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保持产量的稳定性。将生长年限不同,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进行混种,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牧草生长较快,草地的利用期延长;不同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因素,增加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生长习性不同的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种间互助斗争规律,充分利用生物因素,避免单一牧草因受环境因素变化及杂草病虫害的危害而致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牧草混种好     
范学凤 《湖南农业》2005,(11):17-17
1.保持产量的稳定性将生长年限不同、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进行混种,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牧草生长较快,草地的利用期延长;不同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条件,增加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生长习性不同的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种  相似文献   

3.
将生长年限不同、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进行混种,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牧草生长较快,草地的利用期延长;不同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因素,增加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生长习性不同的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种间相生相克原理,避免单一牧草因受环境因素变化、杂草及病虫害的危害导致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一、保持产量的稳定性将生长年限不同、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进行混种,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牧草生长较快,草地的利用期延长;不同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因素,增加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生长习性不同的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  相似文献   

5.
一、保持产量的稳定性 将生长年限不同、生长盛衰期不同的牧草进行混种,可充分利用时间因素,使牧草生长较快,草地的利用期延长;不同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层片结构和根群分布规律,充分利用空间因素,增加光能和地力的利用率;生长习性不同的牧草混种,可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中的种间互助斗争规律,充分利用生物因素,避免单一牧草因受环境因素变化及杂草病虫害的危害而致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对铀抗逆性强的3种植物小白菜、苜蓿和黑麦草,以黑麦草为研究中心,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析2种铀浓度土壤中两两植物组合和3种植物组合形成的不同组合对黑麦草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浓度和低浓度土壤条件下,混种都减少了黑麦草根的生长;在低浓度铀土壤条件下,黑麦草与其他植物混种促进了黑麦草地上部分的生长;相比低浓度,高浓度铀土壤不利于黑麦草地上部分的生长;高浓度铀土壤条件下,黑麦草与其他植物混种会减少黑麦草根的生物量;在低浓度铀土壤条件下,苜蓿+黑麦草混种以及三种植物混种会增加黑麦草地上的生物量;高浓度铀土壤条件下的黑麦草地上生物量显著小于低浓度铀土壤条件下的黑麦草地;在低浓度铀污染土壤条件下,不同组合的植物混种有助于缓解铀的毒害,特别是苜蓿与黑麦草的混种有助于缓解铀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本文结果为植物群落修复铀污染土壤的理论提供支持,为后期进一步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立体种植的概念 立体种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是传统的农作物多熟制、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升华。它是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利用其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地间种、混种、套种、复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种层次,多种次序的立体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8.
施肥期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长特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施肥期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生长特性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期4种牧草生育期变化不大;羊草和扁穗冰草在抽穗期施肥株高最高,无芒雀麦拔节期施肥株高最高,比对照高14.9 cm,施肥处理降低垂穗鹅观草的生长速度;返青期施肥羊草、垂穗鹅观草和扁穗冰草的产量最高,无芒雀麦在抽穗期施肥后牧草产量和质量最高,茎叶比为0.62;羊草在拔节期施肥种子产量、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垂穗鹅观草和扁穗冰草在返青期施肥种子产量、质量均高于对照和其它施肥期。  相似文献   

9.
林草植被建设是人工参与下的植物群落自然形成和生态自然修复过程.在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设中,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人们必须遵循而不能违背植物群落自然演替的规律.当然,人们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遵循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改善植物生长的小生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10.
常卫民  杨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91-12392
[目的]研究风化岩路基边坡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动态变化,为类似立地条件下边坡生态防护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区组设计法建立24个试验小区,对不同植物群落覆盖度、地上生物量、灌木生长速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人工植物群落覆盖度明显大于对照,后期基本达到70%以上,其中,“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紫穗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狗牙根+高羊茅+白三叶”群落的覆盖度较大,防护效果较好。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8月中下旬达到峰值,其与时间的动态函数关系与“s”形曲线较为吻合。供试灌木的生长速率在7、8月份达到峰值,生长速率曲线方程可用二次函数表示。[结论]根据植物群落生长动态变化规律选择适于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所需植物材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曲柳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曲柳是我国东北林区的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由于长期的不合理采伐,这一资源已近枯竭。为了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在长白山地区通过实验,对水曲柳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曲柳的高生长期与径生长期不同步,表现出先高生长,后径生长的现象。林隙自由生长木的高生长量和胸径生长量都远远大于林内丛生木的高生长量和胸径生长量。林隙木在后期的生长策略上表现为径生长占主导;相反,林内丛生木在后期的生长策略上表现为高生长占主导。对林分进行人工抚育,改善树木的生长条件,水曲柳的平均胸径达到24cm和32cm时的培育期可以分别比自然条件下(未抚育)的林分缩短15a和20a。  相似文献   

