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鸨俗称地 ,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是草原上的典型鸟类。大鸨一般体高60厘米左右,体重10~15公斤,头部深灰,喉部有纤羽向外突出,很象胡须,雌性无须。繁殖期喉部由白色变栗色。它的脚只有3趾。大鸨属鹤形目,是一种候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鸟类和观赏鸟类,现在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在内蒙古境内。有报导,我国的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也有部分地区有分布,冬季迁至华北平原及长江流域。此外,我们在野外调查了解到,近些年大鸨冬季有少量在内蒙古南部草原上越冬,这种现象可能与近些年的暖冬现…  相似文献   

2.
正东北林业大学的鸟类学家刘伯文教授曾经告诉我一段旧事: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繁殖的大鸨冬天来中国越冬,可是到了春天回到俄罗斯繁殖地的大鸨数量减少很多。俄罗斯的科学家十分不解,就来中国寻找原因。大鸨是我国草原上最大的鸟。全长约120厘米,体高在60厘米-70厘米,站在那差不多跟一个小孩一样高,一只大鸨重十几千克。大鸨的雄鸟比雌鸟大,有时雌雄体形差出一倍,大的雄鸟体重可以达到15千克,肉跟一只羊相差不多,在食物缺乏  相似文献   

3.
正在北疆的日子大鸨是现存鸟类中雄雌体重差别最大的种类。雄鸟体长为75厘米-105厘米,两翼展开达2米以上,体重为10千克-15千克。雌鸟体长不足50厘米,体重不到4千克。在新疆的大鸨都是指名亚种,分布于喀什、新和、吐鲁番盆地、天山、伊犁河流域、察布查尔、尼勒克、昭苏、赛里木湖、博乐、塔城、额敏、乌鲁木齐、独山子、克拉玛依、布尔津、阿尔泰、福海、青河、北塔山、昌吉、五家渠、奇台、木垒、准噶尔盆地(夏候鸟)。由此看来,大鸨主  相似文献   

4.
大鸨越冬习性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10日,在吉林莫莫格自然保护区胡家窝棚核心区首次发现大鸨越冬种群,是该区越冬鸟类种类的新记录。通过观察与研究表明,大鸨在胡家窝棚停留91 d,为冬候鸟;越冬期间雌、雄鸟分为两个种群;越冬食物主要是植物种子,特别喜食绿豆、黄豆、玉米、昆虫的残骸等。该区域良好的冬季生态环境是大鸨在此越冬栖息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鸨科鸟类全世界有8个属、23个种、47个亚种。目前我国己发现3种鸨,即大鸨(Otis tarda)、小鸨(Otis tetrax)和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其中大鸨分布在东北西部和内蒙草原上。1 濒危等级大鸨大部分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为干旱草原和稀树草原的代表鸟,从葡萄牙到东  相似文献   

6.
飞羽视界     
<正>大鸨炫耀大鸨是生活在开阔地带的大型草原鸟类。在中国,它们近年主要在内蒙古、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繁殖,在黄河流域的局部地区越冬。雄性大鸨具有集群炫耀的行为。炫耀到高潮时,颈部纤羽几乎平直伸张,两侧颊下纤羽向斜上方翘起。摄影/刘晶敏(鸟网·鸟已飞过)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大鸨     
正大鸨是生活在开阔地带的大型草原鸟类。在中国,它们近年主要在内蒙古、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繁殖,在黄河流域的局部地区越冬。大鸨,熟悉的人知道,它很大,很有故事。不熟悉的人看到大鸨的名字,会很好奇。为啥叫"大鸨"?过去妓院的领班就叫"老鸨","大鸨"和"老鸨"有啥不一样?大鸨为何受到热切关注?它们美丽的生命都有哪些迷人的地方?它们在中国的繁殖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上,鸟类王国中生存的鸟类,总共约11,000多种。如果让它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有趣比赛,可以产生许多别具一格的冠军。最大的鸟——鸵鸟现代最大的鸟,是多数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成体雄鸟平均高度260~275厘米,个别的可高达300厘米以上;平均体重75公斤左右,它的翅膀退化了,没有飞翔的能力。有史以来,最大的鸟是隆鸟,身高5米,  相似文献   

9.
大鸨吃什么?     
正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的草原地带,我们对繁殖期大鸨的觅食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这里属于波状平原区,俗称漫岗地,由嫩江及其支流冲积、洪积而成,海拔在180米-450米之间,起伏平缓,地势开阔,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大鸨的觅食情况。大鸨是杂食性鸟类,在不同的季节其食物组成有所不同,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大鸨的解剖学特点,也证明了它的草食动物特征,即它肌胃内的角质膜厚而坚硬,皱褶甚多,盲肠很发达,所以在食物短缺  相似文献   

10.
正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也是一种体态健美的大型走禽。每年4月,大鸨从国外迁徙,回到中国的繁殖地——新疆阿勒泰,寻找长有低草和低作物的地面营巢、产卵和孵化。大鸨的巢非常简陋,只是由雌鸨在开阔草原的坡地上刨一浅凹形的圆形坑穴,多数巢中看不到任何巢材和内垫物,巢底土质较细密、松软,也有部分巢中散有少许枯草茎和碎石子。一般巢直径为25厘米-34厘米,深2厘米-5厘米,巢的直径随着孵卵的进行而逐渐变大。大鸨繁殖期的巢位多分布在草原小道路附近。它的巢大多筑在高190米-230米  相似文献   

