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峰  蔺银鼎 《草业科学》2016,33(4):700-705
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var.sericophylla)的生态适应性较好,可作为园林地被植物广泛应用,但目前其繁殖方法不能满足大田生产的需要,新的繁殖方式研究迫在眉睫。2014年7~(-1)0月在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苗圃开展了绢毛匍匐委陵菜适宜营养繁殖方式的研究,以引种到苗圃的绢毛匍匐委陵菜为材料,现场剪取其茎段,采用撒茎覆土法、开沟植茎法和压条法3种方式栽植。结果表明,3种繁殖方式中,撒茎覆土法繁殖效果最好,绢毛匍匐委陵菜成活率可达到96%;70d后盖度达到73%,分株数289株·m~(-2),匍匐茎数量57条·m~(-2);植物量积累较多,其中地上植物量为0.011g·cm~(-2),地下植物量为0.004 2g·cm~(-2);叶绿素含量较高,达到2.77mg·g~(-1)。因此,绢毛匍匐委陵菜撒茎覆土法可在大田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var. sericophylla)在公园绿地不同环境中的科学应用及花期养护管理提供借鉴。【方法】调查公园绿地不同微生境(林下、林缘、旷地、凹地)的空气、 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特征及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生长发育状况,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主要环境因子对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1)不同微生境类型中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的地上生物量、匍匐茎平均长度有显著差异(P<0. 05),匍匐茎数量有极显著差异(P<0. 01),土壤含水率对匍匐茎发生有一定影响,凹地微生境 20% 的土壤含水率更适于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匍匐茎的发生与伸长。2)不同微生境下的花量、花期有极显著差异(P<0. 01),花量、花期均与空气湿度、相对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空气湿度为 28. 19%,相对光照强度为 100% 的旷地生境中,绢毛匍匐委陵菜花量最多且花期也最长。3)株高和盖度与空气湿度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 01),空气湿度为 28. 35% 的林缘微生境中绢毛匍匐委陵菜花期株高、盖度最更。【结论】光照条件更好的旷地生境可以有效维持绢毛匍匐委陵菜的花期并提升花量,坡地微地生境绢毛匍匐委陵菜匍匐茎最多且长, 林缘微生境创造的较湿润的空气条件有助于绢毛匍匐委陵菜增高和覆盖地表。  相似文献   

3.
匍枝委陵菜(别名:鸡儿头苗)Potentilla flagellraij Willd,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幼时有长柔毛,渐脱落,茎生叶为掌  相似文献   

4.
冯郑红  高宇  高冰  陈鹏  吴建慧 《草地学报》2023,31(3):719-725
为探究绢毛委陵菜(Potentilla sericea)-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共生体对重金属胁迫的应答机制,了解绢毛委陵菜抗镉机理,本研究以绢毛委陵菜与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为试验材料,以栽植在未接种根内根生囊霉的灭菌土壤绢毛委陵菜为对照组,以栽植在接种根内根生囊霉的灭菌土壤绢毛委陵菜为处理组,用2.5 CdCl2·H2O处理并测定菌根侵染率,共生体植株的结构变化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根内根生囊霉对绢毛委陵菜菌根侵染率为89.33%;根内根生囊霉会减轻镉胁迫下绢毛委陵菜超微结构的损伤;与未接根内根生囊霉的绢毛委陵菜相比,绢毛委陵菜-根内根囊霉共生体在镉胁迫条件下,SOD和POD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因此,丛枝菌真菌能够有效减轻重金属胁迫对绢毛委陵菜的伤害,能够利用接种AMF提高绢毛委陵菜在重金属胁迫下抗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生长于青海湖畔盐碱湿地上的两种植物,即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e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叶片中SOD和POD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升高,二裂委陵菜和鹅绒委陵菜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变化与生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浓度重金属Pb^(2+)胁迫对绢毛委陵菜(Potentilla sericea L.)光合特性及荧光参数的影响,本文采用盆栽的方法,通过对绢毛委陵菜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等多项指标的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绢毛委陵菜胞间CO_2浓度(Ci)随Pb^(2+)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浓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而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与胞间CO_2浓度(Ci)变化趋势相反;Pb^(2+)胁迫50d时PSII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大逐渐降低;绢毛委陵菜在Pb^(2+)浓度为300mg·kg-1、600mg·kg^(-1)时能够生存,但生长缓慢。研究表明随着铅浓度的提高,铅通过影响植物的非气孔限制来影响绢毛委陵菜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自然条件下模拟平流层臭氧破坏5%时近地表面增加的太阳UV-B辐射对高寒草甸4种典型植物(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表明,尽管各植物的抗氧化系统组分变化不同,但4种植物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没有加剧,长期增强UV-B辐射没有对膜系统造成损伤.在自然长期增强UV-B条件下,4种植物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垂穗披碱草、鹅绒委陵菜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麻花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鹅绒委陵菜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同时麻花艽的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亦显著增加.