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三个试验的实践,确定动物处在低于适宜温度下为补偿增重率降低的饲料需要量。实验的方案是:将动物饲养在温度恒定在低于平衡温度下(确切地说是恒定的寒冷温度),喂给限量饲料(即限量饲养),并对肥育前期和肥育后期所获得的试验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生长阶段是试验猪从25公斤长到60公斤,每寒冷1℃需要补充饲料25克/天;肥育阶段猪从60公斤长到100公斤时,则需要39克/天。每克饲料中含有3大卡代谢能和13.4%可消化粗蛋白。如果这种寒冷由额外饲料来补充能量,那么就能获得予期的肥育胴体。所不同的是饲料补充是动物处于4℃温度下,背脂不超过1毫米。  相似文献   

2.
养猪规模主要由年计划出栏肥育猪的头数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农场或养猪专业户联合体可用于养猪的饲料(或资金)常是有限的且能预先作出估计。现设劳力场地等能够满足,在一定的饲养技术和饲料限量条件下,对于不同的经济目标,饲养多少头肥育猪总  相似文献   

3.
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率和采食量的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生长肥育猪的管理是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一项重大挑战。生产一头肉猪,其生长肥育期内消耗的饲料,占其出生到屠宰整个期间所需饲料总量的80%左右。降低这一阶段生产成本的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善饲料转化为活体重的效率。影响商品猪场饲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是所用猪种的遗传潜力,猪的饲养环境,以及所采用的营养方案。这些因素相互间是密切关联的;在任何一种特定情况下所用的营养方案,都取决于所饲养的猪对养分的需要量,而这一需要量又决定于猪的遗传潜力和其所处饲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的主要因素是猪体蛋…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养猪提倡生饲,生饲营养损失少,既提高了养猪劳动效率,又降低了养猪生产成本。生饲方法很多,可以把饲料调制成干粉料、湿拌料、水料和颗粒料。颗粒料是将混合饲料或配合饲料用饲料颗粒机压制成不同大小条状颗粒。用颗粒饲料喂猪简便,还可避免猪择食,保证饲料营养的全价性和饲料的适口性。具体方法如下:一是限量饲喂。对猪日粮控制在一定的数量,分顿、次饲喂。对空怀和妊娠母猪、公猪及生长肥育猪(后期)进行限量饲养效果较好,但应注意定时、定量、定质。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整理了上海市跃进农场第三饲养场,上海市前卫农场畜牧水产科,以不同的饲养方式,饲喂维生素制剂或青绿饲料,对生长肥育猪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进行探讨。目的和方法国营农场历来采用以精饲料为主的养猪方式(限制饲喂或自由采食),并补喂一定数量的青绿饲料,但种植青绿饲料很费工,成本高,导之饲养成本高,工效低,也不利于大群机械化养猪生产,同时喂大量的粗纤维饲料对猪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因此试用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A,D,E制剂,代替  相似文献   

6.
规律限制饲养法 所谓规律限制饲养法,就是按猪的瘦肉增长规律,在一定的阶段内,对猪进行限制食量的饲养方法。该法一般有两种具体做法:一种是从猪20千克后开始限食,直至宰杀;一种是从猪60千克后开始,只供给自由采食量85%的饲料,直至宰杀。 研究表明,影响生猪瘦肉率的因素主要是品种和饲料但饲养方法对猪瘦肉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猪的瘦肉增长与脂肪沉积各有其特点与规律,瘦肉主要受遗传力的限制,而脂肪的没积则与饲养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猪的这一特点与规律,采用规律限制饲养法,一般可使猪的瘦肉率提高4-7.6%。 猪生长前期主要是以长瘦肉及骨骼为主。60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含瘦肉率高的种猪提高猪的胴体瘦肉率,与猪种来源,杂交方式,饲料品质,饲养方法,屠宰月龄等都有很大关系。关于饲养什么猪种,采用什么杂交方式,对提高胴体瘦肉率最有利?许多养猪工作者很难回答,因为同一个品种内好猪和差猪的生产性能相差很大,所以必须比较各个品种平均生产能力,才能说明各自的特点。按我区引入的五个瘦肉型猪种,生产性能都是可以的。如中约克产仔多,较易饲养,肉质也好,一般饲养水平较低,农村比较欢迎;长白、大约克产仔多,增重快,饲料利用率好,与本  相似文献   

