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水足迹动态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疏勒河地区生态用水不断被挤占,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也因缺水而退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了有效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水足迹模型研究了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的水足迹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2001~2010年总水足迹呈增长趋势,人均水足迹从2001年的772.537m3增加到2010年的1 304.476m3。疏勒河流域水资源集约利用度呈增长趋势,从2001年的6.053增加到2010年的10.875,说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从2001年的0.447增加到2010年的0.747,说明疏勒河水资源利用压力虽处于水资源可承载范围内,但其水资源压力不断上升。农田灌溉用水和农田种植面积均与农畜产品虚拟水足迹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未来还需从实施节水农业战略等方面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通过虚拟水贸易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灵武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地区,水资源总量3.3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生态用水2.9亿立方米,占86.6%,工业用水0.39亿立方米,占11.6%,城乡生活用水0.06亿立方米,占1.8%,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本文总结了灵武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InVEST模型的张家口市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市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InVEST年产水模型,估算了张家口市1981–2015年的产水量、水源涵养量,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多年平均产水深度为42.51 mm,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18.16 mm;2) 35年来,张家口市产水量呈微弱上升趋势,水源涵养量呈微弱下降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1995年,最低值均出现在1993年;3)产水深度及水源涵养深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分布相似,表现为康保、宣化周围区县增加,沽源、蔚县等减少;4)降水是张家口市产水量、水源涵养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土地利用方式;5)张家口市多年平均产水量以草地和耕地为主,水源涵养量以草地为主。  相似文献   

4.
李佳慧  黄麟  祝萍  王世豪 《草业科学》2022,39(5):850-863
随着自然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研究以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食物营养供给与消耗、牧草供给与消耗估算了2000–2020年各县域农田与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与承载状态指数,评估了流域生态承载状态及其变化,识别了关键生态承载限制类型,并基于水资源承载力进一步分析水资源供给的制约作用。结果表明,近20年无定河流域草地牧草供给与消耗均呈增长趋势;农田食物供给增长,而人均消耗略有下降;各县域草地与农田承载状态以转好为主。总体上流域生态承载状况明显转好,80%的县域综合生态承载指数减轻,而北部杭锦旗与东南部县域承载状态加重,牧草供给是其主要限制类型;鄂托克旗与鄂托克前旗水资源生态承载状态加重,水资源是北部县域农牧业生产主要限制性因素。未来发展中需重视生态保护与修护、合理安排种植业与畜牧业规模,减轻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压力。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农民稳定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供用水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对于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供用水效率和效益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张家口市气象、水资源供给利用、社会经济和水环境数据为基础,借助数理和空间统计制图、信息熵与均衡度、灰色关联模型对供用水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地表水源匮乏,地下水供水比重在逐步增加,供水总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供水量的空间差异在扩大;农业用水量最大,但用水总量和比重都在降低,而工业和生活用水的比重在增加;生态与环境补水量近年来也增加明显,但其用水总量和所占比重都不大;用水总量呈下降趋势。2006–2011年均衡度大幅下降,用水结构极不均衡,2011–2017年用水均衡度快速增长,用水结构朝着均衡方向发展,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用水结构调整的空间仍然很大。从驱动力因子来看,有效灌溉面积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强度等级为"强",其他因子的关联强度等级为"中",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使生活用水量和生态环境用水量增加,成为用水结构的演变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虚拟水概念的提出及其方法应用丰富了传统的水资源理论,为保障水资源的供需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研究以张家口市为研究区,应用虚拟水理论对张家口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虚拟水消耗及其流动格局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5–2016年,张家口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虚拟水消耗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4.02亿m3增加到5.95亿m3;蔬菜虚拟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坝上地区高于坝下地区。2)张家口市90%以上的蔬菜虚拟水量流向区外甚至国外,且该比例呈持续增长态势;张家口市蔬菜虚拟水输出量主要集中于坝上地区。研究对于张家口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结构节水、建设节水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草毡表层演化对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草甸占青藏高原面积的60%,是高原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主体基质。近几十年来高寒草甸呈现多模式、多途径、重危害的退化特征,已对我国水资源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青海省果洛州和海北州,以典型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时空互代的方法,对其草毡表层厚度对土壤持水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水源涵养功能发挥的土壤因子,明晰人类活动干扰对高寒草甸水源涵养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高寒矮嵩草草甸由禾草-嵩草群落向矮嵩草群落、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群落和杂类草-"黑土型"次生裸地的演替,其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单峰变化曲线,最高值出现于小嵩草群落时期(草毡表层开裂期),分别为117.08%和105.75%,最低值出现于杂类草-"黑土型"退化草地时期,分别为70.00%和60.92%;在自然条件下,草地自然含水量表现出随退化演替持续降低的趋势,土壤持水能力和草地自然含水量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分异特征。土壤容重、孔隙度、活根/土体积比、草毡表层厚度和地表生物结皮发育程度均是影响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持水能力发挥的主要因子,持水量与土壤孔隙度和活根/土体积比成正比,与土壤容重成反比,土壤中牧草活根对水分的吸附是高寒矮嵩草草甸水源涵养的主要机制。土壤降水入渗速率与土壤持水量无关,但却与草地自然含水量成显著相关关系。草毡表层的加厚,有利于土壤持水能力的提高,但伴随着生物结皮扩张与老化,会导致降水入渗速率的降低。保持适度厚度的草毡表层是保障高寒矮嵩草草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发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优化配置,就是针对水资源系统,利用优化技术方法,依据一定的目标(单一目标或多目标),在水资源系统的综合约束条件下,使水资源配置达到目标最优的过程。