可见这些植物已能很好地适应UV-B强辐射,其抗氧化能力除了与抗氧化系统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有关外,也可能与种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共生体应答干旱逆境的机制,了解鹅绒委陵菜抗旱机理。本研究以鹅绒委陵菜与根内根生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为试验材料;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以栽植在未接种根内根生囊霉的灭菌土壤的鹅绒委陵菜为对照组,以栽植在接种根内根生囊霉的灭菌土壤的鹅绒委陵菜为处理组;并分别测定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影响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正常生长;与未接AMF的鹅绒委陵菜相比,鹅绒委陵菜-AMF共生体在干旱条件下,MDA含量降低、SOD和POD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表明AMF能够有效减轻干旱胁迫对鹅绒委陵菜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铅对绢毛委陵菜生理特性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绢毛委陵菜(Potentilla sericea)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对不同浓度的铅胁迫下植物的叶片超微结构和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绢毛委陵菜在受到铅胁迫时,叶绿素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浓度较低的处理组(600mg·kg~(-1))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浓度较高的处理组(600mg·kg~(-1))呈现下降趋势;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处理浓度及时间的增加不断下降;叶片丙二醛的含量与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显著上升(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以及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铅胁迫的加强,铅对其幼苗的毒害作用增加。高浓度(2 000mg·kg~(-1))下,部分细胞膜消失,叶绿体双层膜系统遭到破坏,基粒片层溶解,线粒体呈空泡化,嵴消失。由此可见,绢毛委陵菜对铅的耐受范围在600mg·kg~(-1)以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氮磷组合肥料水平下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生长和克隆繁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数、茎生叶数、匍匐茎长、分株叶片数、分株根长、分株高在各处理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在处理组3水平下,各个生长指标的量最高;鹅绒委陵菜的分枝密度、平均分枝长度、间隔子长度、分株数、总生物量在各处理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施入氮磷组合肥料对鹅绒委陵菜的根系膨大率和球根率也有显著影响,在处理组4水平下的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是多年生蔷薇科草本植物,在黄河源区分布较为广泛,是青藏高原主要的野生经济植物之一。目前鲜有在区域尺度上刻画鹅绒委陵菜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没有适宜的大范围开展高精度观测方法是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无人机路径规划和信息提取系统(Frag MAP)于2018–2020年在黄河源区获取了> 3 000个观测样本(航拍照片)。基于高分辨率(0.55 mm)航拍照片,人工识别鹅绒委陵菜出现与否作为基础数据(即0, 1型数据集),利用BIOMOD物种分布集成预测平台,结合气候、地形、土壤3类环境数据预测黄河源区鹅绒委陵菜的分布特征,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模拟2050年和2070年源区内鹅绒委陵菜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组合物种分布模型能降低预测的不确定性,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鹅绒委陵菜的空间分布特征。2)鹅绒委陵菜在黄河源区的潜在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南部,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为年降水量和海拔高度。3)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黄河源区鹅绒委陵菜极适宜生境面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在区域尺度上刻画了鹅绒委陵菜分布特征,为高寒草地经济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浓度重金属Pb2+胁迫对绢毛委陵菜(Potentilla sericea L.>)光合特性及荧光参数的影响,本文采用盆栽的方法,通过对绢毛委陵菜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多项指标的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绢毛委陵菜胞间CO2浓度(Ci)随Pb2+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浓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而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与胞间CO2浓度(Ci)变化趋势相反;Pb2+胁迫50 d时PSⅡ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大逐渐降低;绢毛委陵菜在Pb2+浓度为300 mg·kg-1、600 mg·kg-1时能够生存,但生长缓慢。研究表明随着铅浓度的提高,铅通过影响植物的非气孔限制来影响绢毛委陵菜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3.
