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昌吉州加工番茄机械化采收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艳 《农业机械》2011,(16):107-108
1番茄种植概况番茄种植在新疆昌吉州已有20多年的生产历史,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加工番茄在其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栽培模式、田管技术和机械化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评价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发现粮食生产用水过程中投入要素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分析了2009—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阐明了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投入要素的调整方向和调整程度。结果表明:中国4个经济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差异显著,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最高,且波动较小;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较低,且波动较大;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最低,且处于下降趋势。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差异较大,粮食生产用水投入要素配置不合理;粮食生产灌溉用水和粮食生产有效降水均存在投入冗余和投入不足现象,说明两者未能实现相互促进和相互调节。  相似文献   

3.
正新疆乌苏市番茄种植面积较大,每年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公顷,总产量55万多吨,对当地农民收入影响很大。近年来,当地政府对番茄生产十分重视,实施了新疆乌苏市加工番茄高产技术攻关项目,番茄单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其中3188.2 hm~2平均产量超过90t/hm~2,完成地区下达任务的155.94%;2106.3 hm~2平均产量达到120t/hm~2以上,完成地区下达任务的105.27%。  相似文献   

4.
<正>新疆沙湾县地处天山北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北疆片区种植加工番茄基地县,规模种植已有10余年历史,也是该县重点发展的特色作物,年均种植面积0.67万hm2左右。1.番茄机械化生产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人工移栽、人工采摘不但劳动强度大、需求人力多,而且效率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从水土资源协同投入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产出的全局角度分析宏观区域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广义水资源概念及农业生产中的“多投入-多产出”特征,阐明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内涵,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超效率-基于松弛变量(Super-SBM)模型和超效率-考虑非期望产出-基于松弛变量(Super-Undesirable-SBM)模型用于测算生产配置效率概念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并以山东省引黄灌溉区为例,测算了研究区51个县域的不考虑生态效益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WLUE)、考虑生态效益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WLUEE)、水资源利用效率损失(WUEL)和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损失(LUEL)。结果表明:所有县域中,只有东明县和桓台县WLUE和WLUEE均大于1,实现了DEA有效,河口区的WLUE最小,历城区的WLUEE最小。各县域分为绿色高效型、普通高效型、绿色低效型和普通低效型4种类型,且绿色高效型和普通高效型县域水资源利用水平更高,绿色低效型和普通低效型县域耕地利用水平更高。提出了不同类型县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针对性改善措施,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研究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1研制背景近年来,自治区人民政府积极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为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疆是加工番茄种植大区,加工番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通过去年和今年对疆内移栽模式的调查发现,目前大面积移栽的秧苗品种主要为加工番茄、棉花和辣椒,  相似文献   

7.
<正>沙湾县地处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无霜期长,光热资源充足,具备发展棉花产业优势,棉花年均种植面积6.67万hm2左右。近年来,新疆沙湾县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机采棉推广为抓手,狠抓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主攻棉花、辣椒、番茄等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先后实现小麦、玉米、番茄、辣椒全程机械化采摘,县域农牧业机械发展势头向好,农机化事业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的区域农业机械化投资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目前各区域农业机械化投资效率的异质性变化规律,研究了基于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并运用超效率DEA针对构建的农业机械化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投资效率总体形势不太乐观,且东、西、中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广西、青海、福建、宁夏和海南为非相对有效的最后5位;且这5个省份在机收率、机耕率、机电排灌面积皆存在投入冗余。  相似文献   

