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甘肃中部地区种植的饲用高粱青干草品种,通过种植陇草1号、魔术师、萨博、NXD-61、NX-4264、百战等6个高粱品种,测试了每一茬次的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质(CP)、总可消化养分(TDN)含量,以及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和总可消化养分产量,分析了刈割茬次和品种对饲用高粱产草量及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百战的CP含量为刈割2次第1茬最高外,其余品种CP含量均为刈割2次第2茬最高,萨博NDF、ADF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品种(P0.05);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除NX-4264外,其余品种刈割2次总产量均大于刈割1次产量。综合饲草产量和营养物质产量来看,选择品种NX-4264采用刈割1次的生产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用甜高粱(Sorghum dochna)和全株玉米(Zea mays)裹包青贮对杜泊羊和小尾寒羊养分利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杜泊羊[(38.0±0.65)kg,♀]、小尾寒羊[(29.8±0.94)kg,♀]各14只,将同一品种试羊按体重相近原则等数分为两组,分别饲喂裹包青贮(玉米青贮或饲用甜高粱青贮);各组自由采食青贮料,所有动物根据体重的1%及0.5%饲喂精料补充料和苜蓿颗粒,日投喂量分两次饲喂。结果显示,1)饲用甜高粱青贮组肉羊的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与玉米青贮组差异不显著(P0.05),除此之外,前者粪氮损失极显著低于后者(P0.01);2)玉米青贮组肉羊的养分摄入量、干物质(dry matter,DM)、有机物(organic matter,OM)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饲用甜高粱青贮组(P0.05)。综合分析,在本研究条件下,饲用甜高粱青贮可以安全地饲喂肉羊,在肉羊育肥中饲用甜高粱青贮比例较高时,应适当降低非蛋白氮的比例、补充可利用的蛋白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以此提高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酿饲兼用型高粱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饲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不同种植方式下酿饲兼用高粱和粮饲兼用玉米的饲用价值,本研究以陇东旱塬露地种植的酿饲兼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和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粮饲兼用玉米(Zea mays)为研究材料,进行了两者饲用物质产量的比较试验和经济效益分析,测定了其乳熟期全株和成熟期秸秆的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并从营养成分、饲用品质、和饲用能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植露地酿饲兼用高粱的经济效益高于全膜粮饲兼用玉米;乳熟期,露地酿饲兼用高粱饲用营养成分、饲用品质和饲用净能等大部分指标低于全膜粮饲兼用玉米,存在显著差异(P 0.05);成熟期结果与乳熟期相反,但二者秸秆营养成分、饲用品质和饲用净能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 0.05);露地酿饲兼用高粱每公顷的粗蛋白产量、总可消化养分、干物质产奶净能高于粮饲兼用玉米,差异极显著(P 0.01)。露地种植酿饲兼用高粱的经济效益和成熟期秸秆饲用价值优于全膜玉米,建议在西北旱作区露地种植酿饲兼用高粱代替全膜粮饲兼用玉米。  相似文献   

4.
氮肥用量对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全膜双垄沟播模式下不同氮肥施用量(N1:0 kg·hm-2,N2:100 kg·hm-2,N3:200 kg·hm-2,N4:300 kg·hm-2)对粮饲兼用玉米(Zea mays)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P、K肥条件下,在0~300 kg·hm-2纯N用量范围内,粮饲兼用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叶鞘和茎秆的干物质量,持绿性,以及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降低,随生育进程增加;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增加,随生育进程降低;相同施氮量处理下的叶片中NDF和ADF含量在不同时期均低于叶鞘;高的施氮量也有利于籽粒饲用品质的改善。因此,适量增施氮肥能明显提高粮饲兼用玉米产量,改善其品质。建议陇中旱农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粮饲兼用玉米时氮肥用量为纯N 300 kg·hm-2,既能提高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又能改善青贮和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5.
