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检验了Bradford试剂与可溶性小麦蛋白质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情况,并已能简便而可靠地应用.检验范围为每毫升溶液中0.3—3.5mg蛋白质。第二序列回归分析完全可以解释颜色反应的非线性变化,并调查了非线性变化的原因.对商品醇溶蛋白、标准谷蛋白、小麦面粉的水提取物和酸提取物,以及牛血清蛋白进行了分析。单位重量蛋白质的吸光度参数有所不同。光谱反应取决于供试样品中的多肽成分。染色剂束缚反应法被证明是对小麦面粉、面团及其烤制品中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常规分析的一个快速而可靠的方法,所得数据与测定总氮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小麦—黑麦1染色体易位系进行一般性鉴别和特殊性分析,分离单克隆抗体(mAb),分别用于识别在1B染色体编码的Mr40000γ—黑麦碱(808/10)和醇溶蛋白(218/7).用2—丙醇水溶液对面粉、粗粉或半籽粒进行提取.并直接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分析表明,当IRS与1A、1B和1D发生易位时,mAb808/10表现出阳性反应,而非易位小麦反应很弱.抗体mAb808/10对黑麦碱的束缚决定于能保持三维结构的蛋白质,如果蛋白质降解,抗体反应就会消失.mAb218/17几乎对1BL.1RS易位系的2—丙醇提取物不起反应,但对其它被测小麦呈阳性颜色反应.因此,1BL.1RS易位系的检测能够通过mAb808/10的阳性反应或mAb218/17的阴性反应来完成.此外,对单个2—丙醇样品提取物进行两项ELISA操作,能够鉴别出三个群体:1BL.1RS易位系、1AL.1RS易位系和非易位小麦.这些ELISA分析方法较之其它Gli—B1醇溶蛋白或Sec—1黑麦碱的免疫分析法具有简化步骤,缩短时间,样品筛选率高和可适用于面粉、粗粉或半籽粒样品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后代的蛋白质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离子注入法转大豆DNA至小麦,结果表明,当代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得到高蛋白(>19%)和低蛋白含量(≤13.99%)两种极端变异新材料。蛋白质含量大于19%(对照为15.9%)的有22株,占处理总株数(3626株)的0.7%;13.99%以下的有5株,总有株数的0.1%,DNA导入方式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无影响,无论导入大豆全长DNA还是片段DNA,均引起当代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但介导时间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东乌麦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东乌麦属冬性小麦品种,是用硬粒小麦86243为母本,7EB87为父本杂交育成,其长相近似普通小麦,有奇特的功能叶片,颖壳白,籽粒呈黑色,粒质有硬质、软质两级。产量接近对照。该品系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高于普通白粒小麦,尤其是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比白粒小麦品种晋麦21分别高33.33%,31.60%和36.67%,微量元素中的硒、碘、铁比白粒小麦分别高112.8%,78.3%和33.3%,属于优质小麦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盐分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变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盐分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分析了3种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上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表现为S3(土壤盐分含量1.6129g/kg)〉S2(土壤盐分含量1.2656g/kg)〉SI(土壤盐分含量0.674g/kg);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量随盐分浓度的提高而下降,S2与S1处理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S3与S2和S1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盐分胁迫条件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呈高一低一高的“V”型变化,与正常生长条件下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一致。小麦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随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各组分占总蛋白的比例来看,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的比例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下降,醇溶蛋白的比例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谷/醇比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由内蒙古农科院作物所引进并保存的235份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参加了全国小麦资源主要品质特性的统一鉴定,从中筛选出蛋白质含量18.00%以上的高蛋白材料79份,赖氨酸含量0.50%以上的高赖氨酸材料129份,沉淀值40ml以上的标准45份,硬床测定值在15s以下的材料31份,兼具3各优异性状的材料35份,4项指标均优的材料1份。  相似文献   

7.
麦草营养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大麦不同生长时期的植株和籽粒进行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析发现,大麦各生育阶段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苗期为31.26%和18.79%;抽穗期为18.10%和15.07%;灌浆期为12.3%和11.75%;籽粒为10.70%和9.23%。此外,大麦苗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和SOD酶等。对小麦苗的营养分析表明,它比猪瘦肉、牛肉、花生仁、面粉、籼米等,不仅营养含量高,营养成分齐全,而且质优。  相似文献   

8.
河东乌麦属冬性小麦品种,是用硬料小麦86243为母本,7EB87为父本杂交育成,其长相近似普通小麦,有奇特的功能叶片,颖壳白、籽粒呈黑色,粒质有硬质、软质两级。产量接近对照。该品系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高于普通白粒小麦,尤其是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比白粒小麦品种晋麦21分别训33.3%,31.60%和36.67%,微量元素中的硒、碘、铁的比白粒小麦分别高112.8%,78.  相似文献   

