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保护方式跨熟期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棚旱育苗技术较生产上单棚大棚旱育苗技术可增加有效积温66.78℃,结合适当合理密植、中优施肥及使用促早熟药剂等方法的应用可延长生育期5~6 d,对于实现目前特定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再一次越区种植、进一步提高单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辽宁水稻大棚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大棚工厂化育苗便于科学管理,为水稻生产实现机械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是水稻育苗技术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大棚育苗技术主要包括秧苗标准、大棚建造、品种选择、播种、苗期管理等环节。  相似文献   

3.
多保护方式跨熟期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棚旱育苗技术较生产上单棚大棚旱育苗技术可增加有效积温66.78℃,结合适当合理密植、中优施肥及使用促早熟药剂等方法的应用可延长生育期5~6d,对于实现目前特定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再一次越区种植、进一步提高单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稻钵育摆栽技术的推广,相应配套的育秧大棚也大量增加。今年,我分场新购进水稻育秧钢架大棚183栋,育秧面积7.5万m’,平均每栋大棚造价10200元;为充分利用这些水稻育秧大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职工收入,我分场各队在水稻插完秧后,部分职工试验性种植了西瓜、香瓜、芹菜、香菜等瓜菜品种,获得了较好的效益c具体做法是:我分场水稻摆栽育苗期4月5日到5月15日,同时西瓜、香瓜也开始在温室内育苗。水稻插秧稻苗出棚后,5月20比计把棚地进行翻、耙、起垄、施肥,覆膜后栽上瓜苗,平均每栋大棚栽西瓜苗54O棵,香瓜色1100棵左右。…  相似文献   

5.
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滨 《北方水稻》2014,(3):60-61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育秧大棚在插秧后闲置、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水稻育苗结束后,育苗棚内种植榆黄蘑和滑子蘑的栽培技术,从而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同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介绍了种植两种蘑菇的主要栽培原料,从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等方面总结了其生产条件,并说明了如何做好出菇管理与采收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育秧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分场在六队建设了一个水稻高科技示范园区,并一次性投入26万元,建起了一个配有14栋钢骨架大棚(大棚长636m,宽6m,面积381m2),一栋300m2的日光温室的水稻育苗基地,且配套应用了井水微喷灌溉技术,从而实现了机械化育秧,为育出好苗、壮苗创造了有利条件。伴随这一育苗基地的诞生,随即出现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科技含量很高的设备,来降低水稻育秧成本。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在年初制订了提高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率的可行性方案和实施措施。即在大棚水稻秧苗出棚后,再种植两茬蔬菜、瓜果…  相似文献   

7.
杨春波 《北方水稻》2011,41(3):54+58
水稻大棚育苗技术有节约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保证稻谷安全成熟等诸多优点,是一项非常好的育苗技术设施。从大棚选用与育苗场地选择、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合理配制床土、控制播量培育壮秧、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大棚育苗技术,其中秧田管理要做好温度、水分控制,注意通风炼苗,预防青枯病、立枯病,为创造水稻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稻大棚旱育苗技术不仅能为秧苗生长创造可控的环境条件,减轻外界环境条件对育苗的影响,还可实现育苗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高产高效。从大棚的建造、育苗基质的配制、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详细总结介绍了丹东地区水稻大棚旱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
崔世勇 《北方水稻》2012,42(3):62-63
根据盘锦地区水稻大棚育苗易发生立枯病的情况,分析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原因,提出水稻大棚育苗的立枯病防治需要以培育壮秧的技术为基础,做好育苗生产环节中的种子处理、床土调酸,积极调控好育苗过程中的水、肥、气、热等诸多因素,使其能相互协调,建立以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水稻立枯病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春季水稻育苗阶段,苗床低温、高湿,给水稻大棚培育壮苗带来一定难度。为了适期早育苗、早插秧,分析了气候特点、不利条件,采取了一系列与培育壮苗相关的技术措施,如早清雪、早扣棚、早备土、适期早播种等,结合应用物化产品,秧田几乎没有发生青、立枯病,达到了旱育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秋备土、秋打床的优点和方法,以及大棚育苗的优点,从棚址选择、大中棚规格、扣棚等环节详述了大棚的建造,阐述了寒地水稻育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水稻插秧后,利用育苗大棚人工翻地起垄,栽植提前育好的甘兰、紫甘兰、菜花、春白菜等菜苗,收获后再种植豆角或黄瓜,比对照大豆平均增收6000 ̄8000元/667m2,建议在佳木斯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及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总产量不稳的现状,在约0.67万hm2水稻种植上,通过3 a潜心研究,克服了水稻育苗技术粗放、插秧期拖后等不利因素,总结出选用适宜高产品种、培肥秧田、合理插植育壮秧、科学施肥、合理灌水等一套适合寒地水稻种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集中种植展示是品种观察、比较、选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经对不同熟组水稻品种播差期安排、有效穗控制、水肥运筹、病虫防控等关键环节深入研究,总结了桂林水稻品种中晚造集中种植展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插秧后,利用育苗大棚人工翻地起垄,栽植提前育好的甘兰、紫甘兰、菜花、春白菜等菜苗,收获后再种植豆角或黄瓜,比对照大豆平均增收6000-8000元/667m^2,建议在佳木斯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种子播前晒种、发芽试验、种子精选、包衣或浸种催芽,播种期、播种量的确定,壮秧标准,秧田的温度管理、水分管理、施肥、除草、药剂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总结介绍水稻新品种松辽122的大棚育苗培育壮秧技术,为种植松辽122品种培育壮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生产应加强调控,使水稻叶龄进程与当地农时季节高度吻合。介绍了佳木斯地区水稻大棚扣膜期、浸种催芽期、秧田播种期、泡田整地期、移栽期、晾田控蘖壮根期、稻瘟病防治期、齐穗期、安全成熟期、收获期的计划农时标准,并对寒地水稻种植气温与日期变化的关系及部分栽培活动界限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张印  黄璜  龚向胜  王忍 《作物研究》2019,(5):507-509
以烟草育苗大棚为例,从大棚改造及放苗前准备、虾苗放养、饲养管理、常见病害防治、水质调控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阐述该技术,为小龙虾大棚养殖、育苗大棚闲置期综合利用以及稻田生态种养相关配套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孙丹 《北方水稻》2020,50(2):56-58
伴随水稻生产集约化程度的逐渐提高,集中育苗将成为主要育苗形式,专用的水稻育苗基质也将成为关键技术环节。应用初期在育苗基质种类选择、育苗时间早晚确定、育苗期间肥水管理等方面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并且做好拓展研发思路、争取降低价格、加强示范引导等方面工作,确保水稻基质育苗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宇 《北方水稻》2014,(4):63-63
工厂化大棚育苗是机械插秧的主要配套技术,完善工厂化大棚育苗技术,培育符合机插秧标准的健壮秧苗,是保证机械插秧顺利进行,实现水稻增产的基础。根据盘锦地区水稻育苗期的气候特点,以及近几年在推广工厂化育苗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培育壮秧的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