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农业可比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招远市财政局在财政支农工作中立足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来自农业方面的财政收入。 一、更新观念,把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放在财政支农的首位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是从传统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河东区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增强财政支农意识,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把财政支农工作放在财政工作的首位,并把搞好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财政厅于1993年末连续召开各种会议,总结1993年全省财政支农工作经验,研究部署1994年财政支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1994年的财政支农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农业财务工作会议的要求,“确保一个增长,实现两个转变,搞好三项改革”,进一步开创财政支农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最近,朱镕基总理在山东省考察时,重点谈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指出:“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财政部门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造性地落实好中央的宏观经济决策,真正使国家的支农投入在农民增收中发挥好杠杆和导向作用。结合山东实际,必须从六个方面搞好财政支农工作。  相似文献   

5.
农业综合开发是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农业综合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政府关注和扶持的重点,财政支农资金也因此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通过对1981-2012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是农业产值增加的格兰杰意义上的原因,财政支农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其他几个主要因素,也是农业产值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其支农绩效小于财政支农.为提高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财政支农金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但同时仍面临着农业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偏小、财政支农投入结构不优、城乡差距仍在拉大、乡村人才队伍亟待发展壮大、县乡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实力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健全支农稳定增长机制、明确财政支农重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县域经济发展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达到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韩悦 《乡村科技》2020,(10):12-13
近年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及财政支农这一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并针对如何改善农业财政支出现状、如何实现农业稳定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农民稳步增收多次展开交流与探讨,并研讨制定相关措施,为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对近年来山东省财政支农情况进行探析,为进一步促进山东省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张瀚  宫永刚 《山东农业》2001,(11):28-29
财政支农工作是党和国家重视、支持、保护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当前,必须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管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真正把财政支农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让农民满意、让基层组织满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财政支农是财政政策的组成部分。财政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既是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调控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性工具和手段。因此,财政支农不单纯是一个农业问题,而是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问题。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农应限于公共性领域,如基础设施、科学教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否则将违反市场效率原则。 一、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良好的财政支农政策是做好支农管理工作的前…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农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各级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做好县级财政支农工作,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维护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县级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 当前,伴随国内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加入WTO的临近,我国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财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阶段。在新形势下,财政部门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肩负着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支持农业发展,适时改进支农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搞好财政支农工作,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财政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 1.支农资金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还不能满足农业稳定发展的需要。从青州市情况看,2000年财政总支出35733万元,比1990年增长298%,支农支出1391万元,增长155%,支农支出低于财政总支出增长比例143个百分点。在目前县乡两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应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和 WTO 相关规则,确定有效的扶持重点,保持对农业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农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是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湖南省武冈市财政支农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抗灾救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等方面,但是在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实施中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支农方式不恰当、具体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今后要采取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优化财政支农方式等措施,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6.
政策法规     
财政部今年支农抓六个“着力点”财政部最近召开的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财政支农工作,从今年起,每一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将确保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也将确保高于上年,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要切实抓好六个“着力点”:一是着力增加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要努力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总量,研究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投入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着力支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  相似文献   

17.
王春红 《山东农业》1998,(10):23-23
近年来,长清县财政局紧紧围绕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的利用率,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多方筹集资金.把增加农业投入放在首位 ——摸清底子,加大支农投入力度。1998年,长清县安排支农资金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共安排支出1079.7万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类比上年增长33%,农业综合开发比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农村已进入经济结构加速优化、三产不断融合、脱贫攻坚冲刺的关键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设与投资面临资本短缺问题,政府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加大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具有战略意义。为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引导金融资本投向"三农"领域,国家先后设立试点,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的相关实践。文章总结提炼了上杭县在作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试点期间的主要做法,归纳了这一系列实践为加快实现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支农工作中,紧紧围绕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财政支农工作新路子。 一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运筹财力服务大局。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直接体现着党和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工作中,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从服务于大局出发,围绕全省经济工作重点,主动当好参谋助手,使财政支农工作充分体现和反映了政府的意图。首先,在预算安排上优先保证支农支出。以去年为例,省级支农  相似文献   

20.
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对策 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必须实行战略思想的转变和战略对策的落实。总体思路是:从山东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指导思想从偏重增加总量转到提高整体素质上来,把发展重点转到调整结构上来,把生产重点转到品种质量上来,把经营管理重点转到提高效益上来,以保证农产品社会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为重点,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推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总量、质量、效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