11.
大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鸨刘焕金在我省闻喜吕庄水库、运城硝池和永济五姓湖等水域生境,每年的冬春季生活着一种大型走禽。其体态健美,羽色华丽,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就是我们所介绍的主人公──大鸨。大鸨有个头较大,身长一米,体重20公斤,其“家谱”为鸟纲鹤形目,科,鸨属。由于草...  相似文献   

12.
史洋 《绿化与生活》2010,(10):46-47
<正>达里诺尔湖位于内蒙赤峰市西北部的贡格尔草原,距北京汽车车程约550公里(北京-承德-围场-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淡水湖,湖区面积238平方公里,目前记录到的鸟类共计16目42科23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5种,如大天鹅、金雕、白尾海雕和大鸨等。每年春秋候乌迁徙季节这里都会聚集大量的雁鸭类水鸟,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5,(6):98-103
2012年7月—2015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共观察记录到33种鸟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鹳(Ciconia nigra)、金鵰(Aquila chrysaetos)和大鸨(Otis tarda)3种,Ⅱ级有22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13种;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有8种。旅鸟14种,夏候鸟11种,留鸟8种。湿地、草原和森林分别分布23种、13种和12种。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与吉林省镇赉县接壤的大岗荒漠草原地带,采用样带法对大鸨进行了数量统计及生态观察。结果表明,本区域内有5个越冬种群,调查到大鸨实体数量61只,数理统计为261只(抽样强度为1.97%)。大鸨主要在农田荒地和矮草原地带栖息、觅食,40 cm以上的高草原仅见逃离隐蔽之用,西伯利亚杏疏林和贝加尔针茅密度大的区域未见有大鸨栖息活动。  相似文献   

15.
鸟类“吉尼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京 《云南林业》2003,24(5):24-24
在英国喂养的一只雌性灰鹦鹉,在伦敦举行的比赛中获得了“最会说话”的称号。它在1965~1976年间举行的12次比赛中次次获胜。这只灰鹦鹉名叫“普鲁德莱”,会说800个单词。但是据媒体1994年1月的一次报道说,会说词汇量最多的要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只鹦鹉,据说它会说1728个单词。生活在东非、中非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大鸨,堪称是体重最重的飞鸟。据说,它的重量在19公斤左右。安第斯山上的秃鹰也是比较重的飞鸟,体重一般在9~12公斤,而且雄性成鸟翼展达3米以上。体重最重的陆地鸟要数非洲北部的鸵鸟,雄性成年鸵鸟体重在15~16.5公斤,而且身高可达…  相似文献   

16.
大鸨(Otis tarda),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该文通过对2006~2009年期间,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对北京地区的受伤、受困大鸨的救助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大鸨途经北京地区的迁徙规律、伤害原因,救护措施,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1999-2002年在哈尔滨动物园对21只健康成长的笼养大鸨(Otis tarda)雏鸟进行了人工育雏的研究,总结出成功的育雏方法和经验,并对雏鸟生长发育的各项生理指标如:体重、体长、翅长、尾长、跗蹠、嘴裂、中趾及头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鸨为早成鸟,其初生体重为86.31+3.56g(n=21),其新出雏雏鸟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6℃,以后每天降低一度,大鸨的饲喂实行少吃多餐的原则,雏鸟生长发育中雌雄体重从第六周有明显差异,第十四周雄鸨体重是雌鸨体重的1.8倍,可以从体形上明显区别雌雄;雌雄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大鸨雏鸟各器官的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增长。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现在幸存的乌类共有9000多种。在这众多的禽乌中,有许多奇特的乌,堪称鸟类之最。一、体形最大的鸟。现在,体形最大的鸟要算非洲鸵鸟,它身高3米左右,体重150—160公斤。一个鸵鸟蛋重1.5公斤,约等于30多个鸡蛋的总重量,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蛋。鸵鸟虽属于鸟类,但它的翅膀已经退化了,不能飞翔,只能奔跑。  相似文献   

19.
朱振华 《云南林业》2003,24(3):25-25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属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A级保护区。区内有鸟类34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40种,是云南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现介绍几种珍稀雉类,以飨读者。绿孔雀(Pavo muticus)别名孔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般体重7~8公斤,全长100~240厘米。雄鸟体羽呈翠绿色,下背着紫铜光彩;头顶具直立簇状羽冠,飞羽及尾羽棕栗色,尾上覆羽特别发达,羽色十分华丽,羽端具五光十色的眼状花斑,形成长1米的尾屏。雌鸟羽色以褐色为主,带绿色辉,无尾屏。栖息于怒江及邻近地区海拔2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别名地花鸡…  相似文献   

20.
正大鸨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越冬的历史,仅就我的记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记得小时候,我们管大鸨叫"老鵏",每年冬天家里都会有"老鵏肉"吃。过去,我们这里有"1只鵏相当于1只羊"的说法。听父亲讲,之所以把大鸨比作羊,一是因为越冬大鸨均是雄鸨,身体高大健壮,与成年羊大小相当;二是那时候的大鸨相当多,走过来就像是一群羊,铺天盖地的;三是冬季所见的雄鸨基本都是"长须飘飘",很像是"羊胡子",当地人亲切地叫它"羊须鵏"。大鸨的基因很守旧,它们的祖先就在兴安盟越冬,所以代代相传下来。冬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