吴建慧  郭瑶  崔艳桃 《草业科学》2012,29(3):434-439
以绢毛委陵菜(Potentilla sericea)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并分析幼苗叶片超微结构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未胁迫的叶肉细胞结构完整。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清晰,基粒数目多且排列整齐,基粒类囊体排列致密,类囊体片层叠垛整齐。叶绿体嗜锇程度低,嗜锇颗粒少,且体积小;随着自然失水胁迫程度的加强,叶绿体基粒和膜结构断裂,片层排列紊乱,基粒垛叠程度下降;线粒体双膜结构膨大或破裂,内含物流出,嵴减少。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变化相关,随着土壤逐步干旱和叶绿体受损程度的加重,Pn、Tr、WUE有所下降。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绢毛委陵菜通过改变叶绿体结构和光合生理因子来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遮阴对10种野生观赏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野生观赏植物在遮阴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及寻求适度的遮阴比例,选取兰州地区10种野生观赏植物为试验材料,比较测定不同光强生境(全光照、25%、50%、70%遮光率)对10种野生观赏植物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角茴香(Hypecoum erectum)和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含水率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而增加,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在75%遮阴度时干重最大,显著高于其余遮阴处理及全光照(CK)(P0.05);藤本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而减少,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角茴香、水杨梅(Geum aleppicum)和驴蹄草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而增加;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角茴香和驴蹄草在全光照下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香青(Anaphalis sinica)和水杨梅在75%遮阴度下丙二醛含量较高。综上所述,香青、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藤本铁线莲和野棉花(A.vitifolia)比较适合全光照生长;鹅绒委陵菜、小花草玉梅、东方草莓、角茴香和水杨梅可以忍耐适当的遮阴环境;驴蹄草适合在遮阴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5.
刘洋  李荣全  张训忠  常智慧 《草地学报》2015,23(6):1206-1213
为探索干旱胁迫下细胞分裂素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活性氧水平变化及生理应答的影响,试验设计2种水分条件:干旱胁迫和充分浇水;3种浓度细胞分裂素类物质(TZR)处理:0,10,100 μM。研究匍匐翦股颖叶片相对含水量、活性氧水平(O2-和H2O2)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2种水分条件下,2种浓度的TZR均能显著降低匍匐翦股颖的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和MDA含量(P <0.05),显著提高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P <0.05);同时干旱条件下,TZR对提高匍匐翦股颖叶片相对含水量效果明显,表明TZR能够增强匍匐翦股颖的耐旱性;在干旱胁迫后期,高浓度(100 μM)TZR处理的匍匐翦股颖各项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 <0.05),表明高浓度TZR对匍匐翦股颖抵御干旱胁迫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烯效唑对匍匐翦股颖的矮化作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充足水分(100%田间持水量)和限制水分(5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4种不同浓度(20mg/L、40mg/L、60mg/L、80mg/L)烯效唑处理对匍匐翦股颖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水分条件下,4个烯效唑浓度处理均使匍匐翦股颖的株高明显降低,适宜的烯效唑处理浓度(40mg/L、60mg/L、80mg/L)使匍匐翦股颖的叶片明显变短,且作用效果与浓度有关;适宜浓度的烯效唑使匍匐翦股颖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明显提高,抗旱性增强,且调控作用与水分状况有关;综合考虑作用效果和成本,在匍匐翦股颖草坪养护管理中烯效唑的推荐使用浓度为60mg/L.  相似文献   

17.
