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海东地区小麦赤霉病致病菌种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驹 《植物保护》2001,27(3):17-19
1993~1995年在青海海东地区采集1005个麦类赤霉病标样 ,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别属于镰刀菌属的 7个种 ,其中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出现频率为54.3% ,接骨木镰刀菌 (F .sambucinum)出现频率为19.3% ,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和黄色镰刀菌(F .culmorum)出现频率均为6.5%,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和茄病镰刀菌(F .solani)为3.2%。对小麦穗部致病力测定结果 ,禾谷镰刀菌为“强” ,接骨木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为“中-强” ,三线镰刀菌为“弱-中” ,黄色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为“弱”  相似文献   

2.
解淀粉芽胞杆菌EA19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yticus EA19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EA19菌株及其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asiaticum菌落生长、孢子萌发、子囊壳形成的影响,以及在室内离体麦穗上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室内试验测定结果表明,EA19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菌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室内离体麦穗上的防治效果可达80.0%,对子囊壳形成无显著影响。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紫外保护剂抗坏血酸的条件下,EA19菌株发酵液和菌体悬浮液对赤霉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EA19菌株发酵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1.2%。EA19菌株喷雾粉可湿性粉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7.4%,能使小麦籽粒中脱氧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显著降低36.8%,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EA19菌株在生产上防治赤霉病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堆上普遍产生的大量粉白色霉状物,经两年接种麦穗,引起了31.7—86.7%的穗腐,病穗上诱发出了大量的子囊壳,镜检证明,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的有性时期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schw.)Petch]。据此认为,玉米秸秆堆上的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学义 《植物保护》1990,16(2):45-45
麦吸浆虫是我市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害虫,近年来再度回升猖獗,给小麦生产帶来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地控制该虫的为害,从1987年9月至1989年6月,我们从15个品种中筛选出了抗麦吸浆虫品种——临50744。 经两年的筛选、试验、示范证明该品种: 1.对小麦吸浆虫有很强的抗虫性:在两年中,经多点多次调查,穗被害率、粒被害率和危害损失率均为零。抗虫的原因据解剖镜下观察,该品种的颖壳表面茸毛长且密,这些茸毛由颖壳中心向四周由疏而密分布,靠近护颖边缘的14mm~2内竟有茸毛629根,平均每mm~2有茸毛44.9根;外颖露出护颖部分10.5mm~2内有茸毛324根,平均每mm~2有茸毛30.9根;内颖的边缘(与外颖相结的部分)有一排长、硬且密的毛刷状茸毛,3mm长竟有84根茸毛。另据观测,该品种在抽穗扬花期,外颖稍宽于内颖,护、外颖坚硬且厚,与内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植物病原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全生活史的转录组特征和基因表达模式,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生活史不同阶段15个时期或组织的链特异性RNA-seq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有8 106个基因在所有时期均有表达,为禾谷镰刀菌生活史核心基因,占总基因数的47.2%;有性生殖和侵染过程中表达的基因数相对较多,其中有性生殖后期表达的基因数最多,达15 221个;无性产孢和侵染小麦穗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整体较高,而分生孢子中基因表达水平最低。在燕麦培养基上禾谷镰刀菌气生菌丝的基因表达模式与侵染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较为相似,而与营养生长菌丝的基因表达模式差异较大。该菌次生代谢物合成特征酶基因和分泌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均分成3类,即分别在侵染、营养生长和有性生殖过程上调表达,暗示其在生活史不同阶段的特异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erpin)的种类及其表达特性,利用PCR技术克隆棉铃虫的serpin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结构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比较serpin基因在棉铃虫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取食Cry1Ac后其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共获得serpin-aserpin-bserpin-cserpin-e四个棉铃虫serpin基因,全长为1 119~1 254 bp,编码373~418个氨基酸,均包含一段具有反应中心环的保守结构域,且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草地贪夜蛾S.frugiperda等鳞翅目昆虫serpin的同源性较高。