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外成像林火监测报警指挥车载系统是一个车载充氦气、有左右机翼且携带红外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和GPS(卫星定位)装置的飞艇型氦气球(简称飞艇)监测系统。在防火期,可开往林火多发地区,采用吊舱形式将红外成像仪、激光测距仪、GPS挂在飞艇的下方,将飞艇升向高空,利用火源与背景之间的温差形成热图象,全天候、多方位、自动搜索林火目标,产生报警,并将报警信号、热图象信号及林火、火源中心点的经纬度,通过有线网或移动通讯网。传送到防火指挥中心,由防火指挥部门组织化学灭火飞机,将林火目标扑灭在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2.
交界火通常是指发生在相邻林区分界线处的林火,或指无法判明起火地点但同时向分界线两侧蔓延的林火。在扑救这类林火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诸多主客观不利因素,常常因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有些本应迅速扑灭的小火,因贻误扑火时机而酿成了较大的火灾。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单片机林火监测飞艇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成像林火监测报警指挥车的飞艇上,装载着红外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及GPS等。在防火期,可将红外成像林火监测报警指挥车行驶到需要监测的地区将飞艇升向高空,进行全天候自动或手动的监测。当有林火发生时,监测到的信息传输给指挥车的监控系统,产生报警信号、林火热图象信息,同时迅速在电子地图上自动查询定位并标出林火中心点的地理位置。为保证测量位置准确,首先要保证飞艇在高空姿态的稳定。飞艇的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4.
根据森林燃烧网理论,针对泰山北麓山区实际,划分了可燃物类型,分析了可燃物类型、大环境、火源诸因素成的林火规律及特点。指出重点防火期为2至4月份;重点林火发生地点是阳向荒山和林缘带,控制林火蔓延的重点是林缘带;重点火源是人为燃地边角;林缘低矮松类林有可能发展为冠火。提出森林防火工作向科学的林火管理转移的5点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火监测、信息传输是林火业务管理中用于集中向值守的林火指挥人员提供有关的林火发展的事态情报。林火情报信息综合监测及其分析体系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数据情报的综合分析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林火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系统主要由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专家系统,图上作业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是进行森林火险区划,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林火火情预警和林火扑救决策以及各种林火扑救指挥的模拟演习。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泰山历史林火行为特征与规律后指出:泰山仍存在着发生森林火灾的隐患和由地表火蔓延形成树冠火的可能,建设林火阻隔网络是最有效的控制火源的手段和措施。为此,提出泰山景区林火阻隔网络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林火蔓延模型及其动态模拟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着火之后,火向四周和上下不断蔓延,使大片森林发生火灾,给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的损失。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林火蔓延的椭圆模型和遍历各点的林火蔓延模型对林火行为进行动态模拟,旨在推动林火蔓延的研究工作从定性的理论分析向定量化的研究方向发展,从而为森林防火、救火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主持的“全国第二届林火气象及林火预报学术讨论会”于九月九日至十二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七个单位的四十二名专家学者,就我国林火气象研究和林火预报工作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他们还认真总结了我国林火气象和林火预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目前林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林火工作的动态;研究和讨论了今后林火工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对黄山东部旌德、绩溪两县1987~1990年森林火灾资料及气象资料的研究分析表明,黄山地区11月到次年4月为森林火灾发生季节,10∶00~17∶00时又为林火发生时段。林火的发生与大气湿度、降水、风等气象因子关系密切,可由这些因子综合建立火险天气级别。火险天气级别高,林火频率高;火险级别低,林火不发生或极少发生。经统计黄山气象站资料,天都峰森林火灾是在火险级别为五级状况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森林防火已从简单的禁绝林火向综合治理的林火管理方向发展。投入扑火战斗的装备和扑火战术也日趋多样化。加之通讯手段和道路网的发展,使扑火指挥对林火信息的获得和做出决策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显然过去的以预报火险级为唯一目的的方法已不能满足林火管理的需求。现代林火管理要求三类林火预报:(1)人为火发生或雷击火发生预报,预报林火发生的概率和发生数,便于发布戒备等级,安排林火探测,部署扑火力量;(2)林火行为预测,预测不同林型、不同地形条  相似文献   

