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平 《甘肃农业》2012,(12):55-56
利用雨水集蓄技术,充分发挥雨水在干旱地区的作用是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途径。分析当前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效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该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代明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40-241
利用雨水集蓄技术,充分发挥雨水在干旱地区的作用,是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途径。分析当前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效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为该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雨水集蓄技术,充分发挥雨水在干旱地区的作用是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途径.分析当前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效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该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固原地区解决干旱缺水、促进雨水资源化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固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固原地区先进、高效、适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宁南山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宁南山区解决干旱缺水、促进雨水资源化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程技术措施。通过对宁南山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宁南山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干旱山区雨水集蓄利用的效益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干旱山区雨水资源集蓄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概念、社会理念及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延伸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干旱地区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方式。遵义县在龙坝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中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带动,精心实施水系配套工程,抓好雨水集蓄利用,不仅解决了七林地区人畜饮水困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而且对抗旱生产,稳定农村社会秩序,走持续高效发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干旱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8.
集雨滴灌     
集雨滴灌是将雨水集蓄和滴灌结合起来的一种灌溉技术,即利用雨水集蓄工程收集雨水,采用滴灌的方法对农田进行补充灌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他缺水地区农田灌溉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低山区干旱缺水严重,大大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发展山区旱作林果业和旱作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笔者在分析雨水集蓄利用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对雨水汇集、蓄存和高效利用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低山区干旱缺水严重,大大制约了山区经济发展。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发展山区旱作林果业和旱作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笔者在分析雨水集蓄利用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对雨水汇集、蓄存和高效利用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是我国水资源比较贫乏的省份,农业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辽宁省各地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工程效益明显,通过具体实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地下水超采情况日益严重,尤其是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缓解水资源压力,使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要性随之凸显。基于此点,首先阐述了雨水集蓄利用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温室农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模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发展雨水集流窖蓄微灌农业促进旱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乐都县南北二山农业区水资源十分贫乏,不仅农业生产缺水,群众生活也十分缺乏。干旱半干旱耕地的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1.16%,地域辽阔,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但由于干旱、瘠薄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使此区农业的持续发展与食粮持续增长受到限制,生态环境脆弱。为进一步发展我县旱区农业生产,必须通过雨水蓄集利用工程,挖掘雨水资源潜力,通过科学的利用、合理的生产,使秋雨春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水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使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旱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靖远县干旱现状的了解以及雨水集蓄利用可行性分析,阐述了雨水集蓄利用发展情况以及效益状况,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雨水集蓄利用的现状、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与雨水利用的理论途径 ,系统地分析了不同雨水利用途径的增产效果 ,提出了雨水高效利用必须是节灌技术与高效农业模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研究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组成和模式,提出了技术路线,并结合黄土岗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设计进行系统论证,验证了雨水集蓄利用新思路:在保证生活用水的前提下,进行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宁夏彭阳县草庙小湾流域治理,紧密结合区域水土保持、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配套建设和小型水保工程建设为基础,积极开展节水灌溉、庭院养殖,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亚热带丘岗区雨水工程蓄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蓄调雨水的能力,是我国亚热带丘岗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其基本组成单元-自然集雨区,实施系统内水分循环利用动态平衡的雨水蓄调工程。实践证明:运用农田小水利建设形式,改善生产条件,可将不资源利用率提高到60%,将雨水的蓄调量与可蓄调量的比率提高1倍;能基本克服或减轻区域性的季节性干旱的危害和成灾;支持农业的持续发展和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并具有良好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在推进我国  相似文献   

19.
王卓 《甘肃农业》2006,(8):61-62
本文通过对多年来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尤其是结合推广雨水利用工程,发展旱作雨养农业的经验,总结提出了西北黄土高原区雨水高效利用模式,不仅对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全面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整个西北黄土高原区旱作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贾兴义  吕治湖 《甘肃农业》2005,(11):104-10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雨水集流工程的实施,在解决人畜饮水的同时,为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集蓄的雨水如何高效利用,西峰区通过引进微型移动式喷灌机组,在集蓄雨水的高效利用方面进行了有易的尝试,通过实施节水灌溉,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单位土地的生产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奔小康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