serpin-aserpin-e在棉铃虫4龄幼虫期的表达量最高,serpin-bserpin-c分别在成虫期和蛹期表达量最高。serpin-a在中肠和围食膜中表达量最高,serpin-b在头、中肠和表皮中表达量最高,serpin-c在头部表达量最高,serpin-e在中肠和血淋巴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棉铃虫取食低浓度Cry1Ac后,中肠的serpin-bserpin-e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推测不同serpin基因在棉铃虫不同发育时期和组织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serpin-bserpin-e可能参与棉铃虫对Cry1Ac的解毒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30个水稻抗瘟基因品系在江西水稻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利用2006—2012年分离自江西主要稻区的381个稻瘟病菌株,在抗瘟基因品系苗期喷雾接种,通过供试品系对稻瘟病菌的抗感反应来明确其抗病性。Pi-ztPi-kPi-11)、Pi-z5Pi-kC)、Pi-kpPi-9t)7个水稻抗瘟基因对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表现出较高的抗性频率,其值分别为85.11%、82.95%、71.12%、68.69%、63.53%、62.61%和61.09%,且这7个抗瘟基因对ZG1、ZC15和ZB31小种的稻瘟病菌株的抗性频率均比其它小种菌株高。将抗瘟品系与稻瘟病菌接种反应结果转化为“0-1”模式进行聚类分析,7个抗性频率较高的抗瘟基因被划分为Pi-ztPi-z5Pi-9t)和Pi-kPi-11)、Pi-kC)、Pi-kp两组不同的抗病类型品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了棉铃虫对 30种氨基酸、10种糖类和 4种棉花次生物质的取食选择性。结果显示初孵幼虫对0.1g/ml的L-苏氨酸、DL-2-氨基-n-丁酸、L-亮氨酸、L-缬氨酸、DL-瓜氨酸、L-丙氨酸、D-海藻糖、D-果糖以及棉花次生物质儿茶精、棉酚、槲皮素表现出较强的趋性反应 ,但将L-苏氨酸、L-亮氨酸、D-瓜氨酸、L-缬氨酸、L-苯丙氨酸以0.009g/ml的浓度、槲皮素和10种糖物质以0.025g/ml的浓度分别掺入人工饲料中,5日龄幼虫仅对D-海藻糖表现出高的取食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啶氧菌酯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幼虫生长发育和免疫应答的影响,使用田间推荐浓度(113、150、225和281 mg/L)的啶氧菌酯连续饲喂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记录处理后工蜂幼虫的存活率、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和羽化初生重,并测量幼虫体内发育相关基因、营养相关基因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啶氧菌酯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存活率、蛹重和羽化初生重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150、225和281 mg/L啶氧菌酯处理后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的化蛹率和蛹的羽化率均较对照显著下降。不同浓度啶氧菌酯均可诱导幼虫体内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r)基因、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基因、蜜蜂防卫素(defensin 1,Def1)基因和膜翅抗菌肽(hymenoptaecin,Hym)基因的表达量上调,且大部分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浓度啶氧菌酯均可显著抑制幼虫体内胰岛素样肽(insulin-like peptide 1,ILP1)基因的表达量;281 mg/L啶氧菌酯分别显著抑制和显著增加幼虫体内蜜蜂抗菌肽(apidaecin,Api)基因和蜂蛾抗菌肽(abaecin,Aba)基因的表达量,225 mg/L和281 mg/L啶氧菌酯可诱导幼虫体内ILP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显著抑制幼虫体内储存蛋白(hexamerin,Hex)基因Hex70b的表达量,其他浓度处理对幼虫体内ApiAbaILP2Hex70b无显著影响。表明啶氧菌酯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有慢性毒性,长时间暴露会扰乱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应答。在生产实践中应当考虑啶氧菌酯对意大利蜜蜂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我国非重要的检疫性杂草——苍耳属Xanthium杂草快速高效的分子鉴定,利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对白苍耳X.albinum、意大利苍耳X.italicum、直刺苍耳X.ripicola、刺苍耳X.spinosum、柱果苍耳X.cylindricum、宾州苍耳X.pennsylvanicum、蝟实苍耳X.echinatum、苍耳X.sibiricum和北美苍耳X.strumarium共9种苍耳属杂草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序列数分别为103 362、93 506、87 452、83 822、70 994、66 397、57 598、57 164和57 134个。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9种苍耳属杂草转录组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和物种间的特异性序列预测和筛选。经过PCR试验验证,筛选获得了可以有效鉴定上述9种杂草的6对SSR引物和13对特异性引物,提高了苍耳属杂草鉴定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以沟灌、水平畦灌为对照,通过2年大田试验分析了在关中灌区集雨节灌种植技术对夏玉米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灌溉处理中,集雨节灌处理各测定时期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沟灌、畦灌。