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利用小麦秆为原料,通过培养高等真菌肺形侧耳、漏斗状侧耳和香菇之类的食用菌以后,使木质素降解,再用来作为反刍动物的能量饲料。根据测定,秸秆类的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反刍动物饲料中的能量来源。但由于其中的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结合生成络化物,影响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可消化性,使秸秆难以用来作反刍  相似文献   

2.
白腐真菌在农作物秸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是反刍动物粗饲料的重要来源,但秸秆本身特有的细胞壁结构使其不能被反刍动物充分降解利用。主要原因是秸秆细胞壁中的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坚固的酯键紧密地镶嵌在一起,限制了消化酶对细胞壁及细胞内容物的消化作用。与物理、化学等处理方法相比,利用微生物处理秸秆,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微生物处理中,尤以白腐真菌处理秸秆效果最佳,能真正降解细胞壁,切断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之间的酯键,释放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然后被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从而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丛立新 《饲料研究》2014,(7):11-13,24
利用微生物处理秸秆,克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的一些弊端,在微生物处理中,白腐真菌处理秸秆效果明显,可有效切断木质素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间的酯键,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释放出来被反刍动物所利用,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重点综述秸秆的结构特点,以及白腐真菌降解秸秆的原理和效果,并对白腐真菌降解秸秆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科技简讯     
大豆秸秆成功制成颗粒饲料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北京金溪兴农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支持下,开展科技攻关,用大豆秸秆研制成功颗粒饲料。该项技术日前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农业示范项目。该技术综合考虑了反刍动物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的需要,同时又对反刍动物的生长、繁殖、产乳等生理需要进行科学配方,充分满足奶牛、肉牛和羊的生长需求。使用该技术还可将维生素、微量元素、非蛋白质等成分强化进颗粒饲料中,使其达到营养平衡。实际使用证明,大豆秸秆颗粒饲料具有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消化率高、增重快等…  相似文献   

5.
介绍秸秆生物质资源及其利用途径,并分析秸秆生物质转化为酒精燃料的条件。结合反刍动物瘤胃消化特性,提出利用反刍动物瘤胃对秸秆中的粗纤维的消化作用进行预处理,以粪便中残余纤维素作为酒精发酵底物,残余有机质再还田这一理论,为秸秆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特点,目前反刍动物对饲料能量和蛋白的转化效率还很低.利用现代技术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反刍动物能够利用纤维素和非蛋白氮的潜力,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饲料,特别是精饲料在消化代谢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使其对精饲料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分解菌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仍以玉米秸秆等劣质粗饲料作为反刍动物的部分能量来源。但由于这类饲料质地粗硬、适口性差,导致反刍动物采食量降低.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很多研究人员对如何提高劣质粗饲料的消化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实际上就是研究瘤胃内微生物如何利用粗纤维的过程。本文主要从瘤胃内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影响其降解能力的因素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由于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特点,目前反刍动物对饲料能量和蛋白的转化效率还很低。利用现代技术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反刍动物能够利用纤维素和非蛋白氮的潜力,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饲料,特别是精饲料在消化代谢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使其对精饲料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佳水平。为此,笔者主要对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转化效率的技术措施做一阐述,以期对广大养殖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一、粗饲料化学处理的发展概况在反刍动物和马的日粮中,粗饲料占很大比重,而粗饲料由于粗纤维含量很高,消化率很低,对反刍动物的利用效果不佳。据苏联科学家测定,反刍动物和马的粗饲料平衡中秸秆占90%,其纤维素含量高达38—48%,可消化蛋白质很少,只有2—3%,脂肪为1—2%,灰分为4—8%,胡萝卜素儿乎没有。秸秆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反刍动物为40—50%,马为20—30%。秋播秸秆的总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青贮饲料与反刍动物日粮中木质纤维素占比高,直接进行利用会造成能量流失。酶制剂在青贮或日粮中应用广泛,通过酶制剂预处理可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木聚糖酶与其它酶制剂混合添加可有效降解青贮中的纤维含量,增加可代谢糖含量,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促进青贮发酵,进而提高青贮饲料的利用效率。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木聚糖酶可以辅助瘤胃微生物分解饲料中的纤维成分,改善瘤胃发酵环境,使反刍动物获得更多的能量来供其生长和代谢,进而提升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本文介绍了木聚糖与木聚糖酶,通过综述木聚糖酶在青贮及反刍动物日粮中应用,阐释了木聚糖酶在青贮与反刍动物日粮中的添加量、利用效果,为后续木聚糖酶的利用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较高,适口性差,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饲养动物。而经过物理方法和生物学方法处理过的秸秆已在反刍动物饲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猪等单胃动物上的应用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消化率低。本研究利用酶及微生物为主的发酵剂(沈农牌秸秆发酵剂)处理玉米秸秆,测定了营养成分的变化和离体及活体消化率,测定了秸秆粗  相似文献   