饲用甜高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显国 《中国乳业》2002,(10):26-27
甜高粱(Sweet Sorghum)属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饲用作物,因茎秆中富含糖分而得名。据研究报道,甜高粱茎秆汁液含量高达50%-70%,含糖量可达12%~22%,同青贮玉米相比,用青贮甜高粱饲喂奶牛可使其日增产鲜奶850~1850克,而甜高梁的鲜草产量通常可达青贮玉米的1.2~2.0倍,除此而外,甜高粱还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易栽  相似文献   

6.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是以收获地上营养体(茎、叶)为主要目标的一类高粱属饲用作物,其饲草品质好、抗性强、生产潜力大。本文综述了高粱野生近缘种的利用及高粱×苏丹草杂交种品种的选育现状与饲用价值,指出高粱野生近缘种在选育饲草高粱方面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利用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苏丹草种间杂交是选育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主要途径;我国开展高粱×苏丹草杂交种育种研究起步虽晚,但成果显著,已选育出众多品质优良品种;褐色中脉(brown midrib)高粱×苏丹草杂交种木质素含量低、饲用消化率高,但如何解决木质素引起的产量降低是褐色中脉品种选育需要解决的问题;高粱×苏丹草杂交种青饲与青贮后饲喂都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播量与留茬高度对老芒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播量和留茬高度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栽培草地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析评价了肃南牧区3个不同播量处理的老芒麦在5种留茬高度处理下的再生性能,产量性状和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3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播量对老芒麦再生性能、草产量、粗蛋白质产量、ADF和NDF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各指标均在播量S2(45kg·hm-2)处理下表现最好。留茬高度则对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且各指标均在留茬高度H6(6 cm)处理下表现最好。两者的互作对再生强度、草产量和ADF含量影响极显著。总体而言,肃南牧区老芒麦栽培草地的利用,在播量45 kg·hm-2、留茬高度6 cm时,不仅再生性能好、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状况,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评价了44个玉米品种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可溶性糖(WSC)含量4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品种间IVDMD、ADF、NDF和WSC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44个玉米品种秸秆各品质性状近似正态分布,其变化范围分别为38.60%~51.74%(IVDMD)、27.01%~35.67%(ADF)、51.55%~65.81%(NDF)和4.69%~12.21%(WSC)。各性状变异程度不同,WSC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达23.59%。相关分析表明,IVDMD与ADF和NDF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WS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ADF含量与NDF含量极显著正相关,WSC含量与NDF和ADF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根据各性状的相关关系,筛选出5个秸秆IVDMD和WSC含量高而ADF和NDF含量低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于巍山县推广种植的饲用农作物,2017年度在巍山县庙街镇盟石村委会盟石自然村对3个饲用高粱品种及墨西哥玉米进行了适应性种植研究。通过物候期观察、茎叶比、鲜干比、主要农艺性状、生长速度、再生速度和干物质产量等指标测定,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901高丹草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达154.6 t/hm~2和25.8 t/hm~2,干物质产量与3701甜高粱差异虽然不显著(P0.05),但却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供试品种(P0.01),鲜干比、茎叶比等虽表现一般,但综合分析认为3901高丹草具有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可作为巍山县优选推广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粮饲复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生产饲料为主、满足养殖业需求的高效种植制度,可以加速种养生产高效耦合,从而解决华北平原种养一体规模化农业园区中优质粗饲料不足和农田种植模式单一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的方法,构建不同粮饲复合种植模式,并比较其生产效果、光能利用效率、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CP)、粗纤维(CF)营养产量及总能量(GE)产量和净能(NE)产量.结果表明,春玉米(Zea mays)—夏玉米与传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夏玉米(CK)相比,全年干物质产量增加了5.95%,光能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和年总辐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o0%、49.55%和56.25%.高丹草(Sorghum vulgare×S.sudanense)—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春玉米—黑麦草和春玉米‖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较高干物质产量、营养产量及能量产量,而且光能利用效率也较高.高丹草—黑麦草的CP产量比春玉米—黑麦草、春玉米‖苜蓿和春玉米—夏玉米分别高65.92%、80.65%和132.03%;高丹草—黑麦草的NE产量比CK高21.63%,比春玉米—夏玉米和春玉米—黑麦草分别高21.50%和24.08%.综合分析得出,春玉米—夏玉米、高丹草—黑麦草、春玉米—黑麦草和春玉米‖苜蓿模式可作为传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适合华北平原种养一体规模化农业发展的高效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1.
