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茶新菇,又名茶树菇,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发比较成功的珍稀食用茵.菌袋污染是茶新菇栽培的难题.这里主要介绍茶新菇菌袋污染原因及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珍稀菌菇的栽培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目前,已开发出20多个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但在粤北采用室内栽培珍稀菌菇,存在着设施较落后、生物效率低、栽培种类少和效益不高的现象,制约了珍稀菇的发展.为探索经济实用、高效的栽培方式,我们针对珍稀菌菇生长发育特点,进行了利用泡沫大棚栽培珍稀菌菇栽培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栽培食用菌的品种、栽培前准备、栽培料处理、菌包制作、菌包培养管理、菌墙垒制、菌墙出菇管理、采菇等方面简述了食用菌的秸秆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的新技术,选择优良菌种、选择合适的栽培时期、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菌袋制作与灭菌、栽培袋接种、培养室消毒、搔菌出菇、出菇方式、水分管理、设施配套等在保持菌种菌龄一致性和高产高效出菇方面有技术创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滑菇生物学特性、栽培方法、接种、培养、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及采收等种植方法,此栽培方法适合北方地区滑菇栽培。  相似文献   

6.
<正>反季节栽培香菇或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会导致菌筒发软或霉菌爆发,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栽培管理实际,谈谈香菇菌筒未转色先出菇产生原因及补救技术措施。一、香菇菌筒未转色先出菇的原因代料栽培香菇,当菌丝长满菌筒后,在适宜的通气和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表面菌丝分泌红棕色酱液并逐渐倒伏,使菌筒表面菌丝由白色转为粉红色、红棕色,最后形成一层具有保温保湿隔热避光、抗杂菌增韧性的棕褐色菌被,称之为转色。转色是香菇代料栽培的正常生理现象,也是袋栽香菇菌丝  相似文献   

7.
人工栽培菇已成为农家致富的-个好门路,然而菇菌品种繁多,市场价格波动,产品的销路莫测,致使栽培者摸不准"市场脉搏",举棋不定.这里特介绍出口和内销双向需要的12种菇菌,供因地制宜选择栽培.  相似文献   

8.
阐述利用玉米芯袋栽培秀珍菇的技术要点,包括栽培季节、原料配方、菌袋制作、出菇管理等内容,对秀珍菇的无公害栽培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解决江苏省农作物秸秆及菌渣等生物质资源量大而再利用效益低、菌菇规模产能大而产业链条偏短、关键技术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菌菇产业发展,2013年以来,我们以企业为基地,开展菌菇新品种引进筛选、集成创新培养料高压灭菌、养菌育菇环境智能化调控、菌渣再利用栽培双孢蘑菇和草菇等试验研究,建立健全了生物质梯次利用工厂化栽培菌菇关键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榆黄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美味的食用菌,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发展林下菇菌产业,是解决菇粮争地矛盾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从榆黄菇的生物学特性、林下栽培榆黄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林下榆黄菇的栽培方法等方面做简要阐述,以期指导林下榆黄菇生产,为山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绿色木霉属于半知菌亚门木霉属,其在高湿高温、二氧化碳充足及偏酸的环境中菌丝及分生孢子生长较快.桂东南地区长期处于高湿高温的环境中,是我国秀珍菇生产中绿色木霉发生最严重的地区.培养料带菌、菌种不纯、栽培过程不规范、包装不严格等是导致秀珍菇生产中绿色木霉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秀珍菇栽培过程中,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12.
茶树菇又叫茶薪菇、茶菇、柱状田头菇等。茶树菇属于广温型菌类,该菌较抗高温又能耐低温。一.栽培方法1.栽培季节。春季宜在2月中旬至3月底培养菌丝体,菌丝体培养初期需要  相似文献   

13.
双孢菇在栽培过程中常出现薄皮菇和空心菇,这对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如何预防薄皮菇和空心菇呢?   薄皮菇症状为菌盖薄,开伞早,质量差.形成主要原因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成熟早,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   ……  相似文献   

14.
平菇栽培过程中,发菌成熟的菇床迟迟不出菇,或采过1-2潮菇的菇床不再正常出菇的现象较为常见,针对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阐述鸡腿菇栽培中鸡爪菌的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并提出其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料各成分处理要充分、配方要合理、培养料发酵方法要科学、栽培方法最好选用袋栽、栽培场地要实行轮作、严格处理覆土材料、加强出菇期管理、出菇后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源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茶新菇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新菇栽培季节的安排和栽培场所的选择与修建,并介绍了袋栽茶新菇栽培技术,包括原料的选配、菌袋制作与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茶新菇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是我省及北方各地春秋两季降水后在沟边、田埂和树根周围生长的一种野生菇,因圆柱状菌盖连同菌柄形似鸡腿而得名.幼小菇体菌肉细嫩,鲜美可口,具有降血糖、去痔疮和益脾胃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对野生鸡腿菇驯化栽培取得成功,栽培者越来越多,其消费市场十分广阔,鲜菇、干菇、盐渍菇均受欢迎.但按照传统的栽培方法,污染严重,产量不稳,管理难度大.我们经过近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在日光温室中栽培鸡腿菇的新技术,栽培污染率低于1%,生物学转化率高达100%,生产周期比传统栽培法缩短30~40 d.  相似文献   

18.
<正> 1.栽培季节 白灵菇为中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菌类,以早秋播种,晚秋、冬及春季出菇,产、质量最佳。 2.菌种选择 根据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栽培应选用脱毒驯化菌种PL2号。该菌种,出菇快、菌龄短、菇形圆正、柄短、高产,栽培容易,易出菇,属早熟新品种。 3.培养料配方 以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料,单一或混合栽培,另加麸  相似文献   

19.
盛夏栽培平菇,通常是采用室内发菌、室外覆土出菇法.采用与此相反的栽培方法,露地埋袋发菌,室内脱袋降温出菇,可以控制高温期杂菌污染,有利于平菇菌丝生长繁殖,提高平菇产量.  相似文献   

20.
海鲜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有效地解决了海鲜菇生产企业菌渣处理的难题,提高了大球盖菇的生产效益。该文介绍海鲜菇菌渣的前处理方法,大球盖菇培养料的预处理和田间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