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荣华 《长江蔬菜》2011,(22):39-43
以4个耐热性存在差异的菜心品种(系)作材料,在盛夏高温和非高温季节种植并测定和分析这些菜心材料的产量及农艺性状,以期发现一些与耐热性相关的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耐热性强的菜心材料产量明显高于耐热性弱的菜心材料,具有较高的生物量、薹质量、薹粗、薹叶数和植株最大开展度等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高温胁迫下菜心的...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下不同耐热性萝卜幼苗生理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耐热性差异显著的萝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高温(38℃)胁迫下萝卜幼苗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前耐热材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不耐热材料;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无显著差异。处理24、48、72h,耐热材料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不耐热材料,MDA含量显著低于不耐热材料。处理24h,4个指标的含量都比处理前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处理48、72h时逐渐降低,但耐热材料下降得较慢。与处理24h相比,处理48、72h时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在耐热材料中没有显著变化,而在不耐热材料中处理48h显著高于处理24h时的含量。表明这4个指标的含量变化能准确反映萝卜幼苗耐热性差异,可考虑用于萝卜幼苗的耐热性鉴定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香野”草莓为试材,采用盆栽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下中性盐、混合盐碱、碱性盐3种类型盐碱胁迫对草莓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香野”草莓在河南中北部盐碱地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草莓通过提高茎叶生物量,降低根部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提高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抵御低浓度盐碱胁迫,但随着胁迫浓度加大,草莓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受害加重,根系活力降低,一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接着各部分生物量减少。3种盐碱类型中碱性盐对草莓造成危害最大,混合盐碱次之,中性盐最小。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大白菜耐热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6个白菜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大白菜在高温胁迫前后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活性、电导百分率的变化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引起了呼吸强度减弱,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电导百分率升高,品种间这些生理指标在高温处理前后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早熟优’枣树为试材,设置常温喷蒸馏水(HckW)、高温喷蒸馏水(HW)、常温喷1 mmol·L-1亚精胺(HckS)、高温喷1 mmol·L-1亚精胺(HS)4个处理,研究了亚精胺对枣树抗高温胁迫的调节机制,以期为枣树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的枣树生长指标增长速度显著低于常温对照和喷施亚精胺处理的枣树;高温处理的枣树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含量均显著升高;高温下喷施亚精胺(Spd)的枣树叶片内源脱落酸(ABA)含量先升后降;内源腐胺(Put)、精胺(Spm)、Spd含量上升明显,在处理7 d后基本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喷施亚精胺之后缓解了枣树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夏秋屋顶菜园高温对菜心种植的影响,以4个耐热性有差异的菜心品种为材料,分析屋顶高温条件和露地对照下菜心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屋顶高温胁迫会导致薹粗、主薹质量等指标表现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10.85%、14.08%,并引起菜心产量和生物量下降14.15%、18.00%。但不同品种差异较大,‘四九-19’菜心产量与生物量仅下降4.27%、10.76%,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特青迟4号’菜心产量与生物量分别下降24.28%、29.27%,与对照差异极显著。株高、薹长、叶片数、叶片宽、叶柄长、叶柄宽等性状指标在屋顶高温胁迫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合看来,‘四九-19’菜心在屋顶高温胁迫下各性状表现较好,可在夏秋屋顶菜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蛋氨酸硒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白"黄瓜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研究了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蛋氨酸硒对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40mg·L~(-1)的蛋氨酸硒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其中,20mg·L~(-1)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增加了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SOD、POD、APX)活性、抗氧化物质(GSH、AsA)含量,说明适宜浓度蛋氨酸硒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毒害具有保护作用,且20mg·L~(-1)的蛋氨酸硒缓解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研究了6种砧木的黄瓜嫁接苗以及自根苗的耐盐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在NaCl胁迫下,嫁接苗叶片光合特性参数(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 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 自根苗,而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自根苗。不同砧木嫁接苗的耐盐能力也不同,6种砧木嫁接苗的耐盐性依次为 崛京隆>DTT-RS-39>改良火凤凰>火凤凰>黑籽南瓜>优清台木。  相似文献   