甜高粱用作青贮作物的潜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渠晖  沈益新 《草地学报》2011,19(5):808-812
为探索华东地区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用作青贮饲料的可能性,丰富该地区饲料作物来源,在相同的大田试验条件和350kg·hm-2施肥(尿素)水平下,以渝单8号和登海9号玉米(Zea mays L.)为参照,研究了大力士甜高粱(Hunnigreen)的干物质产量、饲草品质和青贮饲料品质。大力士甜高粱5月下旬播种,9月初刈割。结果表明:地上部干物质产量达44.0t·hm-2,显著高于玉米(P<0.05)。大力士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5.11%,和渝单8号相近;粗蛋白质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分别达到2.25和20.8t·hm-2,是玉米的1.4倍和1.6倍。大力士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与2个玉米品种无显著差异,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高于玉米(P<0.05),但青贮后,大力士ADF含量下降了3.2%。大力士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及青贮饲料品质和玉米相当,因此在华东地区用作青贮作物栽培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产量品质与抗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褐色中脉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苏丹草(S.sudanense)、高丹草(S.bicolor×S.sudanense)的产量、品质及抗逆性差异。在海河低平原农区,以生产主推的5份常规饲草品种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刈割处理下国外15份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逆特性。结果表明:受生长环境因素(不同刈割次数处理)的影响,BMR-6型高丹草的平均干草产量比对照有所下降,BMR-6型饲用高粱的平均干草产量下降幅度高于BMR-12型品种,而BMR-6型苏丹草的平均干草产量比对照有所增加;但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褐色中脉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因遗传背景的不同而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品质性状分析表明,光周期不敏感型、BMR-12品种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低于BMR-6品种,相对饲用价值(RFV)值显著高于BMR-6品种(P<0.05)。综合考虑,BMR-12型材料的育种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成都平原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与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间作对混合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获得最佳的间作比例。本研究以甜高粱单播(A0:18 kg·hm-2)为对照,以甜高粱中间作拉巴豆不同播量(A1:11.25 kg·hm-2;A2:16.88 kg·hm-2;A3:22.50 kg·hm-2;A4:28.13 kg·hm-2;A5:33.75 kg·hm-2)为处理,测定收获后甜高粱的农艺性状、混合饲草鲜/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并对混合饲草鲜草产量增加部分进行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甜高粱/拉巴豆处理下甜高粱的株高、茎粗、茎叶比等指标较A0处理均降低,而CP、干鲜比和饲草产量等指标均升高;其中A3处理下混合饲草的鲜草产量最高,为112 289.45 kg·hm-2,此时净收入与A0相比增加了12 198.1元·hm-2;A3处理下混合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较A0处理降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A3处理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67。综合表明,在成都平原地区,18 kg·hm-2的甜高粱间作22.50 kg·hm-2的拉巴豆是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最优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苜蓿优势产区内蒙古中部地区高产优质苜蓿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草原3号苜蓿为研究材料,在4个种植行距处理下(15、30、45和60cm),对其生长特征,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苜蓿茎叶比影响显著,在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茎叶比较小,显著低于宽行距处理(45和60cm)。种植密度对苜蓿的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影响不显著。株高、生长速度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鲜干比随行距增大而降低。种植密度对苜蓿饲草产量影响显著,饲草产量随行距的增大而减小,窄行距处理(15和30cm)下饲草产量较高。生长第2、3年苜蓿饲草产量分别在30和15cm行距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0813和12574kg·hm^-2。种植密度对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用价值影响显著,对粗脂肪和灰分则不显著。粗蛋白在30cm行距下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在15cm行距下最小,酸性洗涤纤维在45cm行距下最小,相对饲用价值在15cm行距下最大。综合苜蓿生长,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生产适宜种植行距范围为15~30cm。  相似文献   

15.
六倍体小黑麦饲用特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莹  杨芳萍 《草业科学》2018,35(3):635-644
本文阐述了六倍体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发展历史、形态习性、饲草产量、营养品质、抗逆性、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发现小黑麦产草量高,茎叶蛋白质、赖氨酸、粗脂肪含量高,粗灰分、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饲用品质较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燕麦(Avena sativa)、高粱(Sorghum bicolor)好,籽粒和饲草经济效益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小黑麦作为饲草在畜牧业中具有更广泛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高寒牧区需加大其研究和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何振富  贺春贵  王斐  陈平 《草地学报》2021,29(7):1446-1453