吴建慧  李雪  王玲 《草地学报》2015,23(1):125-129
以白叶委陵菜(Potentilla leucophylla)和轮叶委陵菜(Potentilla verticillaris)为试验材料,通过干旱胁迫处理研究2种委陵菜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而比较分析2种委陵菜的耐干旱能力,以期为耐旱植物的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增强,2种植物的叶片、上下表皮和海绵组织厚度逐渐减小,栅栏组织厚度逐渐增加,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呈逐渐增长趋势;与胁迫初期相比,白叶和轮叶委陵菜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5.62%, 31.72%;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MDA含量的增长幅度分别为572%, 45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分别在胁迫的第20 d和25 d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处理期间,轮叶委陵菜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稍小,说明轮叶委陵菜适应干旱的能力强于白叶委陵菜,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指标变化可以作为植物耐旱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3种冷地型草坪草在30%~50%田间持水量(FC)、50%~70%FC、70%~90%FC三个水分梯度下的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田间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草坪草根系的生长与构形分布.不同水分处理下,3种草坪草的73.4%~92.2%的根量分布在0~10 cm的土层中,5.1%~16.8%的根量分布在10~20 cm的土层中,1.7%~9.8%的根量分布在20~30 cm的土层中.水分梯度对根系的垂直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在30%~50%FC处理下,0~10 cm层根量占0~30 cm总根量的73.4%~89.5%;50%~70%FC处理下,0~10 cm层根量占79.5%~91.6%;70%~90%FC处理下,0~10 cm层根量占78.3%~92.2%.10~20 cm、20~30 cm层根量比例随水分梯度的增加则逐渐减小.在30%~50%FC、50%~70%FC、70%~90%FC3个水分梯度下,3种草坪草8,9,10三个月根量累积值(g/m2)依次为,多年生黑麦草4 209.5、3 416.5、3 906.5;草地早熟禾3 716.6、3 452.9、3 447.8;苇状羊茅5 281.0、5 184.5、4 317.7,苇状羊茅根量最大,草地早熟禾根量最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GB)对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匍匐翦股颖的生长调控作用,以匍匐翦股颖(T-1)成熟草皮为材料,移栽至温室适应性生长50 d后,分别用0,50,100,200 mmol/L的GB喷施匍匐翦股颖叶片,3 d后进行人工模拟干旱处理和复水处理,研究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外源GB对匍匐翦股颖坪观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匍匐翦股颖的坪观质量、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SOD、CAT、POD活性,而外施一定浓度的GB可使干旱胁迫引起的坪观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显著降低,同时相对提高了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和CAT活性,并降低了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复水后,各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GB处理恢复甚至优于干旱处理前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施一定浓度的GB对干旱胁迫下匍匐翦股颖的抗旱性具有增效作用,并且在复水后使匍匐翦股颖积累了更多对干旱逆境的防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干旱胁迫环境。综合各项指标,100 mmol/L的GB处理最有利于提高匍匐翦股颖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L.)、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Schreb.)3种冷地型草坪草在30%50%田间持水量(FC)、50%70%FC、70%90%FC三个水分梯度下的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田间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草坪草根系的生长与构形分布。不同水分处理下,3种草坪草的73.4% ̄92.2%的根量分布在0 ̄10cm的土层中,5.1%16.8%的根量分布在10 ̄20cm的土层中,1.7%9.8%的根量分布在20 ̄30cm的土层中。水分梯度对根系的垂直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在30% ̄50%FC处理下,0 ̄10cm层根量占0 ̄30cm总根量的73.4% ̄89.5%;50% ̄70%FC处理下,0 ̄10cm层根量占79.5% ̄91.6%;70% ̄90%FC处理下,0 ̄10cm层根量占78.3% ̄92.2%。10 ̄20cm、20 ̄30cm层根量比例随水分梯度的增加则逐渐减小。在30%50%FC、50%70%FC、70%90%FC3个水分梯度下,3种草坪草8,9,10三个月根量累积值(g/m2)依次为,多年生黑麦草:4209.5、3416.5、3906.5;草地早熟禾:3716.6、3452.9、3447.8;苇状羊茅:5281.0、5184.5、4317.7,苇状羊茅根量最大,草地早熟禾根量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