9.
以50天油青菜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脯氨酸处理对菜薹苗期及田间耐热性的影响。苗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菜薹幼苗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不断增高,高温胁迫8~12 h,脯氨酸浓度在150~200 mg•L-1处理的热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降幅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幅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脯氨酸浓度在150~200 mg•L-1处理可明显促进叶片生长,增加叶面积、薹鲜质量和根鲜质量,以及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结果表明脯氨酸能增强菜薹的抗氧化能力和维持渗透调节能力,从而缓解高温胁迫对菜薹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以盆栽考来木幼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环境的方法,研究了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考来木保护性酶系统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考来木的栽培与推广、园林植物的抗逆育种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植物生理生态研究贡献微薄的力量。结果表明:干旱或高温单一胁迫下,考来木幼苗的H_2O_2、O_2~·等活性氧代谢物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性酶活性亦同步显著增高。在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活性氧代谢物含量及抗氧化性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单一胁迫,SOD活性近乎叠加增长;较之单一胁迫,复合胁迫下MDA含量并无显著升高。随胁迫时间延长或胁迫程度增加,抗氧化性酶活性持续增强;当胁迫增加到一定程度或持续一定时间后,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干旱胁迫对考来木的伤害大于高温胁迫。结果表明,考来木可通过大幅提高抗氧化性酶系统的活性来抵御高温干旱胁迫所产生的活性氧伤害,因而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干旱能力。但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是有限的,高强度或长时间胁迫下活性氧大量积累,抗氧化性酶被破坏而活性下降,则作物受害。  相似文献   

11.
硅对菜薹炭疽病防御反应中信号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暹  杨跃生  冯红贤 《园艺学报》2008,35(6):819-826
通过不同硅(Si)处理和接种炭疽病菌研究Si对菜薹肌醇磷脂信号系统和钙调素信号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i对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肌醇-4-磷酸(PIP)的形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感染炭疽病后,不同基因型的PI消长明显不同,适宜Si水平下感病后可诱导形成较高水平的PI。感染炭疽病菌后感病品种的中Si处理和抗病品种的低Si、中Si处理的PI呈明显增长趋势,而其它处理有消有长。感病品种在感病前期有抑制PIP产生的趋势,而后期转为促进作用,但抗病品种的变化规律与感病品种相反。在适宜Si水平下感染炭疽病菌后可明显提高抗、感病品种PIP含量,特别是在感病后期其诱导作用更明显,这可能与PI后期大量降解,传递抗病信息有关。Si影响钙调素(CaM)含量,其影响程度与炭疽病菌的作用有关。低Si水平明显促进了炭疽病菌对感病品种CaM的诱导作用,以中Si水平对抗病品种的诱导促进作用相对较强,而且感病品种的诱导促进作用比抗病品种明显。感病品种的中Si处理与抗病品种的低Si处理在感病后的CaM变化相对缓和。表明CaM参与炭疽病致病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菜薹花芽分化及BrcuFLC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研究了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 var. utilis Tsen et Lee)早熟品种‘油青49’和晚熟品种‘油青甜菜心80天’的花芽分化过程,结果表明,当展开2~3片真叶时花芽分化开始启动。用已报道的拟南芥Flowering locus C (FLC) 基因和FRIGIDA (FRI) 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从两个菜薹品种中均克隆得到了两个决定开花的关键基因,并命名为BrcuFLC (GenBank登录号为EF138603)和BrcuFRI (GenBank登录号为EU700362)。半定量式RT-PCR表达分析表明, BrcuFLC基因在早、晚熟菜薹品种的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存在差异,表达量随真叶数增加而逐步减少,但在晚熟品种中BrcuFLC表达量降低幅度小;BrcuFRI则在早、晚熟品种的所有阶段表达都较低。BrcuFLC在菜薹不同部位表达的情况不同,在茎、叶中的表达强,花次之,根中表达较弱;而BrcuFRI在早、晚熟品种根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3个部位。  相似文献   

