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8.大鲵的胚后发育与培育 大鲵人工繁殖一般是夏末秋初。其卵产出后经一段较长时间孵化,胚胎的胚后发育已进入冬季了,从湖南开始向北走,冬季水温较低。因此,为了提高胚后的发育成活率,水温要保持在11℃~24℃范围(最好保持18℃~20℃),其自然水温达不到上述条件的,要采取一定的增温措施,如温泉、工厂余热水、室内保温、电热恒温等加温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鲵子二代规模化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影响大鲵子二代孵化率的环境因子(包括水质、水温、孵化密度)、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技术。从理论上阐明孵化水质的离子比例平衡直接影响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华宝珍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调节水和水库水适合孵化,孵化率分别为53.3%和46.7%;过高、过低孵化水温都可导致大鲵胚胎发育停止,适宜孵化水温为16~22℃,最适水温为(20±1)℃;孵化密度以每筛(25 cm×35 cm×6 cm)放150颗受精卵为宜(孵化率为48%)。在本试验设定的条件下,大鲵孵化率逐年提高,由1998年的平均3%,提高到2003年的平均18%。  相似文献   

3.
洗落用水的温度及洗落后的冷藏温度对孵化的影响及洗落时期和孵化良否的关系,用生物统计学讨论。用绍兴油和中122号组合水温(2.5℃和20.0℃)和冷藏温度(2.5℃和5.0℃)。从12月末到3月上旬之间,用各种时期洗落的原因实验法,调查结果如次:①根据两品种都认识到洗落用的水温及冶藏温度的二个原因,对孵化不良程度有显著的差异,其结果是由于低水温(2.5℃)洗落操作的作用最大,且在显著范围内;冷藏温度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西伯利亚鲟属于鲟科鲟属,是中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对象之一。具有食谱广、易驯养、生长快等特点,其适温范围广,生存水温为1~30℃,适宜生长水温为15~25℃,最佳生长水温为18~22℃。西伯利亚鲟雌体怀卵量一般为20万~80万粒,孵化水温16~24℃,最适孵化水温为19~22℃,平均孵化水温17℃时,约105h出膜。  相似文献   

5.
水温孵化就是利用温水作热源的孵化方法。常见的有温水缸孵化和热水池孵化两种。这些方法易于掌握,孵化成本低,孵化率高,出雏整齐健壮,在缺乏电源的地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东海县食品公司西双湖养殖场自1986年以来,利用温水孵化法,在整个孵化过程中,水温比有关资料介绍高5~10℃,蛋温高1~3℃,逐渐增加水温、蛋温,结果较正常孵化时间提前2天孵出健康幼禽,节省能源,劳力,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经营效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主要是通过对三色神仙鱼的亲本产前培育、产前征兆即产卵时间判断、孵化方法等人工繁殖过程的研究来探讨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三色神仙鱼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三色神仙鱼人工条件下进行繁殖,养殖水温、水质、外界环境等对其产卵量、受精卵孵化以及苗种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2~23℃,一般在5月中旬以后自然产卵。为抢季节,充分利用光、热与饵料资源,必须采取人工增温,强化培育,使罗非鱼提早到4月中旬产卵孵化。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一)亲鱼选择与培育 选择成熟度好的亲鱼在3月中旬放入产卵池内加强培育,产卵池可选用越冬池。一般每平方米产卵池放养6  相似文献   

9.
十六、罗非鱼越冬技术要求 1.进池时间 罗非鱼越冬,应掌握在水温18℃~20℃时进入越冬池。具体进池时间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但必须在水温18℃以上时进越冬池,要赶在第一次寒流之前结束。水温低于16℃时,起捕的鱼因为温度低易使鱼体冻伤,进池后会出现陆续死亡现象,不能作越冬鱼种。捕捞越冬鱼要选择风和日暖的晴朗天气,以免鱼体冻伤。  相似文献   