9.
选取8个农业机械装备的数量作为投入指标,机耕面积和机播面积为产出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河南省18地市为生产单元,计算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纯规模效率、规模收益及投入冗余率;同时,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机械投入产出效率的特征和区域差异,揭示了其目前农业机械装备的效率水平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县(市)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变异系数与ESDA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近10年新疆县域农机总动力的区域差异时空特征以及空间演变格局。结果表明:新疆各县域平均单位农机动力投入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整体呈现东部大于西部、北疆大于南疆、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但这种区域差异在研究期内呈现明显缩小趋势。近10年,新疆县域农机动力投入在全局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局域空间自相关特征。其中,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东疆地区,而低低聚集区则分布于新疆西南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空间聚集程度在不断减弱,各县域农机动力投入趋向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粮食生产生态效率做评价研究,以期为保护粮食种植环境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BM DEA模型对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结果进行整体分析、差异性分析和效率损失分析.样本期内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2.
厘清产出外部性视域下稻农生产要素投入激励,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矫正产出外部性,优化要素投入配置,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选取6个水稻生产水平较高,具有较高代表性的县(市、区)作为主要调查地点。从农户禀赋、生产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认知因素5个角度,确定19个相关变量,构建产出外部性视域下稻农生产要素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选取的19个变量中,稻农对农民培训的满意程度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稻农的受教育水平、近三年水稻施肥量变化以及水稻价格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稻农的性别、对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产生负面影响的认知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上述6个变量对稻农采用合理生产要素投入行为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稻农加以示范引导,以矫正产出外部性,推动水稻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13.
徐林芳 《农业工程》2013,3(6):161-162
近年来,乌苏市全面实施“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加工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番茄产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之一。对加工番茄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应用及加工企业情况,几种主要农作物成本对比,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加工番茄在乌苏市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杏子园实地调查和近9年新疆杏子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旨在为制定杏子质量安全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提供有力参考。采用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新疆杏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结果表明,新疆杏子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的英吉沙县、莎车县、疏附县、叶城县和巴州轮台县、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及克州阿克陶县等;赛买提、小白杏、黑叶杏、树上干、巴仁杏和明星杏等为代表的品种为新疆杏子的主栽品种。2005—2010年,新疆杏子面积由15.8万hm2增长至21.2万hm2,产量由76.9万t增长至174.5万t,优势区域更加明显,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由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再加上深加工水平相对落后,2011—2013年期间,杏子面积逐年开始缩减,至2013年,杏子面积缩减至13.6万hm2,其质量安全水平及产业链的延伸面临严峻的挑战。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管理粗放和集约化生产水平低等是新疆杏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今后应从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及集约化生产规模等方面提升杏子质量安全水平及延伸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棉花种植量大,新疆又是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我国60%以上,随之产生丰富的棉秸秆资源。棉秸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是新疆目前对棉秸秆的利用率低,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粉碎还田。随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增多和水平提高,以及棉花秸秆机械化采收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棉花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凸显。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新疆地区棉花秸秆综合利用前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棉花秸秆用在无土栽培基质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棉花秸秆深度利用和棉花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中国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的空间差异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全国440个灌区2010年的农业生产综合相对效率进行评估,并基于不同区域灌区农业生产投入及其冗余状况对生产效率提升途径进行探索。结果表明,8个灌区的相对效率为1.000,达到DEA有效;灌区间农业生产效率差异显著,绝大部分(327个)不足0.300,省区尺度生产效率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各投入指标对应存在冗余灌区个数分别为319(有效灌溉面积)、369(绿水)、155(蓝水)、298(化肥)及207(农业机械);非DEA有效灌区5个投入指标的可减少量占所有评价单元投入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3.8%、39.2%、18.1%、29.0%以及19.9%。综上可知,各非DEA有效灌区应根据自身投入指标冗余状况优化配置和管理资源以提高区域综合农业生产效率,其中绿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全国范围内广泛面临的问题;东北和西北地区需注重水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而南方粮食主产区应注重水肥高效利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油橄榄特色产业主产区,大部分油橄榄种植在丘陵山地,运输、田间管理、采摘等关键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为解决甘肃省油橄榄机械化生产技术难题,通过考察分析油橄榄主产区种植特点和果园地形条件,提出以山地单轨运输车、田园管理机、机械辅助采摘平台为配套机具的油橄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经过试验示范,山地单轨运输车运输能力为人工的11倍,节约运输成本50%,机械辅助采摘平台的采摘效率比纯人工采摘提高33%,实现油橄榄生产提质增效和农民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棉花秸秆作为棉花主要的副产物,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可再生资源,如何合理高效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新疆棉花秸秆的资源现状、利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对策,旨在为提高棉花秸秆的利用率、增加棉花种植户收益、推动棉花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为促进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面积变化对新疆水资源结构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棉花、小麦、玉米作为新疆的主要农作物,既是促进农业节水的重要切入点,又是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纽带,其种植结构合理与否关系到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通过对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值的计算,分析新疆各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并计算棉花、玉米、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对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新疆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业节水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优化配置新疆水资源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起步较晚,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设施内栽培作物品种单一、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条件差等方面。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按同口径计,把耕、播、收、灌溉、环控五环节综合测算,2020年我国设施园艺机械化水平35.12%,机械化水平低,且在不同设施、不同环节上极不平衡。连栋温室机械化水平相对高,日光温室和大棚低。耕整地和水肥环节相对高,种和收环节低,环控居中。受设施架构、自然条件(光照、通风等)、种植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山西地区大部分设施种植采用南北短垄向种植,南北垄向跨度大多在20米左右,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设施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设施装备从基础层面升级任务迫切,结合设施现状优化农艺尤为重要。2022年,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在山西祁县、新绛县进行了大棚设施东西垄向机械化番茄生产试验,并与人工南北垄向番茄生产作业进行效益对比分析,优化后的东西垄向机械化番茄生产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用工、用时,且番茄生长的各个环节苗珠健壮、叶片宽大、挂果率高,产量微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