12.
林火蔓延的计算机模拟与可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火蔓延是林火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对各种林火蔓延的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技术的最新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首先,分析林火蔓延相关数学模型的类别和特点、模型发展方向与体系形成。其次,讨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和惠更斯原理的二维林火模拟与显示技术,以及三维虚拟林火环境构建技术。最后,就林火蔓延模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进行概括。认为林火蔓延模拟与可视化的研究与开发除向高精度与实用化等方向发展外,今后将更注重真实感环境下的多维虚拟森林景观构建、多用户参与的快速决策能力(如协同灭火)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浅谈林火管理的国际台作舒立福今年4月23日至5月1日,由蒙古国进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地区的四起草原森林大火,涉及三个盟的5个林业局,过火面积约30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4.6万公顷。这种跨国火灾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林火管理国际合作的重视,尤其对于大面...  相似文献   

14.
林火是干扰森林正常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四川省位于林火高发区的西南林区;研究四川省林火发生规律有助于该省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本研究基于MODIS火产品数据(MOD14A2/MYD14A2),采用Ripley K函数、中心点和标准差椭圆法、核密度分析法等空间统计方法并利用数据圆环图显示,对四川省2001—2012年林火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四川省林火发生年际波动较大,林火高峰期出现在1、2、3、4、5月份,且林火发生数逐年增加;在较小空间尺度下(小于528 km)林火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12年间林火发生的中位数中心处于攀枝花市,它也是火点最密集区,高发区还包括凉山彝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省林火总体分布趋势是向西北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15.
宋红 《森林防火》1996,(3):42-43
培训林火管理者的有利工具──林火模拟器对林火管理者在真实的火场条件下进行培训不仅危险、花费高,而且难以实现。然而,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环境培训中心(ETC)研制的林火模拟器可视为一种培训林火管理者的有效工具。这种模拟器可以快速、准确、持久地做出决策,以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票市1985-1999年间林火发生情况的实际调查及统计分析,表明人为活动多的地段,林火发生次数多,林缘比林内引起的林火次数多,郁闭度0.3以下的地段林火发生次数最多,郁闭度0.4以上的地段林火发生次数较少,建议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工自然对林火因子(火源、可燃物、气候条件)的影响,造成森林火灾的发生,对森林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作用,表现在:①破坏了森林环境和水土保持功能;②使林区草原化和草甸化;③引起森林病虫害的大量发生和珍稀动植物种群的衰退等。人类在打破森林生态平衡的同时应自觉地重建一种新的更高组织水平的平衡。林火可作为一种营林措施和手段引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在森林抚育和防火等方面发挥作用,把火害转变为火利,使林火因子成为维持和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促进物质循环的主要因子。在森林火灾的防治上,把对林火因子的管理与营林相结合,由封闭被动型防火向开放主动型防火方向发展,建立人类和森林构成组织化程度更高的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18.
四、国外森林红外探火进展情况美国从1962年开始着手下述三方面研究: 1. 研究最佳的机载林火红外探测系统; 2. 研究不同林型不同探测角度下,发现林火的概率; 3. 发展林火探测飞行的巡航程序(包括使用服务)。红外扫描相机作为军事侦察用,美国五十年代就装在U-2间谍飞机上,用于探测林火则是军用向民用渗透的结果。红外探火的发展历经了向军备部门借用到改用,最后专门设计专  相似文献   

19.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从林火空间等级、林火密度分布和火源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对四川省的林火空间分布及趋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森林火灾在空间上有很强的异质性,全省森林火灾呈现出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辐射状分布,中间少,外围多的分布特点。全省的林火密度有从聚集变分散的趋势。人为因素是四川省森林火灾的主导性因素,自然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较为集中,但有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应对全省采用分区、分级的林火管理政策和措施,以优化防火资源的有效空间配置,提高林火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房山区林火为研究对象,用神经网络方法研究了林火发生及蔓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流程为用GPS采集了林火火场中心数据,测量了火场面积。用GIS做空间分析,提取了火场空间环境因子。将数据在Matlab中用VL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了林火风险的预测方程。该风险模型由林火发生的风险模型和林火的蔓延风险模型组成。由于该模型采用的方法不依赖于先验统计模型,所采用的神经网络方法对非线性的数学关系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因而该模型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