9.
河东乌麦526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河东乌科526(2n=42)属半冬性,颖壳白,籽粒黑,硬质。富含天然黑色素、有机营养和多种微量元素,与白粒小麦晋麦21相比,其蛋白质含量高19.3%,脂肪含量高13.3%,磷含量高33.3%,赖氨酸,苏氨酸含量分别高33.3%和31.6%;与鲁麦14相比,硒含量高112.8%,碘含量高78.3%,铁,锰,钴等含量也分别高33.3%,34.4%和28%,而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铅比鲁麦4低72.2%,  相似文献   

10.
有晋南地区对小麦进行了施用钾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麦田,亩施K2SO45-20kg,产量分别增加52.9-111.5kg/亩,净增收益32.7-62.6元/亩,钾肥能够明显地增强小麦的抗逆性和提高小麦蛋白质的含量。并获得了小麦最高产量施肥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3年对986份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抗旱性的鉴定研究和某些品种在生产上利用效果的分析,将小麦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划分为旱肥型、旱薄型、水旱兼用型和水地型.根据小麦性状对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反应的稳定性,将品种分为综合性状稳定型、穗数稳定型、粒数稳定型、株高稳定型和千粒重稳定型、这种划分对实现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以及在育种上有效地选择亲本种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5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期蛋白质积累动态的研究,证明籽粒灌浆期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绝对含量是慢、快、慢的积累动态.灌浆期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存在着差异,受气候环境条件影响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黄淮南部小麦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黄淮南部小麦的品质现状,以1999—2001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品质性状的年际变化、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品种品质分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南片的区试品种(系)的平均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中等,分别为14.1%和30.2%,品种间变异大于年际间变异,总体面筋强度居中,中筋小麦品种(系)占95.7%;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02和0.7032)),与面团稳定时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质生态研究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环境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作用十分显著,环境间的小麦蛋白质变异往往超过品种变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明确指出,气候(以温度和湿度为主)和土壤因素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环境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明显的地域差异;另外,还就研究小麦品质的地域差异及分布规律基础上介绍了一些国家和我国3个省份的品质区划研究进展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新消息     
新消息0292汪芜湖高温对75个小麦品种产且和品质的影响——P.1.Stone等人在控制条件下检测了75个小麦品种对开花后10或30d施加的短期(3d)高温(最高40℃)的反应.结果表明,72%的品种高温处理后粒重有所降低,尽管花后10d和花后30d...  相似文献   

16.
车京玉 《麦类作物》1999,19(1):25-27
本试验通过对6个杂交小麦(其中3个是CHA杂交小麦,3个是相对应的T型杂交小麦)的小区产量及千粒重,株穗数,主穗粒数,株高等性状的超标优势分析,结果表明,CHA杂交小麦的小区产量及各性状的优势与T型杂交小麦的优势相比,小区产量平均优势增加2.90%,千粒重增加8.30%,株穗数增加2.43%,主穗粒数增加0.80%,株高平均优势降低8.70%,这给化学杂交小麦的利用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不同密度试验结  相似文献   

17.
黑粒小麦一般是种子颜色呈深紫、深蓝、紫黑品种的统称,它比白粒或红粒小麦的蛋白质和赖氨酸以及钙、铁、锌、硒等元素含量高。我国的小麦育种专家在多年的远缘杂交育种中,选育出了一些黑粒小麦.既具有较高的单产,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但是其抗逆性差、抗病性弱.尤其是抗条锈病品种缺乏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在离体条件下,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水稻与稻瘟病菌在接触反应开始阶段的蛋白质变化情况,以寻找参与寄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结果表明有两个蛋白质与孢子或菌丝体混合后从电泳胶上消失,同时出现了另外两个蛋白质.还没确定两个消失的蛋白质是被菌体细胞所吸附,还是由于被修饰而导致电泳行为改变.上述蛋白质在抗病和感病水稻品种中都存在,是组成型的。推测它们可能参与寄主与病原菌的接触反应.另外还发现,当悬浮培养的水稻细胞与稻瘟菌的菌丝体蛋白质接触后会产生一些新的蛋白质分子,但孢子蛋白无此作用.由此推测水稻与猪瘟病菌的特异性识别反应可能发生在孢子萌发之后和菌丝体阶段.以上结果在亲和与非亲和体系中相同.文中对此现象提出了初步解释,还介绍了一个在离体条件下研究寄主与病原菌的蛋白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9.
晚播小麦地膜覆盖的生物效应根系 地膜覆盖改善了麦田土壤环境,显著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单株种子根,覆膜小麦5.08±0,64条,露地小麦为3.79±0.43条,差异极显著;单株次生根,在冬前、返青、揭膜、拔节、孕穗期,覆膜小麦分别为0.95±0.87、3.60±2.05、4.73±2.35、17.34±8.99和37.16±13.91条,露地小麦分别为0.14±0.26、0、17±0.22、0.56±0.62、5.06±3.67和20.81±11.87条,差异均极显著。茎数 地膜覆盖提高了膜下温度,对…  相似文献   

20.
四川小麦品种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四川小麦品种的过去过去和现状。对最近10年来四川小麦品种的分析结果表明:1,小麦品种的品质和商品性有所改善;2.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没有提高;3,小麦品种的株高和生育期有所增加;4小麦品种的抗 性有所减弱;5,小麦品种的综合适应性较差,良种难以良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