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高产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南粳5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50是以含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与江苏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通过混合系谱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培育而成的优良食味、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650 kg/667 m2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数20万/667 m2,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25 g左右。南粳50不仅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而且直链淀粉含量低,稻米食味品质优,适合于高档优质米开发。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近年,华粳6号在江苏各地的大面积示范种植中表现出产量潜力大、农艺性状好、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特别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较强的田间抗病性。该品种适宜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栽培种植,并可作麦后直播稻品种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连粳10号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以连粳321为母本,以浙405为父本杂交,经8代系统选择于2007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种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型偏大,分蘖力中等,群体整齐度好,熟期转色佳,综合抗性特别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好,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病轻。  相似文献   

4.
南粳糯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系C08作母本、优质抗病糯稻品种镇糯19号为父本杂交配组,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育成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具有株高适中、抗倒性好、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综合抗病性强、熟相好等优点。南粳糯2号在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72.4 kg/667 m2,稻米品质达农业行业标准1级,中感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优质水稻新品种南粳4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粳46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5d左右,株高110cm左右,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5~26g。植株生长青秀,灌浆速度快,熟色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米饭晶莹剔透,有香味,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ZA5 ,ZB21 ,ZD7,ZF1小种,感ZC15,ZE3,ZG1小种,感穗颈瘟和纹枯病。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南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北方水稻》2009,39(1)
南粳46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择培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株高110cm左右,穗长15cm左右,总粒数140~150粒/穗,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26g。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全生育期165d左右,属中熟晚粳类型,  相似文献   

7.
中粳稻连粳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4号(原连20—417)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院以连96~1(镇稻88×中粳3114的F4代稳定品系)做母本,武育粳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于2003年育成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系。经连云港市多点试验、江苏省中粳中熟水稻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供体,采用回交育种的策略,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性和食味品质。在连续回交和自交的过程中,利用与Stv-bi和Wx-mq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跟踪检测,并结合条纹叶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以及农艺性状的系统选择,在BC3F4世代中筛选到10个具有Stv-bi Stv-bi WxmqWx-mq纯合基因型的改良系。性状分析表明,这些品系保留了受体亲本武育粳3号农艺性状,条纹叶枯病抗性得到明显改良,同时,食味、外观品质也大幅提升。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K01和K04两个优异品系。  相似文献   

9.
南粳272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南粳5055为父本,与武粳15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的又一个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其突出优点是稻米品质优良,直链淀粉含量10%左右。201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文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南粳44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44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 g左右。植株生长青秀,耐肥抗倒,熟色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对稻瘟病ZB21、ZC15、ZF1小种免疫,感ZD7、ZE3、ZG1小种,感穗颈瘟和纹枯病。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4,(6):68-72
利用2010—2012年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对新育成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及抗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中粳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中粳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杂交晚粳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晚粳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其它品质性状,是影响粳稻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制约江苏省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提高的主要因素;杂交粳稻对苗瘟、穗颈瘟、纹枯病的抗性总体优于常规粳稻,而对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弱于常规粳稻。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应加强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改良,重视综合抗病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圣稻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稻18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利用系谱法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60 d左右,株高96.5 cm,植株生长清秀,熟色好;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53.4粒,实粒数135.3粒,结实率88.2%,千粒重25.4 g;稻米品质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品质好;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2013年5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适宜在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优质多抗香稻新品种‘苏香粳10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香粳100’系苏州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中熟晚粳水稻新品种,系谱为武育5021/关东194。该品种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好、品质优、食味好、香味浓、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苏州市中南部地区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供体, 采用回交育种的策略, 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性和食味品质。在连续回交和自交的过程中, 利用与Stv-biWx-mq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跟踪检测, 并结合条纹叶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以及农艺性状的系统选择, 在BC3F4世代中筛选到10个具有Stv-biStv-biWx-mqWx-mq纯合基因型的改良系。性状分析表明, 这些品系保留了受体亲本武育粳3号农艺性状, 条纹叶枯病抗性得到明显改良, 同时,食味、外观品质也大幅提升。综合分析, 最终筛选出K01和K04两个优异品系。  相似文献   

15.
‘常农粳11号’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类型品种,具有稻米品质优、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熟期适宜等特点。介绍了‘常农粳11号’的选育经过、特性特征、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品种适宜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6.
对迟熟中粳稻品种扬辐粳8号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尤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强。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适时播种,适时移栽,科学运筹肥水,防治稻飞虱、三化螟、稻瘟病等技术环节,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迟熟中粳稻品种扬辐粳8号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尤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强。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适时播种,适时移栽,科学运筹肥水,防治稻飞虱、三化螟、稻瘟病等技术环节,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宣粳糯1号系由安徽省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晚粳糯120-5与早熟大穗香粳糯品系99-25杂交配组,经多年多世代系统选育,于2011年育成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灌浆速度快,熟相清秀,蒸煮具清香,食味佳,熟期适宜,综合抗性好,适宜性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常农粳10号’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熟期适宜等特点,适宜于江苏省沿江及苏南稻区种植。介绍了‘常农粳10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6,(4):90-91
嘉禾优555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长粒型粳稻不育系嘉禾212A与嘉禾恢555配组育成的BT型三系中熟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穗大粒多、成熟度好、高产稳产、直链淀粉含量低、食味好等特点,适合浙江省晚粳地区作单晚或连晚种植,2012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