12.
河北毛白杨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毛白杨不同部位插穗在太谷地区的物候差异、日生长规律和年生长规律,其结果是基、中、梢部插穗先芽后根分别相差10、17、40天;19至1时的生长量占全天生长量的51.1%,且21和1时为两个生长高峰,9时生长量最小;一年生扦插苗在速生期(6.15~8.14)有一个生长暂缓期(7.24~31),故出现一个生长小高峰(7.24)和一个生长大高峰(8.14),且速生期地径生长与苗高生长交错进行;一年生平茬苗速生期高,住生长趋势与扦插苗相似,但两个生长高峰分别提前12和34天。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在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甸草原上,研究了贝加尔针茅等12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草群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植物在春季返青时生长速度较快,抽穗(孕穗)期生长速度最大值,随后牧草的生长速度减慢,9月初生长停止,草群地下生物量随牧草生长而增加,9月初生物量达最高值,随后又开始下降,牧草的生长规律除决定牧草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水热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的天然草地其植物群落组成、天然牧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研究开展多年,但对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对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研究程度尚不十分清楚。为了探讨这一问题,选择丘陵区(坡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通过2 a连续调查和分析赤峰市巴林左旗不同地势天然草地对植物群落组成、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地势植物群落多样性呈现平原区丘陵区低湿区;3种地势牧草产量呈现低湿区平原区丘陵区;平原区和丘陵区天然牧草粗蛋白(CP)含量与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高于低湿区(P0.05)。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对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牧草生产力及牧草品质有显著影响;为不同地势天然草地牧草的合理利用、开发及实践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肇州县盐渍土生物修复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应用不同牧草品种、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改良剂的综合生物修复模式,对肇州县托古乡试验区盐渍土的牧草生物产量及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星星草+碱草+耙耢与吉草+苜蓿+耙耢两种模式应是本地区盐渍土生物修复经济有效的模式。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利于牧草生长,从而减少了地面蒸发,抑制了盐分的上行。在草甸碱土(碱斑)上,每个小区的优势种都是禾本科碱蓬,伴生有少量的虎尾草。采取措施后,碱斑面积逐渐缩小,植物群落的顺向演替速度明显加快,已演替到盐碱植物群落阶段。在碱化草甸土上,以建植的牧草为优势种,植物群落的顺向演替速度很快,已演替到羊草群落阶段,跨越了羊草+盐碱植物群落阶段,草原生态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牧草引种及南方适栽品种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地制宜引种牧草,发展草食动物,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途径。草种应根据不同区域及气候条件选择,根据畜禽养殖品种选择,进行混种及轮作,并考虑牧草的产量及质量。适合于南方栽培的牧草主要有矮象草、柱花草、黑麦草、菊苣、合萌、杂交狼尾草等品种。  相似文献   

17.
青檀苗期生长规律、栽培试验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檀1a生播种苗年生长规律、苗高和地径的年际变化、不同管理措施的研究,同时进行了青檀林生长影响因素及其年经济效益等分析,结果表明:(1)青檀实生苗高生长符合S型曲线,其年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等4个阶段,其中速生期生长量占年生长量的57.82%;(2)在本实验中,造林后抚育管理措施及时到位与否对青檀生长量影响极大;青檀苗高、地径年际间生长差异是由长期持续高温干旱造成的,干旱促使苗木营养向根部运输;(3)青檀纸浆林年平均收入在23250元/hm2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在我国适宜山区应大力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呼伦贝尔市主要气候要素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08年主要气候要素对呼伦贝尔市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呼伦贝尔市生长季平均气温偏高,前期降水严重欠缺,影响了天然牧草陆续返青;中期水热同季,对牧草积极生长十分有利;后期温度高、少雨,适合牧草结实期所需。牧区牧草高度、覆盖度都较高,但是光弱、少风限制了牧草繁衍范围及营养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育成期主要是指从育雏期结束(15d)到84日龄屠宰上市这段时间。据其生长规律,可将此期分为3个阶段,即:生长前期(16-35d)、生长后期(36-70d),维持期(71-84d)。育成期每只商品鸭大约耗料7-7.5kg。1、生长前期 此期是绿头鸭体重增长的关键时期,该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终产的生产成绩。春末夏初,雏鸭由育雏室转入育成舍后,  相似文献   

20.
用1989—1992年乌鲁木齐市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生育期和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牧草春季返青气温指标不同,喜凉牧草为-1─-2℃,喜温牧草为4.6℃;黄枯期气温指标为6.3—9.1℃;热量条件可满足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需要;干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比鲜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好;用积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可预测天然草场牧草干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