12.
<正> 作物的秸秆主要是由植物的细胞壁组成。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通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为反刍动物消化利用,加上细胞的内容物,从理论上说,占秸秆于物质80%以上的成分是可以被消化利用的。但是由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是与木质素、硅等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使得实际消化率一般只有40%。将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可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从而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其基本原理如下:首先,氨的水溶液——氢氧化铵呈碱性,它对秸秆的碱化作用可以使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分离,引起细胞壁膨胀,结构变得疏松,使秸秆易于消化,其次,氨与有机物形成醋酸铵,是一种非蛋白氮化合物,是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的营养源;它能  相似文献   

13.
外源纤维素酶在奶牛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奶牛.饲料支出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对生产者来说意义重大。不易降解的纤维素在奶牛粗饲料能量中占有较大比例.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对生产者来说意味着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瘤胃微生物能够分泌特异性的酶消化饲料中的纤维素.并且奶牛能够从这些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中获得能量,人们对于是否需要在成年奶牛日粮中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心存疑问,并且通常认为外源纤维素酶无法抵抗瘤胃内蛋白酶的降解。因此,外源纤维素酶制剂在奶牛(也包括其它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曾经不受重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粗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依然限制了反刍动物可利用能量的吸收从而造成营养浪费,  相似文献   

14.
聂德超  张卓  赵琛  李艳玲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2):4488-4496
玉米秸秆是作物残余物中最丰富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之一,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氢键及其他化学键、分子键结合而成,是具有复杂聚合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动物饲料的可利用率较低。蒸汽爆破即汽爆,是应用蒸汽弹射原理实现爆炸过程中对生物质预处理的技术。将蒸汽爆破技术应用于玉米秸秆处理,可高效分离纤维素,对玉米秸秆具有明显的解聚作用,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化利用程度。作者介绍了蒸汽爆破工艺原理与参数,综述了蒸汽爆破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结构、化学成分和酶解产糖的影响,以及对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附着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蒸汽爆破可使蒸汽分子渗入植物组织,经过瞬时释放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作用于生物质组织细胞层间,达到原料分解的目的;蒸汽爆破可改变玉米秸秆的纤维结构,降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含量(随着蒸汽爆破的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而物料含水率的增加会导致纤维素含量升高);蒸汽爆破可提高玉米秸秆体外发酵酶解产糖率,随着蒸汽爆破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玉米秸秆体外培养酶解还原糖产量增加;蒸汽爆破可使玉米秸秆的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提高,可提高反刍动物对玉米秸秆的消化利用率,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的纤维素,提高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蒸汽爆破通过破坏玉米秸秆的表面结构,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在玉米秸秆上的附着,从而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综上,蒸汽爆破技术处理玉米秸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与过时了的用饲料单位评定饲料的体系相比较,现在使用代谢能指标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能量营养价值的方法是优越的。概括了直接的试验研究结果和根据反刍动物饲料日粮的消化率和各种饲料(青饲料、牧草、青贮料、半干青贮料、干草、人工干燥饲料、秸秆、根茎类饲料和精饲料)概略养分含量间接计算的代谢能量的研究结果。计算方法基本标准化并可应用于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不同化学方法处理对秸秆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我国的秸秆年产量高达5.7亿吨,是丰富的饲料资源。秸秆内含有可消化的干物质35%-50%,粗蛋白质含量为3%-8%,特别适于饲喂反刍动物。过去农民一直利用秸秆作牲畜的粗饲料,由于秸秆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所以不易被消化吸收。如果经过适当处理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后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饲料成本日趋上升,麦秸焚烧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人们重新把目光聚焦在小麦等谷物的秸秆副产品上,并进行了大量不同的秸秆化学处理试验,以期改善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秸秆,麦秸将成为反刍家畜潜在的巨大可再生碳水化合物来源。麦秸的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其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可以被反刍动物消化利用,木质素则基本不能被利用,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紧紧地结合在一起,阻碍消化吸收。麦秸氨化是利用氨与秸  相似文献   

18.
日粮纤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粮纤维的降解机理1.1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类,借助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的可利用程度。VFA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能提供反刍动物能量需要的70%~80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秸秆粉碎粒度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纤维分解酶活性及纤维降解的影响。采用侧耳菌处理3个粉碎粒度的玉米秸秆(粉碎机筛网孔径分别为1.5 cm、2.5 cm及3.5 cm),测定处理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酶活性、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结果表明,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发酵的中期升高,而后降低;纤维素酶活性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秸秆粉碎粒度越小,三种酶活性越高。三个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同。在处理的20 d之前,3组纤维素降解率差异较大,到发酵的第35 d,前二组差异不显著,但3.5 cm组纤维素降解率显著低于前二组(P<0.05)。木质素降解率与纤维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降解率和各组之间的差异小于纤维素。秸秆粉碎粒度越小,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粗纤维分解酶活性和粗纤维降解率越高,但考虑粉碎秸秆的能耗和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特性,选择2.5 cm筛孔作为粉碎玉米秸秆的适宜粉碎机筛孔。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6):196-199
汉中市水稻秸秆资源丰富,是反刍动物重要的粗饲料来源。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处理方法,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营养价值。本文针对水稻秸秆的营养特点,详细阐述了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秸秆品质的影响,在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高粗蛋白含量,促进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为汉中市水稻秸秆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