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施锌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施锌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张雨林,曹敏建,孔庆国(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锌是玉米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近年来许多地区玉米常常出现缺锌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有关玉米与锌素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多数都是在田间条件下进...  相似文献   

2.
<正> 一、玉米缺锌症状锌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近年来在盐碱地区种植的玉米出现了缺锌症状。玉米生育至3—5片叶开始,在叶片基部向上三分之二范围内的部位,沿主叶脉两侧出现淡黄白色。叶面边缘及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对土壤钾水平与玉米吸钾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对土壤钾水平与玉米吸钾关系的影响K.Sardi,P.Fulop玉米需K高峰往往发生在前期生长阶段的快速吸收期。Jordan等(1950)和Arnon(1975)研究表明,玉米抽雄前3周吸收的K占总吸K量的60~65%,出苗后30天,K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4.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苗带紧行间松(MJ)、苗带松行间紧(MS)、全紧(QJ)和全松(QS)4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子粒重量及各器官钾含量、钾素吸收、积累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带紧行间松型耕作方式下玉米单株粒重显著高于其他3种耕作方式,苗带松行间紧、全松和全紧型耕作方式的玉米子粒重量差异不显著。开花期,苗带紧行间松型耕作方式下玉米茎秆的钾素积累量最高,钾素含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苗带紧行间松型耕作方式下玉米叶片和子粒的钾素积累量最高,叶片的钾素含量最高,根系和茎秆的钾素含量最低。苗带紧行间松型耕作方式的钾素偏生产力和钾素吸收效率最高。对单株粒重与钾效率各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钾素子粒生产效率、钾素吸收效率、单株干物重和钾素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钾素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钾素吸收、积累和子粒产量,苗带紧行间松型耕作方式为最佳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硅钙肥对玉米抗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钙肥对玉米抗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任旭喜肖千明娄春荣孙文涛高秀兰(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熊岳115214)(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沈阳110161许多研究指出,施钾可以增强玉米对干旱的抗性,但硅钙与钾配合与抗旱性提高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驻马店主要土类玉米小麦钾肥合理用量。[方法]根据植物营养学原理,设计5个处理,研究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和潮土区玉米小麦周年轮作制下施钾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中等的砂姜黑土和潮土上玉米、小麦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显著;潮土点钾肥用量增加,玉米小麦产量和产值也逐渐增加;砂姜黑土点玉米季施钾效应和潮土点相同,小麦季NPK150处理(P2O575 kg/hm2,K2O 150.0 kg/hm2)产量和产值最高。潮土点、砂姜黑土点钾肥用量的增加钾素的盈余也呈增加趋势。潮土区玉米小麦轮作年钾肥推荐量(K2O)为300 kg/hm2,玉米小麦两季钾肥推荐分配比为1∶1;砂姜黑土区年推荐施钾量(K2O)为262.5 kg/hm2,玉米小麦两季钾肥推荐分配比为1∶0.75。[结论]研究结果为驻马店市农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氮磷钾对秋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4(23),3因素2水平4个处理:无肥区(CK)、无钾区(施P、N)、无磷区(施N、K)和无氮区(施P、K),分析氮磷钾对南方秋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氮极显著增加了秋玉米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和出籽率,而对秃顶率无影响;施磷显著提高了秋玉米产量和穗长,显著降低了秋玉米穗行数和秃顶率,极显著降低了秋玉米千粒重和出籽率,而对稳粗和行粒数无影响;施钾则极显著降低了秋玉米穗长、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秃顶率,而对产量、穗粗和行粒数无影响。[结论]施氮和施磷能提高秋玉米产量,改善秋玉米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8.
