1000~1500倍液.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对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俊铭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03-3403,3480
对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对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药1次的情况下,盛花期施药效果最好;在施药2次的情况下,盛花初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小麦病虫种类多,为害期长,在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掌握控害的主动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穗蚜,兼治其他病虫;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量,以保护天敌减轻病虫为害.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对柑桔病虫害,当前偏重于化学农药喷治。据各地反映,常年多次喷药防治病虫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病虫的防治适期、防治指标、药剂的品种选择及其施药技术等均有密切关系。因此,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柑桔病虫时应重视科学性。例如: 1.柑桔疮痂病。本病是宽皮柑桔类的主要病害,用常规的波尔多液等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但多年连续使用波尔多液后容易诱发害螨危害,而且导致抗性的产生。对此病的防治应在当柑桔芽长1~2毫米时  相似文献   

17.
我省稻区从7月中旬至9月上旬危害水稻的病虫有二化螟、三化螟、飞虱、纵卷叶螟、稻苞虫、蓟马和纹枯病等,病虫种类多,且重叠发生.目前用于防治这些病虫的农药主要有甲胺磷、扑虱灵、井岗霉素、杀虫双等,由于多种农药在田间现配现用,增加了施药难度,农本也高.为此,自1989年起,开展了双灵可湿性粉剂的配方、剂型及应用效果的研究.经南京保丰农药厂检测室、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南京医学院毒理研究室等单位的检测,21%双灵可湿性粉剂细度为325目98%通过,湿润时间为30秒,低于一般农药品种的指标,悬浮率可达70%以上.pH6~7,属中性.稳定性好,50±1℃热藏一周后对飞  相似文献   

18.
棉田治虫技术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防治效果的好坏,最终体现为能否节本增效.笔者在几年的棉虫防治指导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条经验,供参考. 1.必须根据病虫情报适时施药严格按照植保站发布的病虫情预报和要求的日期、方法、防治指标用药,利用棉花的自身补偿能力,尽量保护棉田天敌,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表明,根据要求施药防虫的农户,农药投资减少15%~25%.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药剂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很不稳定,甚至无效居多。其原因何在?尚未探討清楚。因此,中国、日本、印度三国的螟虫工作者,对药剂治螟,尚存在很多問題。自栽培治螟发現以后,找出了水稻生长期与螟虫生存的关系,才弄清了問題的主要关鍵是在于施药时期;如果施药时期适当,即效果显著,施药期不当,則效果很差。目前螟虫工作者,对施药时期仍有二种主张:一是根据螟虫发生期施药;另一是根据水稻生长期施药。(一) 根据螟虫发生期施药:国内外螟虫学者都认为水稻全部生长发育时期皆适于螟虫生存,要消灭螟害,就应大量杀死螟虫,依照螟虫发生期施药最为可靠。因此中、日、印三国螟虫学者,均主张根据螟虫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爆发危害,但是,由于抗虫棉田间施药量和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非靶标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危害日益加重。一、棉花苗期病虫防治技术该生育期从4月上中旬播种至6月中旬进入蕾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