13.
利用DAD1反义片段转化创建菜薹可调控雄性不育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薹因为没有好的雄性不育材料或自交不亲和系,至今尚无一代杂种用于生产,根据拟南芥及白菜型油菜的花药不开裂基因DAD1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菜薹的DAD1基因片段(DAD1F),构建反义DAD1F植物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菜薹,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鉴定其雄性不育性并进行育性恢复试验.克隆得到的菜薹的DAD1基因片段大小为678 bp,命名为BrcpDAD1F,其序列与拟南芥和白菜型油菜的DAD1高度同源,同源率分别为88%和99%;共得到了12株转基因植株,有6株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表现为雄性不育,花器官畸形,花粉活力低,萌发率不到10%,且开花后不能结角果或结空角果,或者得到极少种子但种子不萌发;用对照的花粉给转基因植株授粉可使其正常结实.以5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使其雄性不育得到恢复,花粉可以在柱头和培养基上萌发,具有受精能力。T1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都呈1:3分离, T2代不同株系的育性分离比例不同,有些株系继续呈1:3的分离,有些株系全是可育株或全是不育株,说明反义抑制呈单基因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4.
为创造CC染色体组附加A染色体组的单体异附加系,以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CCA)为材料,采用人工杂交、形态和细胞学鉴定及核型分析等方法,比较了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与其亲本芥蓝(CC)正、反交的结实性,分析了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及频率分布,并对筛选出的单体异附加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CA×CC和CC×CCA的结籽率分别为0.28%和0.63%;在鉴定的88个CC×CCA的子代中,全部为2n=18的整倍体植株;在鉴定的156个CCA×CC的子代中,(2n+1)~(2n+9)等各类非整倍体均有存在,其中附加1条染色体的1个、附加2条染色体的16个;形态学标记鉴定和核型分析显示附加1条染色体的那个子代植株为单体异附加系CC+A9;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单体异附加系CC+A9的A9染色体常与一对C组的染色体发生局部联会,两者间存在着部分同源关系;单体异附加系CC+A9的n+1雌、雄配子均有一定传递率,分别为18.75%和9.82%;单体异附加系CC+A9自交获得了1株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15.
菜薹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早熟四九菜心为父本,采用杂交转育方法,转育成具有100%不育率、100%不育度的菜薹雄性不育材料。研究发现菜薹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单一,大多数为MsfMsf。因此,菜薹保持系不能从自然群体中找到,只能通过杂交重组获得。  相似文献   

16.
早熟品种四九菜心与中熟品种 60天特青菜心两个播期试验表明,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的生育过程略有不同,但两者鲜质量和干质量增长,叶片与叶面积都逐步增加,净同化率也逐步提高,以花薹形成期增长最多,净同化率较高;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分配以叶片生长占大部分,至花茎形成时仍占一部分,菜薹占的干物质比例则逐渐增加,采收时占植株干物质的 40 % ~50 %。  相似文献   

17.
o3对‘五月蔓’ 白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田开顶式气室进行不同03浓度处理对白菜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3浓度增加导致白菜黄叶率上升,总生物量增长速率下降,并可改变光合产物分配模式;延长高浓度03熏气时间,对白菜叶片数、叶面积、产量和外轮叶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对心叶和中部叶片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白菜进行相同天数高浓度03处理,经济产量和总生物量的响应,前期处理大于后期,叶面积则相反,对叶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菜薹茎尖培养中的激素与热激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和NAA不同浓度组合对菜薹茎尖培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BA 0.8 mg·L-1 以上浓度能获得较好的增殖效果,NAA浓度不宜超过0.5 mg·L-1。KT和ZT混用不及单一使用效果好。外植体放置方式会影响茎尖的增殖效率。45 ℃ 2 h以内热激处理可促进菜薹茎尖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