集雨节灌处理的籽粒产量在播前灌1水处理下较沟灌、畦灌和沟垄集雨种植分别提高4.9%(P<0.05)、8.5%(P<0.05)和2.2%,在开花期灌1水处理下提高6.0%(P<0.05)、8.3%(P<0.05)、1.3%;在播前和开花期均灌1水处理下提高7.0%(P<0.05)、11.2%(P<0.05)和7.2%(P<0.05)。不同灌溉时期集雨节灌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瞬时 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在灌浆期显著高于畦灌,对基础荧光(Fo)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不明显。除开花期灌1水处理外,其它灌水时期下的集雨节灌处理百粒重显著高于沟灌、畦灌处理。研究表明,集雨节灌可以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增强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光合化学效率和潜在活性,且产量显著高于传统沟灌、水平畦灌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鹞子沟自然发病的大刺儿菜叶片中分离出的附球属真菌DT-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发酵喷雾法接种测定其对4种盆栽杂草猪秧秧(Galium spurium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冬葵(Malva verticillate L. var. crisp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的致病性和5种作物蚕豆(Vicia faba L.)、豌豆(Pisum sativum L.)、青稞(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安全性,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落直径和其孢子悬浮液OD600值为测量标准,探究菌株DT-014的最适生长培养基、碳源、氮源、固态发酵基质。结果表明,DT-014对藜(C. album)和猪秧秧(G. spurium)致病力较强,其次为密花香薷(E. densa),对冬葵(M. crispa)致病力最低。DT-014对于小麦(T. aestivum)、蚕豆(P. sativum)、青稞(H. vulgare)、豌豆(P. sativum)相对安全,对油菜(B. napus)有轻微影响。DT-014的最适培养基为蛋白胨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固态发酵基质为大豆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北部和东部主要果品产地果树寄生线虫种类的调查和鉴定 ,发现新平滑垫刃属 (Neopsilenchus Thorne&;Malek ,)、小环线虫属 (Criconemella de Grisse&;Loof,)、杆垫刃属 (Rhabdotylenchus Xie,Feng ,Li&;Yin ,)及广东杆垫刃线虫 (R guangdongensis Xie,Feng,Li&;Yin ,)、剑针属 (Xiphidorus Monteiro)及萨拉弟尔剑针线虫 (X. saladillenis Chaves&;Coomans,)、钩状垫刃线虫 (Tylenchus hamatus Thorna and Malek ,)、普通丝尾垫刃线虫 [Filenchu svulgaris (Brzeski)Lowmsberyet Lownsbery]、阿布那玛螺旋线虫 (Helicotylenchus abunaami Siddiqi,)、裂片盘旋线虫 (Rotylenchus lobatus Filipjev,)为新疆主要果树上寄生线虫的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61—2013年滇中地区48个气象站逐日气象数据和2014—2018年5个水稻灌溉试验站的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单作物系数法,并结合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法计算分析了近53 a滇中不同分区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量(ETc)、有效降雨量(Pe)、净灌溉需水(IR)和灌溉需水指数(IRI)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3年滇中地区ETcPe、IR和IRI平均值分别为546.34、235.96、310.38 mm和0.57,ETcPe均呈显著减少趋势,IR和IRI呈波动上升趋势,每10 a其变化幅度分别为-4.358、-6.468、1.2 mm和0.8%。ETc减小趋势主要集中在滇中I-2区和干热河谷Ⅵ区,Pe减小趋势主要集中在滇中I-3区和滇中I-4区,IRI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滇中I-3区和滇中I-4区,ETcPeIRI显著变化主要出现在拔节孕穗期、分蘖期和乳熟期。1961—2013年滇中水稻ETc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拔节孕穗期>返青期>黄熟期,Pe呈抽穗开花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乳熟期>返青期>黄熟期,IRI呈返青期>分蘖期>黄熟期>乳熟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滇中水稻不同生育期ETc呈现中北高中东低,减小幅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上升幅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PeIRI则呈相反的变化特征。Pe是影响ETcIR和IRI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国家财政对小麦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视,专门下拨小麦"一喷三防"专项资金,以支持农民搞好小麦病虫害防治,争取小麦高产。"