为探讨不同类型饲草高粱(Sorghum bicolor)在甘肃旱作区的表现及差异。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选取5类13个饲草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草量、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饲草高粱各生育阶段差异明显,主要农艺性状具有明显差异;鲜草和干物质产量均以光周期敏感褐色中脉类型最高,分别平均达130.29 t·hm-2和36.04 t·hm-2;粗蛋白和总可消化营养物含量均以中熟褐色中脉类型最高,平均分别为6.34%和59.76%;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以中熟褐色中脉类型最低,平均分别为46.76%和31.04%;单位面积粗蛋白和总可消化营养物产量均以光周期敏感褐色中脉类型最高,平均分别达2.00和18.99 t·hm-2,干物质产量高是饲草高粱营养物质产量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22个苜蓿品种在甘肃永登地区的生产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2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甘肃永登地区进行生产适应性评价,测定了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最高的是甘农4号(17 537.0kg/hm2),其次为德宝(16 610.8kg/hm2)、甘农5号(16 356.7kg/hm2),陇中苜蓿(10 220.0kg/hm2)最低;平均株高最高为驯鹿(88.1cm),其次为阿尔冈金(84.6cm)、中苜1号(83.7cm),最低的是陇中苜蓿(65.2cm);生长速度较快的是驯鹿(1.39cm/d)、阿尔冈金(1.33cm/d)、中苜1号(1.31cm/d),最慢为陇中苜蓿(0.99cm/d);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三得利(18.51%),其次为北极星(18.24%)、驯鹿(17.77%),最低的品种为柏拉图(15.3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太阳神(33.38%),其次是苜蓿王(33.40%)、皇后(33.58%),最高的是甘农1号(40.0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陇东苜蓿(41.6%),其次是甘农3号(41.9%)、太阳神(42.5%),含量最高的是甘农8号(48.7%);粗灰分含量最高是驯鹿(11.39%),其次是甘农3号(11.29%)、中兰1号(11.17%),含量最低的是皇后(9.64%);粗脂肪含量最高为北极星(2.41%),其次为中苜1号(2.34%)、太阳神(2.33%),含量最低的是甘农1号(1.7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2个品种中,甘农4号、德宝、甘农5号、阿尔冈金、陇东苜蓿、皇后、中苜1号品种产草量高、品质好,综合评价较高,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适宜于在甘肃灌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何振富  贺春贵  陈平  王斐 《草业科学》2022,38(5):947-957
为筛选出适宜在甘肃山旱地区种植的饲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种,以丰富当地饲草料资源,支撑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以15份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品种(系)在该地区的产草量及营养价值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综合生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系)间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糖(WSC)和总可消化营养物(TD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品种(系)间除ADF含量和TDN含量的排序基本一致外,其他养分含量在各品种(系)间排序无规律;其中CP含量以辽甜3号最高,为7.61%;NDF含量以晋甜杂3号最低,为47.90%;ADF含量以辽甜1号最低,为27.70%;WSC含量以2018 JT-7最高,为27.77%;TDN含量以辽甜1号最高,为62.50%.各品种(系)间的干物质(DM)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晋甜杂3号最高,为20.63 t·hm?2.品种(系)间CP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以壮牧79141最高,为1.31 t·hm?2;TDN产量差异显著(P<0.05),以晋甜杂3号最高,为12.67 t·hm?2.将各品种的DM产量、CP、WSC、NDF和ADF含量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种(系)晋甜杂3号、2018JT-7和辽甜3号的综合生产性能较优,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牛伊宁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2,29(9):1422-1427
针对陇东黄土高原作物-家畜系统中家畜饲草质量和供给数量不足的现状,对饲草作物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种植了8种饲草作物包括饲料玉米(Zea may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湖南稷子(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frumentacea )、谷子(Setaria italic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cv.6625 )、燕麦(Avena sativa)和多年生饲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以及玉米、高粱和谷子混合后种植的和草(当地传统的饲草作物,是家畜的主要饲草来源,以收获植物营养体为主)。饲草作物采用轮作序列:玉米-箭筈豌豆-燕麦轮作(MVO)、苏丹草-箭筈豌豆-燕麦轮作(SVO)、湖南稷子-箭筈豌豆-燕麦轮作(PVO)、谷子-箭筈豌豆-和草轮作(MVM)和多年生苜蓿连作。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最高,达到9.5 t·hm-2·a-1,苏丹草(5.8 t·hm-2·a-1)次之,燕麦(5.4 t·hm-2·a-1)和湖南稷子(4.0 t·hm-2·a-1)的产量依次降低,谷子的产量是3.7 t·hm-2·a-1,苜蓿为3.4 t·hm-2·a-1,和草的产量最低,是2.1 t·hm-2·a-1;轮作系统中,产量顺序依次为MVO轮作系统(7.4 t·hm-2·a-1)>SVO轮作系统(5.6 t·hm-2·a-1)>PVO轮作系统(4.8 t·hm-2·a-1)>苜蓿(3.4 t·hm-2·a-1)>MVM轮作系统(2.9 t·hm-2·a-1)。在生产实践中,春季饲草作物饲料玉米、苏丹草和湖南稷子适合在当地生长,夏季饲草作物燕麦在当地表现良好,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甜高粱作为优质饲草在我国草牧业发展中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节粮型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不断发展,以粮换畜逐渐转变成以草换畜,因此对优质粗饲料的需求日渐增加。甜高粱作为一种新兴的高能非粮作物,因其生物产量高、营养丰富、光合效率高、抗逆能力强等特性,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和高盐碱地区畜牧业的优质饲草来源。动物养殖中使用甜高粱,不仅可以缓解畜多草少的压力,还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和其他滩涂地,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针对甜高粱作为优质饲草在我国草牧业发展中的潜力进行了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其利用概况、利用技术开发进展、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甜高粱作为优质饲草在我国的利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