10.
四、罗非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下) (三)亲鱼放养 1.放养时间。亲鱼放养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水温而定。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就可以将亲鱼放到繁殖池。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底5月初放养,广东、福建地区约3月中、下旬放养,北方约5月上、中旬放养。放养亲鱼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并且一次放养为好,可使亲鱼产卵时间集中,见苗一致,有利于苗种培育。 2.雌雄配组。放养亲鱼时,雌、雄亲鱼的配比,一般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环道的利用率、探索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新技术,笔者于2012年5-6月在荆州市荆州区太湖农场养殖场鱼苗繁殖基地,利用孵化环道进行了4批次的泥鳅人工繁殖。结果表明:在孵化环道中每立方米水体放10.2kg(787尾)亲鳅在微流水的网箱内产卵,并在环道中孵化,催产率为98%、受精率达96%;每立方米水体放卵100万~150万粒,孵化率达98%;4批次共孵出鳅苗4250万尾。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棘胸蛙卵的孵化效率,从永福县某棘胸蛙养殖场采集自然生产的受精卵在实验室用底部进水式孵化器进行人工流水孵化。试验结果,在20℃~26.5℃水温范围,棘胸蛙受精卵孵化用时9d~12d,在孵化密度4 271粒/m2~4 839粒/m2时,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8.17%~100%。表明底部进水式孵化器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斑点叉尾鮰病毒(CCV)感染宿主范围和CCV病暴发的水温条件.本研究将斑点叉尾鮰、鳙鱼、加州鲈、鲫鱼、南方大口鲇、鲤鱼、胭脂鱼、岩原鲤、四川白甲、草鱼鱼苗各250尾,体质量约为25 g,随机分成102组,每组20尾,分别通过浸泡感染、胸腔感染和胸腔感染暴发温度实验,实验期14 d.结果表明,.加州鲈和南方大口鲇对CCV非常易感,25℃斑点又尾鮰和南方大口鲇死亡50%,加州鲈40%死亡;28℃斑点叉尾鮰和南方大口鲇全部死亡,加州鲈75%死亡;鲤鱼也会感染但不死亡,实验的其它鱼类没有组织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出现.研究结果表明CCV对加州鲈和南方大口鲇敏感,暴发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4.
二、罗非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上) 罗非鱼的繁殖,不需要进行人工催情产卵和流水刺激,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将成熟的雌、雄亲鱼放入同一繁殖池中,待水温上升到22℃时,就能自然杂交繁殖鱼苗。在水温25℃~30℃的情况下,每隔30~50天即可繁殖一次。下面以奥尼鱼的制种过程为主介绍罗非鱼的繁殖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温是影响大鲵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大鲵受精卵孵化及稚鲵卵黄营养阶段,水温的影响尤为显著。由于大鲵对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环境的适应性,造成了不同地区大鲵受精卵孵化、稚鲵培育适宜温度的不同。本文就不同水温卵黄囊吸收变化情况的对照试验,得出了天水海拔高度1430m以上地区,人工孵化受精卵、稚鲵胚后卵黄营养期的适宜水温为14℃~16℃。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 (Ictalurus punctatusRafinesque)属鲇形目科的鱼类 ,又名美洲鲇、沟鲇 ,在广东叫美国 ,原产于美洲 ,广泛分布于美洲中部和东部的淡水和盐度 0 8%以下的咸淡水中 ,除北美洲的大部分国家外 ,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也有分布。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温范围广、食性杂、生长快、制种较容易、起捕率高等很多优点 ,是美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我国曾于 1 970年引进试养 ,但未获成功 ,1 984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再次从美国引进养殖并获得成功 ,1 987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 ,池…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 mg DOM+3 μg 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自制溢水式孵化桶与水泥池置入40目绢纱布网箱两种方法对泥鳅受精卵进行去巢流水式孵化和鱼巢附卵孵化.在pH7.0~7.5、水温24~26℃的条件下,以孵化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与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在血清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异同,对兰州鲇和秦岭细鳞鲑血清主要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兰州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尿素(BUN)、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钙(Ca2)和磷(P)含量显著低于秦岭细鳞鲑(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秦岭细鳞鲑(P0.05),两种鱼类的球蛋白(GLO)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兰州鲇与秦岭细鳞鲑在血清学上反映其在营养代谢上有较大差异,兰州鲇的蛋白质代谢强度相对较大,而秦岭细鳞鲑的糖脂代谢较为旺盛。  相似文献   

19.
用野生成熟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经注射催产激素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云南光唇鱼在乌江上游繁殖时间为5月,繁殖期水温为14~18℃。试验共催产雌性亲鱼41尾,成功产卵29尾,获卵37.9万粒。云南光唇鱼绝对怀卵量为10 965~14 389粒,平均13 069粒,相对怀卵量29~95粒/g,平均34.8粒/g。受精卵在水温(15.0±0.5)℃,经135~149h孵化出膜,获初孵鱼苗13.9万尾,初孵鱼苗全长8~11mm。选用水蚯蚓作混合营养期开口饵料,采用两步转食法转食,经30d培育,获1.5~2.3cm鱼苗9.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鱼苗培育成活率分别为70.7%、62.1%、58.7%和66.9%。  相似文献   

20.
1人工繁殖在自然条件下,鳙鱼与其他家鱼一样,其性腺在静水中可以发育,但卵子成熟却需要江河水环境和水位上涨等生态条件。在每年4—7月上旬,当流域内降雨汇集干流造成水位上涨、水温达到18℃时,亲鱼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