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打,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确保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一、小麦穗期病虫发生情况和趋势小麦穗期是小麦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小麦穗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雄虫精液蛋白基因在性别间的表达差异并筛选出在雄虫生殖系统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从转录组及蛋白组数据库选取13个精液蛋白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广聚萤叶甲不同性别、组织及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在广聚萤叶甲雄虫13个精液蛋白基因中,有9个精液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在雄虫中更高,有5个精液蛋白基因具有专一的雄虫生殖系统特异性,分别为PGKsucAENOSDHPLA2b基因,在雄虫生殖系统中的表达量分别较其在头部的表达量高273.01倍、401.48倍、11.21倍、64.27倍和1.86倍。PGKsucAENO基因均在广聚萤叶甲老熟蛹期急剧上调表达,在性成熟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卵期表达量的43.48倍、31.03倍和11.89倍,三者具有明显的组织和发育阶段时空特异性,推测PGKsucAENO基因参与广聚萤叶甲雄虫生殖的可能性较其余基因更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26份青贮玉米自交系和105个组合的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动力学参数,对其生理性状关键耐旱指标进行主成分及相关分析,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青贮玉米Fv/Fm的影响因素大 小依次为:叶片Fv>叶片Fm>叶片Fo>叶片Area>叶片SPAD>苞叶Fv/Fm>苞叶SPAD。筛选出了5个关键指 标(叶片Fm、叶片Fv、叶片Area、叶片Fv/Fm、叶片SPAD)及一般配合力(GCA)较高的9份自交系和特殊配合力(SCA)较高的19个组合。在F1吐丝期,叶片Fo、叶片Area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支配;叶片Fm、叶片Fv的加性与 非加性效应相当;叶片Fv/Fm、叶片SPAD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支配。狭义遗传力(h2N,)大小依次为:叶片SPAD>叶片Area>叶片Fo>叶片Fv>叶片Fm>叶片Fv/Fm。通过对叶片Fv的早代正向直接选择、叶片Fo的早代 负向直接选择,以及对叶片Fv/Fm的杂种优势利用,可提高旱区青贮玉米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叶绿素含量及荧光 动力学参数可用于青贮玉米的耐旱性筛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ATP合酶亚基α(ATP synthase subunit α,ATPs-α)对Cry2Ab毒理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ATPs-α基因在棉铃虫幼虫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受Cry2Ab诱导后的表达量,并通过在昆虫细胞中过表达和干扰ATPs-α基因验证其在Cry2Ab毒理中的功能。结果显示:ATPs-α基因在棉铃虫各发育阶段和组织中普遍表达,其中在幼虫的1龄和2龄期,以及5龄的中肠、头部和表皮中表达较高。棉铃虫取食Cry2Ab 6 h后,ATPs-α基因表达量开始显著降低,一直持续到36 h;在Sf9细胞系中成功表达ATPs-α蛋白后,显著增强了Cry2Ab的细胞毒力;在美洲棉铃虫H.zea的中肠细胞中干扰ATPs-α基因后,显著降低了Cry2Ab的细胞毒力。表明棉铃虫ATPs-α参与Cry2Ab的毒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命表技术评价豆柄瘤蚜茧蜂对豆蚜的控害潜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对豆蚜及其寄生蜂豆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描述,组建其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对2种供试昆虫的生命表参数净生殖力R0、世代平均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豆蚜和豆柄瘤蚜茧蜂的生命表参数R0Trmλ分别为:72.136、23.370 d、0.183、1.201和150.925、10.607 d、0.473、1.605。其中豆柄瘤蚜茧蜂rmR0值均明显大于豆蚜,且豆蚜繁殖1个世代豆柄瘤蚜茧蜂可以繁殖2个世代,表明豆柄瘤蚜茧蜂对豆蚜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率高,对豆蚜种群有较强的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盐碱地甜高粱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甜高粱中早熟品种“新高粱3号”、中晚熟品种“新高粱9号”,研究了盐碱地种植条件下其其光合参数、农艺性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与对照田相比,盐碱地条件下参试品种生育期间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SPAD值(SPAD)的平均值均较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生育后期更为显著;新高粱3号在盐碱地的Pn、Gs、WUE、SPAD均值皆高于新高粱9号,TrCi则低于新高粱9号。(2) 盐碱地新高粱3号生育期提前9 d,新高粱9号一直未抽穗。两品种盐碱地的生物产量分别低于对照田的57.8%和76.5%,含糖锤度分别低于对照田38.5%和100.0%。(3) 对照田新高粱3号、新高粱9号的PnGs、PAR、Ta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新高粱3号的PnTr达到显著相关;盐碱条件下,两品种的PnPAR、Ta、Ca达极显著和显著相关,与其它因子间相关不显著。甜高粱受盐碱胁迫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原因抽穗前主要为气孔因素,抽穗后主要为非气孔因素。新高粱3号的耐盐碱能力强于新高粱9号。利用盐碱地种植甜高粱除选择合适的耐盐碱品种外,还应注重种植效益和土地质量保护等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