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正富 《现代农业科学》2009,(8):104-104,115
池塘养鱼是中国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2005年淡水鱼养殖产量高达1826.35万t,其中池塘养殖产量占66.6%,迭1216万t,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匮乏,良好的渔业水域环境是水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渔业发展的命脉。如何进行池塘养鱼用水的循环利用,越来越成为广大水产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笔者于2005年承担了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的科研课题《池塘养鱼用水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实施了该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铁凌  陈玲 《北京农业》2002,(2):28-28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是四川省水产专家杨长荣同志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0年多的实践证明,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空心莲子草对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水质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中设置空心莲子草种植对比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池塘与对照池塘水体的pH值、溶氧(DO)、透明度、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结果表明,与对照塘相比,试验塘水体pH值和溶氧较优,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氨氮和亚硝态氮分别降低了53.71%、8.08%,COD值降低,总氮值、总磷值分别为对照塘的67.69%和87.97%。这说明空心莲子草的种植对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具有重要的水质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是四川省杨长荣等同志于1985年率先在四川郓县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987年,该县花园镇渔场一口面积为3.84亩的参试塘,获得了平均亩产1078.4公斤的高产量,比原来静水式养鱼产量提高了1.5倍。近10年来的大面积实践证明,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池塘高产养鱼技术 小型水库相对于大中型水库水面积较小,水位较浅,开展集约化网箱养鱼条件明显不足,相对于池塘水面积又太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将池塘养鱼技术运用到水库养殖中,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鱼的快速发展,已构成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要素。通过科学优化池塘生态环境、科学选种、科学投喂、科学分析市场供需以及有效解决争水问题,对池塘科学养鱼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池塘条件与养鱼水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池塘养鱼对池塘水源、面积、水深、形状和方向、底质、环境的要求,进而提出养鱼高产稳高的池塘改造方法,最后对养鱼水质的要求进行分析,以为池塘养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鱼的快速发展,已构成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要素。通过科学优化池塘生态环境、科学选种、科学投喂、科学分析市场供需以及有效解决争水问题,对池塘科学养鱼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多年池塘养鱼实践总结,从水、种、混、密、饵、轮、管、防八点讲述池塘养鱼获取高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池塘养鱼对池塘水源、面积、水深、形状和方向、底质、环境的要求,进而提出养鱼高产稳高的池塘改造方法,最后对养鱼水质的要求进行分析,为池塘养鱼提供参考。池塘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其条件决定着养鱼的效益,一般来说,影响鱼类生长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水的容积、水温、透明度、水体运动、溶解气体、pH值、营养盐类、溶解有机质、饵料生物、病虫害等,这些因子不仅与池塘的基本条件及所有增产措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养鱼技术的实施也直接受到池塘条件的影响。因此,鱼池应该尽可能做到有利于改善上述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正>降低池塘养鱼饲料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若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可极大地降低养鱼成本,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1.自育鱼种。鱼种是养鱼的一项重大开支,若自己培育鱼种,可减少鱼种开支50%。且自己培育的鱼种体质健壮、抗病力强、成活率高。一般可用池塘的1/10来培育鱼种,或在咸鱼池内套养鱼种。  相似文献   

12.
提高山区池塘养鱼产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池塘养鱼的主要经验是“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精养法,它们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其中“水、种、饵”是池塘养鱼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混、密、轮”是池塘养鱼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防、管”是池塘养鱼高产稳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滨海县坎南镇养鱼农户采用养鱼新技术,在同一池塘内一年饲养两季鱼,即上半年饲养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有效地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养鱼的经济效益,养鱼收入每亩比过去增加了千元左右.现将他们的双季鱼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要求池塘面积适宜,深浅适当.为方便网捕和干塘捕鱼,一般选择面积3~15亩,水深1.5~3m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一年养两季鱼,因鱼种、饵料、成鱼进出频繁,劳动强度大,交通便利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池塘养鱼是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逐渐兴起的一种科学渔业发展的新方式。它的出现使渔业养殖出现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同时池塘养鱼作为一项新兴的养鱼方式在发展初期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病害防治在整个池塘养鱼的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这篇文章将从病害的现状、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就池塘养鱼的病害防治和药物选择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开展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与传统池塘养鱼对比试验,对试验塘与对照塘的水温、pH值、溶氧(DO)、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总氮(TN)、总磷(TP)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定点测定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养鱼可以使整个水体处于循环流水状态,促进养殖槽内外的水体交换和上、下层水体交换,增加了池塘水体中、下层的溶氧,尤其养殖水槽内上、中、下水层的溶氧趋于均匀,保持了养殖水体pH值的稳定性,降低了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了总氮、总磷等富营养化指标的浓度,改善了养殖水环境。同时,对浮游植物绝对生物总量有抑制作用,可提高水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增加水体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6,(17):116-117
"80∶20"池塘养鱼技术是一种池塘养鱼新模式,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品商品率高、便于管理和高产、高效、无公害的优点。推广"80:20"池塘养鱼技术,不断提高养鱼效益,是推动渔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是进行科学养鱼的基本前提,科学的养殖方式、方法是获得养鱼高产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养殖产量与养鱼效益,就必须给养殖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的池塘条件,对不合理的养鱼池塘进行改造、对不科学的养鱼方式、方法等进行改进和优化处理,提高山区池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池塘养鱼水质富营养化程度严重,养鱼尾水排放造成二次污染,鱼泥腥味重、品质低劣等现象,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鱼技术应势而生。从2018年开始,曲靖市水产站围绕水产“五大行动”,推广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和经验总结,形成《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鱼技术》,为改善池塘水质,提高水产品质量,助推渔业绿色健康发展,实现渔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渔业发展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1.模式特点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借鉴了工厂化循环流水养殖理念,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该模式是在池塘中的固定位置建设一套面积不超过养殖池塘总面积5%的养殖系统,主养鱼类全部圈养于系统内,系统外的池塘面积用于净化水质,以供主养鱼类所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亚热带源头流域梯级池塘氮磷含量的变异机制,有利于理解农业小流域池塘水体氮磷面源污染的发生机制。本研究以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金井小流域为研究区,选择18组典型梯级池塘(每组上、下游池塘各1个,共36个池塘)进行长期定位观测,采用2017年6月到2018年5月期间共12个月梯级池塘水体氮磷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梯级池塘水体TN含量呈现上游(1.86 mg·L-1)低于下游(2.56 mg·L-1),TP含量上游与下游接近,且上下游池塘TN和TP含量趋势在旱季偏高;梯级池塘水体TN和TP指标超标严重,超标率72.8%以上;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和养鱼影响了梯级池塘水体TN和TP含量,相对不养鱼池塘,养鱼池塘水体TN和TP含量分别增加了60%、34%。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土地利用和养鱼加剧了研究区梯级池塘水质恶化,加强农田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管理有助于梯级池塘水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