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稻国外引种概况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以来,我国通过各种途径引进了各类国外水稻种质,其中9963份已被国家种质库正式编目。通过检疫、隔离种植和多年评价,一批优异种质被直接或间接利用于水稻育种和生产。在我国水稻生产中,连续几年年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100万亩)和在6670~66700hm2(10万~100万亩)的国外常规品种分别为22个和81个;具有国外胞质雄性不育和/或国外强恢复系(亲本/血缘)、年种植面积超过40万hm2(600万亩)的杂交水稻组合33个;一大批国外引进种质已成为不同时期我国高产、优质和多抗水稻育种的骨干亲本,近60年来衍生了2000余个新品种。据不完全统计,60年来,因直接和间接利用国外引入水稻种质而增产的稻谷超过773亿kg,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强国外水稻种质资源的引入,对于丰富我国稻种资源宝库,增加遗传多样性,防止遗传脆弱性,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苏棉26是江苏省盐城市育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陆地常规棉组合,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2008—2012年在盐城老棉区(射阳、东台、大丰等县区)推广种植面积累计2.09万hm2,其中2008年2840hm2、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品种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浙江省审定通过首个籼粳亚种间强杂种优势品种甬优6号。针对甬优6号存在的生育期偏长、植株高大、稻曲病偏重易发等问题,育种单位创新了育种理念和技术,品种管理部门在技术推广上有针对性地加强试验和示范,促进了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品种选育和审定推广,至2015年已审定品种21个,累计推广面积110.17万hm~2,其中2015年达21.12万hm~2,占全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开展籼粳杂交晚稻品种选育的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增加到14家,并更加关注适应不同推广区域、不同耕作制度的品种选育,同时施肥、用药等技术也更加精准易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迅猛,截止到2010年年底,共有427个两系杂交组合通过了省级或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品种有62个。2005年至2011年,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83个品种中,两系杂交水稻占17个。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表的统计资料,1993年到2009年共有121个两系组合年推广面积达到或者超过6 700 hm2,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097.4万hm2(3.15亿亩)。2002年两优培九的推广面积达到82.5万hm2,荣登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榜首。此后7年,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种植面积6次位居第一,1次位居第二。目前两系杂交水稻占全国杂交水稻总面积的20%左右,已经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类型,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我国两系杂交水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调种引种频繁,种植品种多乱杂,导致棉花枯黄萎病扩散速度加快,为害程度十分严重.就石首地区而言,2001年植棉面积9467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4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49.3%,减收皮棉1120 t,经济损失13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的棉田有1000 hm2;种植品种8个,其中抗虫棉品种1个,种植面积为667公顷.2002年植棉面积7600 hm2,黄枯萎病发生面积5667 hm2,占植棉面积的74.6%,减收皮棉1870 t,经济损失2244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1333 hm2;种植品种12个,其中抗虫棉品种3个,种植面积为1333hm2.2003年植棉面积为9200 hm2,黄枯萎病的发病面积为8000 hm2,占植棉面积的86.9%,减收皮棉3000t,经济损失3600万元,其中因病死苗20%以上棉田有2000 hm2;种植品种为24个,其中抗虫棉品种8个,种植面积为3333 hm2,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优质稻合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稻品种丰美占为母本与优质稻品种合丝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08006,2010年1月经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2010年武穴市引进种植0.47hm2,2011年种植面积38.4hm2,连续2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熟期适中、品质优、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
从在三亚召开的“2004年全国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会”上获悉,仅2003年,杂交水稻在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和越南等亚洲国家的种植面积就接近100万hm2。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目前已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1974年,中国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产量通常比改良的常规高产纯系品种高15%~20%。经过大规模的推广,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占我国水稻面积的一半,全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从每公顷3.5t提高到6.2t。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亚洲开发银行…  相似文献   

8.
新闻集锦     
●国内水稻生产形势分析2003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减少。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为2755万hm2,比上年减少2.3% ;预计全国稻谷产量为17266万t,比上年减少1.1 %。据国家统计局5月末调查 ,2003年早稻播种面积为558万hm2 ,比上年减少29万hm2,减4.9%。9个早稻主产省的播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 :浙江减7.8万hm2,湖南减5万hm2 ,广东减3.9万hm2,湖北减3.8万hm2,江西减2.7万hm2,福建减2万hm2,安徽减1.8万hm2,广西减少近1万hm2。预计2003年我国优质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将继续增加 ,稻谷品质结构改善。●我国转基因水稻研究取得新成果福建省农科院遗传…  相似文献   

9.
“六五”期间有关部门组织了水稻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协作攻关,使我国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培育出了121个水稻新品种,其中22个已通过省、市、自治区审定,99个在1985年参加南方稻区、北方稻区和各省、市、自治区区域试验,这些品种大都用于生产。“双桂1号”1985年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在500万亩以上的有“鄂晚5号”。  相似文献   

10.
水稻后茬种植露地越冬春甘蓝,是江苏省镇江市近几年为稳定水稻种植面积而大面积推广的稻-菜栽培新模式,既提高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示范推广1000hm2以上。镇稻10号是镇江农科所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晚粳新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产量高、抗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