低钾耐性玉米自交系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88份玉米自交系在低钾土壤上种植,研究其对低钾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基因型对低钾胁迫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耐性系数和症状率为指标将供试玉米自交系划分为不耐低钾,中耐低钾和耐低钾3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设置不同肥料分配方式处理,研究了高产夏玉米氮、磷、钾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变化情况,对肥料分配方式进行了探讨。在氮、磷、钾累进吸收量上,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t=0.05),前重高于前轻,主要表现在吐丝期以前;氮、磷、钾的阶段吸收量和吸收强度,前重高于前轻,但各阶段吸收养分的相对比例和变化动态基本不受肥料分配方式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夏玉米每公顷11250公斤产量以上水平,施肥宜采用前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玉米锌素营养基因型差异及遗传特性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19个单交种和15个自交系为材料,对玉米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抗缺锌性能及其分级指标、与其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在供试的单交种之间锌素营养特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同时发现:玉米单交种对缺锌的敏感性与其亲本自交系有密切的遗传关系,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敏感性的自交系有目的地选育对某些营养具有一定敏感性的品种,为通过育种手段解决营养问题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发现:水稻缺锌会使其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受抑制,导致水稻抗性下降、产量降低。本文阐述了水稻缺锌的症状表现,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及发生时期,并提出了秧田期和本田期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集约栽培系统下,高梁做玉米的后茬时可能发生缺锌。在这类种植条件下已观察到玉米的缺锌现象。因此,确定高梁的缺锌临界值有益于在发生缺锌时进行诊断并加以纠正。此外,在这类地区经常施用锌肥,过量亦可能造成毒害反应。为了诊断和纠正因过量施锌或污水废渣可能引起的毒害,需要关于锌毒性的作物营养指导。本文介绍了水培下高梁叶片组织与地上部干物重的缺锌临界值(CDL)和毒害临界值(CTL)。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锌肥对夏玉米的增产效果,确定土壤锌肥适宜用量。[方法]通过田间锌肥单因素试验,探索施用锌肥对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效果。[结果]在当地习惯施肥的基础上施用锌肥,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玉米抗病、抗旱、抗倒伏等综合抗性显著增强,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明显提高,增产效果明显。[结论]结合蒙城土壤有效锌含量状况,建议在玉米生产中,对缺锌土壤在基肥施足氮、磷、钾的基础上,增施锌肥15.0~30.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连作大豆根冠比增大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晶英  张红燕 《大豆科学》1997,16(2):136-142
通过对轮、连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定期测定,发现连作大豆根、冠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轮作,根冠比(R/S,干重比)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连作大豆根系病虫害加重,磷、钾等元素亏缺,水分胁迫较重,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例变化导致冠部降低幅度大于根系,最终使根冠比增大。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铁岭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历年的播种面积在4 万h m2左右.近年来,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农民向土地投入了大量的氮、磷、钾速效化肥,使单位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这就加速了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移出.人们已习惯通过施肥来补充大量营养元素,土壤必需的微量元素耗竭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致使田间出现生理病害 ,如玉米田间时常发生花白苗病,足以说明部分地区微量元素锌已严重缺乏,锌已成为提高产量的限制因素.据辽宁省近年抽样调查,辽北地区土壤已严重缺锌.对此2004年我们在玉米主产区进行了玉米施用锌肥试验,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耐密型玉米的需肥特性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化验分析,已初步摸清了耐密型玉米的需肥特牲。玉米一生中干物质积累为“S”型曲线,秸秆干物质积累为对数曲线,子粒干物质积累为一直线。玉米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耐密型玉米普遍高于平展型玉米。玉米一生中氮积累为“S”型曲线,磷积累呈直线增加,钾积累为对数曲线。耐密型玉米一生中氮积累比平展型高20%以上,磷积累与平展型玉米基本一致,钾的积累耐密型玉米直至成熟达到最大值,平展型玉米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值。无论是耐密型玉米还是平展型玉米,它们对氮、磷、钾吸收速度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均为氮、钾吸收速度是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MRDV)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米粗缩病(MRDV)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生产构成极大威胁。通过对玉米粗缩病(MRDV)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寄主范围等分析以及玉米抗性鉴定研究,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84~1987年,沅江苎麻生产大发展,麻农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导致沅江湖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苎麻缺锌僵苗。1987年沅江湖区有10万亩新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锌症状。子母城乡1.7万亩头麻有1.1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锌症状。1988、1989两年由于麻价下跌,化肥用量减少,苎麻缺锌僵苗有所缓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加入WTO后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钟  郑祖平  张国清  明充 《杂粮作物》2002,22(4):212-213
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加入WTO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并阐述了我国玉米生产应采取的对策;(1)依靠科技进行和创新,挖掘玉米增产潜力;(2)统筹规划,合理调整玉米产区布局;(3)发展畜牧业和深加工业,实现“种、养、加”相结合;(4)提高玉米综合品质,发展专用型玉米。  相似文献   

20.
Cox.  FR 《杂粮作物》1994,(2):34-37
在玉米大豆耕作制度下两种湿润热带老成土中的钾Ⅰ.管理F.R.Cox,E.Uride作物对钾肥的效应通常是与交换性K相关的(Greeland,1985)。在巴西的热带高原草原,当土壤里的交换性钾含量低于0.15cmol/kg时,钾肥效应才出现。在巴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