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当今墓园土地使用现状,我国丧葬文化与观念影响的分析,提出昆明市长松园墓园规划设计中文化塑造与节地墓葬的思路。规划引入公园结构分析,将墓葬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复合化,以“二园、二轴线、两功能带、三组团”的空间结构,建立文化生态多元化,整合现代墓园框架和节地墓葬产品。节地墓葬与文化景观相结合的全新创造,使中华孝道美德在墓园产业中可以发挥洗涤心灵、教育后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墓园的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规划研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它的产生及整个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都是人类对生死问题思考的一种物化,是人们情感的一种集结。随着人类对生死观、价值观的不停演变,城市现代墓园的设计更应突显出景观中的情感及精神功能。本文意在通过对现代墓园规划设计的分析,让人们能够更加了解现代墓园,并且能够让设计师们设计创造出更加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墓园设计。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各方面环境的需求也逐渐提高,福州市大力推进"拆墙透绿、还绿于民",把围墙内的绿意透出来,实现绿色共享。本文通过分析福州城市"拆墙透绿"实例,提出三种主要建设形式,以及在规划设计和施工养护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墓园合理规划设计已成为城市绿地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建设有具备人文化,公园化、生态化的墓园设计思想成为指导其规划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这一规划指导思想的理解,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将场地统一协调、合理分区,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开放型绿色公众活动空间的生态化园林式墓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洛阳市典型墓园邙山公墓、关林、洛阳烈士陵园等墓园的实地调查,并查阅洛阳市植物文化、风水文化的相关资料,对墓园植物种类、植物平面布局和空间营造进行分析,总结洛阳市墓园常见植物种类、植物选择特点及应用方式,探讨洛阳市墓园植物应用的成功之处,以及中原地区墓园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现代生态景观墓区的基本特征和殡葬形式,以丹东市花园公墓为例,浅析现代公墓的规划设计原则及植物规划布局特点,以期为今后的公墓建设及原有墓园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芳香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现如今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同时它在香草园规划设计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其不可或缺的因子。从芳香疗法的定义出发,归纳总结了芳香疗法在香草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并以日本神户布引香草园为例,深入分析芳香疗法在香草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香草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墓园植物的运用随着人类历史发展及人类价值观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墓园作为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其植物的运用受人们价值观、地域性、宗教、自然与艺术所影响。本文以广州市银河革命公墓、番禺祥和永久陵园等墓园为实例,探讨广州地区墓园植物的应用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总结广州地区墓园植物的选用特点,以期为墓园植物选择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墓园指园林化的墓地,作为逝者安息的地方,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绿地类型。我国的城市墓园起步较晚,城市墓园发展历史短暂,在现代化城市墓园建设中出现较多问题,墓园的功能不齐全、白色污染、缺少文化特色等,这些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对现代墓园景观进行研究。文章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方法,以国内外对墓园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得出墓园在新时代发展条件下设计的新思路和墓园的长久发展。以中国传统殡葬相关理论为基础,将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等理念作为墓园新时代发展的条件打造诗意化园林墓地。  相似文献   

10.
张志杰 《花卉》2016,(12):56-57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当中,已经逐渐的向乡村转移。乡村作为人类居住的一种基本环境,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乡村景观具有自身的特点,并逐步的向现代化迈进。为此,本文首先对乡村景观的概念、特点以及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阐述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作用,进而指出了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用应遵循的原则,从而为乡村景观的更好运用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自兴起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传入我国也有几十年的时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及人们需求的提高,休闲农业存在的类型也几经变化。通过对休闲农业发展趋势、类型等分析,探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以农业嘉年华为代表的新型休闲农业形式的优势及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中的小游园,是供人们休息、交谈、锻炼、夏日纳凉和进行一些小型文化娱乐场所,它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日常接触最多、最常用的一种绿地形式,且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绿地状况。本文从城市中小游园的作用、规划布局形式及规划设计方法3个方面阐述了城市中小游园规划设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伴随现代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引入"绿色"这一概念非常必要。通过在道路、城市中心、居民区等车辆人口密集区域建立带状的生态园林系统,以绿道的形式补充与完善城市功能,既可有效改善城市道路环境,美化城市整体形象,又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以及特殊美学要求,并以甘肃徽县滨河带状公园规划设计为典型案例,提出"时移景异、季相突出,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生态廊道、城市绿脉"的植物规划设计理念,阐述构建具有生态美、地方美、文化美的植物景观群落的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带状公园特色的植物景观营造和生态构建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花卉》2012,(7):48-48
友人相约,去苏北兴化参谒郑板桥墓,墓在兴化城东门管阮庄。郑板桥逝在扬州,葬回故土。墓园不大,参谒的人不少,大概都是循着郑板桥的名声而去。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风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也得到了较大提高。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就是结合工程技术与园林艺术,选定区域改造地形,以建立建筑和种植花草的方式,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美感和提升舒适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所包含的美学价值极为重要,所以在当前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也要体现出丰富的人文情怀。简要分析了我国当前风景园林设计规划存在的不足,并思考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中式园林设计中,风水理论在其中发挥着近乎决定性的影响,其中风水理论中的"天人合一"、"勘察地理形式"、"形势说"等思想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式园林的美学价值,为了能够从风水理论中汲取营养进行更好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本文具体分析与研究风水理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道建设己成为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主要趋势之一。城市休闲绿道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作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功能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就城市休闲绿道功能、规划设计选线,并对不同类型城市休闲绿道提出设计构想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花卉》2017,(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林业资源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林业资源进行调查规划设计是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将GPS技术应用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对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GPS技术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进行概述,分析了GPS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结合湖南省宁远县冷水镇地区林业资源的实际情况,分析了GPS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交叉融合所形成的新型产业形态,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观光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并对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总结。同时,结合无锡阳山田园东方的案例,对新型观光农业的内涵进行剖析。认为无锡阳山田园东方的规划设计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提供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开发和建设的理想模式,对现代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