8.
正对空怀和妊娠母猪、公猪及生长肥育猪(后期)进行限量饲养效果较好,但应注意定时、定量、定质。定时是指固定每天的饲喂时间,一般仔猪日饲喂4~6次,泌乳母猪3~4次,其他猪2~3次。定食是指固定每天、每次饲料的饲喂量,给量应稳定,不能时多时少、忽多忽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半胱胺两种添加方式对育肥猪后期猪生产发育、饲料报酬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肥育中后期饲料中半胱胺持续添加和间隔添加两种方式均可促进育肥猪的生长和改善饲料利用率,但组间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效益看,间隔添加效果略好于持续添加.  相似文献   

10.
饲料给饲方法,对提高肥猪的生产性能很重要,如稍有改进经营上就有利。一般饲料的给饲方法有不断给饲和限制给饲两种,每个养猪者都采取适合的给饲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不断给饲法,肥育出场日期短,给饲工作省力是其优点,但对饲料利用不经济,脂肪厚是其缺点;限制给饲法,不浪费饲料,饲料利用效率高,控制营养作用是优点,给饲工作费力,个体间采食有差  相似文献   

11.
美国堪萨斯州州立大学动物营养学家在1991年全国养猪日的报告中宣称,近10年幼猪饲养技术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三阶段幼猪饲养方案的制订。这是指猪从喂固体饲料开始,中间经过断奶到准备转入生长—肥育期间饲喂三种不同类型饲料的常规制度。仔猪一般在开食阶段都饲喂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好和消化性强的饲料,以后逐步改喂价格便宜一些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断奶配合饲料。最低目标是在56日使体重顺利达到20公斤。这就需要断奶后的日增重超过500克,饲料转化率不低于1.5。澳大利亚的坎贝尔博士提出,猪在10周  相似文献   

12.
曹义生 《饲料工业》1992,13(5):43-43
<正> 海泡石是一种稀有粘土矿,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国外用以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和饲料添加剂,效果良好。国内也有类似报道,添加量一般都在1%以下,但用于肥育猪的尚未见报道。本地区乐平海泡石矿藏量丰富,居全国第二位,其富集程度占全国第一位。为了开发利用这项资源,1991年我们进行了海泡石用于肥育猪的饲养试验。  相似文献   

13.
在西德,猪的育肥场一般实行限量饲养。试验表明;把每天的饲料全量减去5—10%,育肥期稍有延长,而饲养成本则明显下降。最近的试验结果(表1)表明,全量饲养每公斤增重要比限量喂饲多需要0.2—0.3公斤饲料。也就是说每头从40公斤长到105公斤的猪要增加7—10马克的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4.
1合理饲喂限量饲喂是每天定量给猪饲喂饲粮,对肉猪增重不利,但饲料利用率较高,胴体品质较好,综合经济效益高。不限量饲喂一种方法是按顿喂,不限量,每顿吃到稍有剩余为止;另一种方法是将饲粮装入自动饲槽,任猪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肉猪采食多,增重快,胴体较肥,但饲料利用率差些。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通过对现阶段农户饲养杂种猪不同生长时期对营养的需求,将肥育期分为三个阶段,三种日粮配方分别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报酬、日增重、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当地一般饲喂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二种饲料添加剂对肥育猪的饲养效果比较陈龙星,黄诗淦赖诗潜,林悌窗,郑世山德化县畜牧兽医站高铜、稀土2种饲料添加剂,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肥育猪的营养代谢,生长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肥育猪的日增重与饲料利用率,现将二种饲料添加剂效果试验报告...  相似文献   

17.
刘荣宗 《养猪》1996,(2):26-26
推介生长肥育猪混合饲养法刘荣宗(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目前,生长肥育猪的饲养方式一般是根据不同体重阶段的猪的营养需要量标准,配制2~3种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实行2阶段或3阶段肥育。如将整个生长肥育期分为20~35千克、35~60...  相似文献   

18.
新型肉用猪当不限量饲喂时可保证800克的日增重,且不致脂肪过多。为此需用含有超过800克的总营养物质或能的总量相当于72的高能混合饲料来饲喂它们。当这样饲养时,肥育期从135天缩减为100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养猪企业普遍采用直线育肥法,优点是仔猪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缺点是胴体瘦肉率低。为克服其缺点,可采用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即育肥猪从出生~60kg阶段,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喂;当达到55~60kg时,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并限制每天采食的总能量。1饲喂方法饲喂方法不同,对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有一定影响。一般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二种方法,前者增重快,沉积脂肪多,饲料转化率降低;后者饲料转化率改善,  相似文献   

20.
黔北黑猪的肥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北黑猪的肥育性能刘培琼张启林(贵州农学院动物科学系贵阳550025)过去人们把中国地方猪适宜屠宰体重定为75kg,随着时代进展,市场对不同猪种生产性状要求在变化。养猪生产方式在变革,在猪的繁殖方式、育种方法、饲养营养水平、饲料配方、饲养方式、猪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