根据云南省中小河流水资源特点,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方案、配置重点、配置思路、配置管理、与区域三条红线指标的衔接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并考虑水量分配的时间过程,以及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联合优化,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水资源配置进行研究,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对冀西北自然要素变化与水源涵养功能保持研究的背景与专辑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以张家口市为主体的冀西北生态战略区位突出,是维护京津城市群以及永定河上中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专辑论文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质量以及水源涵养功能保持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结果对推进研究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理化性质是衡量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掌握其变化特征对高寒草甸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三江源区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作为实验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持水能力、理化性质影响及两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0~10 cm土层内随退化程度的加剧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呈下降趋势,退化程度对表层0~5 cm土壤的持水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与原生植被相比,重度退化样地0~5 cm土层的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显著降低51.99%、56.28%、59.93%(P<0.05)。2)随退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甸0~5 cm土壤全氮、全磷、全碳逐渐下降,全钾无显著变化,与原生植被相比,重度退化样地0~5 cm土层的全碳、全氮、全磷分别显著降低41.95%、65.88%、21.82%(P<0.05);在0~10 cm的土层内土壤有机碳、总孔隙度呈下降趋势,土壤pH、容重呈显著增加的趋势。3)通过冗余分析得出,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土壤全氮、毛管孔隙度呈显著相关关系(P&...  相似文献   

12.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水利部提出的水资源从"利用"向"和谐"转变的重要工作思想。聊城市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黄河交汇之处,面临着"南水北调东线"与"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使聊城市水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在分析聊城市近16年水资源现状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管理到实践的聊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结果表明:(1)聊城市2000年-2015年,除个别丰水年水资源供需保持平衡外,其余年份均为水资源供需失衡;时间序列模型表明供水量与用水量未来5年仍呈下降趋势;总体来说聊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压力在逐步降低。(2)要实现聊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在管理决策上"做好顶层设计,建设海绵城市";在生产实践方面"发展节水农业,加大治污力度";在社会生活方面"构建水文化长廊,吸引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3.
和田是历史悠久的绿洲型灌溉农业区,以农业为主。和田地区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客观、准确地认识和田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对于和田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针对和田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征,分析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30日,农业部印发《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对未来五年,我国农业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制定了详细的工作部署。其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都与养猪行业休戚相关。规划指出,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部分区域耕地质量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1-2011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焰  张军  张仁陟 《草业学报》2016,25(2):10-17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处于干旱内陆区的石羊河流域更是面临着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巨大矛盾。利用生态足迹法构建了石羊河流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5个二级水资源账户,研究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结果表明,2001-2011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平均为1955.5 hm2,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水资源承载力与耕地面积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为43531.04 hm2,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石羊河流域生态赤字平均为41575.55 hm2,呈现“先增后降”趋势,与总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趋势一致。未来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不适宜再扩大种植业面积,进一步扩大节水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水资源相对较为短缺,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城市缺水的范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并日趋严重;此外,不合理的水价、日益严重的水污染与各方面没有得到落实的节水措施等等问题也较为突出。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环境保护中水污染的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生态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江源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三江源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均,其中耕地供给率最大,其后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按降幅由多到少依次为建筑用地40%、草地29.95%、耕地20%、林地14.81%、水域2%。另外,草地对生态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年均贡献率达41%,其次为林地,为38%。三江源整体呈生态盈余,但盈余有下降趋势,且不同土地类型生态盈亏也存在差异,其中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盈余,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生态赤字,水域和建筑用地开始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是人类社会正面临的紧缺资源。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也已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强化需水管理,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这是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农民稳定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大物博,但由于气候原因造成一些地方出现缺水、干旱的现象。因此,人们自古就学会将水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向缺少水的地区搬运,这便造就了跨流域调水工程。跨流域调水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并为当地的手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等方面用水提供帮助,不断促进缺水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跨流域进行调水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跨流域调水的需求日渐迫切,因此,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也逐渐兴起,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一旦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就会威胁人类的生存。本文探究跨流域调水的特点,并分析和制定一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寻找合理的方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